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體積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1 17:01:5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錐體積教學設計(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精選3篇)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于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通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圓錐的特征,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總結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從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并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覺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自覺養成與人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并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采用放手讓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并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得出結論。所以對于新的知識教學,他們一定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教法學法:

            試驗探究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底等高圓柱圓錐各6個,水槽6個(裝有適量的水)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識

            1、你能計算哪些規則物體的體積?

            2、你能說出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進一步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激發激情

            展示磚工師傅使用的鉛錘體(圓錐),你能測試出它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進行設置情景,引疑激趣遷移,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試驗探究合作學習(探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探究一:(分組試驗)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么關系?

            1、猜想:猜想它們的底、高之間各有什么關系?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圓柱、圓錐各1個,分組試驗,試驗后記錄結果;

            3、小組匯報試驗結論,集體評議:(注意匯報出試驗步驟和結論)

            4、教師介紹數學專用名詞:等底 等高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一活動,初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為探究二活動活動開展作好了鋪墊。

            探究二:(分組試驗)研討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1、大膽猜想: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水槽(裝有適量的水),通過試驗,你發現了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邊試驗邊記錄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每組的試驗)

            3、小組匯報試驗結論(提醒學生匯報出試驗步驟)

            教學預設:

            (1)圓椎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3倍;

            (2)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當等底等高時,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過學生匯報的試驗結論,分析歸納總結試驗結論。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呢?(學生反復朗讀公式)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分組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三:(伸展試驗———演示試驗)研討不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題的體積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關系。

            1、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么關系?

            2、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還有三分之一的關系嗎?

            3、學生通過觀看試驗匯報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

            5、結合探究二和探究三,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課件演示試驗,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圓錐體積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進一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四、實踐運用提升技能

            1、判斷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匯報———說明理由———師生評議

            2、口答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匯報———學生評議

            3、拓展運用:課本例題3學生分析題意———小組合作解答———學生解答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判斷題、口答題題型的訓練,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了圓錐體的體積公式。而拓展題型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五、談談收獲: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呢?

            六、課堂作業:

            1、做在書上作業:練習四第4、7題

            2、坐在作業本上作業:練習四第3題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體積的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答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并通過猜想、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3、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轉化思想,感受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激發學生參加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行正確地計算。

            教學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圓柱削成最大圓錐)。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2、圓錐有什么特征?

            同學們,圓柱的體積我們已經知道怎么求,那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同學們知道怎么求嗎?讓我們一同走進圓錐的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有什么關系的'知識課堂吧!(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1、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它們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認為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么有關?

            (2)、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么圖形的體積關系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2、學生動手操作實驗

            (1)、用圓錐裝滿水(要裝滿但不能溢出來)往圓柱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滿?

            (2)、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也可以說成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在圓錐和圓柱里都是空的。看看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用圓錐裝滿水往圓柱里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板書:圓錐的體積=1/3×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積×高”。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V=1/3sh)

            師:在這個公式里你覺得哪里最應該注意?

            三、教學試一試

            一個圓柱形零件,底面積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鞏固練習

            1、計算圓錐的體積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板書:

            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1/3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形狀的物體——圓錐(板書課題)什么形狀的物體是圓錐形的呢?

            (實物呈現)

            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二、探究體驗。

            1、觀察圓錐的特征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現什么?

            a我們發現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b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c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d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們還發現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歸納: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圓錐的高

            師:這個圓錐高多少?

            學生就會想高在哪里?

            師再說明什么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有幾條呢?(1條)

            畫圖表示

            3、測量圓錐的高。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征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錐的高呢?

            學生自由測量,匯報。

            師再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過程。

            三、課堂總結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

            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征,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課后讓學生創作一個圓錐的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體現了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我們知道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要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應該注意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能力,獲得終生受用的數學創造才能。在本課中,無論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老師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中進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3、加強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理念來看:“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數學家,但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也可以很好的獲得數學或理解數學。在本課例中,老師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猜一猜”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4、合理運用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課中,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圓錐的表象,以及動態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精選3篇)】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4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4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2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5篇04-20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15篇04-19

          有關圓錐體積教學課件04-06

          圓錐的體積說課稿10篇11-08

          六年級數學《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1

          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3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1篇)02-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 日韩综合国产区 | 亚州精品国产一线永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亚洲国产第一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