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時間:2023-12-21 11:30:26 美云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克和千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介紹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為進一步學習有關克和千克之間的聯系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對于活潑好動的二年級孩子來說,物體的重量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同時,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可以利用他們對身邊物體質量來認識克和千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看秤培養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盤稱,2分硬幣,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鹽,各種實物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給姥姥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1:有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生2:克和千克的單位使用有誤。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時,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還知道那些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公斤、斤、兩)斤、兩是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所以大家要學好它?送ǔS米帜竒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書gkg)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認識“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2分硬幣.請同學們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師:這種輕輕的,像沒有感覺的一個2分硬幣大約重1克。你能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嗎?

            (生舉例)

            [評析:通過學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產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1克很輕很輕的質量意識,通過學生充分比較、衡量到底有幾個綠豆重1克?從而讓1克的質量概念逐漸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師:同學們舉例說出了這么多重約l克的物體。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并感受)

            師: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標識是多重。

           。ㄍ瑢W們紛紛掂量、猜測,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開膠布。很自信的給自己的小組插上了一面紅旗。)

            [評析:通過趣味性的掂量、猜測活動,鞏固學生對較輕質量的認識,為學生估計生活中的物品的質量做了知識的儲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學的主動,積極性很高,充滿喜悅之情。]

            3、感知、認識“千克”

            師:現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輕也不重。

            生:有點重。

            師:請你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ㄉe例)

            師:老師這有幾袋物品(1千克的鐵塊.1千克的鋸末,1千克的蘋果……),請你們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ǜ餍〗M活動)

            師:請大家匯報各小組估計的結果。

           。ㄓ写蠹s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師:實際上發給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ń淌覂葌鞒隽恕耙薄。┤缓螅蠋熌贸1袋鋸末,1袋鐵塊從這兩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發現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說:鋸末看起來多一些,鐵塊看起來少一些。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們體積不同:但是他們都重l千克。

            [評析:學生通過掂量親身體驗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質量.先形成1千克的質量表象.又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舉例1千克重的物體.然后,再來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質量相同但體積不同的物體的質量.充分的體驗、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關系。

            師:老師這里有兩袋鹽,每袋重500克,兩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計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書:1000克。

            生:我們把兩袋鹽放在電子秤上稱,屏幕上顯示的是1kg。

            師:1kg就表示1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1000克與1千克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的是這兩袋鹽的質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關系。

            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1000克=1千克。

            三、認識各種秤并會用秤稱

            1.認識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梢杂贸臃Q。你見過哪幾種秤?說給大家聽一聽。(PPT出示各種秤)

            2.學會用秤稱物品(練習讀取盤秤上的數值)。

            請你稱一稱你從家里帶來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盤秤。(介紹用法)請各小組互相合作。

            3.培養估測意識。

           。1)先稱1千克的蘋果數一數有幾個,再估出3千克的蘋果,稱一稱,看估得準不準。

           。2)分小組估一估大家帶來的物品有多重.再選合適的稱一稱,看誰估得準。

            四、全課總結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芳芳寫給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問題了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小調查

            1千克雞蛋、1千克蘋果等各有多少個?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同學們,你們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買過東西嗎?

            教師:瞧!小剛、小芳和媽媽正在超市里面買水果呢。ㄕn件播放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域的情境,特別呈現價簽上的錢數和500克、lkg等)。

            教師:誰來說說你在圖中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教師: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師:對,我們在生活中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重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這里出現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你還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質量單位嗎?

            學生可能會回答斤、公斤、兩等。

            教師:對,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斤、兩和公斤。為了便于國際交流,一般情況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

            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探究討論,獲得方法。

            1.認識克

            (1)借助生活物品認識克及其作用。

            教師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圖片。

            教師: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三樣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嗎?

