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時間:2024-04-13 20:39:59 曉鳳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2篇)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把握詩中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

            2、提高詩歌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3、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及難點】

            1、了解什么是朦朧詩。

            2、這首詩是如何表現對祖國母親赤誠的愛和神圣的責任感的。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加強直觀效果,營造詩畫合一的氛圍和意境。

            2、指導學生朗讀,追求聲情并茂。

            3、指導學生把握同類詩歌的特點和寫法,學會鑒賞比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代的中國有一批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們借鑒外國詩歌的表現手法,感受新時代的清新氣息,創作了一大批獨具時代特征的樂章,欣賞這些詩我們會得到另一種美的熏陶,另一種情的感染。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女詩人舒婷的詩《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二、介紹作者及其作品

            舒婷,當代詩人,1952年生于福建廈門,原名龔佩瑜,朦朧詩的代表人物,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等。舒婷的詩既有鮮明的時代叛逆精神又有執著而深切的熱愛之情,發自內心而優美,被人譽為心靈世界的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表達了一種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摯情,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的深情和摯愛。這是一首將愛心獻給祖國的深情力作。

            三、欣賞品評

            1、教師范讀全詩,要求學生注意體會這首詩蘊含的情感。

            2、思:請同學把你聽讀后的感受告訴老師。

            讀這首詩你有什么感悟?字里行間,哪個詞或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

            學生討論、發言:

            感受到祖國苦難的歷史;祝愿祖國的明天會更好;愿意把一切獻給祖國

            3、找一組學生朗讀全詩,然后評析剛才朗讀的效果如何?

            點評:

            (1)朗讀時注意以下幾點:

            ① 語速要適中;根據詩的內容,注意音調或低沉或高昂。

            ② 修飾語、中心詞注意要重讀,語速放慢。比如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

            ③ 朗讀時要注意節拍和停頓,讀每一小節最后一句祖國啊前要稍微停頓,醞釀感情,因為每一節詩表達的感情不一樣,每一節詩之間需要轉換感情,朗讀時要注意。

            (2) 朗讀要作到:把握好情感。

            讀:以聲傳情,以情感人。

            (3) 準確把握詩中的意象。什么是意象?就是以象表意,以常見的平凡的具體事物來表達一種抽象的思想感情,這是朦朧詩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

            可以適當讓學生了解中國當代朦朧詩的特點,便于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它涌現于20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其特點是:

            ① 內涵上意蘊深厚,不求顯露,思考人的'本質,探索人的自我價值,體現人的主體意識。

            ② 藝術上意象迭加,撲朔迷離,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以普遍的暗示來代替過去的直接體現,代表作家主要有舒婷、顧城、梁小斌等人。

            4、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這首詩的一、三節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蘊涵和象征了什么?

            學生交流:

            第一節詩中的意象有: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

            這一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筆觸,追溯祖國的貧窮、落后、破敗、凋敝,表達了對祖國深沉悲痛的感情。

            第三節詩中的意象有:古蓮的胚芽,眼淚的笑窩,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

            這一組意象描繪了祖國在歷史轉折時期生機盎然,朝氣蓬勃,充滿了希望和力量,已經站在新的起跑線上了。

            女生朗讀第一節詩,男生朗讀第二節詩。朗讀的時候要把握好感情和語調。

            5、學生分組討論:每一節詩要用怎樣的感情和語調來朗讀呢?

            學生交流:

            第一節詩要讀出深沉悲痛的感情,語調應舒緩、低沉。

            第二節詩要讀出痛苦與希望的感情,語調應該舒緩。

            第三節詩要讀出希望與欣喜的感情,語調應該高昂。

            第四節是詩的高潮部分,情感激越高昂。

            6、學生再次集體朗讀全詩,品味詩中蘊涵的深深愛國之情。

            四、聯想創新

            我們欣賞了當代女詩人舒婷的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詩中有許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___________的句式仿寫一組意象來表達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交流,可以合作,把它寫出來,每人仿寫一句話。

            教師指導引路,如:我是你發梢上的蝴蝶結,時時刻刻展示你的風姿。

            學生交流:

            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鳥,時時刻刻搏擊著風雨

            我是你衣服上的一枚鈕扣,永遠傾聽你心臟的跳動

            我是你南海中洶涌的波濤,伴你走過昨天和今天

            我是你南國的一棵木棉樹,代表了你的偉岸與挺拔

            我是你大海中的一葉風帆

            我是你火紅的紫荊花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讓一位學生邊聽邊記錄,整理成一首詩,然后配樂朗誦,把這首詩作為禮物獻給我們親愛的祖國。

            五、總結擴展

            讀詩必須用心靈去讀,才能讀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內在思想意義。今后同學們要用你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靈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筆去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

            六、作業

            課后閱讀欣賞舒婷的另一首朦朧詩《致橡樹》。

            【板書】

            思:請把你聽讀后的感受告訴我們

            讀:以聲傳情,以情感人

            寫:以我是你__________句式,仿寫一組意象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2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詩歌感情(我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把握和朗讀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緩、低沉);

            2、朦朧詩的寫作特點(借助一些物象來暗示或間接地表現經驗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教學設想】

            1、以誦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朗讀、品讀、析讀中通過文中把握詩歌的內涵,可以個別讀,男女生對讀。

            2、聯系九年級上冊學過的《星星變奏曲》來理解朦朧詩的.特點。

            3、引導閱讀一些朦朧詩派的詩作,培養興趣。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二、交流課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識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課文

            1、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生成問題預計: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嘗試用/和·標出節奏和重音。

            (2)在詩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通過哪些事物來表現了?這些事物有什么特點?

