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七年級《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
【教材依據】
《孫權勸學》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是按"名人事跡"板塊來編排的,共五篇文章,《孫權勸學》處在本單元的最后一課。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本文在延續前面四課展現名人風采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變化。
【指導思想及設計理念】
20xx版課程標準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另外,課程標準對朗讀還專門做了規定: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基于這一目標要求,結合我校“自-精-合-練-測”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實際,本課教學方案計設強調通過加強朗誦訓練、體味人物對話等方式來讓學生理解課文大意,并積累閱讀淺易文言文的一般知識和方法,從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選自《資治通鑒》的一篇小短文,通過寫孫權勸導呂蒙學習及呂蒙接受勸告認真學習后發生的變化,點明了學習對于健全人格的作用,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很有教育意義。由于課文篇幅短小,剪裁精當,敘事簡練,以人物的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神態惟妙惟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深得學生喜愛。
【學情分析】
進入初中以來,學生已學過幾篇短小的文言文,對一些文言句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熟悉,容易把握課文內容,加之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有很強的求知欲,對有故事情節的短小課文很容易接受,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只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言實詞、虛詞的意思及用法,積累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
2、過程與方法:反復吟誦,準確斷句,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主旨,聯系生活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美讀課文,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法、朗讀法、比較閱讀法等。
【教學準備】
1、發動學生課前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培養學生圍繞主題收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2、準備導學案,明確“自-精-合-練-測”教學流程中各環節的要求,方便學生學習及積累。
3、制作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于學生輕松學習的環境。
【課 型】新授課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四、思讀課文,感悟主旨;
五、體驗反思,延伸訓練;
六、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具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學生講述“白衣渡江”的故事,教師引導,引出呂蒙人物介紹,結合前面學過的課文《傷仲永》一文的啟示,引出學習使人成才的道理,引入本文。
(板書課題)
1、 講述“白衣渡江”的故事。
2、 結合課前準備的資料,介紹呂蒙及其經歷。
通過講述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文中人物及其事跡,為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結合導學案)
1、《資治通鑒》及文中人物簡介。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朗讀,互評。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幻燈顯示文言文朗讀三部曲:讀準字音、讀通文意、讀好停頓和句讀。
4、自由朗讀、齊讀。
5、結合記敘文六要素
簡潔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1、 學生結合注釋,交流自主學習成果。
2、 學生回顧文言文朗讀方法,朗讀、互相評價。
3、 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①文言文教學,教師的朗讀起到引領示范作用;②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文言文的朗讀習慣;③簡潔概括主要內容,有利于整體把握文意,為譯讀課文做鋪墊;④學生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口頭翻譯。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部分。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當涂掌事
蒙辭以軍中多務
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
即更刮目相看
非復吳下阿蒙
(2)古代稱呼表示的含義。
卿、孤、博士、阿、大兄
(3)解釋古今異義詞。
博士、往事、過
(4)翻譯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字、詞、句。
3、全班交流釋疑:討論交流各小組存在的疑問。
4、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成果展示:學生在講臺上口頭講解課文翻譯,并解釋加點字詞。學生質疑、評價,教師點撥、評價。(幻燈出示原文,并給重點字詞加點)
1、 自由朗讀,口頭翻譯課文,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2、 四人小組交流釋疑。
3、 展示學習成果,相互交流,指正。
①以學生的“學”為主,結合導學案,盡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來完成學習任務;②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大膽質疑精神;③
學生展示,鞏固新知,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④夯實文言文基礎。
四、思讀課文,
感悟主旨。
輕聲朗讀,思考:
1、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照例子填空。
孫權(勸)學-呂蒙( )學-魯肅( )學
2、孫權為何要勸呂蒙學習?請從原文中找出這些語句并說說他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3、勸說效果怎么樣?從文中找依據,并分析。
4、為什么有這樣的`效果?試從勸說的語言及人物性格特點分析原因,并完成板書設計:
孫權()學:對部下既 ,又能循循善誘,耐心教導,好學。
呂蒙()學:有軍人的坦誠豪爽,也 ;學有所成。
魯肅()學: 才, 才,對朋友的進步由衷的 。
5、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
6、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本文主旨。
1、誦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2、結合文本思考問題,感知人物形象,并在相應的句子旁作注解。
3、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分析人物性格征,理解課文主旨,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4、分角色朗讀,在相互評價和鼓勵中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①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思讀課文、交流等方式,理清文章層次。②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三個人物的口吻、語氣與神態,進一步領會與感悟: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五、體驗反思、延伸訓練。
幻燈顯示問題:
1、有兩則成語典故涉及到本文,你知道是哪兩則成語嗎?請解釋成語的意思并造句。
2、學過本文之后,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結合《傷仲永》一文深入引導,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
3、假如咱們班有一名同學產生厭學情緒,如有以下不良行為:作業不按時完成,不專心聽講,擠出時間看漫畫書,沉迷網絡等現象,你是他(她)的好朋友,你該怎么勸他(她)?請寫在導學案上。
4、學生展示交流勸說詞。
1、 學生談啟示,并可結合課前搜集的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來談。
2、 運用本課所學所感,寫下真誠的勸語,學習人物真誠、善勸的特點和現身說法的勸說技巧,力求勸說效果達到最佳。
3、相互交流,深刻感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①鞏固課內知識,并學以致用;②通過寫“勸說詞”訓練,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也激發學生進一步領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③延伸拓展,通過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啟示,深化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六、課堂總結,
