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4 09:16: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你可曾注意過腳下那片廣闊土壤?你知道知道土壤是由巖石微粒、空氣、水和腐殖質等組成的混合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了解土壤》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了解土壤教學設計

            《了解土壤》教學設計(一)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運用自己的感官觀察土壤。

            2、能夠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觀察、觸摸、握團等方法比較沙與黏土的差異。

            4、能通過實驗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類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質的多少影響著土壤的種類。

            3、知道不同種類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5、能夠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鑒別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形成探究意識,意識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熱情,具有關心家鄉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土壤、杯子、水、攪拌棒、紙巾。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周圍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師講: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觀察土壤

            (1)學生戶外活動、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土壤是什么顏色的?有幾種土壤?

            (2)分組實驗:拿出準備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種土樣。

            2、自主研究

            (1)摸:感覺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濕程度等。

            看:觀察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顏色深淺等。

            捻:感覺土壤顆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過水的作用,感覺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塊放入水中,有什么變化,攪動后靜置一段時間,水里有什么?

            (記錄在記錄本上)

            3、學生分小組回答,所研究的情況。

            4、小結:

            人們將土壤分為三種: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觀察:每一種土壤的顏色,聽:搖動一下杯子,每一種土壤的聲音聽上去像什么?觸摸:土壤摸上去感覺像什么?哪一種的感覺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種可握成團,哪種不能?聞:每一種土壤聞上去像什么?

            (2)分組實驗(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種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紗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觀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組回答實驗結果。

            (4)小結: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說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 探究不同的土壤適合不同的植物。

            (1)分組討論

            (2)大組交流

            (3)小結:紅薯適合沙土,水稻適合黏土,花生最適合。

            四、課后作業

            1、課后繼續認真研究周圍的土壤。

            2、實驗冊

            《了解土壤》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知道土壤是巖石微粒、空氣、水和腐殖質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顆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類。

            3、能用實驗證明不同種類的土壤滲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4、能用多種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土壤的成分。

            難點:區分當地土壤的種類。

            教學準備

            事先采集的三種土壤樣本(每組一份) 、白紙(3張)、燒杯、水、攪拌棒、土塊、滲水性實驗裝置、放大鏡、小塑料湯匙、紙巾、抹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為了更好的研究,昨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在花園的不同地方采集了三種不同的土壤,分別裝在了一號、二號和三號燒杯里。關于這些昨天采集的土壤,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板書并分類。

            3、今天我們來研究、了解土壤。(板書課題)

            〔反思:告訴學生土壤樣品的來源地,以明確觀察的目標性,增強真實性。〕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觀察土壤

            談話:課前,我們都已經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樣本,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同桌兩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樣本,一個人觀察,另一個人記錄,要求盡可能多地發現土壤的特征,并把我們看到的情況用圖畫、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記錄下來。

            學生分組活動。

            匯報交流,互相評價(哪組的發現或記錄價值、特色)。

            反思: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體會兩種觀察方法的不同結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養仔細觀察的能力;另外,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所看到的情況,并采用各種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觀察記錄,進一步深化土壤的表象特征。

            活動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談話:通過剛才的觀察活動,大家都對土壤有了更多的認識,但那只是憑肉眼或是放大鏡進行的初步觀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們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現在就請四人一組,做一做下面這個實驗,看它是否對你了解土壤有所幫助。投影:實驗的步驟、注意事項。

            實驗步驟:

            1、把小土塊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將土塊攪動后靜置一段時間,在等待過程中用紙巾包住另一些土塊,用手使勁握一握,再攤開紙巾,紙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說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觀察靜置后的`水杯中的情況,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項:

            1、土塊要輕放。

            2、攪拌要徹底。

            3、靜置時間要長。觀察時,杯子也應保持靜置不動的狀態。

            4、始終要仔細觀察,記錄下每一步驟看到的現象。學生閱讀此資料后開始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實驗情況。

            請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分析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質構成的。

            〔反思:在科學新課程的探究學習活動中,學生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一些言語的鼓勵、啟發、課堂組織策略的應用等,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在科學探究的路上少走很多彎路。特別是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隱性指導,像實驗步驟、注意事項能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一個和諧、有效的環境。〕

            活動三:研究土壤的種類

            1、觀察顆粒大小

            談話: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三份土壤的樣本,請你們仔細觀察,首先看看它們的顆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學生分組領取土壤樣本,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

            匯報自己的發現。

            談話: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大家看課本第6頁的閱讀資料,它會給你一個原因解釋。

            學生閱讀資料。

            師生小結:通過這一環節的觀察、閱讀活動,對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滲水性

            提問: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顆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這樣的情況時,它們的滲水性會不會一樣呢?你是怎么認為的?

            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和預測。

            討論實驗方法,特別是引導學生考慮三個變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變;不同的條件:三份不同種類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樣獲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測量高度。

            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實驗情況,并將結果與剛才的預測相對照。

            3、用多種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組一份沙和黏土的樣本,請學生參照課本第7頁提供的方法來比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體討論:每一種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感覺像什么?哪一種更硬或更光滑?加點水握一握,哪種可以握成團?

            激趣:再試著把它們分別放在膠卷盒里搖動,聽一聽它們發出的聲音是否相同。或者是聞一聞它們的氣味是否相同。

            分組活動,交流。

            反思:科學教學強調要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比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滲水性,這是一個對比實驗,要注意控制好變量,通過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和預測、討論實驗方法、進而分組實驗、得出結論。然后通過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摸、看、捻、握、搓)進一步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

            三、課后拓展指導

            談話:同學們都已經對土壤有了非常豐富的了解。

            提問:你知不知道我們這兒的土壤是什么類型的?有什么特點呢?適合種植哪些植物?

            學生思考、回答。

            指出:科學研究是個復雜的過程,有些結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來進行研究?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課后進行資料的查閱、請教專家等。

            反思:

            學生掌握了三種類型不同的土壤,學會了辨別土壤種類的基本能力,就可以以次為工具來調查家鄉土壤的種類。這既是學生辨別研究能力的運用,也使學生能夠了解家鄉的土地資源。

          【了解土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了解土壤》教學設計08-10

          《了解土壤 》的教學反思05-23

          了解土壤優秀教案03-31

          了解土壤作文400字11-16

          三年級科學了解土壤教學設計范文02-09

          《了解班級》教學設計08-06

          《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學設計11-22

          《土壤中有什么》教學設計06-25

          《土壤的種類》教學設計及反思09-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无遮挡好黄H肉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看国产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偷拍久久肏屄aⅴ | 中国少妇性爱视频免费的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