            (3)朦朧詩的特點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這首詩哪些地方體現這樣的特點?請舉例說明。

            2、就自己最喜歡的詩句進行質疑探究(重在讀)。

            3、有感情地朗誦(比賽)(男女生各讀一節)

            四、拓展閱讀

            其它朦朧詩作,如舒婷《饋贈》、《致橡樹》。

            五、綜合創新、產生新疑

            詩人通過老水牛礦燈稻穗等眾多具體事物來表現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感,使詩具有美的意境。請你模仿本詩,創造其它的事物,構成相應的意境,仿寫其中一節。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3

            教學目的和任務:

            1.了解中國新詩朦朧詩的特點;

            2.學習詩歌的欣賞技巧之一:朗讀。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課教學的重點在于對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的方法;

            2.本課教學的難點在于朦朧詩的寫作特點。

            課型:講讀課。

            課件:POWERPOINT課件《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一學生配樂詩朗誦:《我愛這土地》(劉李立)。

            師:感謝劉李立同學的傾情朗誦。從艾青的詩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作者將個人與祖國深深結合在一起,生死相依的濃濃愛國情意。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畫面:祖國的苦難歲月、新中國的成立、神六上天等共六幅。看了這一幅幅畫面,我們不禁感慨萬千,讓我們先把感觸埋藏在心里。

            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著名詩人舒婷的情感世界里,去感悟她偉大的情懷。

            二、文學常識:朦朧詩&作者簡介:舒婷

            朦朧詩的特點:

            (一)、構思上,強調內在思維。

            (二)、表現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將生活扭曲變形,借以表現詩人“心濾”的現實。

            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舒婷:我國當代著名的女詩人,初中畢業以后曾去福建插隊,后回城當工人。這首詩發表于1979年7月,據說成詩卻早于1976年4月24日,寫于“四五運動”發生后不久。

            三、朗誦與品讀:

            (一)FLASH示范朗讀。

            (二)學生自由朗讀

            (三)學生選擇一節匯報朗讀,讀完后其他同學評價。教師指導每一節應該讀出什么感情。朗讀注意事項:

            (1)語速:舒緩;音調:低沉;

            (2)重讀對象:修飾語、中心詞。方法:聲音高、聲音重、語速慢。

            (3)注意節拍、停頓:讀每一小節最后一句“祖國啊”前,要稍微停頓,醞釀感情。詩歌的每一節表達的感情不一樣,每節之間需要轉換感情,朗讀時也要停頓。

            (4)態度要放開,感情要投入。

            (四)速讀全詩,結合預習的內容,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賞析一兩句詩歌,或者提出疑問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例如:為什么說是“痛苦的希望”、每一節分別表達了什么內容、“飛天”是什么意思、本詩出現哪些意象、本詩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五)分組討論:

            每一節最后一句“祖國啊”,是對祖國的真情告白,滿腹的心里話欲言又止,請結合每一節詩句的內容,補充作者的“真情”。

            (六)集體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分為男單A、女單B、男齊、女齊、全班齊。

            四、創作嘗試訓練:

            1、展示學生詩作:

            以“家鄉贊歌”為主題的詩:陳倩倩、

            曹美玲、李華容、劉平雙、夏夢玲、裴德華、劉陽等。

            2、課堂練筆(播放音樂《媽媽的吻》)

            回憶父母感動著你的瞬間,用詩的形式表達你的感觸。(好的詩句即時交流。)

            五、小結:

            感謝我們正在騰飛的祖國給了我們美好的今天,感謝我們含辛茹苦的父母給了我們健康的體魄。

            最后,讓我們在一首詩朗誦中結束我們的學習,相信我們在聆聽中會明白一個道理:感謝與報答不用用嘴去說。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為年齡發愁?

            只要在秋霜里結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有時候我也著急,

            那是因為工作的不順利,

            有時候我也發愁,

            那是因為我的祖國還很落后。

            我曾踏遍人生的旅途,

            最后才知道,

            這是人生唯一正確的道路——

            人民的事業與世長久,

            誰的生命與它結合,

            白發就上不了他的頭。

            我不再有什么別的希望,

            只希望人民不再受苦難;

            我不再有什么別的要求,

            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頭。

            啊,朋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為年齡發愁!

            附:板書: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內容感情語調

            第一小節:貧困、落后的祖國深沉、悲痛舒緩、低沉

            第二小節:痛苦、追求的祖國痛苦、希望舒緩

            第三小節:新生、希望的祖國希望、欣喜高昂

            第四小節:養育、獻身的`祖國深情、強烈

            達標課教后反思

            伴隨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與九(2)班學生一起走進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成詩于我國進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同是一個花開的季節,我再次捧著書本,細細伴讀(陪伴學生)。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往往是朗誦者的首選。在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通過誦讀感悟法、聯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去品味詩的妙處,并帶領學生嘗試用意象創造簡單的詩歌,表達自己對祖國、對家鄉、對父母的崇敬之情、熱愛之情、贊美之情。

            與過去的課堂教學,有了一點成熟和自信。“尋不到北”的感覺好多了!先說說自我感覺的良好之處:

            一、讓學生充分預習,細細品味,走進作品,與詩人靠近。

            課前用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多讀作品,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在課本上寫好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標出自己不能弄懂的詩句。仔細咀嚼詩

            歌的味道,了解詩歌的內容與結構。真正地走進作品,深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大膽嘗試,寫出的詩還真有詩味。

            讓學生讀詩論詩再寫詩,不要求學生寫出驚世之作,駭世之文,只要學生有一定的意象,有集中的思想內容。講究了一些詩歌基本的技巧(如押韻),就是理想的效果。當然,在寫作中缺乏指導,那是很危險的——作文中都去寫詩了,簡單啊!可只是語言的“橫七豎八”的詩是毫無價值的。課堂上學生的一些詩句真有一點詩味。當然也有仿寫的痕跡,我認為是好的。

            試想,自己能寫出像模像樣的詩的學生何愁不會賞析詩歌,何愁不會寫作,何愁不會閱讀分析?

