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30 12:14:46 夏杰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梳理出文章的結構層次并歸納出作者論述的主要內容;

            2、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論據并說出它們的表達效果。

            課前學習:

            1、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梁啟超其人其文;

            2、通讀課文,查閱字典詞典,疏通字詞;

            3、查閱相關資料,把文中涉及的古文名言警句摘錄下來,并嘗試用現代漢語寫出它們的大意。

            課堂學習:

            一、故事導入

            請同學們聽一個故事,聽完,請你用一個詞概括聽故事的最大感受,并簡單解釋。

            故事:一位老和尚讓小和尚下山打油。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要小和尚別打翻了油罐灑了油。小和尚一路上小心謹慎,一直盯著油罐,可到山上時,油罐里的油還是所剩無幾。第二次,老和尚告訴小和尚,去打油的路上,順道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但不要誤了回來的時間。小和尚提著油罐,一路傾聽鳥語領略花香,回到山上的`寺廟時,居然一滴油也沒有灑落。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過渡: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我也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我們總在提倡的“專心”竟沒有帶來好結果?是故事騙了我們還是我們理解錯了故事?讀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二、通讀課文,概括每一段落論述的主要內容,并據此列出文章的結構提綱。

            讀課文,獨立思考后,在組內交流提綱。以4人小組為單位,完善一份用作全班交流的提綱。

            三、精讀文章內容,賞析論據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1、過渡:條理清晰的結構層次有助于我們認識、把握作者的觀點。但是要是自己的觀點具有說服力,還需要充足的材料加以支撐。作者選擇了哪些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觀點呢?

            給出示例:文章第三段中,作者列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兩件事,證明人的地位有高下,但“凡職業”“其性質都是可敬的”。

            2、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各類論據,獨立思考并寫出其表達作用。

            3、組織學生在全班交流

            交流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論據歸納準確性和論據表達作用是否具體而有針對性的評價。也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適當提點論據的類別,一起幫助學生更多更準確的閱讀、思考和表達。

            四、課后學習:

            根據對本文作者觀點的理解,寫出對“打油”故事的思考、認識。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字詞,了解演講詞的文體特點,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2、通過速讀,感知文意,明確文章的觀點,理清作者的論述思路。

            3、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并反思自我的生活、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教學難點:

            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梁啟超的有關資料,課堂質疑與辯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導入語:同學們,你們進校學習已有近十年了,大家中間現在有許多人都在抱怨學習很累,其實老師有時也會抱怨教書這工作太辛苦。怎樣才能讓我們把學習與工作當成一件樂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梁啟超先生有關人生與事業的宣講——敬業與樂業,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多媒體出示)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創作背景:《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

            二、文體知識:

            1、演講詞

            2、議論文常識 (多媒體出示:1.演講的概念及要求;2.議論文三要素。)

            三、整體感知,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 :大聲準確地讀出這些生字詞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

            旁騖 解剖 褻瀆 駢進 強聒不舍 佝僂 承蜩 百行業為先

            2、整體感知:《敬業與樂業》是一篇說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文章,現在請大家速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思考下列問題。(多媒體出示問題)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有何作用?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關系?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讓學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和思路,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為此后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自主學習、探究,明確問題要點: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我確信‘敬業樂群’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它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提出來的,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②作者先后談了“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問題。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但必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由此看出“有業”應是前提。“第一要敬業”,“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敬業應是人生的基礎。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教師在此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明確文章思路。(多媒體出示課文結構圖)

            四、研讀揣摩,合作探究。

            學生合作交流,解讀文本,探究以下問題:(多媒體出示問題)

            1、跳讀課文,從文中尋找什么是“業”,什么是“敬業”,什么又是“樂業”?

            2、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再次跳讀文章,結合問題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前后桌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學生相互補充,最后統一答案要點:

            (點撥: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文中作者對于“敬業”是如何論說的?作者認為在工作與生活中怎樣才能感受到快樂呢?)

            ①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業”在此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出示圖片:1.熱情的乘務員2.快樂的郵遞員。)

            從課文倒數第二自然段我們可以充分感知到“樂業”的含義包括四方面:

            一、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二、在奮斗中感受快樂;

            三、在競爭中體味快樂;

            四、在投入中享受快樂。

            ②“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二是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提示:緊密聯系有業、敬業、樂業三點來理解。)

            五、課堂拓展,質疑辯論。

            課堂討論: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你最信服的是哪一點?結合實際生活說說你持這種意見的理由。(讀了文章,在作者的啟發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列舉文章中的觀點: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3、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4、不論自己的才能、境地如何,凡做一種勞作就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出示圖文,便于學生直觀地去感知。)

            5、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6、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7、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質疑問題較多的是第2、3條,許多學生對此有疑問,例如:人活著就要每天都勞作嗎,那不就很容易身心疲勞嗎?不是要注意勞逸結合嗎,每個星期都要放假休息兩天嗎?作者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惡德。”那節假日休息放松,外出游玩,娛樂都是惡人了?