            教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這些物品,現在請你們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師:你有什么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對,它們都很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

            教師板書:克(g)。

            教師:除了老師給大家準備的這些物品以外,你們還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

            教師:這是一枚2分的硬幣,老師告訴你們,它約重1克。

            板書:一枚2分硬幣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師:請大家取出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那枚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教師:下面請大家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小盤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也重1克。

            讓學生進行充分地活動,借此加強學生對1克的體驗和感受,之后通過交流匯報,提煉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幣作為1克的標準,對比著來掂一掂就找到了。為后面的估量作鋪墊。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一枚2分硬幣重1克,你能從裝了黃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黃豆嗎?

            教師:你取出的黃豆有幾顆?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師:那到底多少粒黃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2.認識天平

            教師:對,我們就要來稱一稱。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教師(出示天平):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兩個托盤,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

            教師(出示砝碼):瞧,這些就是砝碼。(舉起1克的砝碼)這是這盒砝碼里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里最重的有100克呢!你們聽出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了嗎?

            教師(邊說邊用課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個刻度盤,當指針指著“O”的時候,表示天平平衡,這時候所稱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碼一樣重。

            教師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重的黃豆的過程。

            教師:瞧,7粒黃豆的質量是1克。下面請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黃豆,掂一掂。

            教師:很好!看來大家都已經充分感受過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師就來考驗考驗大家,有信心嗎?

            教師呈現第101頁“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

            3.認識千克

            (1)認識千克。

            教師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蘋果的實物。

            教師:請大家觀察這兩樣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師:誰到黑板前來拿拿這兩樣物品?

            教師:說說你們有什么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

            教師板書:千克(kg)。

            教師:有誰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關系嗎?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師: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師:老師這里有2袋鹽,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學生1:1000克。

            學生2:1千克。

            教師:很正確!現在,同學們的桌上也有這樣的2袋鹽,請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師:再將這2袋鹽都放在同一個手上掂一掂,說說有什么感覺。

            教師:很好!再閉上眼睛,掂一掂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有多重。

            教師:好!下面請大家憑借剛才的感覺,在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師: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標簽,誰找得最準?

            教師:你能說說自己是怎么找的嗎?

            教師:現在請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個同學都來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常見秤

            教師:測量比較重的`物品,你們知道用什么秤嗎?

            教師用課件出示盤秤的刻度盤。

            教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盤秤。誰來說說這臺盤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學生:盤秤用千克作單位。

            教師:千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斤。

            教師(用課件演示放入1千克裝的洗衣粉后,指針指著1)現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針指著5呢?

            教師:很好,仔細觀察盤秤的刻度,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可能有多種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以1千克為標準去量。

            教師用課件出示彈簧秤。

            教師:這是彈簧秤,看看彈簧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后,指針指著10

            教師:誰能說出現在稱的西紅柿有多重?有幾個?

            教師: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用課件出示體重秤。

            教師:看看這臺體重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一個學生站上之后,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的刻度處。

            教師:這名學生有多重?當指針指在20和25這兩個數之間時,就要從20開始往后數。指著30呢?

            教師:通過對這三種秤的觀察,你能發現它們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學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單位,看看有多少個這樣的1千克等,重在引導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1.口答

            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蘋果重150()一個西瓜重6()

            一個雞蛋重50()一個漢堡重280()

            2.完成第106頁第6題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四、回憶交流,總結反思。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

            教師:通過學習你有些什么收獲?

            五、作業。

            1、回家調查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

            物品名稱

            估計的重量

            稱出的重量

            六、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同學去任選看兩件物品并填好調查表;

            2、調查表

            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1、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

            1千克(蘋果)()個

            1千克(鹽)()袋

            2、同學匯報自身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3、動手實踐:

            師的桌面上陳設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并填寫試驗卡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1個蘋果()克()克()克()克

            4、從同學的數據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問:從以上數據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具準備:

            一個蝸牛(重1克)、鹽(500克)兩袋、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2分硬幣、彈簧秤、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小天平、2分硬幣、大米、石子、彈簧秤、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聽說咱班有兩名同學跑的很快!他們是誰?

