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教學設計

          時間:2022-03-02 10:19:5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組

            教學主題:《習作一:家鄉的風俗》

            授課對象:六年級學生

            設計者:

            一、學習目標的依據

            1.課程標準中的相關陳述依據一:

            基于閱讀教學: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基于習作教學:

            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留心觀察周圍,將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寫出來,能把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基于口語交際:

            能清楚明白的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2.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民風民俗,內容有趣貼近生活。通過對傳統節日的學習,對傳統習俗的了解,感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美好。

            3.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一些有關家鄉風俗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適時發揮引導、點撥的作用,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積極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樂以及合作的愉快,讓學生的智慧之光在課堂上閃耀,從而寫好習作。

            二、學習目標

            1. 借鑒本單元課文描寫風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點介紹一種風俗,適當寫寫自己對這種風俗的實際體驗。

            2. 寫寫自己參加風俗活動的親身經歷,適當穿插風俗的特點或者來歷,重點描寫出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達出對風俗習慣的看法。

            4. 和同學分享交流習作,互相改一改,編成一本風俗集。

            三、評價任務

            1.通過回憶課文,總結寫法,能夠將有詳有略的寫法運用到習作中寫出自己的實際體驗。

            2.通過分享生活實際,寫出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

            3.通過交流、分享,能夠表達自己對風俗習慣的看法

            4.通過自評、互評,將習作編成一本風俗集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節一

            猜謎導入

            (3分鐘)

            活動一

            1.出示含有民風民俗的古詩,如《元日》《九九歌》,分組競猜。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明確本次習作的兩個內容。環節二

            新課教學

            介紹一種風俗

            (20分鐘)活動一(8分鐘)

            1.出示幾個傳統節日:元旦、中秋、元宵、除夕,這些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你了解嗎?

            2.補充節日習俗的資料。

            3.你的家鄉有什么特別的風俗嗎?你參與過哪些風俗活動?結合搜集到的資料和自己的生活實際,先組內交流,然后班內分享。

            初步梳理家鄉的風俗,能夠對家鄉的風俗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體會,明確自己要寫的內容。(評價目標三)活動二(12分鐘)

            1.回顧課文,總結寫法。《北京的春節》以時間順序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通過有詳有略的寫法,再現了老北京熱鬧的春節景象(板書:有詳有略重點突出)(5分鐘)

            2.組內成員分享自己選擇的風俗中哪些內容可以作為重點來寫,進行片段仿寫,組內交流。(7分鐘)

            通過回憶課文,總結寫法,能夠將有詳有略的寫法運用到習作中寫出自己的'實際體驗。(評價目標一)

            環節三

            新課課文

            參加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10分鐘)

            活動一

            1.說一說自己參加風俗習慣的親身經歷,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說具體。

            2.回顧課文《藏戲》如何把故事穿插進文中。

            通過分享生活實際,寫出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己感受。(評價目標一、二)環節四總結(7分鐘)

            活動一

            1.選擇主題,精心構思,編寫提綱。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節一

            提綱指導(10分鐘)活動一(10分鐘)

            1.明確提綱要求

            2.對編寫提綱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指導環節二

            完成習作

            (25分鐘)活動一(20分鐘)

            1.根據寫作提綱,完成作文2.明確習作評價指標

            3.小組進行分享、交流、互評、互改

            4.學生的習作片段品評

            能夠將有詳有略的寫法運用到習作中寫出自己的實際體驗。(評價目標一)

            寫出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己感受。(評價目標一、二)環節三

            (5分鐘)

            活動一(5分鐘)

            鼓勵學生將習作集中在一起,編寫一本民俗作品集

            通過自評、互評,將習作編成一本風俗集(評價目標四)

            板書內容

            家鄉的風俗

            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編寫提綱

            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和調查訪問,感受和吸收習俗文化的智慧和營養。

            2、過程與方法

            (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習俗,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表達流利。

            (3)在互動交際中,培養學生能說會道的能力,做到態度大方,有禮貌,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能認真地傾聽。

            3、情感與價值

            (1)創設交際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交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

            (2)感受祖國民族文化習俗的魅力,尊重并熱愛家鄉的民風民俗。

            【教學重點】

            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風民俗與同學交流,交流時做到內容真實,表達流利。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特點介紹民風民俗的方法,做到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晰。

