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07 19:25:01 煒玲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求比值。

            2、在引導學生知識的發現和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事物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并從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性。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

            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回憶生活素材,導入新課。

            師:生活中經常有同學說誰比誰高點,誰比誰矮點。也就是說我們要經常比較數量。

            師: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很多是來源于生活。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長、寬各大約是多少米?

            生:長大約是4米,寬大約是3米。

            師:你們根據這兩個數據,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1:黑板的面積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長是多少?

            生3:長是寬的幾倍?

            板書:4÷1

            生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板書:1÷4

            師: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用除法對黑板的長和寬進行比較,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方法。(板書:比)

            二、充分感知,建構意義。

            1、整理生活素材。

            師:如長是寬的幾倍,除了用4÷1來比較,還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4比1。(板書:4÷1=4:1)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除了用1÷4來比較,還可以說成什么呢?(1÷4=1:4)

            師:同學們用剛才調查方法,說說教室各種事物還能得到什么數據。你還能把它們用比的形式說一說嗎?

            生1:我班男同學人數是32人,女同學人數是23人。男生與女生的比是32比21。

            生2:教室里的窗戶扇數是48扇,門的扇數是2扇。教室窗戶扇數與門扇數的比是48比2。

            生3:教室的長大約是9米,寬大約是6米。教室長與寬的比是9比6。學生可以說出許許多多的數據。(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后陸續匯報。)

            2、再次回憶生活素材,學習新課。

            師: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教室里面還有哪些勞動工具,你平常留意過它們的價格與把數有什么關系嗎。我們請兩位同學去數一數掃帚的把數,也請全班同學想想每把掃帚要多少錢。根據這些數據你能提什么出什么問題?

            生:教室里有23把掃帚,從街上買回來要46元錢。

            生:掃帚總錢數與掃帚把數的比是46比23。(板書:46:23)

            師:同學們真是聰明,請比較黑板上的最后一組比與前面的幾組比在數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前面的比是同一種數量相比較,最后一組比是不同的數量相比較。

            生:這些相比的數都是只有兩個數。師:相同的數量可以進行比較,不同的數量也可以進行比較。相比的數最少要有兩個。師:同學們還能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數的比是不同的數相比,請同學們多多舉例說明。

            生:車輛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等等數據的比都是不同數量的比。生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是這些數的比是怎么得出來的`。誰能說說什么是比?

            生;這些比都是從兩個數相除引出來的,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比的定義)

            師:比是由除法變成的,由于除法的除數不能為零,比的哪一項不能為零呢?請同學們討論。

            3、練習: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⑴比的前項是0,后項是1。

            ⑵比的前項是1,后項是0。

            ⑶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0。

            學習比的寫法:

            師:你們學會了比的意義,那么比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來學習比的寫法。請學生自學課本上比的寫法。請學生上黑板板書比的各部分名稱。

            師:比是由兩個數相除得到的,那么我們可以怎樣去求比值呢?

            生: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這就是求比值的方法。師:我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個比。比有時也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如:9:6也可以寫成9比6。在這里它不是一個數,是一個比。

            師:從這道題你能發現比值的取值范圍嗎?

            生:比值可以是整數,可以是小數,但更多形式是分數。

            4、練習。

            ①說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并說出比值。

            (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師:比除了可以寫成這種形式外,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板書:1:4=),請同學們讀一讀。特別注意分數形式的比。

            5、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

            ①比與除法的聯系:師:請同學仔細觀察比與除法有什么聯系?同桌討論。

            ②比與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同桌討論。生自學課本,并完成上表。師:可能有的同學發現了三者并不一樣,比是表示兩數的關系,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代表一個數的。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比的意義后,為了區別數學中的“比”和體育比賽中的“比”的不同,我運用學生活動中常使用的小游戲“錘子、剪子、布”,雖然游戲時間很短,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師:下面請大家來做一個游戲,“錘子、剪子、布”好嗎?要求是兩人一組,賽四局,然后匯報比分情況。

            (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后陸續匯報。)

            生1:(很高興)四局比賽我贏了,4比0。

            生2:我和同伴打平局2比2。

            生3:我和同桌的比賽結果是2比3。

            ……

            師板書:4:02:32:20:43:1

            生:老師,比的后項不能為0,這里為什么是0呢?

            生:比賽中的比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

            生:這個2:2可以化簡比嗎?

            (沒等我組織學生討論,就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2:2只表示雙方各得二分,不表示相除關系,不可以化簡。

            生:4:0表示對方得0分。

            ……

            師:對!說得好。這是比賽中的一種計分形式,目的是讓觀眾看清兩隊得分情況。

            生(楊崇俊):足球比賽的計分也有幾比幾,但它與今天學的比的意義不同。體育比賽中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結果,而我們數學里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因此,教師精心創設探索、操作實踐的情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真切體驗、領悟、發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讓課堂中的每一分鐘都有滿分的收獲。

            三、鞏固練習:

            ①、蘋果是梨的,蘋果與梨的比是():()

            ②、我班的男生是女生的1倍,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③、400千克與0、2噸的比是():()(能直接說出比嗎?為什么)強調不同單位名稱不能直接相比。

            ④開放題:選擇合適的數量組成比

            我校共有學生780人,教師38人,本學期中平均每個學生獲得優點卡3張,五年級有學生170人,本學期共獲得優點卡560張,其中五(1)班有男生20人,平均每人獲得優點卡3、5張。

            學生回答后講評。

            四、小結歸納,應用拓展。

            全課小結: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想今天這節課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把你的收獲說給你的好朋友聽,相互評價一下,學得怎么樣?如果有什么疑惑,說給大家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好不好?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法、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關系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比的意義的本質。

            3、在自主學習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明確比與比值的區別。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在太空中,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教師提問:這就是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們的長都是15 cm,寬都是10 cm。比較它們長和寬的關系,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

            預設情況:

            (1)長比寬多多少厘米?15—10;

            (2)寬比長少多少厘米?15—10;

            (3)長是寬的多少倍?15÷10;

            (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2、揭題: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倍數關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比”來表示。(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義。

