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08 23:21:48 文圣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通用10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

            2、了解按游覽路線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了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雙龍洞的奇異的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搜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孔隙”和“內洞”是全文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讀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內洞”景觀特點。

            【教學用具、學具準備】

            石鐘乳、石筍圖片數張,維美光盤。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簡介作者葉圣陶。

            3、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4、逐自然段讀課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5、練習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生讀課題)。

            我們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了。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學習課文

            1、學習二、三段:

            ⑴默讀,畫出沿途景物。

            ⑵看到文中景物描寫,你想說什么?

            ⑶有感情讀2、3段。

            2、學習第五段:

            ⑴過渡語:山上景色美,雙龍洞呢?讀課文,看我們隨葉老游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板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⑵很多同學對“孔隙”和“內洞”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學習這兩處,看孔隙。

            ⑶課前,不少同學查閱了雙龍洞資料,誰來說說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樣?(學生簡介)

            ⑷如欲觀賞內洞美景,唯有平臥小船、擦崖逆水而入,這種游覽方式堪稱一絕,我們也去感受一番!

            ⑸自由讀,結合語句談談游覽孔隙后給你留下的感受。

            個人學習后,小組內互相補充。

            ⑹匯報: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勢

            乘船感覺

            ⑺看過孔隙光盤。

            3、學習6~8段:

            ⑴“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過了孔隙就到了內洞,我們看到了什么?結合文中語句談感受。

            ⑵匯報:

            ①看到黑、大,洞頂的雙龍和各種石鐘乳和石筍。

            ②讀中感悟,雙龍、石鐘乳、石筍的美和奇特。

            知道雙龍洞洞名的'來歷。

            ③師生展示石鐘乳圖片,加深體會。

            4、學習第4段:

            ⑴過渡語:

            學完內洞,我們再來看看外洞和洞口,請你們自學。

            讀一讀課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點?

            ⑵自學匯報:

            洞口 寬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過渡句作用

            1、學完雙龍洞,作者介紹的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為什么作者不先寫這兒?這樣重點不就更突出了嗎?

            (游記要按游覽順序來寫)

            2、指板書,說說作者的游覽路線。

            3、把文中描寫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找出來。

            4、請你們按順序讀讀,體會它們的作用。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隨葉老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內天然形成的景觀令人驚嘆,其實,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異景觀,介紹你知道的景觀。

            五、作業

            搜集祖國奇異景觀資料,兩周后辦圖片展覽。

            第三課時

            1、檢查朗讀。

            2、檢查字詞情況。

            3、處理課后練習,指導仿寫。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2

            【教學理念】

            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觀念,憑借教材這把“鑰匙”,以順應學生的“身心發育和生活經驗的擴展,逐步培養學生憑借我國語言文字吸收經驗表達情意的知識能力。”(葉圣陶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能夠揣摩語言文字,體會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的方法。并能為表達交流的需要寫一寫身邊的景物。

            ⑵感悟雙龍洞景觀的奇異,能夠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2、過程方法:

            比較分析品位語言;學習寫法強化練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學習葉老感情真實,語言潔凈的文風,不說空話、假話。

            ⑵受到雙龍洞奇異景觀的熏陶感染,體會我國山河的瑰麗多彩。

            【教學重點】

            體會孔隙一段抓住景物特點寫具體的方法,感悟語言文字的精確與樸實。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當堂練筆熱情,使學有成效。

            【教學用具】

            內洞景觀錄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縱切面、友情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

            2、介紹我的學生。

            3、交代友情卡,提示要求。

            4、詢問學生旅游情況,拉近與課文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課文,明晰路線圖,激發生活體驗

            1、直接導入新課:

            去過金華的雙龍洞嗎?今天我們就去游覽一番。(板書課題)

            2、怎么走?都經過哪?快速瀏覽課文,看誰能最先看到游覽路線圖。

            3、看到了嗎?誰來說說!(板畫)

            4、按著游覽路線圖出發吧,心情怎樣?推薦一位同學,我們讀出路上的好心情!

