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7 14:44:4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童趣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趣教學設計(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童趣教學設計(精選7篇)

            童趣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童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體味人生。《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七年級學生又剛接觸文言文,因此,本課教學應當把朗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課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印發資料指導)進行朗讀訓練,在此基礎上,課堂上教師激趣引導,讓學生在讀中自主、合作、探究進行學習,體會物外之趣,再聯系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想像,感受童趣,體驗人生,培養審美情趣。

            二、教學設想: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為此,教學中擬從課前預習、課堂介入、拓展延伸、課外活動等環節進行設計。自主性學習最看重課前預習。因此,課前教師要為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導以及朗讀的方法技巧等,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課堂介入是對學生課前預習成果的展示以及對課文內容等的進一步討論探究的過程,擬采用競賽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以及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拓展延伸,就是通過拓展,讓語文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加學生思維的深度、擴大學生思維的廣度、鍛造學生思維的強度等等。本課的拓展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講述自己的童趣,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復習、鞏固、提高。擬從讀、寫方面加以訓練開展活動。

            (說明: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在設計上應特別重視課前預習訓練,把課內、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文本對話。)

            基于以上分析和設想,我的設計是:

            教學目標:

            1、朗讀以至背誦課文,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利用文下注釋、工具書,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復述內容大意。

            3、體會文中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

            教學重點:反復朗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

            教學方法:誦讀法、競賽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前預習準備:

            1、教師印發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的資料給學生。

            2、教師以資料的形式提供本文的朗讀節奏、停頓。要求學生課前反復自主朗讀,盡量讀出語氣。

            3、要求學生利用注釋、工具書,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幻燈展示幾幅童趣圖——捉蟬、捕鳥、打陀螺,教師談話引入。

            (說明:圖像可以創設情景,為課堂注入活力,進一步激發興趣,創造閱讀期待。)

            二、簡介作者。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簡介作者,教師再補充。(說明:學生根據注釋介紹,教師補充,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結合起來。)

            三、課堂介入。

            1、朗讀競賽。

            ①學生與老師競賽。課文共四段,分別指一名學生與老師進行朗讀競賽,其他同學當評委,要求從音準、節奏、語氣對老師和學生朗讀的情況加以評價。

            ②學生評委評價,教師總結強調字音、節奏、語氣。

            ③學生齊讀課文。

            (說明:競賽的形式,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讓學生進行評價,培養學生敢說話、說真話的習慣;與老師競賽,其實是教師在進行朗讀的示范。)

            2、搶答賽。(落實文言詞語)

            ①幻燈逐一出示詞語讓學生搶答解釋。

            第一組詞語:細、察、昂、首、項、果、林、興、方、鞭、驅。

            第二組詞語: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②學生根據各組搶答次數和正誤情況,評價那組好。

            ③教師補充,引導學生看課后“研討與練習二”,強調解釋詞語的方法:加字,換字,講述大意等。

            (說明:在搶答中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中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教師再進行方法的指導,這樣既注重過程,又重視方法。)

            3、擂臺賽(落實課文的內容大意)

            ①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用五分鐘的時間再次朗讀課文,并借助注釋嘗試復述內容大意。

            ②以打擂臺的形式學生復述(每人一段)。

            ③學生對復述情況用掌聲的多少來評價,教師強調總結。

            (說明: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基本原則是為他們創造主動求知的氛圍,讓學生自主學習。)

            4、合作探究。

            幻燈出示問題,要求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然后六人一組進行討論探究,最后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

            問題:①、文中寫了哪幾件事?作者從中獲得了什么“物外之趣”?

            ②、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情趣豐富的人?