            三、課外延伸,營造氛圍。

            1、優美詩歌的熏陶。在課前,讓一學生配音樂朗讀芍青的《我愛這土地》,讓學生在激情的朗誦中受到詩歌它獨特魅力的感染,同時也是對本課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調。結尾處,何其芳的《春的后面不是秋》,也是如此。它與開課時相互輝映,余間繚繚。

            2、詩化的課堂語言

            課堂中,老師引導的語言言簡意賅,哲理性語言、詩味的語言貫穿始終。給學生及整個課堂以美的享受。

            有所得必有所失:

            一、課堂安排過緊,教學預案只有舍本逐末。

            “此事古難全”,課堂中顧及了時間的搭配,故舍棄了一些地方,如:讓學生說說每節中“祖國啊”這一句話的真情告白。使得學生對全詩內容的理解上大打折扣。在詩歌的朗讀上似乎也較薄弱。

            語文課堂中對文本的閱讀太重要了!記得李研主任說過:任何脫離文本的教學都是紙上談兵。學生的思維不憑借具體的文本又何談內化呢?所以說,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牢牢把握這個方向不放松。

            二、朗讀的指導欠加強。

            本文曾是優質課的選擇,聽說優質課的執教者讓全場的師生以淚洗面,作者將個人與祖國的命運相偎相依,教者卻讓讀者與作品相偎相依。我佩服不已!在本文的朗讀中,也只有讓讀者(學生)充分將自己融進作品中,才有可能體會作者對祖國真摯的情感。

            我在教學中,在這一點上還做得很不夠。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應在此方面多下功夫,練好自己的基本功,才能做學生的領頭雁。“隔山觀虎斗”、“岸上指導游泳”的效果總會大打折扣。

            很高興,通過這節課,我又有了一定的進步。我一定會聽取其它老師的指導意見,更深一層的反思自己。我相信,一年一次的“三課”活動我會逐漸成長,逐漸成熟,逐漸成功!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賞析詩歌內容,掌握詩歌抒情含蓄委婉的特點。

            2、把握情感變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賞析詩歌內容,掌握詩歌抒情含蓄委婉的特點。

            教學難點

            把握情感變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上節課,我們誦讀了詩歌,感受了詩歌的音韻之美,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把握詩歌的情感變化。

            二、課文講授

            1、經歷了那場浩劫的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

            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與祖國一起經受苦難,并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

            2、這首詩是使用第幾人稱寫的?如何理解詩中的“我”這一形象?

            本詩是以第一人稱創作的,詩人以自己的口吻向詩中的祖國“你”表達了深沉的關心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其中“我是……”的句式經過反復運用,突出“我”和祖國共同經歷艱難困苦,共同面對風雨滄桑,“我”和祖國不離不棄、生死與共、血脈相連。詩中“我”是那個時代與祖國同命運、共患難,心系祖國的青年的典型,經過那場浩劫,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將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復興祖國的歷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的。

            3、每節詩末的“祖國啊”所抒發的感情是否一樣?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感有何變化?為何會有這種變化?

            四句“祖國啊”所抒發的情感并不一樣。第一句抒發了詩人難以言狀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蘊含著詩人的幾多痛苦和幾多希望;第三句是詩人看到祖國黎明到來的欣喜之情;第四句表現了詩人愿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可見,詩人的感情由低沉嘆息逐漸轉向亢奮熱烈。這種變化是歷史發展在詩人心靈中折射的必然。那場浩劫造就了舒婷這一代人富有時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懷疑、失落的情緒,也使他們通過心靈之光的折射引發嚴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頑強的追求。舒婷的詩把個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把對現實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結合起來,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

            4、這首詩讀來情感強烈,除了體現在意象的使用上,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1)作為抒情主體,作者讓自己與詩中的意象相互融合,即用“我是……”的句式,讓物化的自我形象,匯注于祖國的形象之中,使得情感表達更加濃烈。

            (2)詩的每一節,都用“祖國啊”作為結尾,這是反復手法的運用,而這種運用又使每一節的抒情呈現了不同的效果。第一節的“祖國啊”是深沉的感嘆,表達出作者難以言狀的悲哀;第二節的“祖國啊”是痛苦的呼喚,包含著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希望;第三節的“祖國啊”是信息的呼喚,流露著詩人抑制不住的喜悅;第四節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莊嚴的誓詞,傾吐了獻身祖國的熱望。四個“祖國啊”,反復吟詠,將感情逐層推進,給全詩營造了回腸蕩氣的詠嘆氣氛。

            三、深入分析

            1、舒婷的詩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達真摯的心聲。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特點?

