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30 09:22:0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1

            【學習目標】

            1. 了解作者和密西西比河的簡介。

            2.熟悉課文內容,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感受運用修辭所展示的語言魅力。

            4.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贊美之情。

            【重點】 按順序介紹景物的寫作思路。

            【難點】 抓住景物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預習】

            熟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查找作者夏多勃里昂的資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資料,搜集有關河的詩詞。

            課前預習 ,享受學習樂趣

            字 詞

            積 累

            語 音 字 形

            詞 義

            夏多勃里昂的資料和密西西比河的資料

            與寫河的

            詩句

            閱讀課文

            時發現的

            問題

            【學習要點】

            學習有關夏多勃里昂的文學常識,熟讀課文,把握中心,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習按順序介紹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學 生 活 動

            組 織 形 式

            一、詩詞引讀

            背誦與河有關的詩詞。

            二、走進新課

            昨天我們被奔騰呼嘯、洶涌澎湃的黃河所震撼,正如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哺育著華夏兒女,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偉岸身軀滋養著兩岸的人民。這節課我們就欣賞一下密西西比河兩岸的原野風光!

            一、詩詞引讀

            學生背誦課前搜集到的詩詞。其他同學邊聽邊積累。

            二、導入新課

            教師激情導入,并出示密西西比河圖片。

            三、預習檢測

            1.寫出下列詞中加粗字的讀音。

            旖旎( ) 逶迤( )躊躇( )滿志 棕櫚( )

            媲美( ) 酩酊( )熠熠( ) 踟躕( )

            聒( )噪 俯瞰( ) 魅力( ) 啁啾( )

            2.解釋下列詞語:

            旖旎

            逶迤

            躊躇滿志

            媲美

            3.填空:

            《密西西比河風光》作者 , 國作家,浪漫主義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著有小說《 》和散文集《 》等,本文選自《 》。

            4.根據課前預習,說說你對作者的認識簡介一下密西西比河。

            四、整體感知

            1.用一兩句話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作者是怎樣有條不紊地介紹密西西比河風光的?描寫的重點在哪里? 3.請分別概括密西西比河西岸和東岸風光的特點。

            五、合作探究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反復讀。完成以下任務:

            (1)這段文字讓你看到了密西西比河怎樣的風光?用一兩個詞語歸納景色的特點。

            (2)勾畫最能讓你受到觸動的句子,說說通過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樣的景象?

           。3)把自己閱讀后的感受批注在旁邊準備說給同學聽。

            3、你能總結出要想把景物描寫好需要什么技巧嗎?

            4、這篇游記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課堂質疑

            針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還未解決的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完成。

            七、總結歸納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用簡練的語言加以總結。

            八、拓展深化

            1、課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但是我們周圍的自然景色卻日益面臨著惡化,要保持住這些優美自然風光,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課后習題四。

            2、 你周圍是否也有一塊兒優美的地方,寫下來吧!讓大家一起欣賞。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質特點,字數不限。

            九、背誦積累

            選擇自己喜歡的描寫語段積累背誦。

            十、鞏固練習

            1.下邊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確的是( )

            A、 玫瑰( guī) 逶迤(wēiyi ) B、吞嚙( chǐ) 旖旎(yǐnǐ)

            C、斑鳩( jiū) 長髯 (rán ) D、鳥喙( hui ) 啁啾( jiū)

            2.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萬簌無聲 粗獷 B、聒燥 熠熠發光

            C、蹣跚 渾然一體 D、躇躊滿志 躑躅

            3.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躇躊滿志 (得意的樣子) B、媲美(比美)

            C、旖旎(柔和美好) D、酩酊(形容大醉)

            4.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恰當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徑盡頭,有幾只因為吃飽了葡萄而醉態可掬的熊,它們在小榆樹的枝丫上蹣跚;鹿群在湖中沐;黑松鼠在茂密的樹林中嬉戲;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亞鴿叢樹上飛下來,在長滿紅草莓的草地上躑躅;黃嘴的綠鸚鵡、映照成紅色的綠啄木鳥和火焰般的紅雀在柏樹頂上飛來飛去。A.木蘭樹在叢莽之中挺拔而起,聳立著它靜止不動的錐形圓頂。B.被創世主安排在這個偏遠的叢莽中的無數動物給這個世界帶來魅力和生氣。