            (說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5、學生自由朗讀,進行背誦訓練,教師巡視指導。(說明:通過自由朗讀,進行背誦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反復對話中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展開聯想、想像,口頭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

            (說明:拓展延伸,把課堂與課外、語文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體味人生,同時也培養學生聯想、想像的能力。)

            五、課外活動。

            1、背誦課文。

            2、寫作:《我的童年趣事》

            童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懂全文,自學自悟幾種理解文言字詞的方法。

            2、體會作者的觀察想象,發展自主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意識。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內引生活,激趣導入

            以猜謎的方式內引生活,調動經驗,縮小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散讀,初步把握:

            要求在對照注釋的'基礎上,大聲朗讀,讀準字音節奏。

            2、學生試讀,師生評價:

            學生嘗試在初步了解基礎上讀清文句節奏句讀。

            3、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感知文章的情味并基本會意。

            4、師生齊讀,整體把握: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

            物外之趣三件事:

            一、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

            二、神游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

            三、觀蟲斗、驅癩蝦蟆之趣。)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進一步研讀課文。

            2、對小組間提出的疑問等進行互動解讀。

            四、體驗升華,拓展延伸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暢談,體驗遷移,內化學習成果。

            1、挑出自己最欣賞的一句,說理由。

            2、在文句中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說想象。

            3、通過聯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說發現。

            4、交流類似的經驗、樂趣,說感受。

            5、拓展文本,朗讀、討論、體會成年人的童心詩意。

            五、總結激勵,結束全文

            1、在學習的基礎上吟誦讀背。

            2、收束教學,鼓勵總結。

            童趣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熟練朗讀文言文,把握正確的語氣、語調,并進而讀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點:準確朗讀,讀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難點:背誦課文,讀懂文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課文序言導入課文講述,板書課題及作者姓名,簡介之:

            1、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蕓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況不明。

            2、《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分鐘。

            三、一生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難讀字音:

            zhìmiǎonǐjiānglìyílìhèpáng

            童稚藐小擬強唳怡礫壑龐

            四、齊讀課文,教師指出注意點(句讀、字音等)。

            五、學生自讀課文五分鐘,要求讀通課文。

            六、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并說出理由):

            1、請簡要描述這張插圖的內容。

            2、畫中的少年是誰?畫中的白鶴是真的嗎?這些白鶴實際上是什么?

            3、蚊子為什么會變成白鶴?4、“飛蚊成鶴”,表現了少年時期的“我”的什么特點?

            5、用文中的語言概括“我”這樣做的好處?

            6、“我”為什么能獲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備什么條件)?

            7、文中除了“飛蚊成鶴”之處,還寫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8、為什么“我”“呀然一驚”?文中的龐然大物指什么?

            9、“我”為什么要打癩蛤蟆并“驅之別院”?

            七、師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問題,了解全文大意。

            八、集體朗讀課文,請一學生簡述故事內容。

            九、小結本堂課所學內容,布置作業: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譯全文;

            2、熟讀全文,背誦全文。

            童趣教學設計4

            【設計思路】

            《童趣》一文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且篇幅相對較長,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本文作者童年之趣,不讓學生探究過難、過深的問題,就不至于讓學生對文言文產生畏懼心理,從而讓學生對文言文簡潔典雅的特點產生好感,為今后學習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整節課的教學過程分:激趣──讀趣──探趣──品趣──找趣──創趣六個環節,一“趣”串珠,思路清晰。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落實與文言文的誦讀訓練,又給學生充分的想象和創造空間,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學會創造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發:重視朗讀和背誦。要求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在誦讀的過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層次,加深理解,習得語感,培養能力。這種方法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

            2、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法: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以四人為一小組較合適),合作解決,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與同學交流,與老師交流,老師適當引導、點撥和評價。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用心學,并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要注意熟讀、領悟、積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能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文言文閱讀要注意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問題。

            ⑵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

            2、過程與方法:

            ⑴過程:六大環節為:導入(激趣)──朗讀(讀趣)──翻譯(探趣)──研讀(品趣)──練習(找趣)──拓展(創趣)

            ⑵方法:運用“誦讀法”和“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法”,教師授之以法,學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象和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又奇特,從中可以獲得許多“物外之趣”。作者明察秋毫的觀察力,和那顆鮮活生動、充滿奇思異想的童心,使這篇文章洋溢著新奇爛漫的童趣,向作者學習借助觀察和想象,尋找生活樂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多遍,做到讀正確、讀流暢。

            2、看看課文下的注釋,了解作者,能結合注釋試著翻譯課文,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工具書找出答案,查工具書仍找不到答案的等到課上和同學老師一塊解決。(可設置“質疑卡”“疑難卡”交給老師,老師選擇典型性問題在課上提出與同學一起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室、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一首詩《童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邊朗誦,邊出示幻燈片,讓學生邊聽邊看邊理解)

