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10 15:32:5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應將心比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坐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時,這時突然上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當你在路上行走時,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對這樣的情形,你會怎么做?今天,我們將學習《將心比心》這篇課文,學完課文以后,也許你就會毫不猶豫地告訴老師答案了。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讓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同桌互相幫助解決。

            2.同桌之間相互進行朗讀檢查,糾正讀錯或讀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4.齊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后,合作自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從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用橫線標示出來。

            3.齊讀第三自然段,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對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紋線勾出文中阿姨和母親說的話,仔細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5.學完課文,你對課文中的阿姨和母親想說些什么嗎?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課后拓展。

            1.以“將心比心”為題,寫一寫生活中遇到的類似的事情。

            2.創設情境,補充對話。

            ①在擁擠的公交車上,一位小朋友給抱著孩子的阿姨讓座。

            ②在人來人往的超市里幫素不相識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買的東西。

            ③大街上,幫助一位殘疾的叔叔撿他掉在地上的東西。

            板書設計:

            8*將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將心比心

            母親 護士 將心比心

            人 人 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2

            課前談話:

            聽說咱們班有很多愛聽故事的同學,誰喜歡聽故事?你喜歡嗎?你呢?看來我們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講個故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或幻燈內容導入)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雖然艱辛,但她無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洗腳水,幫婆婆洗腳,這儼然已成為一道溫馨而又特殊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為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驚訝。這時,她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看著如此貼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動地淚流滿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為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這真是個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聽故事。這位媽媽真孝順──你打心眼兒里欽佩她。媽媽和孩子都很孝順──媽媽為婆婆洗腳的行為潛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看我寫課題──(板書:將心比心)然后請生讀課題。

            2、你們手中拿的就是這篇文章。課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讀書聲。(出示:現在請自由讀課文三分鐘,在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后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認為最難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句并正音)

            4、讀的不錯了,現在老師想聽你們說說,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幫助“我”的奶奶推門的事。(對,這是你說的這件事是不是這個意思?)(板書:幫助推門)

            ⑵ 例如:母親打針,護士扎了好幾針才扎準,母親沒有責備護士。(你是要告訴大家這位母親能──板書:理解過失)

            ⑶ 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個詞你能說出來嗎)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溫暖)你說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邊默讀邊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讓我們先來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說說為什么溫暖了你的心?

            生說:這位阿姨很善良,溫暖了我的心。

            師:哪些字詞能讓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著沉重的大門: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著會有什么后果?

            ⑵ 她幫助的是她的親人和朋友嗎?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會怎么想?(學生暢談到的“真誠幫助,善良”等等中,教師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對這樣的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與真誠地幫助。)

            ⑶ 朗讀:

            讀出暖暖的感覺。(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的話。”

            學生自由談體會。

            (是呀,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⑴ “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① 說說為什么讓你感到溫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順學生的話隨機:從哪里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⑵ “只見……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緊,再來一次。)

            ① “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已經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② 引讀:

            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么說──“不要緊,再來一次。”如果你是母親,你會怎么說──(引言:

            啊,這是寬慰的說,鼓勵的,耐心的……)

            ③ 你認識到了嗎?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⑶ “母親拉著……這段最后”

            ① 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平靜”這個詞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平靜這個詞,你體會到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什么感情?)(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關心、無私。)

            ② 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不是。原來是抱怨的。)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

            (例:母親的角度:母親太愛我了,真是我的好母親;我自省的角度:我為什么就不能像母親一樣體諒別人呢?我太小氣了。道理的角度: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寬容對待,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將心比心,才會獲得快樂與幸福。)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過渡: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

            1、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這句話發自肺腑地對女孩子說──

            女孩子請把這句話獻給男孩子──

            讓我們真心實意地告訴所有人──

            五、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1、(板畫出心,三十秒鐘沉浸)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

            (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結課:

            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情?

