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13 12:17:52 松濤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1篇)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1題。

            (1)出示圖,學生獨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先看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看涂了幾份。

            2、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2題。

            (1)獨立在課本上填寫合適的小數。

            (2)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小結。

            3、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3題。

            (1)出示題目,請學生口頭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各是幾元幾角?

            (2)比較,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比的.。

            (3)小結。

            4、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4題。

            (1)引導看懂數軸,理解題意。

            (2)獨立完成,思考哪個數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饋。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寫成小數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寫成小數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點八寫作(),2.6讀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4、在跳遠比賽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軍跳了4米,xx跳得遠。在100米比賽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軍跑了16.9秒,xx跑得快。

            小組校對、交流。全班交流,重點說說有疑問的題目。

            5、作業:練習十第5題(前四個)

            獨立完成后全班校對。

            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反饋評價,總結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認識循環節,能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與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循環小數,會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

            教學難點:

            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給出故事情境。(PPT課件適時演示。)

            (1)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什么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什么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什么呢?

            (2)你能接著講這個故事嗎?(讓幾個學生繼續講這個重復的故事。)

            2、理解循環。

            (1)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什么規律嗎?(隨著學生的交流、互動,適時板書重復出現不斷依次等。)

            (2)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我們把它稱為循環(板書:循環)。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循環的現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這樣的規律依次不斷重復出現。你們發現生活中還有哪些循環的現象呢?(PPT課件演示。)

            (3)這樣的循環現象不僅出現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們的數學中也有這種有趣的循環現象,你們想了解嗎?

            【設計意圖】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環現象導入新課,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循環與無限。

            3、揭示課題。

            (1)出示教材第33頁例7。(PPT課件演示。)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組織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并觀察豎式計算的過程,提問:從中你能發現什么?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初步的遷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養成認真檢查、勤于驗算的好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鋪墊引新

            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整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小數乘法。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

            出示口答題:

            3.4×1256×1.48 0.078×32

            提問:下面各題的積中有幾位小數?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平面圖。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求出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兩個問題:(1)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2)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豎式解答,并各由一個學生進行板演。

            要求:對照黑板上的豎式,說一說小數和整數相乘應該怎樣計算?

            二、自主探索

            改變問題:如果把小明房間的寬度3米縮短為2.8米(在平面圖上即時修改),你還能求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面積各是多少嗎?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學生嘗試練習,如果有困難的可以看書自學。

            小組分享自學成果,組內達成共識。

            全班交流:誰來說說3.6×2.8是怎樣估算的?又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展示學生嘗試的豎式并追問:把這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一:只要在積中點上兩位小數就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二:只要把積除以100就可以了。

            繼續追問:為什么積是兩位小數(積要除以100),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繼續交流:計算2.8×1.15時,在積里是怎樣點小數點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說理進行板書。(如學生有困難可適當進行引導性提問:兩個因數看成整數后,等于把原來的.兩個因數分別乘多少?)

            提問:在用豎式計算2.8×1.15時,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豎式時把數位多的小數寫在上面;點上小數點后,可以根據小數的性質劃去小數末尾的0。)

            提問:比較上面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把小數看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算出積的。不同點:第1題是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乘,第2題是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相乘;第1題的積是兩位小數,第2題的積是三位小數。)

            提問:通過剛才的嘗試、交流,你現在能說說小數乘小數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小組交流匯報后,教師小結: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請三個學生進行板演,其余學生自主練習。反饋時重點說說后面兩題要先點小數點,再劃去小數末尾的0。

            3.完成下題。

            一種西服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計得數,再計算)

            集體校對后,追問:因數中一共有兩位小數,為什么積中只有一位小數?

            四、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你覺得小數乘小數與前面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有什么聯系?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4

            目的要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目標)

            1.使學生熟練進行小數的乘法計算,懂得在點積的小數點時,位數不夠傭補足。

            2.掌握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積和第一個因數比較大小。

            內容分析(重點、難點、關鍵)

            1.點積的'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

            2.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

            教具學具

            小黑板 、投影 、卡片

            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

            教學程序(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創境準備:

            1.出示練習題,說一說根據什么說出積有幾位小數?