            注:讀不到位,引導學生想象詞語的意思導讀。

            三、分部分感悟景點特點,品味“具體”寫法

            1、自讀自悟:

            到雙龍洞口了,我們進洞游覽,看哪一個景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標注下來,一會兒就這一景點談你的感受。

            2、匯報交流,提升認識:

            哪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隨學生導入相應景點,但應提示全體學生注意在游覽路線圖中的位置。

            第五自然段──孔隙:

            ⑴學生認識。(隨機板書:小……)

            ⑵從哪體會到的?

            一種情況“孔隙”一詞的理解:

            一種情況:

            ①可能說船小。

            ②是船小嗎?教師手勢:是孔隙的窄!(板書:窄)

            ③都讀讀這兩句,體會體會。

            一種情況:還從哪體會到孔隙的小?

            ①可能談“自以為……擦傷鼻子”

            ②我們就來坐一坐這小船吧!教師范讀,帶入情境。

            ③你又體會到什么?教師手勢:是孔隙的矮!(板書:矮)

            ④課件:

            都體會著讀一讀。

            3、課件出示孔隙圖:

            其實要說出孔隙的小,說出它的寬窄、它的'高低就行了。課前,老師從網上查到一份資料:

            課件:孔隙很小,寬有三米多,高不足一米,長有八、九米。

            大家都讀讀,再和課文比較一下,同樣說小,體會有何不同?

            4、語言訓練滲透寫法:

            所以:作者不說寬有三米多,他說(怎樣小的小船呢?……是這樣小的小船。)

            師順勢提升認識:

            他用身體做比、借小船的小寫出孔隙的小,這種借比的方法讓我們都能體驗得到。(板書:借比)

            作者不說高不足一米,他說(我懷著……擦傷鼻子。)

            師順勢提升認識:他說自己坐船這件事,他寫自己的感受,(板書:舉事例、寫感受)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船的小,他多會抓特點寫具體呀。

            第六自然段──內洞:

            5、內洞給你怎樣的感受?哪體會到的,你來說說?(重點板書:奇)

            ⑴教師激情:

            一百年才長一厘米的石鐘乳和石筍,在雙龍洞中顏色不一令人稱奇,形狀變化多端令人稱奇,名目數量之多更是舉世無雙。

            ⑵想象一下,除了課文列舉的大自然賜予的奇觀──蜿蜒在洞頂的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還有什么呀?(順勢板書:列舉)

            6、名目有四十多,說是說不完的,我們去看看吧。(課件:雙龍洞內洞)

            7、沒看夠,就再讀一讀。

            第四自然段──外洞:

            8、外洞的特點呢?(板書:大)

            9、有多大?(大會堂、千八百人),順勢而導:

            他打了個比方,列了個數字!多具體呀!相當于我們多媒體教室的五倍!

            板書:(打比方、列數字)

            四、簡要回應整體,激發寫作欲望

            1、回應整體:

            ⑴看板書小結:

            剛才我們游覽一遭,哪印象深就談哪,體會到外洞大、孔隙小、內洞奇,其實游覽是應該按著游覽路線走的,現在你們快速瀏覽課文,看書找一找,這些景點是通過哪些語句連起來的呢?

            ⑵這樣的語句還有很多,我們體會著讀幾句!(課件:隨著路線圖出連接句)

            ⑶小結:

            這樣的句子使課文結構嚴謹而且比總說“到哪了”使語句更顯得生動活潑。

            2、激發寫作欲望:

            ⑴讀友情卡。

            ⑵抓住你學校印象最深的一處景點,試著用上作者抓特點寫具體的一兩種方法,可以是:

            列數字、打比方、舉事例、寫感受、列舉等來介紹你的學校。

            ⑶簡要指導,可以給選擇不好的學生一些題目,如:

            多媒體教室真先進!

            電動大門真靈活!

            ⑷指讀兩三人,教師鼓勵選擇課文之外抓特點寫具體的其它方法,如對比等。

            3、小結全課:熱情的孩子們,老師愿作使者,建構起你們友誼的橋梁。

            4、布置作業:

            旅游時別忘了寫篇游記。

            【課后反思】

            教學中,重視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在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教師注重巧妙地提升認識,完成了寫游記及抓特點寫具體的教學。為使學與用有機結合,課上進行生活性練筆,更使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溶洞的奇觀。

            2、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文:

            1、同學們,你喜歡旅游嗎?都游覽過哪些地方?那里都有什么美麗的景觀呢?(學生回答)

            2、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里有一個著名的溶洞,叫雙龍洞。(出示圖片)你們愿意看看嗎?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今天,我們就隨葉圣陶先生到雙龍洞去游覽一番吧!