            詩的第一節和第二節,寫祖國的過去。詩人寫的雖是貧窮和苦難,情感中卻始終流動著對祖國的摯愛、依戀和贊頌。

            例如:“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老水車”這個形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雖然“疲憊”,卻仍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同樣,下文的“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都是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這幾行,寫的是中國人民屢受挫折卻從不泯滅的希望。以上種種,都是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2、詩中“迷惘”“深思”“沸騰”僅僅是詩人的情感歷程嗎?請結合中國的歷史談談你的看法。

            這不僅僅是走過十年的浩劫的青年一代的情感歷程,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心靈歷程的高度概括。縱觀歷史,多少中華兒女為貧窮落后的祖國“迷惘”“深思”,為新生的、騰飛的祖國而“沸騰”、奉獻、犧牲。

            四、課后練習

            閱讀舒婷的《致橡樹》,體會其中的意象特點。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5

            一、課標要求

            1.欣賞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2.領略詩歌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和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3.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4.對詩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5.能品味詩歌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二、教材分析

            詩中選取了生活中極具特征的意象,運用富于變化的句式,從不同的角度展現與祖國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系,傾吐了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強烈愿望,表達了那個時代青年的共同心聲。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這一歷史時期的詩歌并不了解,所以在第一課時中背景的滲透很重要。另外,學生對詩歌的意象雖然在上學期中有所接觸,但還需要再拓展加深。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誦讀

            2.找尋意象

            3.把握詩歌內容

            4.理解詩人的情感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找尋意象

            難點:理解詩人的情感

            六、教學過程

            1、單元閱讀提示的學習

            詩歌,語言凝練,形式精致,講究韻律和節奏,其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無論是博大、深沉的情感,還是幽遠、雋永的哲思,無論是對自然、社會的贊頌,還是對理想的追求、對信念的堅守,都可以用詩歌來表達。本單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詩,也有以舊體表現時代內容的詩作,還有散文詩。閱讀這些作品,我們可以領略作者的情思,觸摸時代的脈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學習本單元,要在反復朗讀、感受詩歌韻律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

            這段文字不僅告訴了我們詩歌的特點和學習的意義,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學習詩歌的好方法。這些你記住了嗎?

            2、作家及寫作背景的介紹

            舒婷,原名龔佩瑜,女,漢族,1952年生,福建晉江人。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從小隨父母定居于廈門,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

            舒婷初中畢業后即下鄉插隊,后又當過工人。在國家蒙難、人民遭殃的混亂歲月,備嘗艱辛的舒婷,內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痛苦時光結束了,她又是何等的滿懷喜悅!

            1978年12月,中國迎來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1979年4月,詩人面對祖國擺脫苦難、正欲奮飛的情景,以自己獨有的抒情方式寫下了此詩。

            3、生字詞的識記

            干癟(biě)駁船(bó)蝸行(wō)

            胚芽(pēi)迷惘(wǎng)隧洞(suì)

            緋紅(fēi)淤灘(yū)纖繩(qiàn)

            勒(lēi)進噴薄(pēnbó)簇新(cù)

            4、學習目標

            1)有感情誦讀

            2)找尋意象

            3)把握詩歌內容

            4)理解詩人的情感

            5、詩歌的初步探究(誦讀、意象、內容、情感)

            第一節

            考慮用怎樣的正確的方式去讀?這節詩恰當的誦讀方式是低沉的、緩慢的。理由何在?我們來看一下,在這一節詩當中出現了幾個對我們來說很有距離感的專有名詞,比如說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這些可以說是在經濟發達的現代都市中很難再見到了,我們看看它們的真實面貌。這些是專屬于那段艱難困苦的歷史歲月的,作者復雜的情感恰恰就是通過這些具體物象傳遞的,這些物象就是我們所說的的意象。在這些意象前,作者又加了一些修飾詞,比如老水車是破舊的,礦燈是熏黑的,稻穗是干癟的,路基是失修的,泊船則是淤灘上的,這些形容詞的運用,表明了我們國家在農業和工業上的滯后。而且這種狀態是長期以來的,比如有數百年、歷史的隧洞這樣的字眼。讓我們頓時感覺到第一小節就籠罩著一種壓抑的沉悶的氛圍。所以我們最初的.推斷,低沉緩慢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無誤的。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處理詩歌朗讀方式除了靠感性認知外,還可以運用意象去反推或是印證。這節詩的內容講的是什么呢?還是可以從意象入手,仔細分析這些意象,不難發現它們所構成這幅畫面,實際上就是中國過往歷史的一個縮影,而如果要讓大家給這段歷史前面加修飾詞,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此刻,距離感和沉重感是不是撲面而來?面對著數百年來一直多災多難的祖國。她的貧窮和落后令詩人痛苦,悲哀。但是祖國又是那么堅毅,頑強。任那纖繩勒進臂膊也前行不輟。在為祖國感到悲傷擔憂之余也有對她的一種深深的嘆服之情。

            第二節

            是有一個小小的轉折的。我們看前面有貧困的字眼,這種貧困不僅僅是指中國長期以來在封建專制下人民物質生活上的貧困和匱乏,也指人民生活在精神的貧困中,雙重的貧困,使他們祖祖輩輩一直沉溺在悲哀之中。我們要讀得低沉,延續第一節詩的風格。但,后面我們又看到了希望,又看到了花朵,情緒應該是上揚的。但問題來了,為什么有希望,卻又說是痛苦的呢?因為我們看到作者把她比作是飛天袖間千百年里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說明這個希望有,很美好,但又很飄渺,一直就夠不到,一直無法實現。豈不增加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后半部分朗讀是要稍微有一些急促的,這樣才能表明詩人波動的的情緒。這部分的意象是什么呢,是一個具體事物,花朵。那么這一節詩在內容上有對過往貧困的令人悲哀的歷史的回顧,也有對未來希望的一種幻想。對情感上也是復雜的,既有悲愴感,又有對未來的憧憬。所以我們能感覺到這一節詩是一個過渡,既有第一節詩的風格,又同時看到了詩人情感的走向,是要逐漸推向高潮的。

            第三節

            我們看到詩句拉長了,節拍增多了,這種起伏變化,決定了我們應該讀得更抑揚頓挫些,也為第四節情感推向巔峰創造了一個條件。那這一節詩當中的意象都有哪些?大家可以仿照第一節詩講述的方法自己找找看。那這一節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呢?你有了自己的答案嗎?這是在講現實。中國20世紀70年代的現實。如果在這現實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的話,是什么呢?是在與時間賽跑的嶄新的社會現實。祖國正在發生著變化,擺脫了束縛,正在騰飛,蒸蒸日上的狀態不禁讓詩人喜悅激動!隔著屏幕你感受到了嗎?