            師:今天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

            師:今天的比賽要增加難度,讓他們每人背一個同學來比怎么樣?

           。▽W生活動)

            師采訪冠軍:你為什么要選“xx”,不選“xxx”呢?

            師:“xx”多重?“xxx”呢?

            除了“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師小結:“斤、兩”是我們國家常用的單位,你知道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什么嗎?

            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

            師:前幾天老師讓同學們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現在交流一下好嗎?

            師小結: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

            2、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師: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ǘ嗝襟w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

           。ń榻B天平的組成、用法)

            3、認識“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蝸牛”

            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只蝸牛的體重?

           。▽W生興趣高漲)

            師:那我們應該選擇什么秤來稱呢?

            師:那我們一起來稱一稱這只蝸牛的體重。

            (示范操作)

            師:我們來看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師:以蝸牛為標準,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嗎?

            師:我們分小組來稱一稱看誰估量的最準。

            (小組活動)

            師:每個同學拿一個2分的硬幣掂一掂試一試,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說出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師:同學們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稱一稱,好不好?

            4、聽清要求:

           。1)先掂一掂,估計一下物品的質量,然后再用天平稱出物品的質量。

           。2)稱好的物品的質量用近似數表示就可以。

            師:剛才有的學生想知道我們的數學書有多重,用標尺上的刻度不夠,我們還有個辦法用法碼來稱。

            說明:游標撥回刻度0,在右盤放入砝碼,直至天平平衡。

            將砝碼和標尺上的質量加起來就是數學書的質量。

            師(拿出一袋鹽):誰來估量一下一袋鹽的質量?

            師:我們來一起看一看質量標注,一袋鹽500克,那兩袋呢?

           。ò鍟1000克)

            5、認識"千克"

            師:如果再重一點的物品用天平來稱還合適嗎?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家里常用的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稱的用法?

            我們分小組從你的材料袋里稱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邊(板書:1千克)

            師:我們稱出了分別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發現嗎?

            師:雖然體積不一樣,但質量是相同的。

            師:同組同學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師:你能估計一下你的凳子、書包有多重嗎?

            稱一稱試一試吧!

            小組活動并匯報。

            6、認識1000克=1千克

            師:1千克大米和剛才稱的1000克的鹽比較,請小朋友來猜一猜,誰重?

           。▽W生猜)

            師:我們用彈簧秤來稱一下這兩袋鹽的'質量。

            師:也就是說1000克=1千克(補充“=”注意讀法)

            也可以說1000個1克是1千克。

            三、應用拓展

            1、認識常用的臺秤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彈簧秤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臺秤,你能讀出臺秤上的數據嗎?

            2、認識健康秤

            師:誰能說出他們的體重?

            3、連線

            西瓜100克

            方便面5千克

            4、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3克。()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課后小結:

            為了讓學生能比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這部分知識,并能在生活中運用,課前,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到商店、市場、超市等一些場所調查采集關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過實踐,學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標有質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還知道了輕的東西是用克來做單位的,重的東西是用千克來作單位的。所以本節課的一開始,我就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關于克和千克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讓學生回憶熟悉的生活情景,從而抓住數學教材中新知識的切入點。

            本節課重點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我主要立足于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全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2分的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4

            一、教材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標: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實際活動中明顯體現;

            3、情感目標:學生能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在學習過程中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估測意識。

            三、教學重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四、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五、教學具準備(略)

            六、教學呈現:

            一、設疑自探

            1、開門見山,直奔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克和千克"

            2、質疑: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生:克和千克是什么?(在沒有學習這個內容以前還是有部分同學不知道的)

            師:在你們生活中見到過"克和千克"嗎?誰來當小老師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

            師: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重量單位。你還有其他的問題想提嗎?

            生: 克和千克哪個單位大?