            學生讀書。

            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老師簡單結合課件圖片介紹雙龍洞

            二、預習探究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三、合作交流

            默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畫完后在小組內交流。師巡視指導。

            金華→羅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學生畫好后,課件出示游覽圖,讓學生依照游覽圖講述游覽過程)

            四、品讀體驗

            (一)大家對金華有了一些了解,就讓我們隨著葉老先生和你的腳步去金華看一看吧!

            現在我們正走在路上,我們看到了什么?(路上見聞)

            默讀2、3自然段找出來。

            映山紅、油桐、粉紅的沙土、新綠——一片明艷

            溪流一路唱著歌,歡迎著我們到來。欣賞讀:“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

            (二)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眼前一片明艷,耳邊溪流潺潺,迎著溪水抬頭望去,看!雙龍洞到了!我們一起來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請你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外洞)

            1.洞口寬像橋洞

            指名讀,讀出寬大的感受。

            經過寬大的洞口,就來到了外洞。這里又是怎樣的景觀呢?

            2.外洞

            高、大仿佛到了個大會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聯系學生所在的教室想一想,外洞有多大?

            (一個教室有50人,一千人或是八百人的外洞有多少個教室這么大?20個教室)

            誰能把這種奇特的感受讀出來?學生讀課文。

            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經讓我們感到很奇特,更令人驚嘆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來看看吧!

            (三)由外洞進入內洞——孔隙

            (1)自讀第5段,說說孔隙給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說說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1)船小——

            a、“仰臥”怎樣臥,體會出什么?(矮)

            b、哪些詞句能突出船小?沒法容第二個人。體會出什么?(窄)

            c、小結:“矮和窄”都是小的特點,因而船小可以體會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工人拉

            b.為何不能“劃”

            3)乘船的動作——

            a、哪個詞最能表現出孔隙小?

            b、人怎樣貼著船底?從……到……到……到,總而言之是沒有一處不都著船底,為什么要這樣?

            小結:“貼“用的太好了,從作者的動作也可以體會出孔隙的`小?(出示課件)

            4)學生通過讀課文感覺洞的窄小、低矮。

            感覺到什么?(擠壓)

            為什么會有擠壓的感覺?(稍微、一點兒)指導朗讀:孔隙中,隨時都有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的危險,隨著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進,作者的心情也會越來越緊張。因此,這一部分要讀出緊張的情緒。(出示課件)

            指名讀:我們乘船從孔隙經過,大約走了八、九米就來到了內洞。這里又有什么樣奇特的景觀呢?

            (四)默讀第6段,初入內洞有什么感覺?內洞有哪些景物?

            (1)為什么叫雙龍洞?

            (2)展示圖片,加深體會。

            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再加上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們驚嘆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洞這部分。

            過渡:看完了雙龍洞的美景,我們戀戀不舍地隨葉老又仰臥在小船里,通過孔隙出了洞。

            五、鞏固延伸

            1、為金華的雙龍洞寫一篇導游詞。

            2、做一名小導游,結合導游詞和游覽圖向大家展示。

            六、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見聞

            外洞

            由外洞進入內洞

            內洞

            出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4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語文第十冊。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⒉體會作者的游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

            課文朗讀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人課題。

            同學們都喜歡游覽,旅游后還有寫寫游記。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后,就寫了一篇游記,這篇游記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葉圣陶先生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了解學生預習課文情況。

            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預習”了解了些什么內容?

            2.通過讀課外書,收集資料。你了解了關于本課的什么知識?