            (一)同類量的比。

            師:剛才我們用“15÷10”表示長是寬的多少倍,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記作15:10。那么,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怎樣用比表示它們的關系呢?(可以說成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記作10:15。)

            師: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理解比的前項、后項所表示的意義不同。)

            (二)不同類量的比。

            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 km。那么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1、讀題理解題意,說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解答,說清解題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時間”表示。)

            3、嘗試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記作42252:90。)

            (三)比較分析。

            1、觀察比較。

            師:觀察這三個比,說說它們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引導學生發現這三個比都表示相除的關系,但前兩個比中兩個量都表示長度,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量;第三個比中的兩個量,一個表示路程,一個表示時間,是不同類量,不同類量的比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

            師:想一想,路程與時間的比可以表示哪個量?(速度)

            2、歸納:什么叫比?(板書: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三、自主學習,加深認識。

            (一)深化理解。

            1、自學比的相關知識。

            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比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

            2、匯報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稱。

            課件出示:15:10=15÷10=,讓學生說出比的各部分名稱。(板書:前項、比號、后項、比值。)

            (2)比值的意義。

            師: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練習: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

            師:比和比值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小結:比表示一種關系,而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二)溝通聯系。

            1、師:同桌討論一下,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么聯系?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相當于分數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

            2、請嘗試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

            板書:。

            師: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兩個數的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如15:10也可以寫成,仍讀作“15比10”。

            3、師:足球比賽中的比分3:0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一樣嗎?(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系,不是相除關系。)

            四、鞏固知識,應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題。

            (1)出示課件,讓學生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饋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兩個相比的量是同類量嗎?并說說有什么發現?(發現是同類量的比,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2)提問:小敏所花的錢數和練習本數之比是( ):( ),比值是( )。

            請學生思考這兩個比的量是同類量嗎?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錢數和練習本數是不同類的量,比值表示單價。)

            2、P49“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說說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是怎樣求出的。(引導學生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求出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歸納一般方法:前項=比值×后項;后項=前項÷比值。)

            3、練習十一第1題。

            (1)請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時引導學生明確比的前項、后項是有順序的,前項、后項所表示的量與數據之間必須一一對應;第(3)題請學生說說比值的具體含義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數量。)

            (2)提問:你還可以寫出哪幾個比?說出它們的具體含義。(引導學生說出多個量的比。)

            五、回顧總結,交流收獲。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的讀寫方法,理解和認識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和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比的意義和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比的讀寫方法,理解和認識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 引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三、鞏固聯系

            四、作業

            1、口答(幻燈出示兩道除法到分數,兩道分數到除法的換算題)

            引入新課

            2、出示兩道文字題

            (1)3千米是5千米的幾分之幾?

            (2)8噸是4噸的.幾倍?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兩種類型同意為一個數與另一個數的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的意義。

            1、學生用十分鐘自習書本52到53頁

            2、問:通過自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問?

            3、小組內互相說,解決問題。

            4、教師請個別同學說,然后師生一起探討、研究。

            5、幻燈出示例1、例2,讓學生解答,以便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

            6、說明相關注意點。如:單位、比值、名稱、寫法、讀法......

            1、書本53頁練一練

            2、練習十二1、2

            練習十二3、4、5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現,理解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列舉實例、課堂討論、聯系學生實際等方法,讓學生學會區分高雅情趣與庸俗情趣的不同。在此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分析陶冶高雅情趣的意義。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區分高雅情趣與庸俗情趣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區分兩種生活情趣,提高在社會生活中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自覺性,自覺抵制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對個人的影響。

            教學重點

            1、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區別;

            2、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現;

            3、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區別。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張海迪和霍金的圖片資料。

            2、課前可以收集一些有關學生平時生活情趣的情況。

            3、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情趣,情趣又是多種多樣的。那么,在這多種多樣的情趣中,是否所有的情趣都是有益的、高雅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

            講授新課

            二、陶冶高雅情趣的意義(板書)

            教師:在多種多樣的生活情趣中,有高雅和庸俗的區別。那么,什么樣的生活情趣才是高雅生活情趣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教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自學了教材,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

            1、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板書)

            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學的情趣。

            教師:對。那么就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再進一步提出些具體的“子課題”,供我們自己和大家進一步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子課題”,板書以下內容)

            什么樣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

            什么樣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

            什么樣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

            什么樣的情趣是科學的情趣?

            教師:下面我們分組討論同學們自己提出的上述問題。分組討論后,各組在全班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和參與)

            教師:現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先討論第一點:健康的情趣。請甲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1)健康的情趣(板書)

            甲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么樣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經過討論,我們認為,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指有益于個人身心健康的情趣。它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的發展有促進的作用,能夠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形成樂觀、開朗、活潑、自信的健康心理,使人更加熱愛生活,品味生活的樂趣。例如,有的同學喜歡利用節假日結伴郊游,欣賞美好的田園風光;有的同學喜歡在課余時間踢足球,強健體魄;有的同學則喜歡研究圍棋,開發智力。這些都是有益于個人身心健康的情趣。

            教師:說得很好。能不能舉出反面的例子呢?

            學生:有的中學生吸煙、喝酒就是不健康的情趣。

            教師:為什么呢?

            學生:因為這些嗜好影響中學生的身心健康。

            教師:是的。法國健康教育委員會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要預防青少年吸煙,最佳的方法是動員家長嚴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煙。這與世界衛生組織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完全一致。研究顯示,一般而言,孩子們在小學時對煙草是深惡痛絕的,知道吸煙不利于身體健康。孩子們甚至會向周圍吸煙的成人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戒煙。然而進入中學后,為了顯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一些青少年開始嘗試吸煙,最終染上煙癮,不能自拔。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在歐洲幾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家長禁止子女吸煙的要求越嚴,11——15歲孩子吸煙的比例就越低。因此,專家們希望家長對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子女進行嚴格管教,明令禁止他們吸煙,幫助他們健康地度過心理不穩定期。

            教師:下面我們接著討論第二點:向上的情趣。請乙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2)向上的情趣(板書)

