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05 08:32: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學情分析:

            本課大體上講了20世紀科技的發展,展示20世紀主要發明的圖片,學生很感興趣,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明白“千里眼”“順風耳”“騰云駕霧”是怎樣實現的。讓他們理解20世紀發生的巨大變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簡單介紹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寫作意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2.默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劃出來。

            三、抓住重點,深悟課文。

            1.直入中心,引導質疑。(出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疑。

            2.細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設問句。理解“發明”和“發現”、“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別。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4.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齊讀。思考:你認為20世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

            (課件出示)20世紀是一個的世紀。

            同桌交流,補充空白。

            (2)學生暢想21世紀的科技發展,暢談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動筆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或長輩聽,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然后運用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為《科技天地》的剪貼報或手抄報,全班展評。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

            科技→發現和發明

            第二課時

            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賴”、“幻”、“潛”的寫法。

            三、全班交流小練筆《暢想未來》,互相品評,再次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和表達特點。

            四、手抄報《科技天地》交流展評。

            30、電腦住宅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想象出課文描寫的場景和事物。

            3、和同學就感興趣的課文內容展開討論、交流,感受現代科學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舒適和便捷。

            4、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學習重難點:

            一邊讀一邊想象電腦的神奇和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三、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讓學生讀課文,感受電腦住宅的奇妙之處,充分肯定科技的作用,發揮想象設計自己的電腦住宅,想在增加什么功能,學生興致很高。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從擇山洞而居,到結茅而往;從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樓大廈,人類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的住宅會如何呢?今天讓我們結識一座電腦住宅。

            2、引入新課,板題。

            3、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師對生提的問題在黑板上板出來)

            (二)初讀感知

            1、你想了解這座電腦住宅嗎?請你自讀課文,讀準課文的字音。

            2、檢查生字的讀音。

            (三)默讀理解。

            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

            2、那里的電腦有什么功能?是怎樣工作的?

            ▲過度激趣:剛才你們都到了電腦住宅里參觀了,哪個地方的設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匯報,指導朗讀。

            (四)小組合作探究。

            1、學習小組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

            (1)制作表格

            電腦住宅

            住宅的設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2)以電腦主人的身份向參觀者介紹一種或幾種設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組匯報,集體交流:

            (五)導語激勵:同學們,科學技術能帶給人類美好的未來,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夠創造美的人!你們愿意做這樣的人嗎?

            那我們該怎樣做呢?……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了電腦住宅,不但領略到它的神奇,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舒適與便捷,讓我們努力學習本領,在科技迅猛的21世紀創造出你的神奇。

            五、課外拓展

            我來當設計師:

            如果由你來設計一棟電腦住宅,你打算怎樣設計電腦住宅、電腦學校、電腦商場、電腦醫院……想一想,看誰的設計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最舒適、最方便的享受。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學新詞;

            2、理解一支恐龍怎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書上恐龍圖(恐龍能行走,并配叫聲)。遼西地區發現的恐龍化石圖、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段落(“其中,……嶄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學生準備:各類恐龍的模型、圖本、信息。字、詞典。

            難點重點

            1、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2、語句表達很準確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很多學生對恐龍很感興趣,先讓學生起來講解恐龍的種類,生活習性等,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恐龍飛天的過程。

            教學教程

            第一課時

            一、課件出示書上恐龍圖,引入課題

            以前,同學們觀看過恐龍展覽,剛才屏幕上又再現了活靈活現的恐龍。下面,我們來學習關于恐龍的課文。

            二、讀課題質疑

            1、齊讀課題

            2、質疑1、預習時讀了課題,你產生了疑問嗎?請舉手。如有的學生沒產生,就讓他們再讀讀課題想想。2、產生了什么疑問?分別抽說。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怎么能飛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龍還會飛呀!