            所有的聲調融合為一體,使所有的聲音匯成合唱,多么奇偉的聲音。D.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旖旎。

            5.填空:

           。1)作者按照從 到 的順序描繪密西西比河風光,重點放在 ,在描寫東岸景色時,由 到 ,由 到 ,詳略得當,層次清楚,有條不紊。

           。2)本文采用________的表現手法,抓住景物特征,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 的生活態度。

            能力提高

            6、怎樣理解“它躊躇滿志,望著那壯闊的河流和繁茂而荒蕪的兩岸”?

            7.為什么說“被創世主安排在這個偏遠的匆忙中的無數動物,給這個世界帶來魅力和生氣!?

            8、文章的結尾說:可是,對于沒有親臨其境的人,這一切我是無從描繪的。這句話怎么理解?

            課外拓展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兩年。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第安人的肌膚,云,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云牽霧。一來高,二來干,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里“蕩胸生層云”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那些奇巖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看。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9、洛磯山的景色有什么特征?

            10、作者抓住美國西部天、云、地的什么特點?

            11、選文引用的“蕩胸生層云”詩句出自哪位詩人的哪一首詩?引用此詩句的作用是什么?

            12、談談對劃線句子的理解。

            13、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采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密西西比河風光1、yǐnǐ guō wēi yí chóuchú lǚ pì mǐng dǐmg yìzhízhú kàn mèi zhōu2、柔和美好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這里是比美的意思對自己的現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3、夏多昂里昂 法《阿達拉》《墓畔回憶錄》4、課件:密西西比河干流發源于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的西側,源頭在海拔 501米處的伊塔斯喀湖,全長3950公里,南北縱貫美國,注入墨西哥灣。全長則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美國第一大河,它與南美洲的亞馬孫河、非洲的尼羅河、中國的長江并稱為世界四大河。

            夏多勃里昂(1768—1848),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著有小說《阿達拉》《勒內》和散文集《墓畔回憶錄》《美洲游記》等。本文是作者游覽密西西比河后寫下的一篇游記。

            整體感知1、寫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風光寫密西西比河東岸的植物 寫密西西比河東岸動物 寫密西西比河東岸喧鬧的聲音和斑斕的色彩 2、作者先介紹西岸風光,再介紹東岸的風光,在對比中突出兩岸風光特點。 重點是東岸的風光 先:廣闊無垠 萬籟無聲 東岸:生機勃勃熱鬧非凡 色彩斑斕

            合作探究1、例如:我最喜歡自然段,這一段讓我看到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風光一望無垠,天高地闊,清新而寂靜,萬籟無聲,野牛在自由的天幕下悠閑自在。我用一望無垠、萬籟無聲歸納西岸風光的特點“他躊躇滿志,望著那壯闊的河流和繁茂二荒蕪的兩岸”一句讓我很有感觸,這一句寫了一頭年邁的老牛,年老而不頹廢,深沉持重,給人神圣安適之感,似對未來做著積極地思考,作者似在借這頭老牛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懷。 3、細致觀察,認真思考,加入主觀感受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等 4、這篇游記描繪了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的奇偉和壯觀,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贊美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基礎演練

            1—5BABB西岸東岸 東岸 植物動物聲音色彩 對比 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贊美,樂觀向上

            能力提高

            6、作者描繪的是一頭年邁的野牛,年老而不頹唐,似乎還在為未來做著某種積極的思考和準備。作者借這頭年邁的野牛來表現自己的情懷。

            7、強調動物在地球上的合法地位。動物的存在給地球和人類帶來正面與良性的些影響。表達作者對密西西比河東岸無數野生動物的喜愛和尊重。8、這句話表明作者對所寫并不滿意,覺得沒有完全寫盡密西西比河的“旖旎”;也說明密西西比河的美麗景色是難以用筆墨描繪的。那真是的密西西比河是什么樣子的,只有親自到哪里實地考察,游覽觀光了。