            乙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么樣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經過討論,同學們認為,向上的生活情趣是指對生活充滿樂觀、積極態度的情趣。它能夠振奮人的精神,催人奮進;能夠幫助人排除煩惱,克服消極情緒,戰勝意志消沉,即使在逆境和不順利的情況下,對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積極的追求。例如,張海迪在身體癱瘓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她熱愛學習,自學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文化知識;她還自學了針灸,熱心地為周圍的人看病;她還喜歡唱歌,用歌聲鼓舞自己。這些都是積極向上的情趣。

            教師:張海迪是我們中國輪椅上的女作家。有哪位同學知道外國還有位輪椅上的科學家。

            學生:這位科學家是霍金。

            教師:對。他就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002年8月,霍金來中國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他的故事也吸引了眾多的年輕人。

            (多媒體顯示:奇人霍金的`故事)

            史蒂芬·霍金有著“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的美譽。他1942年出生于英國的牛津,1959年就讀于牛津大學,1962年牛津大學畢業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1963年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運動神經元疾病),不久就癱瘓了,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后,他完全不能說話,只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他人進行交談,而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在這種一般人難以克服的艱難中,霍金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學的科學巨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論”。1974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9年任劍橋大學盧卡遜講座教授一一這是牛頓曾經擔任過的職位。40年來,癱瘓的霍金只能靠輪椅來行動。他不能開口講話,他的輪椅前裝有電腦顯示器,“講”話要依靠現在還可以動的一只手,掀動手中的開關,在電腦屏幕上選擇詞匯,然后他的“話”會從身后的揚聲器中傳出來。他的私人護理說,他靠控制聲音的強弱高低來表達喜怒哀樂。霍金就是借助這部語音合成電腦,寫出了科技專著、數十篇科學研究論文,還作了數場各類演講。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霍金說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他熱愛生活,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使他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幽默感。他鼓勵年輕人喜愛天體物理,他還在編寫少年版的《時間簡史》,“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懂”。他說:“即使把我關在果殼里,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這句莎士比亞《哈姆雷特》里的臺詞,霍金在《果殼中的宇宙》一書中引用過。人們說,這一句話完全可以用來形容他目前的生活及取得的成就。

            教師:霍金的故事說明,霍金熱愛科學,熱愛生活,在逆境和不順利的情況下,對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積極的追求。這都表現為積極向上的情趣。下面,讓我們“搜索”一下:在我們平時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向上的情趣?哪些生活情趣不是向上的情趣?

            (分組議論一一小組代表發言一一教師歸納)

            教師歸納: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像喜歡鉆研學習中的問題,熱心于班集體的活動,愛看電視新聞,愛閱讀文學作品等,都是向上的情趣。反之,喜歡抄同學的作業,星期天長時間打撲克,對同學搞惡作劇等,都不是向上的情趣。

            教師:下面我們接著討論第三點:文明的情趣。請丙組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3)文明的情趣(板書)

            丙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么樣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同學們認為,文明的生活情趣,是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生活情趣。人類社會的文明,既有物質文明,又有精神文明。所以,生活情趣的高雅,應該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都符合文明的要求,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摒棄不文明的生活習慣。下面我們給大家表演一個小品:《游泰山》。

            (由甲、乙、丙三位同學表演,兩位同學扮演游客,一位同學扮演古松)

            游客甲:我的媽呀,爬這么高的山,真把我累死了。

            游客乙:看,多么雄偉的東岳泰山,真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你知道這是誰的詩?

            游客甲:不知道。我從來就不學什么古詩。

            游客乙:這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游客甲:看,那棵古松,好多人在拍照,我們也過去吧。我要爬到樹上留影,照一張“高高在上”的形象。

            游客乙:別這樣。這樣做形象既不好,又不愛惜古樹。

            古松(同學丙扮演):糟了,看樣子這位游客又要在我身上刻字了。我每天都被人雕刻,他們圖個發泄,我卻成了一個“千刀萬刷”的“骨松”了。

            游客甲:看,泰山迎客松!這么多人在樹上刻了字,“張三到此一游!”我也刻一句話留個紀念。(做拿小刀刻樹的樣子)

            古松:哎呀!痛死我了!你們為什么不文明游覽啊?

            教師:三位同學表演得非常好。讓我們感謝他們的表演。(學生鼓掌),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小品中哪些表現是文明的情趣,哪些表現是不文明的情趣?

            學生:游客乙對泰山的欣賞,吟誦古詩,愛護環境,這都是文明情趣的表現。而游客甲不愛學習,在風景區的古樹上刻字,這都是不文明情趣的表現。

            教師:對。那就讓我們繼續“搜索”:在我們平時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

            (分組議論一一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歸納)

            教師歸納: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像每天堅持跑步,保持整潔大方,講究個人衛生,如飯前便后洗手,防止病從口入、待人接物講究禮貌等,都是文明的情趣。反之,早上愛睡懶覺,衣著邋遢,不愛洗臉、洗手,說話愛帶“臟”字等,都是不文明的情趣。

            下面我們接著討論第四點:科學的情趣。請丁組的同學談談你們的看法。

            (4)科學的情趣(板書)

            丁組代表:我們探討的子課題是:什么樣的情趣是科學的情趣。經過討論,同學們認為,科學的生活情趣,是指符合科學精神和科學要求的生活情趣。科學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不僅提高人類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能力,推動社會的發展,而且還能促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衣食住行走向科學化,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引導人們培養富有科學精神的生活情趣。

            教師: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在我們平時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科學的?哪些生活情趣是不科學的?

            學生:像飲食講究營養,注重科學、合理地搭配食物;習慣早起,鍛煉身體,預習功課;課余時間喜歡參加興趣小組的活動,開拓自己的視野等都是科學的情趣。反之,喜歡暴飲暴食,喜歡熬夜看小說,沉迷于打電子游戲等,都是不科學的情趣。

            教師:說得很好。通過以上的分析、討論,我們對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了比較全面具體的了解。但是,在生活中認識某種情趣是不是高雅的,也有一個具體的鑒別問題。例如,喜歡唱歌是高雅情趣嗎?