            二、新授

            1、板書課題。

            2、問:兩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聞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這兩件事情給作者一個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溫暖)

            三、為什么會讓人感到溫暖呢?通過“讀、悟、議、再讀”,重點體會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學習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

            學生自由讀兩個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反復讀,體會阿姨和母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

            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

            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為什么不抱怨護士?”展開,讓學生各抒己見,明確了母親把護士看成女兒,寬容護士的舉動。“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再讀:

            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課文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業設計

            提供兩個情景讓學生進行寫話練習并交流。

            【板書設計】

            阿姨為奶奶推門──聽說 溫暖

            母親原諒護士──親歷 溫暖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品讀名言,交流感受。

            媒體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這兩句名言告訴我們什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用生動的故事詮釋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這兩句名言。

            3.板書課題:將心比心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根據“自學要求”自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課文寫了幾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畫下相關語句。

            2.檢查字詞。

            3.理解課文內容。

            (1)奶奶講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開門,一直等到奶奶進門才松手,面對奶奶的道謝,阿姨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板書:幫助推門)

            (2)我親自遇到媽媽看見實習護士扎針技術欠佳,鼓勵她再來一次,護士連聲感謝,媽媽說:“我的女兒……也能得到寬容和鼓勵。”(板書:理解過失)

            (3)指導學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4)師小結:

            本課講了兩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為奶奶開門以及說的話讓人感動;另一件是我的媽媽鼓勵護士并談及自己的女兒的話讓人深思,揭示出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將心比心,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三、深入探究,理解重點句

            1.閱讀第一節,這節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讀給大家聽。

            (1)媒體出示句子:

            “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①“這種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沉重的大門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開,而且很可能會撞到緊跟在后面的人。)

            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媽媽能獲得他人的幫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

            媒體出示: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③你從阿姨的做法中讀懂了什么?

            阿姨希望別人能幫助自己的媽媽,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關心、幫助他人。

            用行動告訴我們想獲得別人的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心、幫助別人。

            老師隨機點撥:是啊,關愛老人是人類美好的道德修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訴說著關愛老人、愛護孩子的可貴和必要。阿姨的行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溫暖了我的心許久。讓我們一起以深情的朗讀來贊美這位高尚的阿姨。

            ④ 齊讀第一節。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1.媒體出示: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里,眼見針眼處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幾句,一抬頭看見了母親平靜的眼神——她正在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邊的話。

            (1)說說為什么讓你感動?

            (2)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從哪里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2.媒體出示:

            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果然成功了。

            (1)“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

            (已經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時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2)引讀:

            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么說——“不要緊,再來一次。”如果你是母親,你會怎么說——

            (引言:啊!這是寬慰的說,鼓勵的、耐心的……)

            (3)你認識到了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善良、寬容、和藹可親……

            3.媒體出示:

            母親用另一只手拉著我,平靜地對護士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1)文章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平靜”這個詞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平靜這個詞,你體會到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什么感情?

            (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

            (2)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不是。原來是抱怨的。)

            小練筆:

            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 。”

            母親的角度:母親太愛我了,真是我的好母親。

            我自省的角度:我為什么就不能像母親一樣體諒別人呢?我太小氣了。

            道理的角度: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寬容對待,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將心比心,才會獲得快樂與幸福。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

            1.媒體出示:阿姨對奶奶的話。

            “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媒體出示:媽媽對護士的話。

            “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

            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4.媒體出示最后一節。

            將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別人的心。

            體會別人的心理,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齊讀。

            五、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1.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小結: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抄寫名言:

            3.拓展作業:

            (1)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我把座位讓給抱著孩子的阿姨坐。

            (2)在人來人往的超市里,我幫素不相識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買的東西。

            (3)大街上,我幫助一位殘疾的叔叔撿他掉在地上的東西。

            要求:

            1.選擇一個內容來寫。

            2.把自己做的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板書設計]

            ↗ 幫助推門

            8* 將心比心

            ↘理解過失

            (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分享: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在學習了我們共同進步后學習的,本節內容的通過一系列的生活小實例,讓學生去思考出怎樣去面對這樣的場面,從而使學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就是知道心胸開闊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胸狹隘等不良心理對自己的成長有害。培養學生心胸開闊、寬容的品質,能替別人著想,體諒別人的難處。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開開心心每一天。,

            學情分析

            1.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社會經歷,平時與人交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已有能力去理解與人交往的方法。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培養學生心胸開闊、寬容的品質,能替別人著想,體諒別人的難處。

            3.學生認知障礙點:如何成為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開開心心過每一天。

            教學目標

            1、明白將心比心是理解別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對他人寬容。

            2、 激勵學生能替他人著想,并在與人相互交往中學會換位置思考。

            3、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開開心心每一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白將心比心是理解別人的好方法,能理解他人、對他人寬容。

            難點: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開開心心每一天。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體驗、喚醒生活

            尋找有關心胸開闊的名人名言、故事,準備小卡片若干。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一)引入話題、喚醒生活

            1、師:“對不起”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常用語,你最近在什么地方又聽到過?在什么場合用過呢/

            2、說說自己曾經在什么地方用這兩句話解決里實際問題。

            (二)合作學習、體驗生活

            1、學生閱讀蕭伯納的故事。討論: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從中你有什么啟發?