            2.口算(卡片)

            3.全班練(指名板演計算過程)。

            二.探索研究:

            1.計算:0.056x0.15

            2.師生質疑:計算中遇到什么新?問題這樣點積的小數點?

            出示投影 讓學生發表意見在肯定:

            0. 0 5 6 0. 0 5 6

            x 0.1 5 x 0.1 5

            2 8 0 2 8 0

            5 6 5 6

            8 4 0 0. 0 0 8 4 0

            小結:點小數點時,乘得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補足后小數的末尾”多”要劃去。

            交換例3因數位置再乘一遍。

            小結:總結出小數乘法的驗算方法:

            3. 出示例4:一個奶牛場八月份產奶18.5噸,九月份的產量是八月份到2.4 倍,九月份產奶多少噸?

            讀題,理解2.4倍表示的意義。

            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4. 引導學生比較例3 和例4的積與第一個因數的大小。

            (1)例3 第二個因數(0.15)比1 時,積(0.0084)

            比第一個因數(0.056) ;

            例4 第二個因數(2.4)比1 時,積(44.4)比第一個因數(18.5)。

            (2)為什么第一個因數要“0除外”?

            三. 實踐創新:

            1. 大家練,課本3頁做一做:(指名板演)

            0.32x0.25 2.6x1.08

            2. 在下面各題積上點小數點:

            0 . 0 2 5 2 . 0 0 5

            x 0.1 8 x 0 . 0 0 9

            2 0 0 1 8 0 4 5

            2 5

            4 5 0

            個人見解

            一個數乘小數

            板書設計 例3:0.056x0.15=0.0084

            0 . 0 5 6

            x 0 .1 5

            2 8 0

            5 6

            0 .0 08 4 0

            例4一個奶牛場八月份產奶

            18.5噸,九月份的產量是八月份

            的2.4倍。九月份產奶多少噸?

            18.5x2.4= (噸)

            答:九月份產奶 噸。

            教學反思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師談活引入新課:

            我班男生400米誰跑得最快?成績如何?和王鵬比比,(出示例題)。全班齊筆算王鵬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觀察豎式,你發現了什么?(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可能發現:1、余數總是25。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你們怎么能肯定會永遠除不完,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明確余數一旦重復出現,商也就重復出現。

            師: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為什么使用省略號?(師板書)

            3、總結概括循環小數的意義

            出示:281878.611

            先計算,再說一說這些商的特點。(請生板演計算結果)

            學生討論后,指名匯報,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如1、小數部分,位數無限(或者除不盡)。2、有的是一個數字不斷重復出現,有的.是兩個。教師小結循環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下列哪些是循環小數?

            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

            學生評議。

            5、介紹簡便記法

            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52.52525可能出現問題52.5252.52552.52,師生共同辨析)

            6、看書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嗎?

            7、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師適時拋出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概念,并板書,判斷前面練習題中的小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使學生明確循環小數屬于無限小數。

            學生有可能會質疑,結果會不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教師可根據課堂或本班學生實際和學生共同分析。

            二、學生小結

            三、鞏固練習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第4、5頁,例3、例4;第7、8頁,練習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能正確筆算小數乘小數,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小數點的.定位問題。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組織學生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0.86×73.5×16

            (1)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兩生板演。

            (2)反饋,校對答案,并請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課題:繼續學習小數乘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激活學生的原有認知,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清晰闡述小數乘整數的算法和算理,為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現例3主題圖。

            (1)引導學生獨立審題后指名列式:1.2×0.8。

            (2)請學生估一估1.2×0.8的積。

            (教學預設:1.2×0.8≈1×1=1(平方米))

            (3)提出問題:1.2×0.8的積到底是多少?兩個因數都是小數怎么計算呢?

            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學生板書不同的計算方法,

            (教學預設三種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①積是9.6還是0.96,為什么?