            學生:是的。因為唱歌有益于身心健康。

            教師:一般來說,喜歡唱歌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在上課的時候,你也喜歡在下面小聲唱歌,這種情趣也高雅嗎?

            學生:這就不高雅了。

            教師:(繼續啟發)例如,某同學喜歡雕刻,這也算是高雅情趣。但如果他還喜歡在課桌上面刻字,這還高雅嗎?

            學生:喜歡在課桌上面刻字不是高雅情趣。

            教師:這說明判斷一種情趣是高雅還是庸俗,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例如,同學們聚在一起唱卡拉OK,如果在課余時間進行,不影響學習,不影響他人休息,歌詞內容健康,這就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夜深了,音量開得過大,影響他人休息,歌詞內容不符合中學生年齡和行為規范的要求,就不能視為高雅情趣。

            歸納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并且運用這方面的知識聯系討論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現象,哪位同學把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小結一下。

            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學的情趣。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一個人有較高的品格和個人修養,因而是我們青少年所應該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情趣。

            教師:總結得很好,為了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下面我們做一下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

            一、多項選擇題

            1、下面屬于高雅情趣的表現有( )。

            A、中學生小楊喜歡集郵,有一次他發現收發室的桌上有一封信,信封上的郵票他非常喜歡,便悄悄撕下了信封上的郵票

            B、中學生小李喜歡唱歌,經常在周末的夜晚把卡拉OK音量開得很大,引吭高歌

            C、中學生小周喜歡收集旅游景點的門票和風景照片,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和樂趣

            D、中學生小余愛好彈古箏,用琴聲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

            二、材料簡答題

            材料:韓素云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優秀軍人妻子”的光榮稱號。可她總是說:“榮譽是暫時的,做人才是長久的。”有一次,一家公司上門請韓素云拍廣告,報酬5萬元。她婉言謝絕了,說榮譽是黨和人民給的,不能用它為自己賺錢。一年間,她先后十多次放棄了這種賺錢機會。她是廣西憑祥市財政局工作人員,而她所作的工作卻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職責范圍。她常去軍營看望連隊官兵,協助待業“軍嫂”聯系工作,到哨所慰問戰士。戰士出差、探家,只要到憑祥,都要去韓素云家坐坐。為此,她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給過往的戰士住宿。這就是軍嫂的生活情趣。

            請你回答:韓素云有哪些高雅的生活情趣?為什么這些情趣是高雅的情趣?

            三、討論:

            以下情趣哪些是高雅的,哪些不是高雅的,為什么?

            (1)中學生小王非常喜歡英語。有時在公園里遇到外賓,她能夠主動上前和外賓用英語對話,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

            (2)中學生小黃喜歡用英語的動物單詞給同學起“綽號”,如他叫甲同學為“pig”(豬),叫乙同學為”donkey”(蠢驢)。

            (3)中學生小馬愛好繪畫和雕刻。有一次上音樂課,他掏出小刀在音樂教室的課桌上刻了一幅“漫畫”。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1、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松樹的圖像和詩詞資料。

            2、課前可以收集學生日常生活情趣的情況,注意物色有特長的同學,讓他們做好談體會的準備。

            3、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它的含義。

            學生: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學的情趣。

            教師:對。那么,我們在了解了什么是高雅情趣的基礎上,還應該進一步思考,高雅的生活情趣對于我們有哪些重要性呢?哪位同學能說一說?

            學生1:能使自己快樂。

            學生2:能使自己擁有特長。

            學生3:能幫助自己進步。

            教師:剛才同學們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認識還不全面、不深刻。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高雅的生活情趣對我們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意義?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現實情境,進一步認識小數及小數的計數單位,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十進關系。

            2、通過直觀、操作、推理等活動,讓學生清楚、明確地歸納小數的意義。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結合現實情境,認識小數及小數的計數單位。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及十進關系。

            教學準備:

            米尺、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長,課桌長、高

            這些數是不是都是整米數?

            教師:在測量和計算中,有時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通常可以用小數表示。

            2、回憶、練習

            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師:關于小數,同學們還想知道什么?

            板書課題:小數的意義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例1第1個圖)

            ①此圖用分數、小數該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說一說:07表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個0.1。

            ②像0.1,0.3,0.5,0.7這些一位小數,都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分別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同理說一說。(后面兩幅圖)

            ①第1個涂一個小格,第2個涂45個小格,用分數、小數來表示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②討論并歸納:百分之幾寫成幾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幾分之幾?

            2、教學例2

            (認識三位小數)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圖)學生填分數和用小數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②把一個正方體平均分成1000份。

            (第70頁例2圖)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數和小數怎樣表示?

            (2)說一說0.025,0.107分別表示什么以及它們的組成。

            (3)歸納:表示千分之幾寫成幾位小數?三位小數表示幾分之幾?

            3討論、歸納小數的意義

            學生討論:什么是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哪些?

            歸納:像0.7,0.45,0.025,0.25,0.107……這樣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小數。0.1,0.01,0.001……就是小數的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學生自學數位順序表。

            三、課堂活動

            完成課堂活動第1,3,4題。

            先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議,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困難?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設計理念:

            本課時設計,在“項”以及“內項”和“外項”的認識的設計上,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關知識,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本課時第二大塊內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本課時設計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真實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收集信息,嘗試探索規律,引導學生寫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復習引新

            導入新課

            1、找找比比:

            (判斷下面的比,哪些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說說判斷過程。

            2、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比例的有關知識。

            學生練習

            學生回顧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二、認識比例

            探索規律1、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2)3:5=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3:5=18:30

            內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2、教學例4

            (1)理解題意,信息搜索: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寫出比例嗎?