            童年

            童年,是我們人生旅程中極其美好的一段時光。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純真的詩;

            童年是一顆晶瑩的露珠;

            童年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飛向憧憬的小鳥;

            童年是一顆閃爍不定的星星

            今天我們要學的《童趣》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二、朗讀(讀趣)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2、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正音:

            童稚zhì藐miǎo小鶴唳lì云端凹凸āotū土礫lì溝壑hè怡yí然

            3、教師提示、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明確:文言文朗讀要根據句意停頓,不要讀破句子。

            ⑴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⑵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⑶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⑷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⑸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

            4、老師范讀,生體會朗讀的情感與語調:

            明確:文言文閱讀要注意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問題。本文應該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淡、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

            5、指名朗讀。

            6、布置學生再讀,邊讀邊體味情感。

            三、翻譯(探趣)

            1、學生分組合作,用現代文翻譯課文,教師走下講臺指點。

            2、指名翻譯,意思合理就加以鼓勵。

            3、分小組創造性翻譯課文。

            (目的: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出示幻燈片)

            從下列三種假設的情景中任選一種:創造性翻譯課文

            ⑴假如這些事是你親身經歷,你在翻譯中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⑵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為題創造性地翻譯課文。

            ⑶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親、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造性地翻譯課文。

            四、研讀(品趣)

            1、教師提出問題:作者記敘了兒時哪幾件“物外之趣”?

            ⑴觀察蚊飛的樂趣。

            ⑵把草、蟲、土礫擬作森林、野獸、丘壑。

            ⑶懲治蝦蟆,為小蟲打抱不平。

            (這一步要讓中下生有發言的機會,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指導,讓學生敢說、樂說。)

            2、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解決:

            ⑴作者所說的“物外之趣”指什么?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產生的?(讓學生各抒己見)

            引導理解:指根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借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

            教師小結: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象和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又奇特,從中可以獲得許多“物外之趣”。作者明察秋毫的觀察力,和那顆鮮活生動、充滿奇思異想的童心,使這篇文章洋溢著新奇爛漫的童趣。所以說,觀察是寫作起步的基礎,聯想是文章飛翔的翅膀。

            ⑵品味語言特點,自由發言后,教師小結:作者以生動的筆調,簡潔的語言,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運用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并通過“怡然稱快”“怡然自得”“呀然驚恐”等語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動,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

            3、學生疑難問題解答、質疑(學生疑難卡和質疑卡上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提出來讓全班同學討論):

            可小組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全班商討,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如學生可能會提問:癩蛤蟆已捉在手,作者打了它幾十鞭子,它竟沒有死,為什么?“我”為小蟲抱不平,對癩蛤蟆為什么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其處死?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將癩蛤蟆打死,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答案不求一致,學生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即可。)

            五、練習(找趣)

            1、請同學們邊讀邊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尋找梳理文中字詞:

            ⑴找出文中義同字不同的字。

            ⑵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⑶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簡單講解什么是通假字)。

            ⑷找出文中的成語。

            2、學生分類尋找、整理:

            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義同字不同的字:察──觀──視──見唳──鳴素──白

            字同義不同的字:觀昂首觀之(看)

            作青云鶴觀(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

            時余憶童稚時(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成語:明察秋毫龐然大物怡然自得

            通假字:項為之強“強”通“僵”。

            六、拓展(創趣)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有這類趣事么?如有的話,告訴我們大家,我們都來分享你的樂趣。

            (教師可說自己小時侯的趣事:過家家,視布娃娃為孩子、騎小板凳想象為騎馬開火車等)

            學生互相說,指名說。

            七、總結

            童年的確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滿陽光、充滿詩意、充滿幻想、充滿希冀。童年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祝愿大家在初中階段善于尋找、體味更多的樂趣,讓你的青少年時期過得比童年還要美好。

            八、課后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檢測學習效果。

            建議:本課內容較多,也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為兩課時完成。

            童趣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僅用221個字就生動細致地敘述了兩件作者兒時自以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戲蚊于素帳看到鶴唳云端的景象,二是觀蟲斗草間遇到龐然大物的經過,極富聯想和想象,意趣即由此生成。

            【教學目標】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直至背誦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導學生識記文言詞匯,理解并積累明察秋毫夏蚊成雷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成語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語句。