            什么情況下用克作單位?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怎么稱物體的重量?

            (如個別問題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給出。)

            二、指導自學新知

            1、交流搜集的資料

            教師抽取幾個有針對性地板書如下:

            一根牙膏是30克

            生:一袋大米30千克

            生:一袋蝦條15克

            生:爸爸的體重65千克

            生:一袋感冒藥5克

            ......

            ⑴思考:

           、倏撕颓Э四膫單位大?

           、谑裁辞闆r下用克作單位?什么情況下用克作單位?

            學生先獨立探究,然后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行間巡視)最后全班交流。

            學生小結。

            2、感知一克和一千克的重量

           、盘骄浚1克有多重?

            ①自學課本

           、诶米郎系膬煞钟矌艅邮指兄

           、壅疑磉叴蠹s重1克的物體,小組交流。

           、铺骄浚1千克有多重?

           、僮詫W課本

           、诶靡淮匆路蹃砀兄

           、壅疑磉叴蠹s重1千克的'物體,小組交流。

            3、探究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

            師:1千克和1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可能能說出來,如說出則讓學生當老師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如不能說出,先讓學生自學書,再用實物動手實踐一下)

            4、認識生活中的秤

           、鸥鹘M之間先互相介紹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秤,然后集體匯報,介紹得不完整的教師給以補充。

           、 出示彈簧秤,探究認秤的方法。

           、俳處熃榻B秤的組成及刻度后,學生探究認秤的方法,并在組際間交流。

           、诮處熱槍W生的介紹強調,給以適當的補充說明。

            三、稱量大比拼

            以小組為單位,各組長在組內合理分工,先估計組內的物品重量,再驗證,同時填好報告單,最后小組匯報,教師點評。

            四、總結

            說一說你在這一節課中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5、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兩袋禮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鹽兩袋(500克)、盤秤。

            [學具準備]

            每組學生準備:鹽、蘋果、果凍、礦泉水、2分硬幣,1克的砝碼。

            [教學設計]

            一、感知輕重,導入新課。

            1、猜一猜,確立標準。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輕,哪袋重?

           。2)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檢驗?(發現:用秤檢驗是一種好辦法。)

           。3)介紹生活中的秤。

           。4)用盤秤檢驗。

            2、怎樣表示物品的輕重?導出課題:千克和克。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用眼睛觀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準確判斷物品的輕重,用秤稱一稱才能準確知道物品的輕重。

            二、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和幾千克。

            1、認一認,學看盤秤。(板書:千克,kg)

            2、稱一稱,用盤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幾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鹽)

           。2)掂一掂,比1千克輕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數一數,1千克蘋果大約有()個;1千克果凍大約有()個;()瓶礦泉水約重1千克;……

            4、估一估,學生估自己的書包有多重并驗證。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學用盤秤并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說一說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說”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著再估一估,比1千克輕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為具體,強化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

            三、認識“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說一說,感受1克。

            ——導入“克”。(板書: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碼,兩分硬幣。)

           。2)說一說,自己身邊大約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稱一稱,建立幾克的表象。

           。1)估一支鉛筆、一本練習本、一本數學書大約有多重并驗證。

            (2)學生估計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約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談談感受。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在感覺上與千克形成明顯的反差,使學生在腦海中克與千克形成鮮明的對比,先讓學生掂一掂1克的物體,再讓學生同時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體,說出自己的感覺,進而建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概念。最后通過估一估文具的質量,強化了學生對“克”的體驗。

            四、認識千克與克的關系。

            1、算一算,一包鹽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稱一稱,兩包鹽重幾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發現什么?(1千克=1000克)

            4、議一議,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

            五、對比辨析,應用千克和克的知識解決問題。

            1、填合適的單位。P89第4題

            2、找朋友。

            回形針西瓜數學書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最活躍,情感達到最高潮,從而把本節課感知、體驗得以進一步升華。

            六、談談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P85“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1課時。教材在編排上力求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基礎上,從具體生活情境出發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知道輕和重,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僅僅是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對質量單位以及意義還是缺乏認識的。

            【設計思想】: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并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

            因此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較鮮明的表象,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更好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掌握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5、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難點: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調查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的質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驗輕重。(環節目標:喚醒學生經驗,從生活中開始提取學習資料。)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請學生上來掂一掂,說說感覺有什么不同?)