            (2)、學生寫不同比例:

            引導學生寫出盡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書,同時說出它們的內項和外項。

            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現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

            (3)、學生探索規律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4)、寫比例,驗證規律:

            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5)、師生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3、思考分數形式的比例3/6=2/4,通過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結果相等。

            4、練習:“試一試”判斷能否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讓學生自己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

            提問:2.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學生練習:找出比例中的內項和外項

            6:5=36:30

            4:7=21:49

            學生自主表達,圖中有哪些數據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學生練習: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項,即a:b=c:d,那么這個規律可以表示成()

            學生分析哪兩個數是外項,哪兩個數是內項。

            比較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學生思考后歸納:判斷時可以先把兩個比看成是比例。如果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比就能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組成比例。

            三、鞏固練習

            拓展提高

            1、做“練一練”

            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寫成兩個比,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分成兩組,根據每組中兩個數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5:3=():6

            4:()=():5

            3、做練習十第1、2題學生嘗試練習后交流討論

            先讓學生嘗試填寫,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四、全課小結

            總結反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把你發現規律的方法介紹給朋友、親人。

            五、課堂作業練習十3、4題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逐步理解一個整體,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讀一讀下列分數

            2、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分數是怎么產生的呢??

            二、分數的產生

            1、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分數。

            師: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一個整體

            (1)、你能舉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嗎?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

            (2)、匯報交流

            教師進行規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條圓的`1/4。

            突出整體:

            師:誰能用分數表示被涂上顏色的小喵咪?

            生:把8個小喵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

            師:說得不錯。只要把這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3)小結: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這樣的一份,得到了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2、理解單位“1”。

            (1)深化理解一個整體

            學生自主創作:

            師:現在,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選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們的1/4。開始吧。

            交流匯報:

            師:你用幾根小棒表示1/4?你把幾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你能說說這個1/4的含義嗎?(多說幾個)

            師: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兩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說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進行表示呢?——一個整體

            學生說4根小棒、8根小棒,師: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師:說的真好。在數學中,通常把一個整體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1/4來表示。(板書單位1)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數?

            生:把4個蘋果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2份就是2/4。

            (3)比較:

            師:在剛才同學們動手涂一涂,寫一寫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找到了,這幾個分數。

            4. 揭示分數的意義。

            (1)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通過動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分數。

            黑板上的三個分數,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單位1的幾份之幾。

            師:已經會用單位1來說了,真好。誰也愿意來試一試呢?

            小結:像同學們所理解的,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分數單位

            師: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叫做分數單位。

            生:分數單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數

            師:也就是說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四、練習鞏固。

            1、說出下列題中的單位‘1’。

            2、學生匯報交流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一的習題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特別是理解單位“1”、分子、分母的意義,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養學生動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主動參與,在操作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數的意義,正確認識單位“1”。

            教學難點:

            單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圖片,電子白板。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 自學、帶著問題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復習導入

            1、提問:

            (1)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

            (2)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 2/ 1)?

            活動二:

            1、關于分數,你知道了分數哪些知識?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能說出幾個簡單的分數嗎?

            2、關于分數,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為建立單位“1”打下基礎。

            活動三:

            探究單位“1”是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

            初步得出: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活動四:探究單位“1”是許多物體的一個整體。

            引導學生說出:原來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看作一個整體,現在是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

            練習:舉例,然后說出各個例子中的單位“1”。

            設計意圖:把單位“1”從一個物體過渡到一個整體,初步建立單位“1”概念。

            小結:單位“1”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指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能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單位“1”,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為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基礎。

            練習

            活動五:歸納分數的意義

            ⑴我們學到這里大家能說說什么叫做分數?(同學試著說說)

            ⑵讀讀書上是怎么說的?

            ⑶課件出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再讀一遍。

            ⒎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同桌同學說分數,說名稱。

            活動六:鞏固應用?? 拓展練習?? 思考題

            課件出示

            (五)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分數的產生? 生活的需要

            分數的意義

            1/4? 3/4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9

            教學資料: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60—62頁)。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分數的產生,會用分數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探究等學習活動,歸納、整理并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明確分數單位。

            3、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獲得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分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弄懂單位“1”。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具準備:

            三個裝有不一樣數量小棒的盒子。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四張彩紙剪成的圓或規則的四邊形、剪刀、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舊知,引入新課(2分鐘)

            出示:1/32/57/10

            師:老師黑板出示了三個分數,記得在三年時我們初步認識了分數。此刻讓我們一起把這三個分數讀出來。(生齊讀)

            師:同學們,除了會讀,還記得哪些分數的知識?

            (生匯報)

            師:同學們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關于分數的知識還有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

            (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交流預習,明確任務(3分鐘)

            師:老師明白我們班同學都愛學數學,因為數學里埋藏著好多奧秘,數學是一個藏金的寶藏。不明白你們在昨日的預習中挖出了什么寶貝?先讓我們來交流一下預習狀況。或說出你收獲了哪些知識,或提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學生匯報,教師適當提煉板書)

            師:大家真的用心預習了,找出了本課的知識點。下方就讓我們來深入地學習。

            三、新授:自主學習、探究新知(20分鐘)

            1、聯系實際,了解分數的產生、發展

            師:我們已經明白分數是由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產生的,如測量、分東西、計算等。你能舉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的周圍什么時候需要分數嗎?

            (學生觀察,交流)

            師:同學們看到了,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然而,我們這天使用的分數它卻走過一段及其漫長的旅程。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

            出示圖1:世界上最早的分數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的。我們看,明白這表示的是哪個分數嗎?(生答)對,1/4,人們借助圓來表示分子是1的分數。

            出示圖2:你認為這個分數是多少?(3/5)這是我國20xx多年前,用算籌來表示的分數。這是有考證的。1975年底在湖北云夢縣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竹簡,上方就記錄了一些這樣的分數,表現得整齊劃一,這批竹簡最早的是公元前359年的,最晚的是秦始皇統一十二年的.,算到這天大約2360年。

            出示圖3:這是之后印度用數字表示的分數。這個分數是什么?(3/4)

            出示圖4:到公元12世紀,距此刻大約800多年,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這種分數就延續至今。這個分數也是?(生答:3/4。師板書)

            2、感知3/4,理解分數意義

            師:此刻我們就來看3/4。老師讓大家準備一個學具,剪一個我們所學的平面圖形,大家把它拿出來。你能找出你手中圖形的3/4嗎?自我動手試一試。

            (1)學生獨立嘗試剪。

            (2)學生匯報剪的方法。(強調:平均分誰是誰的3/4。)

            (3)歸納分數的意義。師:大家都是這樣剪的嗎?舉起來互相看一看。如果要表示3/5、3/6怎樣辦呢?(生回答)這就告訴我們分數是表示什么的?(生齊答,師板書: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閱讀教材61頁,畫出分數的概念,讀一讀。

            3、合作探究,理解單位“1”

            師:同學們,看到書中的概念,你們對老師整理的概念有異議嗎?