            3、讓學生學會觀察、聯想和想象,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緯度來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并且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教學難點

            著重從閱讀和寫作方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1、學生:

            ⑴接受文言文學法指導。

            ⑵誦讀課文領會課文大意,至少讀三遍。

            ⑶上網或從圖書館搜集有關沈復及其《浮生六記》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2、教師:

            ⑴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課前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由于本文是學生入校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⑵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好多媒體設備。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準備幻燈片和投影儀以及一些關于童趣的掛圖。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文言短文,根據文體特點和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這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大體按照誦讀感知──品讀賞析──探究討論──延伸拓展──總結評價幾個步驟進行學習。

            (新課標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強調學法指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利用經驗儲備和聯想導入新課

            我們每個人都從童年走來,每當想起童年時,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件、兩件、三件每一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回味無窮。不過,老師今天想聽同學們講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講給大家,我們一塊來分享你的樂趣,好嗎?(學生二、三人講童年趣事)

            噢,原來,同學們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這也許會成為你一生永恒的回憶。其實,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純、最令人難忘的時期,常人如此,那些偉人,名人也一樣。說到這里,同學們能聯想到哪些名人或偉人的童年趣事呢?

            (學生可能想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等,教師也可展示幾幅童趣畫面。)

            (圖像可以創設情境,為課堂注入活力,進一步激發情趣,創造閱讀期待。)

            教師過渡:可見,名人的童年也和我們一樣,充滿了童真、童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有哪些趣事?我們一塊來欣賞他寫的一篇非常有趣兒的文章──《童趣》。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指導學生看課文注解①了解作者和出處。)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哪一位同學能告訴老師你從注解①中了解了什么?

            教師補充:關于課文的出處和作者老師再補充幾點: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并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童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解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時我們不能忽視題目。從這個題目看,課文的重點應落在哪個字上?(師板書趣)

            (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聯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學家沈復有哪些童年趣事,導入課題,簡介作者。新課導入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這種交流式導入,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氣氛,從而以最佳狀態進入新課教學。)

            二、感知積累

            1、指導學生試讀課文:

            下面,我們就來看作者是怎樣寫這種趣的。

            教師指導文言文誦讀方法:請同學們注意: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務是誦讀,誦讀的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清句讀和停頓:三是讀出語氣和感情。下面請一位同學試著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讀的是否符合要求。

            (重視學習過程,注重方法指導)

            引導學生自薦選讀課文段落或朗讀全文,提示聽者注意字音、停頓、感情方面是否恰當,還要注意根據文字展開想象。然后師生共同評讀,即談談自己為什么這樣讀或者建議別人怎樣讀。

            (尊重讀者的勞動,尊重聽者的建議,相互取長補短。從而能夠很好的處理讀音、停頓、感情等,實現了培養學生語感的目標。并通過后面的練習讀文加以鞏固。)

            教師強調指導:

            ⑴字音:

            童稚(zhì)擬(ní)作鶴(hè)凹凸(āotū)龐(páng)然大物撥(bá)山倒樹癩蝦蟆(làiháma)

            ⑵句讀、停頓。

            ⑶要讀出一種輕松、愉快、自得其樂的語氣來。

            2、學生自由誦讀。

            (為學生提供感受和體驗揣摩的機會)

            3、概括課文內容。

            (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和把握)

            4、合作學習:四人為一組,借助小字注釋,復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教師不斷巡視,及時了解合作學習的情況,并參與到小組的討論和爭議中去,然后在了解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同學強調重點字詞,如果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全班合力解決,必要時點撥深化。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學生能對照注視說出大意即可。)

            5、師生共同解疑,教師還要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⑴故時有物外之趣

            ⑵心之所向則

            ⑶徐噴以煙,使其

            ⑷蹲其身,使與臺齊

            ⑸以叢草為林

            ⑹吞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老師以求教學生的方式檢查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體現了師生間的交流合作。)

            6、另外,從此文中,我們還學到了一些成語,或聯想到一些成語,有哪些?