            第四節

            不知不覺中我們遇見了全詩的高潮,第四節。這一節詩的誦讀方式大家可以課下思考。主要內容講的是什么呢?富饒、榮光、自由,是詩人對祖國美好未來的一種展望。當然,我們現在正在肆意享受著祖國的富饒、榮光和自由。但在那個年代來說,這是一種希冀!是不是此刻有滿滿的幸福感?!作者在這節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將全詩推向了高潮。那到底包含了哪些的情感呢?大家課下繼續思考。

            6、作業布置

            1)誦讀詩歌

            2)完成表格

            7、欣賞視頻

            七、教學反思

            1.在詩歌賞析上利用表格確實能起到一目了然,便于把握的作用,但未免落于俗套,沒有實現更新的突破。

            2.時間限制導致指導誦讀的環節做得還不夠深入。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三美”的角度品讀現代詩歌,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品讀詩歌,理解詩中的“我”與祖國的關系。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1、涵詠品味

            2、意象分析

            學法指點:

            1、誦讀法

            2、自主探究

            3、仿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了以屈原為代表的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系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將個體的“我”匯注于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征的一代人的嚴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二、聆聽詩意

            1、教師范讀全詩,學生標注字音,劃分節奏,體會情感。

            2、認讀生字詞。

            干癟(biě)駁船(bó)蝸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g)

            隧洞(suì)緋紅(fēi)淤灘(yū)纖繩(qiàn)

            三、品讀詩意

            1、學生自讀全詩,圈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在全班交流。

            2、學生展示性朗讀。(張天蕊、申大印)

            四、感受詩意

            1、我們把詩歌中浸染或滲透了詩人情感的形象稱作“意象”。請分別從四節詩中找出作者所使用的意象,并分析這些意象的特點。

            2、分別從四個意象群的角度看,本詩各節分別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情感?

            明確:(貧困、落后的祖國;痛苦、追求的祖國;新生、希望的祖國;養育、獻身的祖國。)

            (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情感,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明確:繪畫美。

            4、找出本詩最主要的韻腳。(明確音樂美)

            5、教師講解:本詩四節結構基本相同,句式多采用“我是……”,每節結尾以“祖國啊”作結。詩歌整齊的結構形式表現為一種建筑美。

            6、小結:詩歌的“三美”原則。

            詩歌獨特的意象、優美的'意境表現出一種繪畫美;

            詩歌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表現出一種音樂美;

            詩歌嚴謹的結構、整齊的形式表現出一種建筑美。

            這是一首好詩的共同特征。

            7、難點突破:

            1)思考:詩中的“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明確:“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我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在形象里的。

            2)一提起祖國,人們往往會想起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四大發明、地大物博……以此歌頌祖國的強盛偉大。而舒婷此詩卻寫祖國的災難深重、落后貧困,曾有人說,她這是“攻擊社會主義”,“暴露陰暗面”。對此你怎樣看待?(此題沒有標準答案)

            五、創造詩意

            課后練習三:詩中所描寫的對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車”在“紡著疲憊的歌”),有些則沒有下句承接(如“干癟的稻穗”)。

            仿照課文,在下面的詩句后添加一句詩,并盡可能與原詩和諧一致。

            1、我是干癟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4、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六、延展詩意

            1、其它作者的同類作品。

            《一代人》顧城《回答》北島

            2、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

            《神女峰》《雙桅船》《致橡樹》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精神。

            2、學習詩歌的欣賞技巧之一:朗讀。

            【教學重、難點】

            詩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讀的技巧。

            通過合作探究,反復品讀,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歌的深沉感情。

            【教學設計】

            一、研究性預習

            公布研究性預習任務,學生自主選擇,自愿參加小組研究活動:

            1、詩詞組。搜集“愛國主義”為主題的詩詞,向同學推薦一些經典名句,熟讀背誦。

            2、錄音組。選擇適合本文的背景音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做好配樂朗讀錄音。

            3、資料組。搜集舒婷及朦朧詩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準備交給學生做,可一舉多得,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研究性預習重在過程,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學會自學,學會與老師溝通,與同學合作。

            二、資源共享,導入新課

            詩詞組、資料組選派代表介紹所搜集的資料。今天我們學習的詩歌就是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板書)。這是一首直面祖國災難深重的古老歷史及嚴峻現實,而演唱的愛國之歌。

            設計意圖:課堂上展示學生的辛苦收獲,讓學生多一份成就感與自信,并為教授新課奠定了情感基調。

            三、初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放聲朗讀,揣摩詩歌內在旋律。

            2、由錄音組推薦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評論。教師可參與學生討論,只要學生分析有道理,能讀出愛國深情,即給予肯定。具體朗讀的語調、速度、技巧再下一環節討論探究。

            四、引導探究,把握第一小節的朗讀技巧

            1、請一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節。

            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學生自我評論。

            2、引導探究:把握詩歌的朗讀技巧,首先要注意詩歌的意象。在第一小節中找出出現的意象(老水車、礦燈、稻穗……)及這些意象的修飾語(破舊、熏黑、干癟……)。

            思考:

            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意象及修飾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

            詩歌意象的選擇與主題、情感有直接的聯系。詩歌用了象征的`手法,顯示祖國在漫長的歷史中所受的苦難,第一小節中的意象給人貧困、落后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3、同學們自由朗讀,讀出作者的情感。