            3、初步釋疑

            ①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問?請舉手,請再讀讀想想。不知道的請讀課文找答案。(給一定的時間讀書)

            ②范讀、生邊聽邊想。

            ③分別抽說(說得不對的,全班讀書、爭議、再說)

            遼西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出示課件,師講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④過渡:這個問題放在第二節課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們先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

            三、學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互幫:不懂的詞意,查字詞典和同學商量。教師巡視,對差的引導。

            3、分別抽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4、讀生字新詞(抽讀、齊讀、去掉音節讀)

            四、讀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1、自讀課文,句出不懂的詞。

            2、自查字、詞典,不懂的同學商討,教師巡視參與引導。

            五、自讀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說方法:讀懂每句話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讀自悟,教師巡視引導。

            3、小組討論(要求:小組成員一起逐句討論,有不同理解,說出理由)。

            4、抽說,有不同意見可站起說出你的理解。

            六、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同時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這個疑問的答案。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第四自然段。

            二、閱讀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一)讀P151第2題: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我們來根據課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你對題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要認真閱讀弄清有幾句話,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

            (二)弄清共幾句

            ①先讀書,用序號標出。

            ②抽說,出錯教師點撥。(這自然段長句多。如“龐大家族:冒號后的句子具體指出龐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圍繞相同內容說的。一共8句。)

            (三)閱讀、理解

            1、默讀想象,教師巡視引導。(給一定讀書時間)

            2、教師讀,全體學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說,教師巡視引導。

            4、小組討論(要求:逐句討論,每句意思。每人都說,不同的可根據課文內容講出理由。達成共識。)教師巡視引導。

            5、抽說,有不同意見,師生再談、再說。(板收)

            6、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a、引讀;

            b、齊讀。

            三、感悟

            學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龍化石,科學家能推出恐龍成鳥類的演變過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討論、抽說)

            科學技術發展。多學科學文化,去鉆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達準確的句子

            1、自讀理解,并小聲說說;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3、抽說(恐龍種類多,演化成多鳥類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準確。演化需要非常長的時期,所以用“溫長的演化”很準確。)

            4、同學們以后在用詞說話,寫作時,學習準確確地運用詞語。

            5、找找本文還有這樣的句子,讀讀、想想、說說。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種恐龍的圖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動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過程,下節課交流

            第三課時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學寫田字格字

            1、自己觀察田字格的字:1)、寫時注意什么地方;2)、間架結構怎么安排

            2、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3、抽說、補充

            4、擴詞

            5、書寫

            三、評選優秀獎

            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學習課文,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技術所創造的奇跡,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寫的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特殊乘客”怎么特殊的?什么是“特殊乘客”?學生急于知道,讀課文后知道原來是——蔬菜。蔬菜到太空“游玩”一圈后,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人類根據需求,保存有力的變化。于是出現“太空蔬菜”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20xx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國航天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還記得嗎?對,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發射成功。在“神州五號”飛船上,除了我們偉大的飛行員──楊利偉叔叔,還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們到底是誰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

            1、請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

            3、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誰?

            (三)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種子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興趣的語句勾畫下來。

            2、集體交流:

            (1)科學家從參與太空“旅游”的植物種子中篩選培育出優良品種,加以推廣,種植出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的農作物。

            (2)為什么從太空回來的植物種子會發生變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優良的,并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終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與我們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長、顏色的變化

            B、味道:更鮮美

            C、營養:更豐富,抗病力強

            D、其他價值:藥用、美化、綠化

            (5)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課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讓我們一起來大開眼界吧!(指名學生上臺進行介紹,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就獲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誰是那位偉大的魔法師呢?

            4、總結:

            科學的領域無邊無際,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在這片領域進行著不斷的開發、創新,才能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第八單元試題11-12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單元測試卷07-28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測試題07-29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2-24

          語文第六單元教學設計06-02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1-12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教學設計04-04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試卷02-23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試題11-13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試題06-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欧美国产 | 亚洲日韩欧美自拍另类 |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 | 久久在国产精品视频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