            在澄清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闡述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書。

            ②觀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間的內在聯系,揭示這兩種方法都體現了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數學思想方法,外顯形式不同,數學本質是相同的。

            (6)引導學生觀察豎式,討論以下問題:

            ①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初步發現規律。

            ②比較積和兩個因數的大小關系,發現0.96比因數1.2小,比因數0.8大。

            2.基本練習:教材第4頁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觀察并判斷:積與兩個因數的大小關系。如:6.7×0.3的積比6.7小,比0.3大;2.4×6.2的積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積比0.56和0.04都小。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幾位學生板演。

            教師應注意收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0.56

            特別是計算0.56×0.04時,學生可能出現如右錯誤×0.04

            0.224

            (3)校對答案,并指名說一說算法和算理,重點討論:0.56×0.04的積到底是0.224還是0.0224?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怎樣點小數點?

            3.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板書并思考:這些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組織四人小組進行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先按整數乘法算出面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導學生判斷“積是幾位小數”,其中6.5×8.4的積是不是兩位小數可能會有爭議,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

            (2)獨立計算。

            (3)投影反饋,重點是第3小題。

            6.5

            ×8.4

            260

            520

            54.60

            引導學生討論兩個問題:①當乘積末尾有0時,是先撇去0再點小數點,還是先點小數點再撇去0?②6.5×8.4的積為什么變成一位小數?

            2.不計算,判斷積的小數部分有幾位。

            47×0.05()6.9×0.38()

            4.2×1.8()4.08×0.08()

            0.9×0.7()6×0.07()

            3.獨立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4題,反饋時選擇其中三個算式說一說想法。

            四、課堂總結

            請學生再次說一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作業

            《作業本》第2頁。

            教學反思: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理解小數的意義。

            2、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育方面:

            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其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小數的意義”問題。

            2、內容分析:教材選用測量黑板、課桌,一方面這兩種事物都是教室里學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學生在測量之后除了能夠體會小數的產生于實際需要以外,還可以將測量結果作為一般的常識來掌握。考慮到學生對長度單位比較熟悉,教材仍選用了米尺作為教學小數意義的直觀教具,以長度單位為例說明小數的實質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教材通過分米(厘米、毫米)改寫成米數,三個層次共同說明,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表示,再進一步用小數表示。教材著重從“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的角度說明小數的含義,最后教材說明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由學生自己填出。

            3、學情分析:小數的意義屬于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過程。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對概念認知的思維特點,我們在制定本課教學環節時注意聯系生活,盡量聯系學生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知道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小數意義的探究過程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測量工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操作導入:

            1、讓兩名學生測量黑板、課桌長度。(用米作單位)

            2、交流測量結果,展開討論。

            3、引導小結:

            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黑板、課桌長度的活動,當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黑板的長時,學生心理產生了矛盾,因為測量黑板時多出的部分不夠1米,課桌也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其它數來表示,由此引出“小數”。學生通過測量親自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引導探究:

            1、認識一位小數。(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單位,怎樣用分數來表示? 為什么?(結合分數的意義說明)②用小數表示是:0.1米。

            ③誰來說說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 米,也可以寫成0.1米。)

            板書:1分米= 米=0.1米.

            (2)討論:

            ①用米作單位,3分米怎樣用分數和小數表示?7分米呢?

            ②分別說說0.3米、7分米表示什么意思?

            2、認識兩位小數。(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單位,怎樣用分數來表示? 為什么?

            ②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③誰來說說0.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 米,也可 以寫成0.01米。)

            板書:1厘米= 米=0.01米.

            (2)討論:

            ①用米作單位,3厘米怎樣用分數和小數表示?6厘米呢?

            ②分別說說0.03米、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3、認識三位小數。(出示學生尺)

            (1)在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單位,怎樣用分數來表示? 為什么?

            ②用小數表示是:0.001米。

            ③誰來說說0.001米表示什么?

            板書:1毫米= 米= 0.001米。

            (2)討論:

            ①用米作單位,3毫米怎樣用分數和小數表示?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說說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照這樣分下去,還可以得到萬分之一米也可以寫成0.0001米。

            象剛才小圓點后面一位的小數叫一位小數,兩位的小數叫兩位小數

            (三)概括:

            1、概括小數與分數的關系。

            (1)什么樣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兩位、三位小數來表示?