            【教學準備】

            1、通過上網、課外閱讀等方式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各地民風民俗。

            2、向父母或長輩了解本地的風俗習慣。

            3、教師準備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有許多傳統節日。中國人過節也是非常講究的,下面請大家欣賞一段視頻。

            悅耳的童謠把我們帶入到了濃濃的節日的氛圍中。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國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以及節日風俗。過春節要貼春聯、放鞭炮,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這些經過長時間的積淀,歷代人們約定俗成的節日傳統就是風俗。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由于文化的差異、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有著天壤之別。今天,我們就從家鄉的節日風俗著手,來上一節“家鄉的風俗”的寫作指導課。

            二、了解何為“風俗”

            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在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之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范之不同,稱之為“俗”。

            三、說家鄉風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家鄉都有哪些節日風俗。老師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會兒選一位代表起來發言。

            四、寫家鄉風俗

            同學們說得很好,有的同學選取了獨特的最具家鄉代表性的風俗,有的同學介紹了家鄉風俗的來歷,有的同學給我們描繪了參加節日活動時的具體情景,講得都很生動細膩。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動筆,來寫一寫我們家鄉的風俗。老師給大家8分鐘的時間,寫一個片段。

            同學們寫得都很好,我發現很多同學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故鄉的真摯感情。說風俗,談家鄉,繞不開一個“情”字。樸實的話語、簡短的文字,因有了對故鄉的那份深情而動人心弦。

            五、知識拓展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課下同學們還可以到網上查找其他地區的風俗,拓展自己的視野。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堂課中,我們欣賞到了各地不同的節日風俗,同時也品味到了同樣的一種情感,那就是對故鄉的熱愛、眷戀、自豪之情。我們寫家鄉的風俗,更是通過這種風俗寫我們的家鄉,寫家鄉的風土人情,寫家鄉的文化,抒寫我們心中的故鄉情!有了真摯的情感,我們的文章就有了生命,就能打動人心。

            七、作業設計

            寫一寫家鄉的風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佳文點播臺

            1、根據學生習作情況選擇其中較好的8~10篇作文,將習作題目和作者羅列出來,供學生自由點播。

            2、由作者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認真聽,找出習作的優點。

            3、師生互動評議。

            二、病文會診室

            1、根據本次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選擇病文例子供同學閱讀,找出問題,提出修改建議。

            2、集體修改,體會修改方法。

            三、修改習作

            根據老師的批語,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匯編民俗作品集

            1、為自己的習作配畫,全班匯總。

            2、根據全班的習作題目,討論作品集的分類和編排順序。

            3、討論作品集的題目。

            五、習作欣賞

            老北京的春節風俗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時便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風俗。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蒜開始,就有了“年味兒”。民謠講:“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

            廟宇用黃紙等。春聯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庭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上“全院生輝”等春條。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夜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肉、羊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水餃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意味著早立子……

            老北京的春節風俗真有趣!

            六、作業設計

            再次修改《家鄉的風俗》。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通過家鄉春節的有關風俗習慣,與我國其他地區的春節風俗的對比,了解家鄉春節的獨特民風民俗,同桌之間展開討論,共同回憶交流。接著觀賞春節晚會有關表演視頻,加強回憶的同時也再一次感受春節熱鬧歡快的氣氛,為本次習作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交流寫作方法,首先回顧老舍的《北京的春節》一課的寫作方法,獨立思考詳略如何得當,并可簡單列出寫作提綱,然后同桌交流準備詳寫部分的內容。

            [不足之處]整個課堂被濃濃的節日氣氛包圍。但本節課也存在著不足,例如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我將在以后的課堂中逐步完善。這節課上完,不足之處還是不少的。例如在幻燈片的切換上,耽誤了時間。又對學生匯報的內容沒有進行及時的溝通、幫助,有些匯報內容量太大,學生不知如何取舍。這些都是以后要注意的。

          【六年級語文下冊《習作一:家鄉的風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02-24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7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7

          語文下冊《牧童》教學設計12-24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0

          節日風俗的習作03-01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模板12-27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9篇02-24

          家鄉的春節風俗小學六年級下冊作文12-28

          六年級下冊作文家鄉的風俗450字02-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级少妇高清在线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 |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 婷婷丁香五月深爱憿情网 | 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