            師:看來物品有輕有重,(板書:輕、重)我們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量(板書:質量)。那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稱)

            二、認識秤,揭示課題。(環節目標: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并從生活中提取出質量單位,做好正式學習的鋪墊。)

            師: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你都認識些什么秤?(課件出示:常見的秤)用秤可以知道物體的質量,課前老師請小朋友們調查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的質量,誰來匯報?(學生匯報課外調查的質量情況。課件出示:一些物品的質量情況。)

            師:聽了,看了,你發現它們的單位名稱有什么不同?(板書:單位。)

            師: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克和千克”。(板書:克和千克)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通過掂一掂,以及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讓學生自己去從生活中發現不同輕重的物品用的單位不同,為下面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三、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和幾千克。(環節目標: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能初步估量1千克和幾千克。會使用盤秤稱重。)

            師:(出示盤秤)這就是盤秤。觀察一下盤秤,你們有什么發現?(讓學生看到指針,和單位千克。)

            師:是這樣的,當我們用盤秤稱東西的時候,當指針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們就來稱1千克的東西吧。(稱1千克的東西:6本數學書,兩袋鹽……)

            師:這6本書的總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用手掂一掂這6本書,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學生用手掂一掂)

            師:你覺得1千克怎么樣?(挺重)(板書:比較。在重的前面。)

            師:我們再來掂一掂其他東西吧!(掂物品,比較重的,有1千克,2千克的)

            師:你估計有多重?你是怎樣估計的?(引導學生與1千克的比。)

            師:好,咱們用盤秤來稱一稱,看你估計得準不準確。(指導學生使用盤秤。)

            【設計意圖】

            1千克的質量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通過讓學生掂一掂,使學生感受到1千克物品的輕重。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先估測后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與實際測量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嘗試使用盤秤的方法。

            四、認識“克”,感受1克。(環節目標:認識克,感受克的微小,初步建立克的概念,體會比較輕的物體用克做單位更加合適。)

            師:剛才,我們用盤秤稱了一些物體的質量,現在我想知道這顆玉米粒的重量,用盤秤能稱出來嗎?(不能。為什么?)

            師:看來盤秤只能用來稱比較重的物品,稱較輕的'物品要用另一種秤——天平。

            師:老師在課前稱了這顆玉米粒,它重1克,也可以用1g表示。

            師:請同學們把這顆玉米粒放在手心,閉上眼睛,感受1克有多重?

            師:你覺得1克怎么樣?(太輕了)(板書:太。在輕的前面。)

            師:找一找,你覺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約1克,如:回形針,乒乓球,茶包,黃豆等的重量。

            師:克一般用在比較輕的物體上,你覺得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可以用克來做單位?

            師:掂一掂物品,感受10克、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學生用手掂一掂)

            【設計意圖】

            1克的質量比較微小,易被忽視。設計讓學生掂一掂等環節,讓學生感受到1克物體的輕重,并與1千克形成較大的對比。通過找一找、比一比、掂一掂等活動啟發學生聯想到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幾粒米、幾顆豆等,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建立了正確的表象。建立了1克的質量觀念后,在實物中讓學生感受10克、100克、500克物體的質量;循序漸進,通過掂一掂、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感官活動,刺激肌膚與神經記憶,使具體的質量感不斷內化,形成一定的經驗。

            五、認識千克與克的關系。(環節目標:知道1千克=1000克。)

            師:一包食鹽有500克,兩包呢?