            (2)一位、兩位、三位小數分別表示幾分之幾?舉例說說。

            2、概括小數的意義。

            師: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設計意圖】小數的意義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學生比較難理解。要改變死記硬背、機械 訓練的方式,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因此,我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始終參與 到概念的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理解小數、分數之間的關系,最后 抽象出小數的意義。從具體事例推進到語言描述,這個過程需要遷移類推,更需要抽象概括,這樣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小數的計數單位和進率

            (1)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展開討論)板書:(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2)1米里有幾個0.1米?0.1米里有幾個0.01米?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師:因為整數和分數相鄰兩個單位間進率都是10,所以這些分數也可以仿照整數的寫法,寫在個位的右面,用一個小圓點(小數點)隔開,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

            【設計意圖】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 率是10,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現、歸納出來。這樣能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學習 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討論交流和概括總結,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和合作 精神。

            (五)鞏固應用

            1、學生看書并完成例1的空白。

            2、P51 “做一做”用分數、小數表示涂色部分。

            3、闖關練習:

            (1)括號里能填幾?你是怎么知道的?

            0.3里面有()個 ,0.09里面有()個 ;0.08里面有()個 。

            (2)下面的括號里能填幾?

            0.1米里面有()個0.01米 ;

            0.01米里面有()個0.001米 ;

            0.001米里面有()個0.0001米。

            (3)找朋友:(用線把上下兩組數連起來)

            0.045 0.13 0.0001 0.9

            4、說說這些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么? 它里面含有多少個計數單位?

            0.3 0.18 0.250.036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數和分數的關系,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和對計數單位的認識,讓所學知識得以鞏固。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七)板書設計: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小數的產生:在進行計算和測量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位數不夠時,被除數的'末尾用“0”補足。

            教具學具:

            小黑板、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先處理小數點,再口算:

            0.01÷0.13.6÷0.3624÷0.24

            0.28÷0.456÷0.89.6÷0.32

            1÷0.050.16÷0.020.108÷0.001

            (2)筆算:(三生板演,其余自練)

            1.0192÷0.281÷0.160.4÷1.25

            板演的學生講述計算的過程。

            二、新課練習

            1、視算,課本P22的第5題

            2、錯題醫院

            0.372÷2.42÷1.25

            15.50.016

            2.40.3721.252.00

            24125

            132750

            120750

            1

            3、做課本第21頁第6題

            第一組算式可以讓學生根據第一小題直接填得數,右邊一組算式在學生算完后,觀察除數的小數點移動引起除數大小變化后,看看商有什么變化?

            4、課堂作業

            完成P22第8~10題

            1、第8題一半及第10題作為堂作

            2、第8題一半及第9題可作為家作,有時間第9題在課內完成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9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出示例題:小朋友去買飲料,一瓶飲料要5.8元,現在有23.2元,能買幾瓶?怎樣列式?學生:23.2÷3.4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嘗試探究

            學生試算,小組交流。(學生出現了幾種列式計算方法,有的對,有的錯了。)

            交流討論:四人小組討論:你認為這幾種方法對嗎?(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師生歸納出:先把除數擴大成整數,再根據整數除法的法則進行計算。)

            1.再次嘗試:26.88÷0.96

            2.校對交流: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既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都轉化成整數,也可以中把除數轉化成整數,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3.感受發現:先把除數擴大成整數,再根據整數除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方便多了。

            4.歸納小結

            三.練習鞏固,實踐運用

            1.判斷:0.81÷0.9=81÷9

            6.6÷0.2=6÷2

            2.列式算一算:7.56÷1.2和3.216÷0.16

            3.實踐運用

            學校要修建數學活動室,現有三家承包商參加招標,情況如下:在建造時間不超過6天的前提下,請你算一算,哪家承包商每平方米造價最便宜?(1)你會先考慮什么?再考慮什么?(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3)代表匯報。

            承包商

            活動室設計面積(平方米)

            平均每天建造面積(平方米

            總造價(元)

            甲

            14.4

            3.6

            374.4

            乙

            15.6

            2.6

            413.4

            丙

            19.6

            2.8

            446.88

            四、作業布置

            1.基本練習

            2.挑戰題:五年級二班的一次考試的平均成績是86.4分,經復查發現李明的67分誤作為76分計算,經重新計算,該班的平均分數是86.58分,這個班有()人

            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學,獲得成功的體驗,取得預設的教學目標,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結合實際操作,通過觀察、類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2、在理解小數意義的基礎上學會讀小數和寫小數,并分清與整數讀寫的區別。

            3、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正方形紙片、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課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師:請大家用最響亮的聲音告訴老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與哪個季節有關?