            生答:我知道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

            生答:葉圣陶解放前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編輯,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余,葉老還到多處風景名勝區參觀游覽,并寫下了許多清新優美的游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就是其中之一。“兩個巖洞”就是金華北山“五洞十景”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溶洞:雙龍洞和冰壺洞。

            生答:目前,雙龍洞已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每天游人如織。

            3.老師小結:同學們了解的情況真豐富,看來同學們在課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問題。

            ⒈、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⒉、學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講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⑶把講到洞中雙龍的句子畫下來。

            ⒊、討論以上思考題。

            四、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⒈、開火車分析生字的音、形、義。

            ⒉、抽讀課文。(了解學生通讀課文情況。)

            ⒊、理解生詞。(學生在讀課文時隨機檢查。如:蜿蜒、明艷、突兀、森郁等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5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學”到自己“寫”,這是我所追求的。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森郁、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4、閱讀與想象相結合,了解金華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

            2、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

            【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金華龍雙洞的信息,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談話,展示祖國的風景名勝圖片。

            2、學生說說自己游覽過哪些地方,心情如何。

            3、播放雙龍洞的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

            3、把景點連起來,理一理,看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

            4、讀課文,找出作者游覽景點產生變換的詞句,讀讀,體會這些詞句在描寫游覽過程中的作用。

            5、畫出表示“泉水流經路線”的詞句,理清泉水的流線:

            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

            三、分清主次,把握重點

            1、了解作者游覽的全過程。

            2、默讀課文,對照作者的游覽過程,說說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分清課文的主次。

            3、前后桌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四、學習路上見聞

            1、學生自瀆1~3分鐘,邊讀邊畫出喜歡的詞句,互相討論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課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朗讀,并結合課件上彩圖,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朗讀。

            五、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識記。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和自己喜歡的其他詞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突破重點

            1、回憶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游覽的順序和文中描寫的主要景點。

            2、引導學生自學“由洞外進入洞內”一段:

            ⑴ 讓學生讀出感覺,邊讀邊想象,使自己仿佛置身其中。

            ⑵ 分析、理解孔隙的“小”和“窄”:

            a 理解孔隙的“小”:

            找出描寫孔隙小的語句。想想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描寫孔隙的大小,而描寫“小船”有多小呢?

            b 體驗孔隙的“窄”

            品析:“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可是還能感覺……我又感覺……”寫出了作者的`什么感覺?想象一下,如果你躺在小船上過孔隙,有什么樣的感覺。

            c 觀看課件,圖文對照,體會孔隙的特點,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

            3、總結學習方法:

            ⑴ 這個景點有什么特點?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⑵ 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⑶ 怎樣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

            以自己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習課文的其他兩個景點,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二、朗讀練習,領略美景

            1、啟發學生邊朗讀百年想象,讓想象的內容在腦海中浮現。

            2、把自己覺得美的語句多讀幾遍,想想如果自己是導游,要如何向人們介紹這些美景。

            3、鼓勵學生自由背誦。

            結語: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作者游覽雙龍洞的路線,領略了沿途的美景和雙龍洞的美麗奇特。葉圣陶先生游完雙龍洞后,乘興而上,又游覽了冰壺洞。你們課后可以看一看作者寫的《游了三個洞》。

            三、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設計各個景點的解說詞。

            【導師評估】

            倡導“自主學習”是本教學設計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它貫穿了整個課堂的始終。這樣設計,能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重視引導學生讀文,讓學生在反復讀中,理解課文,理清脈絡,,掌握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作特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

            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認知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了解金華雙龍洞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能力目標: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細致描寫的方法;閱讀和想象相結合,讀懂課文,發展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的窄小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體會山上景色的美。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由題目猜測課文的內容和課文的寫作順序。

            二、預習檢查

            1、詞語:

            浙江金華羅甸雙龍洞(用上這些表示地名的詞語介紹雙龍洞的位置)

            粉紅色新綠明艷(你還知道哪些明艷的色彩?)