            2、學生看圖說故事,續編結尾。仿照蕭伯納的語言,也來幽默一下。

            3、情景表演:

            ① 分組選擇圖中的四種情景,分角色表演。要演出不同的結果,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 有表演者和觀眾交流感受。

            ③ 教師小結;當別人的錯誤影響到自己時,我們要能夠原諒別人;當遭到別人的誤解時,要能夠心平氣和地解釋;當聽到別人在背后議論自己時。我們要學著坦然面對,一笑置之。

            (三)深化感悟、引導生活

            交流生活中的感受,制作備忘錄

            1、學生聯系實際談自己不開心的事,側重于被別人誤解的事,其他同學幫助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要開開心心每一天,你有什么辦法?

            3、學生交流并寫在備忘錄中。

            三、課后踐行、內化感悟

            1、課外繼續尋找有關心胸開闊的名人名言,寫在卡片上。

            2、將卡片送給你的親人、朋友,讓大家開開心心每一天。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應將心比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心、說心

            導入:同學們,方老師拿到課文已經讀了20遍,始終被一個字深深感動了,想知道這是什么字嗎?(板書),看到這個心,你想說什么?

            生說:是呀,心的含義很多很多,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講誰的心?一顆什么心?請同學們走進課文,

            自由讀讀。 生說師板書:阿姨 母親

            二、讀心、悟心

            1、阿姨的心:

            導語:阿姨有顆怎樣的心,請同學們認真默讀第一段,思考這個問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導語: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算出阿姨有顆善良的心?

            出示句子:“有一次,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導語:你讀懂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學生朗讀)

            導語:還可以從什么地方看出阿姨是個這樣的人?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輕輕地說:“我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導語:你能像阿姨一樣輕輕地說嗎。學生讀。

            導語:同學們,阿姨的語氣是輕輕的,但讓我們感到不輕的卻是什么呢?

            導語:是呀,阿姨真是擁有一顆之心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擁有這樣一顆美好的心呢?讓我們一起讀第一段。(板書:將 比)

            導語:是啊,學會了將心比心,人與人之間就多了一份愛心,讀最后一段;

            學會了將心比心,我們的天空更藍,讀最后一段;

            學會了將心比心,我們陽光更燦爛,讀最后一段;

            阿姨的這顆心讓“我”感到了──溫暖(板書)

            2、母親的心:

            導語:默讀第二段,思考母親有顆怎樣的心?你從哪里看出來?

            出示句子:“我正要抱怨幾句,一抬頭看見了母親平靜的眼神──她正在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

            導語:你讀──讀懂了什么?(指導學生朗讀)

            導語:你還沒完從什么地方看出母親有顆這樣的心?

            指導朗讀: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

            導語:你讀──你想對母親說什么?

            出示句子:母親用另一只手拉著我,平靜地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學生朗讀。

            導語:母親的語氣是平靜的,但讓我們感到不平靜的又是什么呢?

            導語: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親擁有這樣一顆心呢?讓我們一起讀第二段。

            導語:是呀,有了將心比心,我們的生活就多了一份關懷,讀最后一段;

            有了將心比心,我們的心胸猶如大海般無邊無垠,讀最后一段;

            有了將心比心,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甜蜜,讀最后一段;

            母親的這顆心讓“我”感到──溫暖,幸福(板書)

            三、想心,用心

            導語: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的社會里,需要我們將心比心的事很多很多,請看……

            1、一天你在公園里,看見一位紅領巾給一位老人讓坐,你會怎么想?

            2、你的朋友弄壞了你心愛的`玩具,你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有一次,你嘲笑你的同學成績考得差,學了這篇課文你現在怎么想?如果是現在你又會對他怎么說?