            學生的回答無論是贊同還是不贊同,都可以。關鍵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目的'在于通過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好地去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大膽的質疑中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六、當堂檢測

            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

            例如,“有業之必要”的理由:

            一、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賴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牽制;

            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于無所事事、煩悶無聊;

            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規律,有利于健康養生;

            四、從業過程中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鍛煉;

            五、事業上的小小成功,都會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給人帶來精神滿足;

            六、有創造性的成就,更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深山信使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以一匹馬為伴,風雨無阻、跋山涉水,為山民們傳送信件,孤獨了自己,溫暖了他人。

            七、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明確了文章闡述的三大問題:有業、敬業、樂業,并進而分析了它們內在的邏輯關系。在課堂討論中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觀點: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課堂檢測中掌握了議論文的兩種主要論證方法,即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本節課后請大家各自完成一篇短文,利用本文所學到的去勸說你身邊仍在抱怨生活的人。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及中心論點。

            2、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含義。

            3、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的論述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

            目標1、3。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方法】

            閱讀、揣摩、品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提問學生對待自己的學習態度入手。

            1、回顧作者:

            關于作者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2、了解寫作背景:

            《敬業與樂業》寫于1922年,是梁啟超先生在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的依次講演中,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

            二、整體感知

            1、預習提示:

            ⑴ 怎樣理解“業”的含義?

            “業”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⑵ 怎樣深入理解“敬業”精神?

            敬業,就是要熱愛自己的事業,要干一行,愛一行,不能蔑視普通職業,尤其體力勞動。

            ⑶ 論證上的最大特點:

            ① 引用經典、格言論證自己的`觀點。如儒家的《禮記》、《論語》、《老子》、《莊子》等。

            ② 舉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如:孔子、朱熹、曾國藩。

            明確:“合理的生活”指什麼?

            要有一份正當的職業,對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認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發現了樂趣,而不是發牢騷。

            2、掌握字詞:(小黑板)

            旁騖(wù) 褻(xiè)瀆(dú) 斷章取義(yì)

            言行相顧(gù) 強聒(guō)不舍 佝(gōu)僂(lóu)

            不二法門: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褻瀆:輕慢,不敬。

            駢進:一同前進。

            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

            3、細讀課文,思考:

            ⑴ 掌握文章的中心論點?

            ⑵ 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

            ⑶ 文章最后怎樣總結的?

            以上提綱挈領性的給學生了提示的問題后板書即可,不必詳細。

            三、探究賞析

            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里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理解不同的職業我們應該怎樣對待?)

            四、拓展延伸

            1、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梁啟超所提出的“敬業”精神?

            2、作為學生,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敬業樂業”的理解

            五、小結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為自己的使命而努力,無論我們將來干什么職業,我們都要做到“敬業”,并努力達到“樂業”,這樣才能活出自身的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

            六、布置作業

            相應的資料練習。

            七、板書設計

            以字詞為主,隨及板書。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過程與方法:閱讀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談談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佳境界是以此為樂,今天,我們來學習梁啟超的'演講《敬業與樂業》,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二、簡介作者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其著作涉及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遺《飲冰室合集》,1000余萬字。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哪了幾個問題?

            2、同桌交流,理清文章結構。

            明確:

            1、“有業”“敬業”“樂業”三個問題;

            2、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提出本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 (2~8段):論證中心論點。

            第三部分(9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四、研讀文章

            1、學習第一部分:

            生默讀思考:演講詞開頭交待題目來源的目的是什么?哪句話揭示論述中心?

            明確: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也便于揭示論述要點。

            2、學習第二部分:

            ⑴ 文章論述了三個問題,生速讀文后,找出每個問題段落。

            2~5“有業”

            6~7“敬業”

            8“樂業”

            ⑵ 在“有業”這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展開論述的?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⑶ 段論無業害處,先引用孔子的言論,然后評論,引用論證,從反面論證;

            ⑷ 段說明有業的重要,引用百丈禪師的事例,擺事實,正面論證;

            ⑸ 在3、4段基礎上,自然 得出結論,1句是過渡句。

            3、總結這部分分析所用的方法:

            從論證思路、中心句、重點句、論據、論證方法去分析。

            4、學生閱讀6、7段,從以上幾方面來分析“敬業”,不理解處提出來。

            交流:這部分先用朱子的話解釋“敬”字含義,又論述了“為什么該敬”“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

