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5 10:29: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化石吟》詩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石吟》詩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石吟》詩歌教學設計

            《化石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搜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贊頌化石的優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將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圖片或文字資料,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備“拓展延伸”環節使用。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烏有、裹藏、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范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詩歌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2節,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節,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經過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發展;第6節,贊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通過化石我們可以了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后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并作簡要的解釋。

            五、布置作業

            根據自己搜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所以我在教讀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容,并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奏,和諧聲調,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 中,學生能夠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化石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感知詩歌內容。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抓關鍵性語句整體感知課文,賞析文句,體會、理解課文所蘊涵的科學精神。

            2.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加強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想】

            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音樂美,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了解這首詩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1.借助工具書,給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2.朗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新課:

            (展示魚、樹葉、始祖鳥、猛犸、恐龍等化石圖片)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各自練習誦讀。(要求學生注意音節的停頓,語調的變化,體會文章的節奏韻律美。)

            如: 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

            3.學生在小組內朗讀。

            4.每小組找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價。(在朗讀中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對讀的出色的進行表揚,給予掌聲。)

            5.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只要敢說,就多鼓勵,讓學生大膽發言。)

            6.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大意如何概括?

            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①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②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③詩歌分為三層:

            (1-2) 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 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 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四、再讀課文,問題探究

            1.集體誦讀1-2-7節

            2.思考:

            (1)第一、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使用了排比的修辭,通過連續的六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連續不斷地問句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2)詩的最后一節和第二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詩歌把化石稱為“你”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

            (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美以及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后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首尾圓和。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一人稱,感覺親切。

            五、結束本節課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奇幻的神話”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下一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把謎底揭曉。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 閱讀3—6節,通過豐富的想象把“奇幻的神話”變成自己的文字。寫寫“蘇醒的化石”到底說了什么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交流作業成果

            1.學生齊讀課文,再次理解文章的前后照應和總分總的結構以及對化石的贊美之情。

            2.學生交流自己寫作的文字(寫“蘇醒的化石”到底說了什么話),擇優到講臺上朗讀自己的作品。

            二、研讀3—6節,探究問題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2.怎樣理解“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造物主即是上帝,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就是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說否定世間萬物是由上帝所造的觀點。平凡的真理指的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所說的生物是由低級向高級,低等向高等進化而來的觀點。)

            3.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4.“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問題。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1.集體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讀出贊美的語氣和充沛的感情。

            2.討論:

            (1)詩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各舉一例,并說明作用。

            (2)詩歌的語言講究含蓄,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a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化石引起人們想象出生物進化的歷程)

            b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化石證明了世界是物質的)

            c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化石能夠記錄生命演化的歷程)

            四、總結課文

            1、內容:你學了這首詩后,有何感想?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作者以詩的形式,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讓人驚嘆的生物世界。詩人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說話的化石。文章開篇就以問句的形式引起讀者的興趣,讓人產生一種神秘感;進而將讀者引入對遠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體抒寫了遐思的內容。最后回答問題,呼應開頭,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總之,本詩通過對化石的贊頌,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了科學的奇妙和人類的偉大。學習這首詩,讓我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的同時,還讓我們增長了生物科學知識。.

            2、寫作特色:

            ①用詩的語言詩的情感表現科學內容,節奏明快;

            ②用第二人稱、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可說話的人來寫,顯得自然親切;

            ③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展示有關化石的知識;

            ④最后一節回應開頭,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基礎訓練作業。

            2.課余搜集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根據搜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要求在500字以上。

            六、板書設計

            化石吟

            張鋒

            (1-2) 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總

            (3-6) 具體抒寫化石講述的內容 分

            (7) 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總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化石吟》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歌《化石吟》教學設計07-28

          《化石吟》詩歌教學設計11-04

          詩歌化石吟的教學設計11-06

          詩歌《化石吟》的教學設計11-03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5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5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4

          《化石吟》 教學設計10-14

          《化石吟》教學設計模板11-06

          課文《化石吟》教學設計11-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美妇喷潮在线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在线视欧美日本 | 在线97免费视频 | 在线人成视频福利免费 | 日本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