            提問:怎樣朗讀才能讀出情感?同學討論,教師引導。

            明確:

            感情基調:深沉而悲痛。

            語速:舒緩。

            重讀對象:修飾語、中心語。

            還要注意節拍、停頓。

            (形成板書)

            4、學生齊讀第一節,再次體會作者的深情。

            設計意圖:這一節教師的引導賞析是為學生后文的自主賞析打下基礎,這部分同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朗讀、討論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文本。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教給學生一定的賞析方法,真正實現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達到不教”。

            五、舉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據第一節的分析、朗讀的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二、三、四節朗讀方法。經過充分討論后,讓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

            明確: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二節寫了痛苦、追求的祖國,感情基調為痛苦、希望,語調要舒緩;第三節寫了新生、希望的祖國,感情基調為希望、欣喜,語調要高昂;第四節寫了養育、獻身的祖國,感情基調為深情、熱烈,語調要高亢、激昂。

            2、學生個別朗讀,學生點評。

            3、聆聽名家朗誦,輕聲跟讀。

            4、配樂朗誦,提升情感。

            設計意圖:學生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這一環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讀技巧。并且這一環節,同樣重視朗讀,采用多樣的朗讀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體驗反思

            學情反饋: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感悟到了什么?分享你的快樂。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也作為課堂小結。通過反思,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對事物的分析、思辯能力,同時也養成及時總結的學習習慣。

            七、作業延伸

            1、背誦全詩。

            2、試以某一意想為核心,寫一首小詩,主題健康向上。

            3、用課內學到的知識,閱讀賞析郭沫若的《爐中煤》。

            要求:第一題必做,二、三兩題選擇一題完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鄉課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彈性選擇性的作業,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范圍之內自由選擇,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此必然會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真正實現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板書設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內容 感情 語調

            第一小節 貧困、落后的祖國 深沉、悲痛 舒緩、低沉

            第二小節 痛苦、追求的祖國 痛苦、希望 舒緩

            第三小節 新生、希望的祖國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節 養育、獻身的祖國 深情、熱烈 高亢、激昂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干癟、疲憊、簇新、迷惘、緋紅、噴薄”等詞語。

            2.了解舒婷的濤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有感情誦讀并背誦全詩。

            過程與方法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領會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把握詩歌的情感歷程,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誦讀,理解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

            2.探究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準確把握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歷程。

            教學方法

            1. 誦讀感悟法 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深沉情感。

            2.聯想想象法 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

            3.討論點撥法 用于對詩歌主題的分析。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了以屈原為代表的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系的。經歷了十年的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淀,將個體的“我”匯注于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征的一代人的嚴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二、資料助讀

            本文作者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碼鎮。祖籍晉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廈門。1969年插隊落戶于閩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調福建文聯。插隊期間,開始試筆,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開始發表詩作。著有詩集《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集優秀獎)、《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西德、法國、美國、荷蘭、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國家。是新時期以來,最受青年歡迎的詩人。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即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詩人把壓抑中釋放出不定期的執情釋出來的執情化驗室作對祖國新興的謳歌。

            三、檢查生字新詞預習情況

            干癟(biě) 駁船(bó) 蝸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ag)

            隧洞(suì) 緋紅(fēi) 淤灘(yū) 纖繩(qiàn)

            四、誦讀指導

            1.提示: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第一節,長句式,多節拍,每兩行表現一個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緩慢升起的樂曲,給人一種沉重感。這種詩句的音韻效果與詩人對貧困祖國的憂患意識十分相似。第二節,詩句簡短急促,把憂國的情緒強化為深深的悲愴。第三節,詩句拉長,節拍增多。這種起伏變化,造成全詩節奏反復回旋,抑揚頓挫,為第四節把全詩推向巔峰創造了條件。第四節,節奏更快,而且排比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力度。這就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2.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句節拍、重音。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五、合作交流

            (1)第一詩節中,詩人創造了幾個意象?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詩人創造了“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意象。這些意象象征了祖國落后的經濟、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難,同時也展現了在災難中艱難掙扎,緩慢前行的祖國的形象。

            (2)第二詩節中所表現的情感是單一的嗎?

            第二詩節既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寫出了人民的希望。“飛天”是宗教傳說中的能在天空飛舞的神,在民間備受尊崇,寄托著淳樸百姓對生活的祈愿。

            (3)第三詩節的感情色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詩人是用哪些意象表達這種感情的?

            第三詩節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變而欣喜亢奮。詩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這顯示出祖國擺脫束縛,蒸蒸日上的狀態

            (4)第四詩節中,詩人抒發的感情與第三節有何異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節內容。

            第四詩節中抒發的感情緊承上節,但程度有所加強,濤的感情達到了高潮。詩人將抑制不住的強烈感情化作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取得她的“富饒”“榮光”和“自”,去實現她的偉大理想。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使詩的思想為之升華。

            六、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各詩節的大意。

            明確:第一節:回溯祖國數百年的貧困、落后的歷史。

            第二節:寫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節:描繪處于歷史轉折時期的祖國形象。

            八、作業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寫幾句富有詩意的詩,抒寫自己的一種感情。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9

            【教材分析】

            舒婷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她的一首重要詩作。這首《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在詩歌主題、創作手法和詩歌技巧方面都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典型特征。這首抒情詩共有四個意象群,通過其遞進組合,不僅表達了祖國從苦難到新生的發展歷程,而且表達了有著從迷惘到深思到沸騰等特殊情感歷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聲,是一首深情的愛國之歌。在藝術上,它亦體現了朦朧詩的一些特點。如不直接表現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意象來間接地表現情感。例如:用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等象征祖國貧困落后的狀態。用胚芽、笑渦、黎明等象征新生祖國站在“雪白的起跑線”上。這使得這首詩含蓄朦朧,意境優美。