            論證方法:引用論證(道理) 舉例論證

            論據:曾文正、莊子、孔子的論述。

            小結:這節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并初步學會分析議論文。

            五、布置作業

            寫寫本課詞語。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敬業與樂業》是文化巨人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文章主旨鮮明,層次清楚,語言通俗,文短意長,是一篇杰出的演講詞。教學本文,應引導學生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內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積累經典語句、格言,提高語言感悟力。

            學情分析:

            學生對議論文這種文體還比較陌生,在上這節課之前,要先為學生講解一些關于議論文的知識,知道什么是議論文,以及議論文結構分幾部分。在這節課上,讓學生學習“舉例子”“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體會演講詞的口語特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識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及經典語句和格言。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3、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內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關于梁啟超的圖片與事例工具書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么叫"敬"?(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三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并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五、小結

            講演詞的第二部分內容理解的重點是闡述什么叫做敬業,為什么要敬業,怎樣做才算是敬業。

            六、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二。

            2、選用隨堂練習。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并積累所引用的經典、格言,體會演講詞語言的特點。

            2、引導學生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分清觀點和材料。

            3、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例和道理來闡明觀點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以讀促思。

            2、利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3、組織小組合作探究,進行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深入領悟“敬業與樂業”的內涵,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用敬業樂業的精神對待學習和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全文的思路,作者是如何運用事例和道理來證明觀點的。

            2、引導學生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內涵,聯系實際用敬業樂業的精神對待學習和生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所提出的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實際正確認識職業與人生價值的實現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思考問題。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導語:在一次奧運會中,馬拉松比賽慶祝勝利的典禮早已結束,坦桑尼亞的選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進了已經幾乎空無一人的奧運體育場,他是最后一名抵達終點的選手。他的雙腿沾滿血污,綁著繃帶,他努力地繞完體育場一周,跑到了終點。著名的紀錄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問艾克瓦里,為什么要這么吃力地跑至終點?

            這個年輕人輕聲地回答說:“我的國家從兩萬多公里外送我來這里,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敬業和責任的深刻內涵,同時他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敬業與樂業》就是宣講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一篇文章,這是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先生在職業學校對在校的學生所作的演講詞。讓我們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

            展示課件并展示艾克瓦里的圖片素材。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思考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二)整體感知,梳理思路

            學生默讀課文,并根據教師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

            1、作者所認為的“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中的“如此”是指怎樣的生活?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的?

            3、劃出文中表明各段之間起過渡聯結作用的語句,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

            【設計意圖】用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全文思路。

            (三)深入探究,領悟品味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進行品味。

            1、作者在論證“要有業”“要敬業”“要樂業”這些觀點的時候列舉了哪些例子?講了哪些道理?

            2、文中引用了大量經典語句、格言,找出并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并說說這些材料所證明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3、品味本文演講和口語特色。

            (1)文中在引用古籍名言時,怎樣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的?還有哪些語句如話家常?

            (2)作為一篇演講稿,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作者很注意和聽眾進行現場交流?

            【設計意圖】1、通過分析作者證明觀點所運用的方法,進一步理清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聯,從而理解敬業與樂業的內涵。

            2、通過品味語言,了解這篇演講詞的語言特點。

            (四)質疑問難,思辯拓展

            1、教師導語并設計問題:文中作者在談到“要樂業”這個觀點的時候寫到“‘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我們的身邊也常常聽到同學抱怨“學習好苦啊”,如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勸導他要樂學。

            2、文中作者認為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是同一價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不同意見的小組擬定一個簡單辯論提綱,展開辯論。

            3、小組內交流:你未來的理想職業是什么?你將怎樣對待這份職業?

            【設計意圖】1、通過解析作者的論證過程,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表明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充分有力的論證。

            2、讓學生能盡情地參與討論,發表看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在思辯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五)布置作業

            對家人或熟悉的人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自己職業或學習的態度,思考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將責任和趣味統一起來的人。

            【設計意圖】了解不同的人的職業觀,進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及經典語句和格言。

            2、理清本文的結構,理解本文的主題。

            3、學習本文條理清晰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對課文中“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1、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正領悟。

            2、演講與口語特色的.體會。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第一課時

            資料補充:演講的基本知識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同時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

            ②思維清晰,節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自主學習:

            一、問題導學:

            1、走近梁啟超(查閱資料,把你知道的有關作者的知識寫在下面)。

            2、找出文中生字,通過查字典,能說出生字的音形,找出文中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查出意思,背給同學聽。

            3、文中引用了許多古語中的經典詞句,結合文下注釋,弄懂它們的意思。

            4、本文是一篇議論文,論點是什么?