            (師生交流,提出“一些物體”也是一個整體的問題。)

            師:一些物體能看成一個整體嗎?讓我們拿出小組內準備的三張餅,這次小組合作,要剪出三張餅的3/4,該怎樣辦呢?讓我們一起探究剪的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2)全班匯報剪的方法,師演示剪的過程。

            (3)明確單位“1”:我們把三張餅當成一個整體來分,也能夠把一些物體當成一個整體來分,這一個整體能夠用自然數“1”來表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1”。

            (4)說一說你想把什么作為單位“1”來分一分?(生舉例)

            (5)完善分數的概念

            (師板書:把“一個物體”換成“單位1”)

            4、弄清分數單位

            (老師出示線段圖:一條線段平均分成7分。)

            (1)問:一份是整體的多少?另一份是整體的多少?2個1/7是多少?3個呢?4個呢?1/7是什么?

            (2)學生再與文本對話,畫出概念,同桌互相說說分數單位的意義。

            (3)說出3/4的分數單位是多少?課前復習的幾個分數的單位分別是多少?

            5、鞏固:老師那里有12塊糖,能夠把這12塊糖看成單位“1”嗎?你怎樣分這12塊糖?創造出了什么分數?分數單位是多少?

            四、練習:深化理解,回歸生活(12分鐘)

            1、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4題,然后全班交流。

            2、游戲:

            師:同學們,喜歡游戲吧?也喜歡挑戰吧?下方讓我們在游戲中理解挑戰,看看同學們對分數的意義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

            (拿出三個盒子,第一個盒子里裝5根小棒,第二個盒子里裝10根小棒,第三個盒子里裝15根小棒。老師抽出小棒,學生猜分數或盒子中小棒的數量。)

            3、共同完成練習十一第7、6題

            師:分數很搞笑吧?分數在我身邊比比皆是,看64頁的第7題帶給給我們的信息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一起開看。

            (生默讀信息,舉手交流)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分數?把你搜集的分數和同學們說說。(可留為實踐作業,進一步體會分數的意義。)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高(0.5分鐘)

            練習十一的5、8、9題

            六、全課總結,感受收獲。(2.5分鐘)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你在本節課學習中都有哪些收獲?

            (生匯報)

            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都很棒,收獲也很多,表揚自己一下吧。

            假設一只手的五根手指一樣長,

            請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一來評價一下自己的表現。(第一,最棒)

            請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二來慶祝一下自己的收獲。(成功,耶)

            請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三來表示你是否同意下課。(OK,OL)

            板書設計: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產生

            3/4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單位“1”: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

            1/4分數單位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小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并會解答求一個數的若干倍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較復雜的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

            根據小數乘法的意義正確判斷積與被乘數的大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一)口算

            0.9×6

            7×0.08

            1.87×0

            0.3×0.6

            0.24×2

            1.4×0.3

            1.6×5

            4×0.25

            60×0.5

            7.8×1

            (二)說出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義

            2.4×0.8

            1.36×4

            2.58×0.2

            二、指導探索

            (一)教學例3 0.056×0.15

            1、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教師提問: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該怎么辦?

            3、指導學生驗算方法

            教師提問:怎樣檢驗小數乘法計算是否正確?

            (運算乘法交換律檢驗;再重新算一遍;檢查尾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等)

            (二)教學例4

            一個奶牛場八月份產奶18.5噸。九月份的產量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產奶多少噸?

            1、獨立解答、

            2、教師提問:

            (1)你是根據什么列式的?(一倍數×倍數=幾倍數)

            (2)18.5×2.4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表示求18.5的2.4倍是多少)

            3、比較:例3和例4的兩個算式,積與被乘數比較,誰大?誰小?

            4、練習:不計算,說明下面各算式中積與被乘數的關系、

            10.8×0.9

            2.4×1.8

            50×0.36

            0.48×0.75

            討論:在什么情況下,積小于第一個因數?

            在什么情況下,積等于第一個因數?

            在什么情況下,積大于第一個因數?

            5、小結:當第二個因數比1小時,積比第一個因數(零除外)小;

            當第二個因數等于1時,積等于第一個因數(零除外);

            當第二個因數比1大時,積比第一個因數(零除外)大;

            6、練習:不計算,判斷下面各題的結果是否正確、

            0.72×0.15=1.08 0.36×1.8=0.648

            三、質疑小結

            (一)今天你都有什么收獲?

            (二)對于今天的學習還有什么問題?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能夠說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正確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

            3、通過觀察、測量體驗小數與生活的關系。

            4、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5、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小數學概念。

            2、小數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數的含義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

            1、一張桌子的高度是米;

            2、教室窗戶的寬是米;

            3、一份汴梁晚報價格是元

            4、每度電的價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奧運冠軍劉翔的身高是米,體重是千克。

            問題思考:

            為什么在這些地方需要用小數來表示?

            引導學生在讀一讀這些小數,在讀的過程之中,如果有錯誤,教師當即指導。

            問題:

            1、這些都是小數,你知道關于小數的哪些知識呢?

            2、關于小數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們就進一步研究小數的意義。(揭示課題)

            這樣的設計在于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新授部分

            1、米表示什么意義?誰來說說(借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引導學生完整說:剛才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1分米,就是1/10米,還可以寫成米。誰也來就像這樣完整說一說。

            師:這就是米的意義。對照板書中的分數和小數,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反之,一位小數也可以用十分之幾表示。

            問題: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

            我們過去三年級所認識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數,那么1米還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長1厘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米.

            問:誰愿意再來說說米的意義。學生完整地說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1厘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米。

            想一想米表示什么?

            重點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

            觀察:對照板書,那么你們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得到: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師:能舉些例子嗎?現在我們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長?用分數、小數如何表示?