            生:1000克。因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師:再用盤秤稱一稱兩包鹽的重量。指針指向1,兩包鹽的重量是(1千克)這說明1千克等于(1000克)。(完善板書:1千克=1000克)

            六、解決問題。(環節目標:鞏固所學。)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一個乒乓球約重3( ) 小胖今年7歲,約重28( ) 一個蘋果約重150( )

            一個雞蛋約重60( ) 一個籃球重450( ) 一包方便面重100( )

            2、判斷。

            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一本數學書約重200千克。( )

            小剛今年8歲,體重30克。( ) 一只鴨約重4克。( )

            3、在○里填上<、>、=:

            500克○500千克 800克○8千克 600克○700克 1千克○1000克

            4、(課件出示)媽媽從市場買了許多東西。

            1)用上今天學到的知識,說一說圖上的內容。(500克魚。1千克蘋果,2千克雞蛋……)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如:買的蘋果比雞蛋少多少千克?雞蛋比魚重多少千克?)

            3)如果雞蛋7元1千克,雞蛋要多少元?

            5、這是小明給爺爺寫的信,大家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爺爺您好:

            我已經7歲了,身體特別健康,體重已達32克,每天早晨能吃掉60千克的雞蛋兩個,250克的牛奶一杯,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饅頭3個,晚上吃得更多,我們一家三口能把將近1克的米飯吃光。

            您的孫子:小明

            6、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數學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個有趣的小知識。

            1)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約有2克重。

            師:2克重,相當于什么呀?

            2)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約重100千克。

            師:100千克相當什么呢?……可真重呀。

            3)一頭大象大約有5000千克那么重,而最大的藍鯨大約相當于30頭大象那么重。

            師:像這樣的動物太重了,用千克來做單位都顯得小了,它們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了,至于是什么,我們以后會學到的。

            【設計意圖】

            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判斷不同物體采用不同的質量單位。并強化了學生的估量能力。

            七、小結:(環節目標:整理所學知識。)

            師:想一想,通過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八、板書設計:

            克 和 千克

            太 輕 比較 重

            豆、紙、回形針……

            1000 克 = 1 千克

            【幾點說明和疑問】

           。1)因為生活中用千克作質量單位的盤秤比較多,因此在原題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用千克作單位的盤秤,一方面更貼進生活,另一方面與前面用克作單位的秤對比,從而強調在讀秤時不但要看清數還要看清單位。

           。2)因為1克太輕,學生對1克的感受比較難,因此本節課我們將認識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對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導為學生自主體會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3)教具和學具的準備,我真的很難準備這么多的東西,有的也不是整千克數的,該怎么辦?

           。4)內容實在是有點多,不知道該怎樣安排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主題掛圖,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準備一些重1千克的物體,如1袋重1千克的鹽,準備兩袋各重500克的砂糖。準備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盤秤、電子秤、彈簧秤等。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課前要求學生準備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圖)說一說:哪個輕,哪個重?第一組:一個西瓜和一個氣球。第二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氣球輕,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輕。

            2、掂一掂:一本數學書和一支鉛筆,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形成觀念。

            1、出示主題掛圖,引出質量單位。

            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生答:一盒餅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在來交流以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90克,火腿腸一根是45克,我的體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有的后面帶:"克",有的后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千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千克有多重嗎?找出自己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說說你怎么知道這包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體驗1千克的質量。

            (3)觀察老師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豐富對1千克質量的感知。

            (4)估計1千克重的本子大約有幾本?怎么驗證同學們的估計準不準?

            (5)認識各種秤。

            (6)體驗幾千克的質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說說你的感覺。

            (7)估計一疊本子的質量。

            3、克的認識

            (1)你們知道1克有多重嗎?出示三樣物品,猜測哪樣東西的質量是1克。

            用天平驗證。

            (2)掂一個2分硬幣的質量,體驗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東西的質量大約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計數學書的質量。

            數學書和我們剛才掂過的50克、100克、500克哪個比較接近,那么你估計這本數學書的質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的教學

            (1)猜一猜,你覺得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2)使用盤秤驗證。一袋鹽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兩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課中小結:

            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克作單位比較合適,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生答: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只老虎重70(),一個氣球重5(),

            一罐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為什么?

