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7 18:11:1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教學設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掌握在說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本文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2、理解科普小品文依據科學性和入門性的文體特點安排詳略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掌握在說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本文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科普小品文依據科學性和入門性的文體特點安排詳略的寫作特點。

            教學目標:

            一、導入

            1、古人對地球形狀想象的圖片——“地球是圓的”背后,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充滿艱辛、勇氣的漫長科學史。

            2、一同了解“地球”成為“球”形的科學史的同時,學習科學史類科普小品文的寫作方法。

            二、麥哲倫旅行在文中的作用

            1、閱讀課文,依據文中信息在地圖上畫出麥哲倫環球旅行的航線,驗證麥哲倫的航線是否成為了“環形”?他的航行能否證實地球是球形的?

            2、你從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史實中能吸取哪些經驗和啟示?

            3、從全文的角度看,寫麥哲倫航行的事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教育我們應當學習他在科學探索中反映出的可貴的.品質嗎?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放在整個科學史中來看麥哲倫航行的意義。

            三、科普小品文的詳略安排

            1、閱讀課文1-7小節,說說人類發現地球是“球”形的,前后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2、在介紹人類發現并證實地球是球形的整個科學史的過程中,作者詳寫哪些內容,略寫哪些內容?詳略安排的依據是什么?

            主要詳,次要略;

            代表性強詳,代表性弱略;

            重大轉折詳,中間過程略;

            實驗證實詳,理論闡釋略;

            3、結合文體特點和寫作目的,說說這樣的詳略安排有什么好處?

            科普小品:向大眾普及科學常識,需要兼具科學性和入門性。

          【《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名人故事03-07

          《環球旅行去》教學設計04-06

          《環球旅行去》教學設計04-06

          《環球旅行去》教學設計3篇04-06

          宇宙航行說課稿11-04

          航行的同義詞03-21

          《環球城市,風行綠墻》教學反思12-16

          人類的“老師”教學反思04-10

          人類的“老師”教學反思04-10

          航行火箭手工折紙07-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A∨一区二区影片 | 综合欧美国产天天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