            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想不到風聲鶴唳教師可提醒。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到此為止,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和理解,為下一步的品讀賞析奠定了基礎。)

            三、品讀賞析

            課文追憶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下面,請同學們仔細地品讀一遍課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語句,把你認為最有趣的地方推薦給同學們,并說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讀、推薦精彩語句,師生共同交流,欣賞)

            如:

            1、余憶童稚時(憨態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2、心之所向,則也(想象奇特)

            3、徐噴以煙(非童稚不能為也)

            4、忽有龐然大物(照應上文以為,兒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5、神定驅之別院(物我同趣,令人啞然失笑)

            (指導學生仔細讀課文,品味文中精彩語句,運用聯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學生間互相交流感受)

            四、探究討論

            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就課文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四人一組,合作選題,集體研究。教師準備以下課題:

            這些趣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通過聯想和想象的來的。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那么,讀了這一課,你能就課外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探討嗎?

            教師準備以下課題:

            1、聯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么?

            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借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閑情。

            2、從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請說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3、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4、第四段作為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其實,文中所寫的童趣,我們同學也可能聽說過、見過,甚至經歷過,所以讀起來特別親切。下面我們來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經歷,共同體味一下其中的童趣。

            (課件展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總結收獲

            課文我們已學完了,我們讀文章也是為了寫,請同學們從寫作的角度說一下你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七、結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作者童年時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情趣,以及身處塵世時那種超然物外的閑情,認識到了童心的純真,童趣的美妙。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八、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

            2、回憶自己童年時的趣事,試著寫出自己所體驗到的物外之趣,字數500字以上。

            3、背誦既是對課堂內容的鞏固,也是對文言知識的積累,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可加深對物外之趣體會,也是課堂的延伸。

            九、資料鏈接

            1、《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后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2、周作人《蒼蠅》選段)

            蒼蠅不是一件很可愛的東西,但我們在做小孩的時候都有點喜歡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們午睡,在院子里棄著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蒼蠅。蒼蠅共有三種:飯蒼蠅太小,麻蒼蠅有蛆太臟,只有金蒼蠅可用。金蒼蠅即青蠅,小兒謎中所謂頭戴紅纓帽,身穿紫羅袍者是也。我們把他捉來,摘一片月季花的葉,用月季的刺釘在背上,便見綠葉在桌上蠕蠕而動,東安市場有賣紙制各色小蟲者。標題云蒼蠅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們有時把他的背豎穿在細竹絲上,取燈心草一小段放在腳的中間,他便上下顛倒的舞弄,名曰戲棍;又或用白紙條纏在腿上縱使飛去,但見空中一片片的白紙亂飛,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個年富力強的蒼蠅用快剪將頭切下,他的身子便仍舊飛去。

            希臘路吉亞諾思(Lukianos)的《蒼蠅頌》中說:蒼蠅在被切去頭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時光,大約兩千年前的小孩已經是這樣的玩耍的了。

            童趣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能正確翻譯并領會課文大意。

            3、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朗讀,疏通并領會課文大意。

            2、積累重點詞語,學習古文翻譯的方法。

            3、感悟“物外之趣”,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象,獲得生活樂趣。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有人說,童年是一首歌,節奏歡快;童年是一首詩,浪漫多彩;童年是海邊的貝殼,五色斑斕。想起童年,每個人的心中都是甜蜜的,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分鐘,把自己心中最美的那一段童年與大家分享一下。請一學生講講。

            二、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三、譯讀激趣:1.簡介作者、作品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2.一讀(指名4生讀),讀準字音。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āng)鶴唳(lì)云端怡(yí)然稱快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ng)然大物蝦(há)蟆(ma)3.二讀(齊聲讀),讀得流暢(1)在正音的基礎上,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與語調(2)全班齊讀,力求讀得流暢。4.三讀(譯讀),讀懂文意。(1)合作探究:采取“小合作+大合作”的辦法。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每個小組合力翻譯一段,要注意三點:①讀懂文章寫的內容;②你是怎樣讀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③你還什么問題?(2)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回參與。(3)小組接龍翻譯(組內接龍)。教師巧妙點撥,進行組間交流。(4)教師引導之后總結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是:加字法、換詞法、推斷法、查注釋法等。5.四讀(放聲讀),讀好停頓,體會情感。在讀懂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方法:和語意語言結構一致;虛詞放開頭領起下文的。如: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教師抽查重點字詞的翻譯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中“我”看到“鶴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

            三、問題探究:

            1、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2、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3、其實文中所寫的都是很平常的事物,作者為什么會覺得這么有趣而奇特呢?

