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20 13:17:4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模板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1

            一、課標要求與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本節知識要求:“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分析大氣運動的規律,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時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理解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的形成;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其季節性移動規律,為后面課時學習“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季風環流”和“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兩部分內容做好基礎鋪墊。“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是第二章中重要的一節,本節內容在第二章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全球大氣運動的規律需要在前面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原理、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幾種作用力的關系等知識來分析,而后面的氣候類型的判斷則也需要由全球大氣運動規律的知識來分析。三圈環流控制著各種形式的大氣運動,它的分布及變化直接影響著天氣和氣候,因此三圈環流是本節重點,是關鍵之關鍵。為了能讓學生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教師需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原因,進而使學生發現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以免死記硬背。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由于九年級地理課程開設的缺失,基礎較差,同時高一學生還沒有涉及立體幾何的知識,在空間想象能力上較欠缺,再加之理解運動又需要相關的物理學科知識,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欠缺,因此在教學中學生理解比較困難,這就要求教師要化繁為簡,層層推進,加強講解便于學生的理解,再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效果會更好。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規律。

            2.能力目標:繪制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培養和提高學生繪制示意圖的地理技能和空間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

            四、重點難點

            1.重點:

            三圈環流的形成、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及移動過程。

            2.難點:

            (1)三維空間中高空和近地面的風

            (2)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五、教學方法

            采用設問式教學,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層層講解分析,步步深入。先提出假設條件,通過回顧前面所學知識總結、得出單圈環流的結論;再否定其中條件之一分析得出三圈環流的結論;否定其中條件之二,分析得出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結論。

            學生采用探究式學習,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在“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強調自主學習。

            六、教學手段和用具

            講解分析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七、教學過程設計

            【復習引入】:

            復習熱力環流,本節知識的講解及學生的理解需要用到熱力環流的知識,復習有助于學生理解本課的知識。說明太陽輻射在高低緯度間的熱量不均是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大氣運動的規律以及對人類活動產生怎樣的影響是我們本節課開始學習的知識,引入新課,展示課題“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板書】: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新課教學】: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認識大氣環流的概念及其影響,課件展示總結板書。

            【板書】:

            大氣環流的概念及影響

            【板書】: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

            【師生探究活動】:

            從課本33頁“活動”入手,假設條件“地球表面均勻,不考慮地球的自轉”。展示課件,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在上節課學過熱力環流的基礎上很實現知識的遷移,完成赤道與極地之間的熱力環流圖,得出結論形成單圈環流。

            假設條件“若地球表面均勻,且地球自轉”。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講解分析說明三圈環流和氣壓帶風帶的形成。三圈環流要把它講清楚、講透徹,而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要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完成。

            【知識小結】:

            課件展示“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知識框圖,引導學生認識總結三圈環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冷熱不均使其動;地球自轉使其偏;氣壓高低定風帶。”

            【板書】:

            冷熱不均使其動;地球自轉使其偏;氣壓高低定風帶。

            【板書】: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師生活動】:

            課件展示并演示“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引導學生認識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明確其位置和范圍,各個風帶的風向變化,強調說明氣壓帶和風帶是近地面的大氣環流狀況,引導學生從圖中認識氣壓帶和風帶“南北對稱,相間分布”空間分布特點。

            【板書】:

            南北對稱,相間分布

            【講述】:

            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的規律(略)。

            【師生活動】:

            指導學生閱讀“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圖,引導學生認識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認識總結規律。

            【板書】: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課堂練習】:

            課件展示習題,指導學生完成。(略)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知識網絡圖,總結本課知識。(略)

            【課后訓練】:

            地理填充圖冊、練習冊(略)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識記人口增長的時空分布,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長狀況。

            (2)理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理解人口是怎樣對環境產生壓力的。

            (3)理解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的表現和如何運用其趨利避害。

            (4)比較兩種經濟增長模式的特點。

            (5)理解人口、資源、發展與環境問題的關系,并能應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2、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利用圖像、圖表、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 德育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人口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密切關系,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2)使學生認識到資源問題的實質是人與資源之間的'矛盾,進而培養學生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的意識。

            (3)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的產生與人類活動有關,努力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愛護環境、美化環境的公德意識。

            4、 美育目標

            通過對環境問題產生原因的教學,培養學生樹立愛護環境、美化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教學重點

            1、 使學生認識人口對環境的壓力不僅體現在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對環境的壓力,同時也體現在人口增長速度的時間和空間差別對環境的影響。

            2、 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理解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導致環境問題。

            3、 通過對經濟增長與生活質量關系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三、教學難點

            對環境問題本質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學方法

            1、 利用CAI課件輔助教學。

            2、 探究式學習法。

            3、 師生互動、合作學習法。

            4、 圖像、圖表、數據定量定性分析法。

            5、 案例分析法。

            五、教學媒體選擇與組合設計思想

            1、 視頻展示環境問題的現象,發現、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2、 多媒體展示社會調查的過程,輔之以學生表演,促進學生學習探究思維規律的形成。

            3、 通過多媒體展示調查結果,并結合教材學習本課知識,進而推導出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多媒體出示練習題,及時反饋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4、 播放視頻影片,通過美麗的人居環境與前面的對比,從而呼應主題,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索。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環境問題的相關影片和漫畫欣賞,引出環境問題,通過多媒體和漫畫使學生發現問題。

            教師:同學們從上面的影片和漫畫中看到了什么現象?漫畫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求知欲。

            播放調查研究的流程圖,學生上臺演示調研的全過程,教會學生自己探究問題。

            整理材料,展示調查的結果,分類匯總,得出初步結論。

            【講授新課】

            學生閱讀教材,教師巡視指導,結合材料學習本課內容,使其理論化、系統化。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圖8.5”和“圖8.6”,師生互動。

            一、人口壓力

            1、人口增長

            (1)時間分布

            A、產業革命前

            B、二戰前

            C、20世紀70年代

            (2) 空間分布

            A、發達國家慢

            B、發展中國家快

            多媒體展示瑪雅文化的遺址圖片,用瑪雅文化的衰落引出人口壓力。

            2、人口壓力

            人口過多且持續增長,對物質的需求和消耗增多,超過環境供給資源和分解廢物的能力,進而產生資源和環境問題。

            引用泰晤士河上的悲劇突出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缺點。

            二、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1、資源的過度利用——資源耗竭

            2、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環境的破壞

            三、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1、什么是傳統的發展模式

            2、學生討論:“經濟增長和生活質量”的關系。

            3、環境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

            【小結】略

            【形成性訓練】略

            【課后記】

            1、成功之處:

            2、失敗之處:

            3、學生心得:

            4、見解心得: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12-28

          關于高中地理理論課教學設計12-27

          高中地理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學設計01-17

          《故宮》教學設計模板12-24

          《野草》教學設計模板12-23

          《心聲》教學設計模板12-23

          《鹿柴》教學設計模板12-23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反思02-11

          高中地理教學課后反思01-1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3-1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 正在播放约少妇高潮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久久 | 亚洲精品黄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