            5、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6、本文在論證論點時,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舉例說明。

            7、討論文章結構,理清思路。明確:課文共七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后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并列;最后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段):

            第三部分(第段):

            二、自學檢測:

            (一)填空:

            1、《敬業與樂業》選自《》,作者(),中國近代()派代表人物,與其師()一起領導了著名的“()。

            2、這是一篇(),一開始,梁啟超就引用國人熟悉的儒家經典《》和道家經典《》中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的論點,圍繞論點采用的論證方法是()接下來,分別談論了()、()、()的重要性;最后,又用()和()總結全文旨意。

            (二)、給下列帶點的字注音。

            旁騖()揀擇()銜著()承蜩()佝僂()褻瀆()強聒不舍()粘蟬()層累()

            (三)、解釋下列詞語

            ①斷章取義:

            ②不二法門:

            ③安居樂業:

            ④強聒不舍: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積累警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引入新課

            由本人梁姓引入作者梁啟超。學生讀頁下注。

            二、一讀文章,讀通文意

            要求: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文章主要談了幾個方面的問題?

            三、二讀文章,讀出精彩

            1、文章中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的心靈,或者給你的啟發最大?

            2、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你最喜歡哪些?給大家5分鐘,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背誦最多的句子。

            四、三讀文章,聯系生活

            1、我的鄰居經常對他的`小孩說這樣的話:“你不好好讀書,將來掃大街去!”請同學們運用文章中作者的語言來批判這種觀點。穿插杜魯門當選總統時,記者采訪其母親時說的一些話。

            2、現在有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經常泡網吧,打游戲。梁啟超在文章中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并且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理由。請你也參照這種寫法,說說學習是有趣味的,勸誡這些同學。動筆寫一寫。

            五、四讀文章,讀出自己

            談談讀了這文章,自己有何收獲。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學習“總——分一總”的結構。

            2.理解文章中心論點,學會運用事實論據。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中心論點及結構安排。

            教學準備

            課件或小黑板。

            設計思路

            從文章結構人手,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閱讀議論文的方法,理解本文舉例論證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同學們,我們做學生的總希望自己學習最好,事實上,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希望做到最好。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呢?梁啟超先生就給我們指明了一條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敬業與樂業》。

            2.介紹作者。

            (1)讓同學根據自己的了解介紹作者。

            (2)明確:(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其著作有《飲冰室合集》。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或小黑板2。)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2.本文運用了怎樣的結構形式?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給課文劃分段落。

            4.文章運用了幾種論據?運用事實論據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作者做到這一點了嗎?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5.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出示課件或小黑板3。)

            旁鶩褻瀆駢進強聒不舍

            明確:(讓兩位同學分別解釋、注音,其他同學糾正。)

            2.本文運用了怎樣的結構形式?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結構是“總——分——總”。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4.文章運用了幾種論據?運用事實論據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文章中作者做到了嗎?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明確:(文章運用了事實論據與道理論據兩種。)

            (做到了。作者列舉的事實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親身經歷的經驗。很具典型性、代表性。)

            5.研讀賞析,課文第三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課件4。)

            ①這段文字主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分哪幾個層次來論述的?

            ②據你的理解,解釋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簡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談談你是怎樣理解“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為勞動而生活”。

            ④這段文字前面說當大總統的和拉黃包車的“并沒有高下”,但最后說“是天地間第一等人”,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

            (①觀點:要敬業。第一層:“第一要……便是敬”。

            什么是敬。第二層:“業有什么……沒有什么分別揀擇。”什么是敬業。第三層:“總之,……第一等人。”敬業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②文中指長期以來人們過多地從儒家禮儀方面來詮釋“敬”字,而造成的“冗雜、瑣碎、深奧、繁瑣”。

            ③一方面,勞動是人為了獲取生活資料,為了謀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為勞動,才使得生活有意義。

            ④不矛盾。這兩種說法角度不同。)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還沒解決的問題,并談談收獲。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書設計

            敬業與樂業

            粱啟超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引論) (本論) (結論)

            第一部分: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

            第一層:論“敬業”的重要。

            第二層:論“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總結全篇,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總------------------分-----------------總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0

            課文分析: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2、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3、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德育目標

            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口語和演講特色。

            2、研討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攝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誦讀,把握文章的觀點和思路。研討“敬業與樂業”精神的深層內涵。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啟超圖片資料:

            2、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關于演講的基本知識,本課目錄中有收錄。備有豐富的演講資源。

            什么是演講稿,有何特點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疏解字詞,并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投影: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 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舍,不停。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2、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3、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4、學生合作研討: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系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5、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四、布置作業

            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侖有句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于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教學反思: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復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盡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開拓思路。

          【敬業與樂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1-04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精選15篇)09-23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5篇)04-26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18

          《敬業與樂業》語文教學設計04-27

          《敬業與樂業》語文教學設計04-27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通用15篇)05-14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11-05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04-03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04-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九九热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色成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视频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天天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在线波多野结衣绝顶高潮抖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