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時間:2021-07-06 19:19:2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教學內容: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表內除法(包括有余數和沒有余數),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沒有余數或有余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為此,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本課在教學中力圖重點體現讓學生經歷從“表內除法商是一位數”到“商是兩位數”的突破過程,突出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鑒于以上的目標定位,本課設計時基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總體思路。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找準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

            2、借助直觀理解難點。

            3、講授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采用多種學習方式。

            教學片段實錄:

            一、引入

            1、師生談話

            2、課件出示小朋友捐書的情境。

            3、教師拋出問題:

            師: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平均每人捐幾本?

            二、展開

            (一)商的定位

            1、獨立解決問題

            師:平均每人捐幾本?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請大家動筆算算。

            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

            生1:42÷2=21(本)

            師:為什么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書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師:得數21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師: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師:你用豎式算,是怎樣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師:你也想口算方法。不過,除法豎式一般不這樣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3、師生一起寫豎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師:42÷2,筆算時從十位算起,該先算什么呢?

            生:十位4÷2

            師:十位4÷2,商幾,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商2,2寫在十位上,因為40÷2=20,20就是2個十。

            師:商寫好后做什么呢?

            生:商2乘除數2,二二得四,4寫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寫。

            師: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師:豎式中的4-4=0,其實就是幾減幾呢?

            生:42-40=2

            師:我們簡單的說,就是4-4=0,0不寫,個位2搬下來。

            接下去該怎樣算呢?

            生:個位2÷2,商1,1寫在個位上。一二得二,2-2=0。

            師: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2÷2=0

            4、能完整的說說剛才是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相互說。)

            5、指名說怎么算得?(生說略)

            師:他說得怎樣,誰來評一評?

            生:他說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師:你聽的很認真。

            6、師:看了豎式,還有問題提嗎?

            生問:商2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生答:4個十÷2=2個十,2寫在十位上

            生問:商1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生答:2個一÷2=1個一,1寫在個位上。

            生問:十位4下面的4表示幾?0為什么不寫?個位2為什么要搬下來?

            生答: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寫,個位2搬下來。

            7、練一練62÷2豎式計算

            8、小結:

            師:42÷2、62÷2在豎式計算時,都是先算十位,再算個位。

            (二)十位有余數

            1、出示52÷2。

            師:62÷2,改成52÷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也先自己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書,還可以找老師幫助。

            2、學生獨立寫豎式

            3、反饋

            方法1:26

            2╯52

            4

            12

            12

            方法2:21

            2╯52

            4

            2

            2

            師:你認為哪種寫法是正確的?

            生:方法1是正確的。

            師:誰寫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寫的?

            生:十位5÷2,商2,2寫在十位上,2×2=4,4寫在十位5的下面,5-4=1,個位2搬下來,12÷2,商6,6寫在個位上,2×6=12,12寫在12的下面,12-12=0。

            師:有誰再來試試?

            師:從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說有點困難,對吧?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棒圖。

            4、借助小棒理解算理

            師:52÷2,先算什么?

            生:十位5÷2。

            師: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捆?2捆的2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每份2捆,2寫在十位上,因為表示2個十。

            師:2×2=4,4表示哪里的小棒呢?

            生:分掉的4捆

            師:5-4=1,1表示什么呢?

            生:多出的1捆。

            師:5捆分掉4捆,還剩1捆,這1捆怎么辦?

            生:1捆分成5和5,還有2根分成1和1。

            師:哦,你分了2次。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把1捆拆開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來是12根。

            師:豎式中有十位1,怎么變成12?

            生:個位2搬下來。

            師:接下來怎么做?

            生:用12÷2,商6,6寫在個位上,6表示6個一。

            5、師:52÷2,現在能完整的說說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互說)

            6、改正

            師:錯了的小朋友現在能改正了嗎?自己動筆改一改。

            7、比較

            師:52÷2,在豎式計算時,與42÷2、62÷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42÷2、62÷2,十位沒有了,52÷2,十位還余1。

            師:十位還余1怎么辦?

            生:和個位合起來再除。

            三、練習

            1、用豎式算一算

            48÷4、91÷7、96÷6、95÷5

            (1)獨立完成、

            (2)反饋講評錯例

            2、解決問題

            (1)湖州地區有56位老師要去買一些寧波特產,4人乘一輛出租車,算一算要幾輛車?

            (2)聽課老師這么多,如果有456位老師要去呢?

            師:先估一估

            生:大概100輛,400÷4=100

            生:110輛,440÷4=110,56÷4=14

            師:用豎式算一算(生算)(反饋略)

            師:算后想說什么?

            生:方法差不多,就是數變大了。

            四、總結

            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獲,也可以相互評價。(略)

            課后反思:

            大多老師不喜歡上計算課,有的認為計算課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有的認為只需幾分鐘時間,新課就結束了,沒上頭。要上好一節計算課確實不容易。在本節課中,有許多新的知識點,商的定位、兩次試商、十位上沒有余數和有余數的不同解決辦法、豎式的書寫等,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十位有余數算理的理解有困難,教學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采用了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課后有以下體會:

            1、利用口算經驗學習筆算。

            在教學本節課前,進行個別調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練,筆算大多數學生不會,會寫的也寫錯。課堂中解決“平均每人捐幾本?”時,出現的情況與課前調查的一致。于是利用學生熟練的口算經驗學習筆算,將口算方法、筆算的算理理解與算法的掌握緊密結合,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

            2、直觀用在刀口處。

            42÷2,52÷2,同樣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為什么后者要借助小棒圖理解算理呢?42÷2,十位沒有余數,借助口算經驗,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會有困難。而52÷2,,對于要把“十位余下來的1”與“個位上的2”合起來再除理解有困難時,演示課件,讓學生借助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幫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觀察平時的計算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言行不一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本節課中學生雖然看不出筆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繼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過程。

            4、做、說、評、改相結合。

            計算課的教學,學生也應該“知其所以然。”課堂上,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動筆試一試,采用多種形式說一說,對做法說法相互評一評,再把錯誤改一改,學生學得實在些,相關能力也得到培養。

            5、困惑

            在本節課中,對42÷2,52÷2筆算方法進行了比較,這算不算對計算過程的提煉和提升?如果不是,又該怎樣做呢?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3-28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1-19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教學設計04-24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11-22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03-10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設計01-08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設計04-11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數學教學反思11-16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教學反思08-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夜夜久久国产精品亚州AV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 婷婷丁香五月深爱憿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