            “詩言志”,志指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是一首詩的血肉,一首沒有情感的詩就像一具沒有血肉的身軀。因而詩歌教學,不應脫離情感這條主線,要引導學生領會作品的精神,激發情感,發揮聯想和想像,通過詩中的情感喚醒學生心中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但不應貼標簽式地空洞說教,其目標實現是自然地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同時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這首詩時應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見解,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接受式局面,真正還學生以主體地位。

            最后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在學習中理解詩歌的意象美、語言美等特點。了解朦朧詩的特征與創作背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領悟詩歌的意象和主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詩歌的韻律美、意象美、語言美。在讀中領悟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在讀中質疑探究、有所發現。用合作的方式探討疑難;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解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愛國主義感情,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激發情感,發揮聯想和想像,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去思考理解。

            【教學方式

            要達到上述教學目標,要一改以往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宜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去解讀文本,真正實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1、以讀為本。本詩寫得感情真摯,適合吟誦,通過節奏的變化和情感的起伏,獲得對詩歌深層意蘊的理解。

            2、注重教師引導,指導學生創造發現。鼓勵學生質疑探究。

            3、教學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的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與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4、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自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而不應把它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避免上成純知識傳授或思想政治課。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構思】

            1、設疑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激趣是這一環節的重點,方法可以多樣化。可由舒婷這位詩人相關資料導入;還可由詩中新穎的意象或創作背景導入,或溫故知新,回憶上學期的《星星變奏曲》導入。無論哪一種導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本詩的興趣。

            2、感情朗讀,品讀探究詩歌韻律、情感和詩意:

            詩歌本身具有形之于聲的特性,更適宜誦讀。詩歌有“三分詩七分讀”之說。

            在探究學習本詩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一個字:讀。首先是速讀,整體感知詩歌韻律、情感、詩意。其次是品讀,只有品讀細加揣摩,方能體味作者深沉的愛國之情,揣摩本詩新穎的意象。這其間教師要指導朗讀技巧:要讀出感情;要讀出輕重緩急的節奏;要讀出意象。

            3、探究學習,品析語言美和意象美:

            本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則,學生分小組品析詩歌中最精彩的詩句,小組內自由發言交流,同時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學生個性,發展創新思維。

            4、讀寫創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一節課時間雖有限,但我們可讓學生探究熱情不減,把視覺延伸于課外閱讀中。師生同寫,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用閱讀本詩的方法去閱讀更多的愛國詩篇,去走進舒婷,不斷增強語文素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10

            【教學設計】

            賞讀。

            【創意說明】

            課文新鮮活潑、意義雋永的意向,流動凝重的畫面,給讀者以視聽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學這首詩應立足于“賞”,設計豐富精美的活動,讓學生美美享受一次詩歌大餐。

            【教學步驟】

            一、進入朗讀天地,聆聽名家朗讀

            1、第一遍聽,初步感受全詩。

            2、第二遍聽,畫出朗讀節奏和重音。

            3、第三遍聽,輕聲跟讀。

            二、來到學術報告廳,品析詩歌意想

            1、個性選讀:

            全詩選用了許多事物來抒發情感,談談你最欣賞的一句。

            之一:“破舊的老水車”與“疲憊惡毒歌”顯示出祖國的落后與疲憊;

            之二:“熏黑的礦燈”與“蝸行摸索”顯示出祖國前進步伐的艱辛與緩慢;

            之三:“干癟的稻穗”與“失修的路基”顯示出祖國的貧瘠與落敗。

            2、妙手續寫:

            根據詩意,從下面詩句中選擇一句續寫,使之與原詩和諧一致。

            如:我是干癟的稻穗,滋養你被勞作壓彎的身軀。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慧眼質疑:

            可提出如下問題探討: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蕪的稻穗”來替代“我是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嗎?

            可以把“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嗎?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順序可以交換嗎?

            三、登上夢想的舞臺,個性化朗讀全詩

            1、我來當導演──對“祖國啊”一句的朗讀進行指導:

            第一節,“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詩人感到祖國母親是那樣疼痛難忍,禁不住發出“──祖國啊!”的深沉呼喚。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語調應緩慢低沉。讀“──祖國啊!”時,要痛苦沉重而有壓抑感。

            2、我來當演員──自選形式,進行朗讀競賽:

            配樂讀。

            多人演讀。

            模仿性朗讀。

            3、我來當評委──評選出自己最欣賞的朗讀,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頭點評。

            4、師生共讀,結束全課。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1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詩歌流派——朦朧派。

            2、理解詩歌借用意象抒情來揭示主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意象的分析感悟,認識歷史、現在、未來的祖國特征,理解詩人的情感變化脈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愛國情以及以建設祖國為己任的使命感。

            教學重點:

            1、背誦全詩。

            2、通過詩歌所借助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脈絡。教學難點:疑難詩句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提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今天我們就隨著舒婷一起走進我們親愛的祖國?看一看什么樣的祖國竟讓他如此深情。

            二、初讀詩歌,整體體會。

            1、學生掌握

            隧洞蝸行淤灘泊船

            簇新笑渦噴薄傷痕累累

            2、走進作者

            學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舒婷

            3、找兩位同學分別朗讀全詩,提醒注意節奏、語氣等,其余同學側耳傾聽,嘗試記住他們的朗讀情況,根據老師提示加以對比。

            愛則氣徐聲柔,恨則氣足聲硬,悲則氣沉聲緩,喜則氣滿聲高,怒則氣粗聲重,急則氣短聲促,疑則氣細聲黏,冷則氣少聲平,懼則氣提聲凝,欲則氣多聲放。

            三、再讀詩歌,借助意象把握詩歌情感脈絡,品味情感美。

            提問:

            1、詩中“我”是誰,“你”是誰,“我”與“你”是什么關系?