            課外拓展

            9、奇巖怪石相疊互依,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10、天藍地紅 云白11、杜甫《望岳》為了說明落磯山上難睹云霧繚繞的景象。12、仰一次頭看不過來那白雪皚皚、連綿不斷地氣勢,人感到呼吸不暢,心里發冷,眼睛發酸。從人的感受方面生動地寫出落磯山上白雪覆蓋的景象。13、比喻 排比 引用 擬人 對偶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2

            教學目標:1、正確識記、書寫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優美的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密西西比河的美麗風光。

            3、學習作者按照方位的順序;來描寫景物的方法,品讀文章優美的語言。

            重點難點:1、學習作者按照方位的順序來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讀文章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它們為人類文明最初的發展提供了沃土。我們較為熟悉的大江大河有是我國的長江、黃河,國外我們不太熟悉的有流經埃及的尼羅河、歐洲境內的多瑙河、流經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今天,我們和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一起來認識密西西比河。

            二、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旖( )旎( ) 淤( )泥 飄拂( ) 錐( )形 俯瞰( ) 棕櫚( ) 酩( )酊 蹣( )跚( ) 熠熠( )發光 騷( )動 聒( )噪 鳥喙( ) 篤篤( ) 吞噬( ) 砸砸( ) 潺潺( ) 啁( )啾 低哞( ) 斑鳩( ) 粗獷( )

            三、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旖旎: 一望無際:

            茁壯: 高聳入云:

            媲美: 酩酊:

            蹣跚: 萬籟無聲:

            四、介紹作者,談談作者的寫作風格及他的這篇作品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夏多布里昂(1768—1848):

            五、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記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討論。

            2、教師范讀課文。

            六、細讀課文,回答問題:

            1、課文按什么的順序寫了密西西比河的風光?從文中找出能表明這些順序的詞語或句子。

            2、作者著重寫了岸邊的那些景物?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

            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反復讀。按批讀要求完成以下任務:

            1、這段文字讓你看到了密西西比河怎樣的風光?用一個詞語歸納景物的特點。

            2、勾畫最能讓你受到觸動的句子,說說通過這些句子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景象。

            3、把優美的詞句勾畫出來,作為語言積累的材料。

            4、把自己閱讀后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八、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密西西比河風光

            東岸:萬籟無聲

            西岸:騷動聒噪

            檢測與反饋:

            1、 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 )的草原 ( )的河流 ( )的小鳥 ( )的新月 ( )的風光 ( )樹木 ( )的熊 ( )的鹿 ( )的蛇

            2、 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用橫線畫出這一段中的比喻句,具體說說是用---------比喻----------------。

            ②、這段文字都寫到了哪些動物?列舉出來,說說這些動物的舉止特點。

            ③、文中第一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教后反思:本文是一篇很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中雖然沒有規定背誦的任務,但為了讓同學們積累優美詞句,還是要求了背誦課文的最后兩自然段。大部分同學都能完成任務。分析課文時,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景色的特點、讀完文章的感受,很多同學都啞口無語,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或根本沒有想法。課堂上朗讀課文也沒有同學主動站起來,鼓勵了很久才有兩位同學起來讀,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3

            課型:講讀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識記、書寫課文中的生字,了解作者和密西西比河的簡介。

            2、熟悉課文內容,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感受運用修辭所展現的語言魅力。

            4、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重點難點:1、學習作者按照方位的順序來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讀文章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課前準備:1、關于密西西比河

            北美洲最長河流。主流源于明尼蘇達州的依塔斯喀湖。自北向南流貫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全長3765公里,如果以其支流密蘇里河為源,全長則為6262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匯聚了250多條支流,流域面積達322萬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國領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積第三。密西西比河每年輸送入海的泥沙約三千萬立方米,河口形成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的鳥足形三角洲。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全面實施“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工程計劃”, 洪水已被控制,并促進了航運、水電、灌溉的發展。干支流航道總長2、5萬多公里,其中水深2、75米以上的航道近1萬公里,通過運河與五大湖聯成巨大的內河航運系統。