            額角后腦肩背臀部腳跟(摸一摸這些部位,說說這些詞語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稍微合適聚集呈現昏暗顏色各異變化多端盤曲而上

            根據意思說詞語:

            山或石頭高聳的樣子(突兀),樹木茂盛的樣子(森郁)(蔥郁、蔥蘢)

            指導書寫生字聚

            2、朗讀課文:

            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作者游覽的景點。

            學生上黑板板書找到的景點。

            三、再讀課文,畫出作者的游覽示意圖

            1、學生默讀課文,畫游覽示意圖

            2、根據游覽示意圖,了解游覽的順序。

            3、了解課文敘述的重點,分清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

            三、欣賞上山見聞

            1、作者在上山的路上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板書:見聞)

            2、抓住“明艷”,體會山上生機勃勃的景象。朗感情讀。

            3、抓重點句子,體會溪流的變化:

            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朗讀,體會溪流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教師作示范朗讀,指導讀好排比句。)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和背誦。

            四、練習

            分類摘抄詞語。(表示地名的,表示身體部位的,描寫山和石筍、石鐘乳的四字詞語)

            背誦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和想象結合,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致描寫的方法。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回憶作者游覽的順序

            (板書)

            二、閱讀課文,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1、外洞:

            ⑴多媒體播放“外洞”景色。

            ⑵引讀課文:

            洞口(),外洞()。

            ⑶比較閱讀,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致的描寫把外洞的特點描寫具體的:

            ①外洞很大,全是石頭。

            ②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2、孔隙:

            ⑴由外洞進入內洞,要經過一個孔隙。這孔隙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⑵從小船的“小”,體會孔隙的窄小。從人躺在船里進孔隙的感覺,體會孔隙的低矮。(“從……到……到……到……”為什么要這樣寫?)

            朗讀課文中描寫“我”進內洞時的感覺的句子。(體會作者細致的描寫)

            ⑶小船是怎樣從外洞進入內洞的?

            學生用兩只手演示“我”進入內洞的經過。邊演示邊復述或背誦,進一步體會孔隙的窄小、低矮。

            3、內洞:

            ⑴朗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⑵多媒體放映內洞錄象:

            認識石筍和石鐘乳。

            想象所看到的石筍和石鐘乳,練習說話。

            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句式:

            看那石筍(石鐘乳),像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它的形狀變化之多──()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它的顏色多──()

            ⑷理解“是來進房子”,體會內洞的大。

            三、總結課文

            你覺得學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幫助?

            1、找出課文中描寫溪水和泉水的句子,理清文中的另一條線索。

            (板書與游覽順序對應,幫助學生理解兩條線索的關系)

            2、通過細致的描寫,寫出事物特征。

            四、設計導游詞

            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設計導游詞。

            為錄象片配導游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了解雙龍洞的特點,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2、感悟游記的語言美、景觀美,掌握游記的基本寫法。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老師當導游,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游玩好嗎?汽車開動著,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二、整體感知,擬定游覽路線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游覽路線。請一個學生到黑板前畫出導游圖,教師和其余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游覽路線,為下面每個景點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游覽景點,挖掘特點

            1、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⑴ 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樣?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路上”片斷)

            ⑵ 看!“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這么多顏色放在一起,你感覺怎么樣?(讓學生感悟“明艷”)

            ⑶ 有誰知道溪流為什么“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水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的聲音。)

            ⑷ 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想象路上的美景。(教師配樂朗誦)

            2、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過渡:

            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地不在這里,我們目的地在雙龍洞。

            ⑴ 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洞口”片斷)

            ⑵ 到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很有氣勢。誰能說說“突兀森郁”是什么樣的景象?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⑶ 從洞口“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我們可用一個字概括外洞的.特征。(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外洞”片斷)

            3、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過渡:

            參觀完了外洞,順著泉源,我們來到了洞的孔隙。

            ⑴ 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

            ⑵ 小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系著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像,小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孔隙”片斷,配錄音介紹。)

            ⑶ 請一學生上講臺,以椅子當小船,模擬作者的動作,想象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

            ⑷ 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的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指導朗讀)

            4、馳聘想象,分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

            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洞。

            ⑴ 學到這里,大家知道雙龍洞里的“雙龍”其實是什么嗎?(學生踴躍發言)

            ⑵ 游覽過溶洞的同學見到過石鐘乳、石筍,誰能給我們講解一下石鐘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沒有游覽過溶洞的同學也別遺憾,老師這就帶你們觀看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這些石鐘乳、石筍的形狀,愿想什么就想什么,給它們取上名字好不好?(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內洞”片斷,呈現一些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讓學生暢所欲言。)