            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c.作者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賦予了自然景物新的形象。四、體驗與反思:1、本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請談談你的感受。

            (提示: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五、教師總結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以“童趣”為題,寫一篇小短文,突出“童趣”。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維的能力。

            童趣教學設計7

            《童趣》(人教版語文教材七上第一單元)是七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以后文言文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如何打響這第一炮?教學中,我著眼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從讀、練兩方面入手,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一、趣讀

            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也是關鍵。但許多學生往往因為對文言文畏難或不感興趣而不愿意多讀,所以我首先著眼于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如何調動?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在教讀《童趣》時,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師生二人轉:

            讀文時,我只讀出句子的開頭一個字或幾個字,然后讓學生讀出這句話中余下的字。這樣,師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形成以下的朗讀格式:

            余憶(注:教師讀,下同)童稚時(注:學生讀,下同),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2、文白夾雜讀:

            對每句話,我有選擇的用白話文說出意思,然后讓學生用書上的文言相接,形成以下的朗讀格式:

            我回憶童稚時,能夠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看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因此時常有物外之趣。夏天蚊蟲的鳴叫聲像悶雷一樣,我私下把他們比作群鶴舞于空中,心理這樣想著,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我抬頭觀看蚊子,項為之強。有時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讓它們沖煙而飛鳴,把這當作青云白鶴觀,果然就像鶴唳云端,為此我怡然稱快。我常常在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下身子,讓身子與花臺一般高;定神細視,把叢草當作林,把蟲蟻當作獸,把土礫凸者當作丘,凹者當作壑,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天,我看見二蟲斗草間,看的正入迷,忽然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只見它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當時我年幼,看的正出神,不覺呀然一驚。待我神定,捉住癩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對于以上的兩種方法,由于學生以前沒有這樣讀的經歷,所以感到非常有趣而且輕松愉悅,讀的也就格外賣力。兩三遍之后,我讓學生合上書本,我提示開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學生很快就說出了后面的句子。然后再讓學生兩兩組合,自由練讀,不一會就有多半的學生會背誦了。

            二、趣練

            以前進行文言文教學時,都是教師逐字逐句的講析,告訴學生那些文言詞是重點,什么意思,要求學生牢牢記住,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如何轉變這種方式,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呢?我在教學《童趣》時,采用了以下步驟,效果極好。

            1、明確目標,

            讓學生學有方向。在學習之前,我先告訴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⑴熟練誦讀,按要求背誦,增加積累。

            ⑵理解文言實詞,促進課文內容的理解。

            ⑶理解、翻譯好文句。

            ⑷全面理解,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

            2、分組學習,實現兵教兵:

            首先,我把學生平均分成五個小組,每組七人,然后每組選定一個組長,負責對本組的七名同學的學習進行監督和管理。

            其次,我讓各組的成員之間進行合作、討論、交流,要求每個成員都能夠熟練地完成以上四個方面的學習。最后,我要求成員之間進行互查互幫,共同提高。

            3、成果展示,落實學習效果:

            在小組自學的基礎上,我采用兩個隨機的方式讓學生到黑板展示自學的成果:

            ⑴我隨機到各組抽取學生。

            ⑵學生到我這兒隨機抽取事先準備好的試題。

            學生事先明確了學習的目標,避免了盲目,學習有了盼頭。分組學習時,學生互查互幫,人人都主動參與,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習有了勁頭。成果展示時,學生人人踴躍,個個爭先,償到了學習的甜頭。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講的極少極少,但效果卻極其顯著,也使我受益匪淺。

          【童趣教學設計(精選7篇)】相關文章:

          《童趣》教學設計(15篇)02-18

          《四季童趣》教學設計04-01

          《童趣》教學設計(匯編15篇)02-18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兒童趣味英語教學課件09-16

          《童趣》同步測試卷精選07-25

          童趣同步測試卷精選07-25

          【精選】童趣作文300字6篇04-04

          《i u ü》 教學設計【精選】03-25

          課文《李時珍》教學設計【精選】03-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例丝瓜 | 日本综合网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黑人AV全部在线看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