            2、介紹作者,談談作者及其寫作風格。

            夏多布里昂(1768—1848):

            二、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旖( )旎( ) 逶( )迤( ) 躊( )躇( )滿志 長髯( )

            藤蔓( )俯瞰( ) 棕櫚( ) 酩( )酊( ) 媲( )美

            躑( )躅( ) 蹣( )跚( ) 熠熠( )發光 萬籟( )無聲

            聒( )噪 鳥喙( ) 槭( )樹 鵝掌楸( )吞噬( )篤篤( )

            咂咂( ) 潺潺( ) 低哞( ) 斑鳩( ) 粗獷( )

            啁( )啾 ( ) 山巔( ) 混( )雜 騷( )動 穹( )頂

            三、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旖旎: 聒噪:

            荒蕪: 躊躇滿志:

            媲美: 酩酊:

            蹣跚: 躑躅:

            粗獷: 攀緣:

            一、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讀后,你認為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谧髡咴鯓佑袟l不紊的描繪密西西比河風光的?描寫的重點在哪里?

           、勖芪魑鞅群訓|岸和西岸風光的特點是什么呢?

            三、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1、組內朗讀,并在自己喜歡的部分旁邊作批注。(抓景物特征、修辭手法、動詞形容詞、寫作手法等進行賞析)

            2、仿照你最喜歡句子寫句話。(要求:句式一致、修辭方法一致、仿寫內容不偏離主題、字數相仿)

            四、交流展示

            1、在作者的筆下,萬物都是那樣富有生機、悠然自得,仿佛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這么多用文字構成的畫面中,你最喜歡哪一幅呢?為大家描述一番。

            2、文章都是表情大意的,這篇游記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要想把景物描寫好,需要運用什么技巧?

            拓展遷移:按順序描寫一種景物。

            檢測與反饋:

            1、多音多義字

            混hún( ) 綠lǜ( ) 蔓màn( )

            hùn( ) lù( ) mán( )

            Wàn( )

            2、 形近字辨析

            鍬 篦 錐

            楸 媲 椎

            3、賞析句子:鳥喙啄擊像樹干的篤篤聲,野獸穿越叢林的沙沙聲,動物吞嚙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聲,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鳥、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鳩,使這荒野世界充滿一種親切而粗獷的和諧。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4

            學習目標:

            1. 識記本課出現的生字、詞。

            2. 學習有重點,按一定順序,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10分鐘

            20分鐘

            15分鐘

            一、 自主學習

            1.文題闡釋:《密西西比河風光》選自《世界名人漫游札記》,有改動。本文是作者游覽密西西比河后寫下的一篇游記。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第一大河,它與南美洲的亞馬孫河、非洲的尼羅河、中國的長江并稱為世界四大河。源頭在海拔501米處的伊塔斯喀湖,全長3950公里,南北縱貫美國,注入墨西哥灣。

            2.了解作者.夏多勃里昂(1768—1848),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著有小說《阿達拉》《勒內》和散文集《墓畔回憶錄》《美洲游記》等。他的文學活動,對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 旖旎( ) 長髯( ) 山巔( ) 槭樹( ) 媲美( )玫瑰( ) 躑躅( ) 聒噪( ) 鳥喙( ) 吞嚙( ) 潺潺( ) 啁啾( ) 低哞( ) 斑鳩( ) 酩酊( )熠熠( )

            二、學習過程:

            1.整體感知:

            2.怎樣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這是一篇游記,作者根據自己切身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的奇偉和壯觀。無論是無垠的草原,還是熱鬧的叢莽,都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贊美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3.怎樣理解“它躊躇滿志,望著那壯闊的河流和繁茂而荒蕪的兩岸”?

