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審驢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16 09:47:0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包公審驢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包公審驢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包公審驢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智謀”為題,選編了兩篇傳統智謀故事作為主體課文。通過學習課文,不僅要使學生了解賀龍和包拯兩位歷史人物,而且要引導學生從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

            《包公審驢》是單元主體課文之一,它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以毛驢為線索,主要講了王五的好毛驢在市鎮被人偷換成了一頭瘦驢后,氣憤地到官府報了案。包公運用智慧,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為“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三個部分,贊揚了包公辦案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受電視劇的影響,對包公的神奇斷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曉。課文故事性很強,學生閱讀興趣很容易調動起來,且易讀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指導學生合作編演課本劇,進行與文本的對話和對故事的再創造。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包公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包公的資料。

            2、教師準備小黑板或課件,檢測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猜一猜”游戲(教師說,學生猜。)

            “火盡爐冷平添心猿意馬。”猜一個字。(“驢”字)(教師板書:驢)

            我國宋代有一個著名的清官。廬州人,執法嚴明,善于斷案。(教師板書:包公)

            2、說說你對包公還有哪些了解?(生說)教師肯定學生所說的有關包公的事,補充解說:“公”是古人對人的一種尊稱,他原名包拯,有多個官銜當過開封府府尹。因為北宋建都在開封,開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長”了。是個大官。

            3、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發生在包公身上,還與驢有關。(教師板書:審)學生齊讀課題。

            4、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包公為什么要審驢?驢子不會說話,他怎樣審驢的?)那好,我們就帶著問題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詞。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概括,教師指導。)

            3、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加三個小標題。(驢被偷換,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展示小黑板或課件)

            1、認讀詞語:掙(zhèng)錢轡頭聽差(chāi)耷拉圈(juàn)欄審衙役懊惱一聲不吭聞所未聞驚慌失措冒名頂替

            2、指名學生讀,師生共同正音。

            3、特別指導學生注意多音字:掙、差、圈

            4、對比記憶字形。

            審()案()吭()衙()役()

            神()按()炕()銜()投()

            5、選擇你理解的詞語練習說話,提出你不懂的詞語。

            6、教師特別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聞所未聞、驚慌失措、冒名頂替、懊惱。

            四、朗讀課文

            自由選擇合作學習伙伴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個斷案故事。

            2、用簡單的話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品讀課文

            1、引讀故事的起因。

            (1)包公為什么要審驢?課文哪幾段寫了?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記出描寫毛驢的句子,仔細讀一讀,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3)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出示句子,對比朗讀:

            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毛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

            驢還拴在樹上,驢背上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的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

            (4)順勢引導、朗讀:想想王五面對兩頭毛驢時是什么心情?指名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5)過渡:就這樣,王五帶著滿腔憤怒和希望來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對著這樣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審案的呢?

            2、細讀故事經過。

            (1)帶著問題小組合作朗讀課文3~9自然段。說說你讀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問題,小組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

            (3)小組匯報共同學習讀懂的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辦案的方法,很聰明。)

            “不要給它吃,不要給他喝,把它嚴嚴實實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包公十分熟悉驢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謀來源于他淵博的知識。)

            “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就上哪。”(說明包公知道毛驢會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換毛驢的賊。)

            (4)問題解答場: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思考解答。

            (5)讀了這部分課文,包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教師板書:足智多謀)

            (6)包公審驢的過程讓人疑團重重,也讓人不由自主的為包公喝彩。咱們把它排成課本劇,再現當時的情景,怎么樣?

            (7)提出要求: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個同學要投入角色,聯系故事情節,體會角色說話時的神態、動作和心情;角色的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改動。

            (8)生排練、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3、齊讀故事結果。

            (1)過渡;瘦驢在包公的審訊下飛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換毛驢的賊被捉住了嗎?

            (2)生齊讀課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偷偷調換,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計謀,他的計要是正當的。)

            2、其實,古代人們利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馬光砸缸》等,讀一讀這些故事,體會他們的聰明才智!

            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新課標強調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它不僅要看教師“教”得怎樣,更要看學生“學”得怎樣,甚至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是怎樣教的。在新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要為課堂生成營造空間,給學生搭建一個個展示個性的舞臺。

            《包公審驢》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通俗易懂。在教學設計時,教師的問題預設注重了激發學生的課堂生成,為他們的生成打下了鋪墊。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中:

            1、小組合作學習故事的經過部分,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由小組討論。在后來的學習成果匯報和班級交流中還有“問題解答場”環節,讓學生自由交流小組中沒有解決的問題,保護并培養學生自主質疑、解疑的能力,促進課堂生成新的情況。而后通過師生共議,幫助學生篩選問題、解答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中就提出了一個很有探討意義的問題:“課文第四段好像與故事無關,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當時就為提問的學生鼓起了掌,因為這一段是典型的側面描寫,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襯出包公的機智、遇事冷靜的品格。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把這個教學點淡化了,只在朗讀中帶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中關注到了這一點,并生成了這樣的新問題來研究,彌補了我教學設計中的不足。

            2、在學完課文以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意欲引導學生發現課文要贊揚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謀。但是在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跟著我備課設定的思路走。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學生提到了偷驢賊、王五都用了計謀,并分析出偷驢賊的計謀用錯了地方,而王五則用計謀幫助了自己。

            在課堂實施中學生還生成了很多的新情況:自主提問時提出與課文相去甚遠的問題;再讀完課文結局后,還要小組合作表演包公審偷驢賊的過程。如果一味的遷就學生,很可能無法完成計劃的教學任務,如果著重完成教學預設,課堂將會死氣沉沉。我們如何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既尊重學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學任務,一舉雙得呢?這是我要探索的問題,也是值得與同行們共同探討的問題。

          【包公審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柳宗元《黔之驢》教學設計12-11

          《黔之驢》教學設計的思考12-11

          《黔之驢》教學的幾點感悟08-30

          對《黔之驢》教學的感悟08-25

          《媽媽的包》教學反思04-06

          驢的哲理故事06-22

          黔之驢 翻譯08-31

          柳宗元黔之驢10-17

          《黔之驢》閱讀答案04-11

          驢拉磨寓言故事05-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一级特黄录像免中文 |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在线观看 | 亚洲AV最新高清每天更新 | 人摸人摸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国产愉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