            ⑶ 默讀,想想“內洞”有什么特點。(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師生概括。)

            四、著眼泉水,總結全文

            1、找“向導”,擬順序:

            ⑴ 課文里有一個“向導”陪著我們一路游玩過來,大家知道它是誰嗎?(引導學生從泉水著眼,再擬游蹤。)

            ⑵ 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教師點擊課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⑶ 這個“向導”不僅陪著我們,一路上也陪著作者,想想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

            (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游覽線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進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同。以溪流走向為起點,再擬游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移”的寫作順序有清醒認識。

            2、品語言,學寫法:

            ⑴ 我們學習這篇游記,不僅是欣賞蘊涵在游記中的語言美、景觀美,還要學會游記的寫作方法,指導我們的習作。

            ⑵ 這篇游記篇幅不長,但給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樣把一次游玩寫得這樣精練生動的呢?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借鑒?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⑶ 師生共同歸納,讓學生領悟游記融情入景、巧抓特點、總分有序等寫作方法。

            五、暢談感想,學寫游記

            1、雙龍洞游覽完了,我們就要坐車回去了,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給大伙說說?

            2、暑假要到了,我們可以借鑒這篇游記的寫作方法,把我們在暑期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游玩寫下來。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8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后順序記敘。文章開門見山的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選編本文的目的是: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到金華雙龍洞的自然景觀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讓學生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樸實。另外在處理教材時要尤應注意,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要注意把以前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本文的`學習當中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而且已經初步掌握了抓重點詞語、句子品讀感悟的方法。

            (三)環境分析

            這堂課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進行,因此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策略更得當,教學方法更多樣。我充分發揮媒體教學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過程和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繼續學習12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進一步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后畫出表示游覽線路的詞語,并且根據這些詞語畫出游覽線路圖。

            2.讓學生到前面來講述線路圖。

            3.快速瀏覽課文,你喜歡哪處景物,找出有關語句和重點詞語,談感受。

            4.書中的四處景物,學生先提到哪一處景物,教師就指導學生理解哪一處景物。

            如學生提到路上的見聞,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理解“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

            (2)理解“一路迎著溪流。”這句話。

            如學生提到孔隙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根據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時的感受。

            (2)指導學生朗讀作者入孔隙時的感受這段話。

            (3)多媒體演示船是怎樣進出孔?復述這段內容。

            (4)背誦這一段。

            如學生提到內洞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重點理解“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這句話。

            (2)多媒體演示內洞的景物(重點看石鐘乳和石筍)談感受。

            (三)總結全文。

            1.讓學生根據板書,概括文章的寫作順序。

            2.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外洞 孔隙 內洞

            明艷 寬敞 窄、小 黑、奇、大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9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內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課前準備:

            收集材料制作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風景伴著我們。不知不覺,我們來到雙龍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學習“孔隙”部分

            過渡:令人驚嘆的是從外洞到內洞必須經過孔隙,這是一條約10米長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會為這次游覽增添許多情趣。讓我們到孔隙去看看吧!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小節,找出一個表示作者心情的詞語。(好奇)

            (1)作者因為什么好奇?(船小、船進出孔隙的方法與眾不同)

            (2)出示文字,練習朗讀。

            請大家看這句話,練一練試著把好奇的語氣讀出來。指名讀,生齊讀。

            (3)船這樣小,進出的方法又是這樣特別,跟孔隙有關嗎,說明什么?

            (生答師書:孔隙:窄小)

            2、過渡:穿過這樣窄小的孔隙有怎樣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體會感受

            請同學們用心讀這段文字,體會作者的心情是否發生了變化?(害怕、緊張、危險)

            (2)你能把這種緊張、危險的感受讀出來嗎?先自己練一練。

            (3)出示畫面、文字:同學們練的好認真,我也想讀一讀。

            (4)誰也想讀,指名讀。

            (5)出示畫面、文字:我們一起讀,老師也為大家配上畫面、音樂。

            3、小結:

            出示畫面:這正是古詩所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正是一種奇妙的游覽方式,有“水石奇觀”之譽。

            4、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孔隙的奇妙。師引讀第5小節。

            三、學習“內洞”部分

            過渡:內洞又有怎樣奇特的景色呢?

