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1 15:05:1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3篇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下面是小編準備的《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3篇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篇1

            一、教學內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實用數學》第七冊26頁“三角形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加深對圖形的認識,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動手能力,制作三角形。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結互助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正確識別和制作三角形。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剪刀、小棒、白紙、彩筆

            五、教學過程

            (一)創景導入,明確目標。

            1、呈現生活畫面(出示幾幅優美的含有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圖,你發現了什么?生活離不開圖形,正是許許多多的圖形才構造了生活的美。我們看到了生活中許多的圖形都是三角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三角形。

            2、板書:

            三角形

            (二)新知探究。

            1、出示生活中常見實物的圖片。

            ①盤子

            ②衣架

           、鄣案

           、芊孔

           、蓁匙扣

           、藁@球架

            2、三角形的定義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ㄈ┱n堂練習

            1、出示例題,復習三角形。

            2、辨別三角形

            通過與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比較,更深的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賯別提問,辨別三角形

            ②師分析指導

           。ㄋ模┲谱魅切

            1、擺小棒

            ①出示圖片

           、谟^看教學視頻

            ③師分發小棒

           、軐W生獨立完成,師個別指導

            2、剪一剪

           、儆^看教學視頻

           、诜职l剪刀和白紙

           、蹖W生獨立完成,師個別指導

            3、拼一拼

           、儆脛偧艉玫膸讉三角形,拼成一棵小樹。

           、诔鍪臼纠龍D片,分步驟完成

           、蹘焸別指導

           。ㄎ澹┬∮螒

            在音樂聲中,每位學生給自己親手制作的小樹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篇2

            一、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思路:喚起內驅,激發興趣,讓學生享受自由呼吸的課堂,感受三角形的特點引發思考。感知三角形的本質屬性并表達出來。體會三角形的高和底的相互依存性。

            本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是本單元的起始部分,也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學段,內容包括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三角形的特征、定義、高和底的含義,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多邊形,學好本課將會為以后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數學課標解讀中說:圖形與幾何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人類的生存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初步發展空間觀念,學會推理;有助于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所以在教學時我善于強調現實背景,聯系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經常運用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猜想)、作圖設計等手段。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和應用意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聯想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2、方法與途徑:在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情感與評價:認識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圖形,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4、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懂得底和高的對應關系,會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四、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板、導學案、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我們玩一個猜圖形游戲好不好?

            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什么形?

            沒有角,像個車輪轉轉轉,像個鐘面圓又圓什么形?

            三個角尖尖的,三條邊直直的,三角三邊緊相連什么形?

            提問: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過三角形?

            出示:關于三角形的圖片并欣賞。

            揭示: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看來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三角形的穩定性決定了它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結合身邊熟悉的物品、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導入新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認識三角形

            1、激趣:想動手做一個三角形嗎?首先,我們要明確活動要求。

            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學習材料,做出一個三角形。

           。2)小組成員比較所做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點。

            2、操作: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3.交流:指名某組代表上臺介紹,別的小組補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紙、點子圖、白紙)

            4、畫: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心目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樣子的,畫在展評單上。

            5、概括特征:

            觀察比較:剛才我們一起完成的三角形做法不同,材料不同,大小各異,但是它們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你發現了嗎?

            得出: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

            板書: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出示課件: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6、理解意義: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7、感受圍成: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的伙伴感受圍城是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由4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什么形?五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呢?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6邊形?我們利用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認識更多的多邊形。

            【設計意圖:三角形的定義較難用學生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教材采取的策略是讓學生做中感悟,比較概括。因此,尊重教材設計的意圖,精心組織學生在小組里的操作與交流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感悟三角形的特點。在抽象出多種方式創造出的三角形后,通過異中求同的方式,提取出三角形的本質特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活動二: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

            自學課本66頁,同伴交流,組內探討,完成展評單上的活動二,比一比,哪組同學最會學習。

            1、從三角形的一個到它的作一條垂線,頂點到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

            2、思考:一個三角形可以畫幾條高?

            3、獨立完成:畫出每個三角形底和高。

            交流小結: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條直角邊看作三角形的底,另外一條直角邊就是這個三角形的高。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和經驗,本環節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群學、合作交流、展示匯報等活動充分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并且知道人的身高只有一個,而三角形卻有三條高,并會做高!

            三、鞏固練習、闖關游戲。

            完成檢測反饋。

            【設計意圖: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新手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四、再現知識,總結評價。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對于三角形的知識,你還有那些問題和疑惑?

            這節課我們明確了三角形的特征:三個角、三條邊和三個頂點,知道了高是從頂點出發畫出來的,研究了頂點的特性,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探究三角形的其他奧秘。

            板書設計:

            (略)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

            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ㄌ峁┑男“粲幸唤M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學生會認為(1)、(2)、(3)(4)為三角形,但對(2)、(3)(4)有爭議]

            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F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為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么知識?

            6、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3篇】相關文章:

          認識三角形教學反思04-15

          《認識毫升》教學設計04-03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直角”教學設計04-04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3-31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08

          《倍的認識》數學教學設計04-02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31

          幼兒認識顏色教學設計02-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第一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一级特黄日本少妇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色婷婷久综合久久一本国产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