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本文通過孫權勸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出息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的古人也說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讓我們以方仲永為鑒,以呂蒙為榜樣,用知識武裝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課后作業:搜集古人苦讀的故事,并結合學習本節課的啟示,寫一篇讀后感。
1、 和老師一起總結本節課的收獲,體會主旨。
2、 準備完成課后作業。
此環節設計使學生不僅在課內受到情感熏陶,深刻認識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并主動讀書學習,而且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才學尚淺
↓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刻苦學習——魯肅贊學
↓
學有所成
學習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文言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圍繞著兩條線展開:一是朗讀課文,理解積累文言詞匯,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方法掌握文言知識。二是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聯系生活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從教學的實施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教學設計能緊扣教學目標,體現新課改理念。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度高。
2、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導入環節,通過“白衣渡江”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為課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在“體驗反思”環節中,通過寫“勸說詞”并交流的訓練,既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又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并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于因材施教,發現并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于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4、朗讀一直貫穿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以教師范讀,教師點名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讀帶講的效果很好,而且能讀出了人物的語氣語調。
5、能對學生及時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方仲永和呂蒙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進行反思。
不足之處:
1、基礎知識的學習用時較長。由于學生學習基礎的把握不夠,以至于在譯讀這一環節所花時間過多。
2、分析文章內容時,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教學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后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七年級《孫權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的含義。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并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并據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與準備
1.方法:自讀法、質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
教學步驟
一)創設懸念,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中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故事: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嗎?知道這位小英雄是誰嗎?對,他就是司馬光,司馬光不僅是一位機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文學家、史學家,在他的著名書籍《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曾隨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后又占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吳王孫權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借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仗就行了,這不,孫權又來勸學了,這次結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范讀課文,正音斷句
1.師范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老師先把課文朗讀一遍,請大家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同學們想不想向老師一樣將課文流利地背誦出來呀?其實這并不難,只要我們把這遍文章的字音讀準了,停頓讀清了,文意讀明白了,再加上反復誦讀,同學們就一定會比老師背誦得更好,大家有沒有信心?下面就讓我們從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本上的注釋,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生自由讀文。
2.生試讀(其它同學認真聽,并在讀音的停頓方面給予評價),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三)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先自已獨立思考,邊讀邊譯。后交小組討論,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
四)演讀課文,感知內容
1.演讀課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心理,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 善勸 肯學 敬才)
(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懂文意,這是學習古文的基礎,而要真正要將古文吟誦出來,還需要讀出文章的語氣、語調,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語氣,對于不同的文章,我們讀出語氣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請同學們找出孫權與呂蒙對話兩句話,結合標點和人物身份,討論一下孫權的這三句話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言為心聲,我們通過孫權對呂蒙這一番既嚴厲又包含關懷的苦口婆心的勸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試著按照前面的方法,對魯肅和呂蒙的對話也揣測一下,想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
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呂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五)賽讀課文,探究質疑
1.賽讀,嘗試背誦
2、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司馬光編寫的目的在于能給后人一些啟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對于我們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啟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寫過一篇關于學習的文章叫《傷仲永》,同是寫學習,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大膽地議議,說說。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業(選做)
1.課下搜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 以《方仲永巧遇呂子明》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話:“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七年級《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通用8篇)04-29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06-01
孫權勸學賞析02-27
孫權勸學賞析11-04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與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孫權勸學原文、賞析10-19
孫權勸學賞析8篇11-05
孫權勸學評課稿11-02
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教案03-01
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