            生:春天。

            師:對,春天來了,瞧,(課件展示)花兒綻放了,蝴蝶飛來了,人們也紛紛走到了戶外。看,畫面上的老太太在讀報紙呢,一直蝴蝶從她的身邊飛過,它看到了什么呢?

            課件出示:1千瓦時的電可以讓電動車運行千米。

            師: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1千瓦時的電可以讓電動車運行千米。

            師:是個什么數?

            生:小數。

            二、合作探究

            1、教學小數的讀寫

            師:你還會讀其他的小數嗎?

            課件出示一組小數。指名學生讀。如果都讀對了給自己適當的鼓勵。

            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然后分組討論:小數的讀法和整數的讀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學生討論后回答匯報。

            教師小結:小數點前面的數按照整數的讀法去讀,小數點后面的按照數字出現的順序去讀。

            師:打攪會讀小數了,那你會寫小數嗎?

            生:會。

            課件出示零點四七四點一三十二點四零五

            學生自由寫--交流--集體訂正。

            2、教學小數的意義

            師:大家既然都見到過小數,那想一想都是在哪里見到的:

            生舉例生活中的小數(超市的貨架上、小票上、課本上等等)

            師:大家都是善于觀察、樂于發現的好孩子。那你知道元是什么意思嗎?

            生:1角。

            師:說說你的想法。

            師出示正方形的紙,然后讓學生圖出元。

            生操作然后匯報。

            師生共同通過課件展示來理解1角=元,然后拓展到2角。

            師操作讓學生回答表示的是多少元。

            師:我還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你能表示出3角嗎?涂一涂。

            生操作后匯報

            師:你知道元是多少錢?

            生:1分。

            師:那1元里面有多少個1分呢?

            生:100個。

            師:也就是說(課件展示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份,取了其中的`份,用分數表示。--學生自然而然的填寫了答案。

            元呢?元呢。

            讓學生用手中的正方形的紙片進行涂寫、匯報。

            展示的圖片,讓學生寫小數和分數。

            借助課件講解與分數的關系。讓學生寫與分數。進一步理解三位小數。

            師小結:通過我們剛才的談話,我們不難看出小數與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實小數就是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是小數的計數單位。到這里,這節課我們主要就學習了出示課題"小數的讀寫及意義",學得怎么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測驗一下。

            三、課題達標

            (課件)展示題目

            采用的方法是學生口答,并要學生說出原因。教師做適當的點評和評價。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小數,你有什么收獲,能和大家分享嗎?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2.理解單名數互化的理由.

            3.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

            教學重點

            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

            復名數化單名數用小數表示的方法.

            導入新課

            一、創設情境

            出示4個小朋友的身高數據,按高矮順序排排隊。

            1、你有什么感覺?怎樣比較方便呢?

            2、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改成相同計量單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數據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1、80cm=( )m

            (1)學生先獨立練習,然后總結自己的.改寫方法.

            (2)策劃自己的表達方案,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 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4)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2、1米45厘米=( )米

            (1)嘗試

            (2)交流

            1米45厘米,1米已經是用米作單位了,只要將45厘米改為米作單位,再將1米作整數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數作小數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表達的意義

            (4)小結:低級單位是如何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

            三、實踐應用

            第50頁“做一做”

            (1)先引導學生判斷是由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

            (2)想一想:它們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練習.

            四、課堂總結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07-04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設計07-05

          小數單位換算教學反思06-12

          《小數與單位換算》課后的教學反思12-18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案02-28

          《小數與單位換算》教學反思(通用10篇)04-16

          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換算換算的教學反思范文06-15

          簡單的單位換算教學反思01-27

          簡單的單位換算教學反思01-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午夜a大片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片 | 午夜性999性久久久久 | 日韩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 | 先锋影音ⅴa中文资源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