            2、詩中反映了哪幾個時期的祖國?

            3、分析祖國在那個時期的特征并感受詩人所抒發的情感。請用“我從‘’這些意象中看出的祖國是(特征)的,抒發了詩人的情感。”

            明確:

            1、“我”是詩人,是千千萬萬對祖國有著深厚情感中國人;“你”是指祖國;“我”與“你”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為你犧牲一切亦在所不惜。

            2、反映了歷史的祖國、當今的祖國、未來的祖國。

            3、“我從‘數百年紡著疲憊的歌的河邊上的破舊的老水車、在歷史的隧洞中蝸行摸索的熏黑的礦燈,’這些意象中看出歷史的祖國是貧窮、落后、發展緩慢艱難(特征)的`,抒發了詩人悲哀嘆息的情感。”(第一節,百年貧窮———悲哀;第二節,有希望從未實現——無奈;第三節,重獲希望————激動興奮;第四節,甘愿現身——堅定慷慨。)

            (此處讓同學在理解詩人情感后再讀,分析前后讀的變化,理解詩的朗讀應帶上感情。)

            教師小結:不論是歷史中貧窮落后的祖國,還是現時期嶄新而充滿希望的祖國,還是未來富饒、榮光、自由的祖國;不論是詩人的悲哀、無奈,還是興奮激動、堅定要為祖國獻身的意志,都包含了詩人對祖國無比深沉熾熱的熱愛之情,情感由低回嘆息到激昂熱烈,富有變化美,而詩人對祖國生死相依,甘愿現身的赤誠的情感更美。可在整首詩中,詩人并未出現一個“愛”字,這濃厚的情感又是如何傳達出來的呢?(介紹朦朧詩)學生嘗試分析。

            四、賞析詩句

            1、品詩句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是“飛天”袖間,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

            2、補充詩句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板書設計

            第一節,百年貧窮——悲哀;

            第二節,有希望從未實現——無奈

            第三節,重獲希望——激動興奮深沉誠摯的愛國情

            第四節,甘愿現身——堅定慷慨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中國新詩中朦朧詩的特點。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體會詩中蘊涵的深沉而真摯的情感。

            3.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激發愛國、為國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2.把握詩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學難點

            1.朦朧詩的特點。

            2.詩中“我”的形象。

            3.詩中對祖國的感情抒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聽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國,我永遠熱愛您》。(目的:將同學們帶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國人,都有一顆拳拳的赤子之心,這顆心與祖國的榮辱緊密相連。無數文人墨客,用飽蘸深情的墨筆,寫下了一首首令人蕩氣回腸的詩,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詩人,今天,我們共同走進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當代女詩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廈門,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過早體味到社會的'動蕩,人世的滄桑。70年代末,她的詩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一舉聞名。代表作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會唱歌的鳶尾花》等。

            三、分析詩歌

            1.聽讀配樂詩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整體感知詩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節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詩的內容。全詩共分四節。方法:(1)反復誦讀,概括出每一節詩的內容。(2)在讀中體會句式特點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節:詩人排列了一系列具體的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在這些意象的前面分別加了“破舊、熏黑、干癟、失修”等修飾詞,顯示出祖國的貧瘠與破敗,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國訴說著“我”與祖國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情感。

            第二節:運用“貧窮、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詞語,宗教中傳說的“飛天”神,寫出人們在痛苦的境遇中飽含著“希望”。

            第三節:“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等,寫出祖國正孕育著新生。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

            第四節:寫出“我”與祖國再次融為一體,個體上,“我”是祖國的“十億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擔祖國振興的責任。祖國含辛茹苦養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軀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四、難點解析

            1.什么是朦朧詩。“朦朧詩”是采用虛寫手法,變具體為抽象,追求的是詩內在旋律,運用象征和隱喻的寫法,使人讀起來有一種朦朧的美感。(學生再次朗讀)。

            2.對詩中“我”的形象理解:詩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復出現,表明“我”與祖國用著共同命運,一同經歷滄桑風雨,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國的形象中。

            3.通過對詩中各種形象的理解,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在詩中,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種情感表現在一些具體意象的描繪上,如“老水車、礦燈、路基”等象征著祖國飽經憂患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五、拓展練習

            詩中所描繪的對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沒有,試著給下面的幾句后面分別添加一句詩,盡量準確描繪出具體意象的特點。

            1.我是干癟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線,

            六、再聽一遍配樂詩朗誦,然后飽含深情的誦讀這首詩。

            七、全詩總結。

            八、遷移延伸

            課外閱讀舒婷的《雙桅船》,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附:

            雙 桅 船

            舒 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1979年8月

            九、達標訓練

            1.《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的作者是 ,我國當代女詩人,她是 詩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 》等。

            2.給加線的字注音:

            疲憊( )( ) 干癟( ) 胚芽( ) 緋紅( ) 迷惘( ) 淤灘( ) 簇新( ) 蝸行( )

            3.要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 的感情。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附:

            板書設計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①祖國→貧困落后 “我”→深沉悲痛

            ②祖國→痛苦追求 “我”→痛苦希望

            ③祖國→新生希望 “我”→希望欣喜

            ④祖國→富饒自由 “我”→奮發獻身

            祖國←血肉相連→我

            榮辱與共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范文11-30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08-15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10-03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11-11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01-17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設計(精選6篇)10-27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反思02-27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說課稿01-06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說課稿02-1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一本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偷拍精品 |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