            四、贊心,頌心

            導語:課文嘗到這里,老師覺得人與人之間學會將心比心是多么重要啊,讀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將心比心,我們的生活多了一份愛心,將心比心,我們的心情將變為如同桃李般甜蜜,將心比心,我們的心胸將會猶如大海般無邊無垠,將心比心,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總之,如果人人都能將心比心,心靈會更美好,人生將更豐富,世界將更加美麗!

            學生朗讀感受。

            五、課外延伸

            不久的將來,也就是這個小護士,成了醫院里工作最出色的護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歡迎的護士。一天一家電視臺要對她進行專門采訪,請你替她設計一份講稿,說說她的心里話。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7

            一、學習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講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聯系生活實際,交流對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理解。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字詞卡片。

            ●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

            ②前后四個同學按段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③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①自學第一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在書上做些批注。

            ③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活,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在哪里?母親又是怎么鼓勵護士的?她為什么能這么做?

            ④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

            ⑤學習第三: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的理解嗎?

            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⑦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板書設計:

            8﹡、將心比心

            阿姨開門、說話

            奶奶

            溫暖(我)

            尊老

            將心比心 (寬容、關愛)

            鼓勵、希望 愛幼

            媽媽

            溫暖、幸福(我)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8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講故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

            2、你想說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今天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看老師寫──(板書:將心比心)

            2、自由讀文三分鐘,讀完后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么?

            (先讓學生自由練讀難讀的地點,然后隨機重點引導:故事主要寫了哪兩件事?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請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1、第一件事:

            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⑴ 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詞:沉重、一直)

            ⑵ 句子:“阿姨對老奶奶說的話。”

            2、第二件事:

            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⑴ “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① 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② 感悟“平靜”中的母親當時心里怎么想?

            ⑵ “只見……果然成功了”:

            ① 領悟“不要緊,再來一次”這句話的不簡單。

            ② 引讀。

            ③ 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⑶ “母親拉著……這段最后”:

            ① 感悟第二次的“平靜”。

            ② 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配樂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我終于明白了:……

            四、眷注文本,升華情感

            1、過渡:

            這一撇一捺,“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朗讀品情)

            ⑴ 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⑵ 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2、再讀激情:

            我們應該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引讀──

            五、拓展內涵,提升品味

            1、(板畫出心)如果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學了全文后,為了勉勵自己,你認為應該在你的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

            (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結課:

            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9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2 ) 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2.過程與方法

            (1) 自主閱讀,了解內容。

            (2) 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理解與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寬容與體諒。

            重難點、關鍵

            1.課文講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聯系生活實際,交流對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雖然辛苦,但她沒有一句怨言。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洗腳水,幫婆婆洗腳,這儼然已成為她的習慣,也稱了這個家里一道溫馨而又美麗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為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驚訝。這時,她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看著如此貼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里暖暖的,流下了感動的淚。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為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

            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生:……

            是啊,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看課題——《將心比心》。誰來讀一讀?齊讀課題

            這兩個心的意思一樣嗎?課文中又是這兩個心的意思一樣嗎?課文中又是誰將心比心,怎樣對待別人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學互相幫助來解決。

            2.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請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詞: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對老奶奶說的話。”

            3、小結: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為老奶奶推門,然后想到自己的媽媽,希望自己的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也有人會這樣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然而想獲得別人的關心和幫助,首先自己要去關心、幫助別人,這就是將心比心。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一天……涌到嘴邊的話”

            (1)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2)感悟“平靜”中的母親當時心里怎么想?

            2、“只見……果然成功了”

            (1)領悟“不要緊,再來一次”這句話的不簡單。

            (2)引讀

            (3)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母親拉著……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靜”

            (2)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1、過渡: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做,這樣想,這樣說, 溫暖著我,于是我激動的想——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再讀激情:我們也應該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正因為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將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愛的奉獻》請大家也來唱一唱吧,許多名人也寫出了將心比心的名言,請大家也來讀一讀吧。

            4、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想“幸福之花處處開放,就應該學會將心比心,對人多一份(課件出示許多心套著心形里寫著的——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讓學生讀一讀。)這樣我們才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

           二

            學習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如果你遇到困難時,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見別人遇到困難,你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看老師寫——(板書:將心比心)

            2、誰來說說將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讀書聲。現在請自由讀課文,老師有一個讀書建議:在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不會的輕聲向別人請教。讀完后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么?