            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確:兩樣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樣重。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過程與方法: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

            難點:估測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電子課本、天平、2分硬幣、食鹽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2.揭示課題,隨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學生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3)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2.教學例2。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3)學生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三、鞏固應用

            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克g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兩袋食鹽重1000克,即1千克。

            作業設計

            1.練習二十的第1—4題。

            2.填一填。

           。1)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個氣球重5(),一瓶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重100(),一個西瓜重5(),一本書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00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學案設計

            1.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

            2.學習例1。

           。1)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2)集體交流:互相說一說感覺,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3.學習例2。

           。1)理解“凈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系。

           。2)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3)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4.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

            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本節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設計了猜、掂、稱、說、體驗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與感悟中,從不同的角度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概念,并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即進率。本課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和趣味橫生的練習,使課堂層層深入、高潮迭起。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9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是學生初次學習質量單位。由于質量單位比較抽象,僅靠觀察使不夠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實際操作活動進行感知,尤其重視對學生估計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并聯系實際,使學生初步體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孩子們而言,要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還是有一些挑戰性的。

            三、我的思考

            學生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了解能有多少?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生活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千克、克這兩個單位。

            六、教學資源

            天平秤、兩個球、綠豆、鉛筆、雞蛋、蘋果、鹽、2分硬幣鹽(每組2袋)、2分硬幣(每組1枚)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5——87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繼續培養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3、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架設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每組彈簧秤1臺,重1克物體若干,每個小組兩包鹽、1枚1角(新版)硬幣。

            2、教師使用各種常見秤,天平1架,1角硬幣1個,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看一看。

            觀察兩瓶飲料,哪瓶重一些?

            2、掂一掂。

            觀察兩件物品哪個重一些,哪個輕一些呢?

            生體驗說感受。

            3、稱一稱。

            掂一袋(大米)和一袋(黃豆),這回你能不能看出它們誰重誰輕?有時只靠眼睛看和用手掂是不能準確的得出結果的,那你們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秤就是用來稱出物體的重量的工具。

            二、聯系實際,導出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見到過什么樣的秤呢?

            那么你們知道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是用什么做單位的嗎?

            斤和公斤是我國比較常用的表示物體有多重的單位,可在國際上通常是用克和千克作為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悟。

            1、認識“克”

            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幣(新版),請同學們用手掂一掂

            簡介天平的用法。

            師生合作稱量。

            舉例:你能說出大約重1克的其他物品嗎?

            2、認識千克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一袋的食鹽,掂量一下它有多重?

            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加起來呢?

            請同桌把兩袋鹽都放在老師為大家準備好的方便袋中,閉上眼輪流掂一掂這1000克重的鹽。

            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準備還了彈簧秤來稱這食鹽,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生介紹用法。

            同桌合作稱量。

            生匯報:兩袋食鹽的重量是1千克。(板書)

            總結出1000克等于1千克。

            生掂一掂1千克左右的物體,相機檢驗。

            三、看書質疑。

            下面請同學們把數學書翻開,認真閱讀85~86頁,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同學們不但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秤,還學會了稱量物體的方法,下面我們就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合作稱一稱剛才我們要比較的那袋大米和黃豆的重量。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讀出水果的重量。

            2、寫出體重。

            3、寫信

            五、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看一看、猜一猜、做一做等方法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而且解決了很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誰愿意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今后我們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克和千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02-09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06-05

          《克和千克》的教學設計05-29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07-01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06-08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26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02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案例06-08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15篇02-09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06-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综合香蕉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 | 亚洲国内自拍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