            你又能發現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幾可以寫成三位小數)請再舉例。

            師: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份呢?能再舉例嗎?

            接著學習下面的幾個小數:元、元、千克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歸納:剛才我們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數“1”來表示,我們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三)練習加強理解

            1、讀小數:元米千米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買了三本書,價錢分別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學反思

            1、認識小數是小學階段教學小數的知識,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與實際生活中量長度、買東西等具體事件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習小數的內容。

            2、本節課教學包括一位小數的意義、讀寫方法,是后繼學習比較小數大小和小數加減計算的思考基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觸小數,小數的讀和寫并不是孩子的難點,讓學生借助生活實際去理解小數的意義才是學生的學習的關鍵。

            3、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用元、角引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領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讓課堂氣氛充分活躍起來,這方面有待于今后教學中加強。

            5、學生對小數意義的認識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應該對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適度的重組和補充。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7分米=( )米 3角=( )元

            9厘米=( )分米 1分=( )角

            二、新授

            1、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出示情境圖: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長和寬,看看他們量的結果是多少?

            (長5分米,寬4分米)

            這是用分米做單位的,如果用米做單位,5分米是幾分之幾米?4分米呢?(板書)

            師:十分之五米還可以寫成0.5米,0.5讀作零點五。

            十分之四米還可以寫成0.4米,0.4讀作零點四。

            (板書補充)

            完整的板書:

            5分米 米 0.5米 讀作:零點五米

            4分米 米 0.4米 讀作:零點四米

            書空:0.5 0.4

            齊讀:零點五 、零點四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能根據要求正確移動小數點的位置。

            3、感受數學知識的`嚴謹,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學難點:

            根據要求正確移動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2、練習十六第3題。

            學生獨立看懂表格,注意找準整數的小數點位置,并指名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方法。

            二、指導練習

            1、第8題

            老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指導。

            2、第9題請同學們先匯報收集的資料,再算一算。

            3、第10題

            注意兩種情況:一是寬邊相接,按長邊計算;二是長邊相接,按寬邊計算。

            三、獨立練習

            1、練習十六第4,5題教師強調:寫得數時注意位數不夠用"0"補足。

            2、學生獨立完成第6,7題

            四、拓展練習

            練習第11題。

            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因數同時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積的變化。

            五、小結

            哪些同學愿意談談今天的收獲?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4

            教材分析

            在一至四年級,“數與代數”領域主要教學整數的知識,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十進制計數法。三年級(下冊)曾經教學了一位小數,初步體會了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分數間的聯系,這些都是本課基礎。本課教材中例1、例2借助常用的元、角、分和米、厘米、毫米單位之間的換算,通過這樣的感性認識,初步抽象出小數的意義。本課又是進一步教學小數性質、比較小數大小、改寫大數目的基礎,因此小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學生分析:

            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小數時其實已經有了學習的基礎。學生有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表示金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表示長度的經驗。如果本節課再把大量的時間放在這一方面,無異于原地轉圈。對于五年的學生來講,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對數字語言、文字語言以及圖形符號語言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和理解。所以,課前的預習,五年級孩子是可以勝任的。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讓學生自主運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小數的意義,從而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設計意圖:

            本節課是一次校級教研課,在第一次試教時按照例題教學,逐步去理解小數的意義。實施下來發現,學生思維就局限在這些單位換算中,而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并不到位。于是備課組老師就討論對于這樣的概念課怎樣才能達到高效呢?最后商量一致同意嘗試學生先學后教,由學定教的教學方式,將本節課的設計分成三大板塊。

            (1)前置學習,初步感悟。課前通過引導題,讓學生自學例1、例2,在常用的價錢和長度單位換算之間,初步感悟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同時通過檢測題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理解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表示。

            (2)課中操作,溝通聯系。小數的意義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符合認知建構的理論觀點:學習者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與他們內在的認知結構息息相關。布魯納說得更清楚:“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們連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學習一個概念,需要在心理上組織起適當的認知結構,并使之成為個人內部知識網絡的一部分。溝通小數與十進分數的內在聯系,是引導學生理解小數意義的關鍵。怎樣讓學生主動建構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聯系?我們借鑒了特級教師朱國榮老師的設計。用一張正方形紙表示整數“1”,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表示0.1的大小,在此基礎上認識0.9、0.2、0.8……從而理解1里面有10個0.1.繼續拓展,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3)分層練習,實質理解。第一,基本練習,對口令;第二,看圖寫小數;第三,結合數軸找小數。這三組練習題,層層遞進,檢測學生能否從本質上真正理解小數的意義。

            實施過程

            一、前置學習,初步感悟。

            1.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新的一單元,一起讀一讀。在三年級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小數的意義。

            2.課前大家對今天學習的內容已經進行了預習,小組交流,把你的錯誤向小組里的同學請教一下。(自學學習材料附后)

            3.全班匯報:

            第一層次:角改寫成元作單位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分改寫成元作單位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第二層次:分米改寫成米作單位就是十分之幾米,也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厘米改寫成米作單位就是百分之幾米,也可以寫成兩位小數,毫米寫成米作單位就是千分之幾米,也可以寫成三位小數。

            二、課中操作,溝通聯系。

            1.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

            (1).剛才我們通過課前研究,初步感知了小數和分數的聯系,那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0.1的意義是什么嗎?

            (2).那么老師這里有一張正方形紙,如果把這張正方形的紙看作1,怎么在這張紙上表示0.1的大小。

            拿出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表示0.1的大小。

            展示交流,看看這些同學的作品,發表你的意見。

            那誰能很自信地確定你表示的是正確的?介紹你的想法。還有不一樣的嗎?

            雖然形狀不一樣,但所表示的都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涂了其中的一份。

            (3)課件演示,這樣表示0.1嗎?要表示0.1還需要涂出一份。再說一說0.1表示什么意義。

            (4)仔細看,你除了看到0.1還看到那個小數?你是怎么看到0.9的?寫成分數是什么?0.9和0.1合起來是多少?1里面有幾個0.1。

            (5)這里你能看到哪2個小數,寫成分數是多少。合在一起是幾?