            1、把你認為最難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句并正音。)

            2、讀的不錯了,現在老師想聽你們說說,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板書:理解過失 幫助推門。)

            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個詞你能說出來嗎?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動?我們再來讀文章,這次的讀我們要好好來品一品,讀書建議:默讀課文,用_______劃出使你感動的詞、句或段,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一會我們交流。

            (一)讓我們先來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說說為什么溫暖了你的心?(生可能會說:這位阿姨很善良,溫暖了我的心。)(師:哪些字詞能讓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著沉重的大門: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著會有什么后果?(板書:沉重 一直)

            (2)她幫助的是她的親人和朋友嗎?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會怎么想?

            (3)朗讀引導:是呀,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讓我們讀出暖暖的感覺。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溫暖的感覺?

            1、品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平靜、注視。

            師:“注視”什么意思?“平靜、注視”是對母親神態的描寫,如果去掉“平靜”或把“注視”換一個詞語,(課件出示:我正要抱怨幾句,一抬頭看見了母親平靜的眼神平靜——她正在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我們來看句子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作者通過對人物的神態的描寫,用上“平靜、注視”這樣生動的詞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母親在手被扎了兩針都沒扎上而且起了青包的情況下,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疼痛擔心的卻是怕年輕的護士害怕、緊張。

            2、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

            4、 如果你是那位額頭上浸滿密密汗珠的護士,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5、“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

            引讀: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么說——“不要緊,再來一次。”

            如果你是母親,你會怎么說——

            6、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出示課件小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我……你能接著寫嗎?

            四、眷注文本,升華情感

            朗讀品情:這一撇一捺,“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

            1、文中的阿姨這樣想: 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文中的母親這樣想: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我們應該這樣想著:(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這句話發自肺腑地說給自己聽——

            女孩子請把這句話牢記在心中——

            讓我們真心實意地告訴所有人——

            五、拓展內涵,提升品味

            1.(板畫出心,)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結課: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板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讓我們真心實意地告訴所有人—— 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六、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結合你的生活實際,寫一件“將心比心”的事情。

            板書設計

            將心比心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同時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三、突破重、難點的措施及方法:

            通過對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學習,理解穩重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質。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五、學習準備:

            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師講述故事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雖然艱辛,但她無怨無悔。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水洗腳,這儼然已成為家中一道溫馨而又特殊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為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非常驚訝,這時,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看著如此貼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動地淚流滿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為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

            2、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八課,用自己最甜最美的聲音來朗讀課文,看看課文給我們帶來了哪兩個感人的故事。(板書:8、將心比心)

            (1)、檢查多音字:扎血

            (2)、生回答講了哪兩件事?(幫助推門,理解過失)

            (3)、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溫暖、幸福)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你說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親身經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一定也會感到幸福溫暖與幸福?那么,事情的那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令你感動呢?

            (一)交流第一件事 1、描寫阿姨動作的句子:

            (1)學生自由談體會 (從這里可以看出阿姨的善良,阿姨的善良,溫暖了我的心)。

            (2)這位阿姨幫助的是她的親人和朋友嗎?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會怎么想?

            (3)面對這樣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與真誠地幫助,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下這個句子,讀出暖暖的感覺。

            2、描寫阿姨語言的句子:

            (1)學生自由談體會 (是啊,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

            (2)從阿姨的話中讓我們結識了一位 的阿姨,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要想獲得別人的關心和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心、幫助別人。

            (二)、交流第二件事 1、“母親被連扎兩針,還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

            (1)、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2)、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者是責備,而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痛,你猜猜她當時是怎么想的?

            (3)、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2、有關母親說的話

            (1)、學生談感動原因。

            (2)、師:這位母親很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得到別人的寬容和鼓勵,就必須 。

            (3)、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情是溫暖的、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1、過渡: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林秀貞三十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義務贍養了六位孤寡老人,她的兒女以她為驕傲,她的事跡令九州動容。同學們,在我們身邊你是否發現了將心比心的事例?誰能說說。

            2、學生自由回報。

            3、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的依偎,一聲深深地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會這么想:(齊讀小黑板上阿姨和母親的話)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06-02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06-02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2

          《將心比心》課件設計05-03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5-31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0-24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5篇11-18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優秀5篇03-16

          《將心比心》課件05-14

          將心比心作文8篇02-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 中出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亚洲激情五月天 | 在线永久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