            1、請同學們自由讀6、7小節,來到內洞有什么感受?在書上劃出有關詞句,愿意的話周圍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的看法。

            2、討論

            (1)“黑”: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是作者剛進內洞時的`真切感受。)

            (2)“大”:從哪兒感受到的?(“進”是一個量詞,有一種平房分為前后幾排,一排稱為一進,一進大約八、九米,十來進就有(100)米左右。這是作者在內洞“走了一轉”才作出的判斷,說得有根有據。)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顏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見雙龍的形態,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是自然狀態下,沒有經過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作者用詞的嚴謹。)

            ②出示文字: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變化多端”形狀變化多樣可用哪些詞形容?

            “顏色各異”顏色多又可用哪些詞形容?

            (這樣千奇百怪的形狀,這么豐富的顏色,使得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③出示圖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3、小結:

            這些石鐘乳、石筍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人驚嘆自然的奇異!

            4、請同學們把6、7小節有感情地讀一遍。

            5、過渡:就這樣,我們隨著作者又仰臥在小船里,穿過孔隙出了內洞。

            四、總結:

            今天,我們穿過奇妙的孔隙領略了內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被作者優美的文筆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們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第5小節

            六、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孔隙:窄小

            內洞:黑、大、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 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4. 領悟移步換景的游記特點,體會并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重點難點

            1. 學習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2.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風景圖、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做成ppt課件。

            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讀課文、認生字、標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現場用展示臺予以展示呈現。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祖國的'山川秀美,到處都有迷人的景色。瞧,這是哪兒?(課件出示廈門鼓浪嶼圖片)這迷人的風光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文: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再看看老師家鄉的一處美景(課件出示江西廬山圖片),你看到這樣的景致,能像老師剛才一樣想起怎樣的詩句呢?

            談話時,課件出示畫面,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并結合已學的詩文表達情意。

            二、揭示課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

            1.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 點明體裁特點,介紹游記是記敘旅行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板書:游記)

            3. 結合課前預習,反饋預習成果,學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對照課文,互相交流討論。

            小結: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通過預習,我們了解了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順序。交待游程(板書)是游記的一大特點。所到之處,葉老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怎樣獨特的感受呢?(板書:見聞感受)讓我們走進課文,隨著葉老到字里行間去游歷一番。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雙龍洞”得名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學習生字新詞,注意“浙、蜿”等字的讀音。(課件出示詞語)浙江 臀部

            稍微 額角 蜿蜒

            3. 指導學生結合漢字形聲字構字法,理解“蜿蜒”的詞義,并引導學生結合舊知,聯系生活,學會運用“蜿蜒”。

            4. 讀課文句子“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引導學生感悟“雙龍洞”得名的由來。

            四、精讀課文,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

            (一)找出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作者見聞及感受

            1.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作者游雙龍洞的?(4 -7自然段)

            2. 默讀,思考:4-7自然段寫了哪些景點,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答。(板書:外洞、孔隙、內洞)最令你好奇難忘的是哪兒?(孔隙)

            (二)重點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

            1. 指名讀,全班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孔隙特點的。

            2. 理解“孔隙”詞義,再借助圖片揭示孔隙的特點:窄小(板書)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窄小特點的。要求學生用心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句群1: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見的事物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課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覽的感覺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臥小舟,工人拉著繩,幫助你穿孔隙,過水道,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指導朗讀句群: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師生共同小結寫法:葉老沒有直接點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

            4. 讀寫互動,遷移運用。

            出示幾幅圖:海洋館、吊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仿照孔隙的寫法,寫出自己游歷的感受。師生交流、反饋。

            5. 梳理游記內容,發現構段特點。

            找找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從表達方式上,你發現了什么奧秘?(條理清晰,體現了游覽過程)

            師生交流總結:在過孔隙時,葉老按游覽順序,將見聞、感受,生動具體地記錄下來,使人身臨其境,這就是游記的典范。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4-10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04-1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8-08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4-0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4-04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05-2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2-05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1-09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優秀05-12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范文04-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a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永远在线 | 在线精品国产制服丝袜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成线人熟女 | 婷婷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