            作者描繪的是一頭年邁的野牛,年老而不頹唐,似乎還在為未來做著某種積極的思考和準備。作者借這頭年邁的野牛來表現自己的情懷。

            4.語言風格 :語言活潑優美,生動有趣。

            在一篇小短文中如果將兩岸的風光描繪得全面無遺,是很不容易的,而作者卻用活潑優美,生動有趣的語言將這一難題化解了,使兩岸風光的不同之美,動植物所創造的生機活力之美都體現出來了。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概括描述叢莽中各種動物的活動,酩酊醉態的熊的蹣跚、鹿群的沐浴、黑松鼠的嬉戲、鴿子的躑躅等,都給人以生動活潑的美感,而又充滿生趣。

            5.寫作技法 : 在對比中體現景物的特點。

            作者描繪的是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他沒有像一般的游記那樣描繪了一處的風光后,再去描述另一處景致,他采用的是描繪了兩岸的風光之后,再將東岸的風光與西岸的風光對比來寫。這樣,就使讀者對兩岸不同的風光有了明晰的印象與感受,突出了兩岸風光的不同特點。

            三、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蘭之味,非可逼而、僖。蓋在有無近遠續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彩④,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 (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注釋]①。哼@里是嗅取(蘭的香味)。②氳氳(yūnyūn)無所: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1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亭亭凈植 ②陶后鮮有聞

           、鄱豢 ④莫能肖也

            19.《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幾個義項。根據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當的解釋是( )。(2分)

            A.強迫 B.接近,迫近 C.狹窄 D.威脅

            20.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體兼彩,而不極于色 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

            B. 純以情韻勝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貴者也 輟耕之壟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騎

            2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2.對“善繪者以意取似”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擅長繪畫的人因為個人的原因只能類似模擬。

            B.善于畫畫的人也只能憑自己的感受把蘭畫得像樣。

            C.善于畫畫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長繪畫的人已經描繪得很相似了。

            23.同為花中君子,蓮與蘭有相通之處,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蓮—— ;蘭——氳氳無所。

            品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蘭—— 。

            24.(甲)文以蓮為托物言志的對象,表現了作者 的生活態度;(乙)文將蘭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讓我們領悟到蘭 的品性。(2分)

            四、文言文閱讀(16分)

            18.①樹立 ②少 ③說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蓮)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2分!叭尽、“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遠益清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潔身自好 高潔(2分)(意思接近即可)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5

            設計思路

            老師介紹背景知識,展示相關的多媒體資料。然后引導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學習作者安排景物和描寫景物的方法,感受密西西比獨特的風光,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學習利用關鍵字句,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所有生命的熱愛以及對自然美的欣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2.陶冶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環境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學生自我感悟與老師點撥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機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導入語設計

            出示密西西比河風光的圖片、老師介紹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況。

            正如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哺育了華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偉岸身軀滋養著兩岸的人民。黃河是雄壯的,氣勢宏偉的,我們稱之為“崇高的美”。這節課我們將了解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景,這又是什么樣的美呢,它跟黃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們今天就先欣賞一下密西西比河兩岸的優美風光吧!

            2. 密西西比河簡介

            密西西比河干流發源于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的西側,源頭在海拔501米處的伊塔斯喀湖,全長3950公里,南北縱貫美國,注入墨西哥灣。如果以其支流密蘇里河為源,全長則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匯聚了250多條支流,流域面積達322萬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國領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積第三。密西西比河西側支流大多發源于落基山脈,有密蘇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東側支流大多發源于阿巴拉契亞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納西河、康伯河等。

            3.作者簡介

            夏多勃里昂是法國19世紀頗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極浪漫主義文學對當時法國文學有著深刻的影響。他不僅在作品中帶有濃厚的消極浪漫主義色彩,而且創立了消極浪漫主義的基礎。他的作品文筆優雅,詞藻華麗,詩意盎然,但其情調是憂郁、傷感的,甚至顯得有些矯揉造作做作。

            二、整體感知

            老師出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問題如下:

            1.用一兩句話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如果要把這篇文章分部分,你會怎么分?為什么?