            (6)把1平均分成十份,我們認識了0.1、0.9、0.2、0.8外還可以表示那些小數。

            這些小數都是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什么意義呢?

            把1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幾份,也就是表示十分之幾。

            2.理解兩位小數的意義

            (1)那0.01的意義是什么呢?

            (2)如果還是把這張正方形紙看成1,要在這張正方形紙上表示0.01,你準備怎么表示。

            把這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100份,涂其中的1份表示0.01。

            (3)課件演示,0.01可以表示哪個分數。仔細觀察你除了看到0.01,你還能看到那個小數。

            0.99寫成分數是多少?0.99里有幾個0.01。0.01和0.99合在一起是多少。1里有多少個0.01

            (4)課件出示,你看到哪2個小數,分數是什么?

            0.28和0.72合在一起是多少。

            這些小數都是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什么意義。

            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幾份,也就是表示百分之幾。

            3.理解三位小數的意義

            (1)照這樣看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三位小數最小的是誰?0.001表示什么意義。寫成分數是什么?你能寫一個最大的三位小數嗎?0.999表示什么意義。0.001和0.999合在一起是多少。1里面有多少個0.001。

            0.012寫成分數是多少?寫成小數是多少?

            4.拓展四位小數、五位小數

            (1)那四位小數表示什么呢?0.0123表示哪個分數。

            (2)五位小數表示什么意義?寫成小數是什么?

            5.概括小數的意義

            那什么是小數的意義呢?

            引導學生歸納: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三、分層練習,實質理解。

            1.對口令

            看來大家對小數的意義都已經基本掌握了,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游戲,看誰學得扎實。

            規則:老師出示小數,請你快速說出分數,老師出示分數,請你快速說出小數。

            結合有單位的題目,0.80元、厘米、0.006米說一說表示的意義。

            2.寫小數

            剛才我們在一張平面的正方形中找到了小數,看,在這個正方體中,涂色的部分能用哪個小數表示呢?

            這個圖形又可以用哪個小數表示?如果要表示2.43怎么辦?

            3.數軸上得小數

            看、這是一條數軸,這兩個點可以用哪個小數表示。

            把數軸延伸,這兩個點可以用哪個小數表示。2.35在哪里?從0向左看你還能找到哪些數。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雖然我們感覺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偉大的數學家高斯曾說過“給我最大快樂的,不是已懂得的知識,而是不斷的學習。”希望大家課后繼續研究小數的其他知識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系。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準備: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兩端托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新知學習

            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約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問:發現了什么?天平出現了傾斜,因為杯子和水的質量加起來比100克重,現在還需要增加砝碼的質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碼,發現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現在,水有多重,知道嗎?如果將水設為x克,那么用一個式子該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問: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個100克的砝碼換成50克,天平出現平衡。現在兩邊的質量怎樣?用式子怎樣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250。

            像這樣含有求知數的等式,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對,叫方程。請大家試著寫出一個方程。

            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學生試著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書第54頁,看書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小結:一個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兩個條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數(即字母),這也是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據。

            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對于不是方程的.幾個式子要說明其理由。

            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怎么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問: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嗎?

            看“課外閱讀”,了解有關方程產生的數學史。

            練習

            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先讓學生說出圖意,再根據圖意再列出相應的方程。

            獨立完成第3題,評講時,介紹什么叫數量關系要,然后讓學生先說出各幅圖中的數量關系,再說出相應的方程,同一幅圖由于數量關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作業

            練習十一第1題。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分數的產生,會用分數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探究等學習活動,歸納、整理并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明確分數單位。

            3、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獲得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分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弄懂單位“1”。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舊知,引入新課(2分鐘)

            出示:1/3 2/5 7/10

            師:老師黑板出示了三個分數,記得在三年時我們初步認識了分數。現在讓我們一起把這三個分數讀出來。(生齊讀)

            師:同學們,除了會讀,還記得哪些分數的知識?

            (生匯報)

            師:同學們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關于分數的知識還有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交流預習,明確任務(3分鐘)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都愛學數學,因為數學里埋藏著好多奧秘,數學是一個藏金的`寶藏。不知道你們在昨天的預習中挖出了什么寶貝?先讓我們來交流一下預習情況。或說出你收獲了哪些知識,或提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學生匯報,教師適當提煉板書)

            師:大家真的用心預習了,找出了本課的知識點。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地學習。

            三、新授:自主學習、探究新知(20分鐘)

            1.聯系實際,了解分數的產生、發展

            師:我們已經知道分數是由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產生的,如測量、分東西、計算等。你能舉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的周圍什么時候需要分數嗎?

            (學生觀察,交流)

            師:同學們看到了,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然而,我們今天使用的分數它卻走過一段及其漫長的旅程。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課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數的意義

            請同學們拿出已經準備的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線段圖。動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導學生初步概括分數的意義(分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二)、更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單位“1”

            我以組詞游戲的形式引出單位“1”。

            課件出示一個蘋果(1個蘋果)

            再出示兩個蘋果(1雙、1對)

            4個蘋果呢?(1組、1盤、1斤)

            24個蘋果呢?(1箱)

            小結:通過剛才的小游戲我們發現,自然數“1”不僅可以表示1個物體,還可以表示多個物體。我們把這些多個物體也看作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2、感悟分數的意義

            課件演示把這一箱蘋果打開,再把這24個蘋果看作是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過我們觀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動和分蘋果活動,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以上的表示過程,說一說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點:都表示1/4。

            (2)不同點:有的用長方形紙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紙表示、有的用圓形紙表示、有的用線段表示、有的用24個蘋果表示。

            指著黑板與學生溝通:請同學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分數是什么呢?從而概括出(分數是把一個物體、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3、學習分數單位

            課件出示教科書46頁做一做的練習題

            通過練習讓同學們,認識當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四、鞏固反饋,拓展提高

            練習十一的第1、2、3、4題。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優秀09-15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優秀01-31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分數意義》04-04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分數意義》04-04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教學設計06-20

          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9-26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數學教學設計09-21

          《反比例的意義》數學教學設計06-08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數學教學設計05-1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在线女女 | 新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