            3.你最喜歡那一段話?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在這一階段主要讓學生讀通文章,并能夠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應該調動學生大膽的朗誦自己喜歡的句子,通過多讀多聽,句子中的意蘊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合作探究

            再讀課文,深入分析問題。問題如下:

            1.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寫了眾多動物的神態,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說“河這邊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你認為這是褒義還是貶義?

            在這一階段,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風光各有特點,但并無優劣之分。同樣生活在這里的無數的動物植物也都是和諧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動、植物)、耳之所聞(各種聲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滲透到一起,給我們描述了密西西比河優美的風光。

            四、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意境美。

            把課文中的一段話拿出來,一塊兒分析欣賞。

            例如:有時,一頭年邁的野牛劈開波濤,游到河心小島上,臥在高深的草叢里。看它頭上有兩彎新月,看它沾滿淤泥的飄拂的長髯,你可能把它當成河神。它躊躇滿志,望著那壯闊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兩岸。

            同學們,通過這段話你們能想象出畫面的樣子嗎?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數千頭野牛徜徉漫步,這時一只老野牛越過波濤,鉆進河心小島的草叢里……

            這一段話雖然很短,但是很形象的給我們描述了野牛的動作、形態、還有神態,可以讓畫面在頭腦中清晰的顯示出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我們寫文章,描寫一種東西也應該這樣掌握好用詞和煉句。

            五、課后作業

            1.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2.練習并且默寫課后“寫一寫、用一用”中的詞語。

            第2課時

            一、復習鞏固上一節內容

            1.點名學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聽寫課后的詞語。

            二、精讀課文,理解作者描寫的方法和藝術

            1.通過對比來展示景物的不同特點。

            首先給同學解釋對比的意義跟作用。對比,就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映襯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對比,可以使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質特點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徹;可以使同一事物兩個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襯,對比鮮明,彼此補充,相得益彰,從而給讀者或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讓學生們在文中尋找那里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并討論,通過對比作者著重突出了哪些內容?

            提示:學生討論以后,老師可以給與提示。

           。1)第二自然段開頭:“東岸的風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贊嘆的對比!

            通過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對比突出了西岸的特點是:植被構成比較單一,“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際同藍天連成一片!倍鴸|岸卻是植物豐富,姹紫嫣紅,動物眾多,神態各異。

           。2)第四自然段開頭:“如果說河對岸的草原上萬籟無聲,河這邊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

            通過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對比,又從聽覺上道出了東西兩岸的不同之處:西岸萬籟無聲;東岸“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

            2.用不同的詞語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態。

            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其他景物,如何通過描寫突出它們的這種不同與眾的神態呢!這就要我們抓住事物的最鮮明的特點,通過描寫,生動傳神的向讀者展示出這些特點。

           。1)仔細讀第二自然段回答問題。

           、龠@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種樹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蘋果……”

           、谶@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點?用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聳入云、為目力所不及、交錯、攀緣、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聳立、俯瞰……”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詞語的不同想象出這些景色的特點來。

           。2)仔細讀第三自然段回答問題。

           、龠@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動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亞鴿、綠鸚鵡、綠啄木鳥、紅雀、蜂鳥……”

           、谶@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點?用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態酩酊、蹣跚、沐浴、嬉戲、麻雀般大小、躑躅、飛來飛去……”

            三、課堂練習

            討論并完成課后習題一、習題三。

            四、課后作業

            1.課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但是我們周圍的自然景色卻日益面臨著惡化,要保持住這些優美自然風光,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課后習題四。

            2.你周圍是否也有一塊兒優美的地方,寫下來吧!讓大家一起欣賞。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質特點,字數不限。

          【八年級語文下冊《密西西比河風光》教學設計五篇】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牧童》教學設計12-24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范文12-28

          八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12-28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設計五篇12-27

          初二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設計12-08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口技》教學設計12-06

          《春酒》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春酒》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1-04

          九年級下冊語文《鄉愁》教學設計12-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V极品视觉盛宴 | 免费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步兵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