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時間:2021-02-12 11:05: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五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課文后3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圍繞著“科利亞的木匣”寫了哪些內容?

            二、研讀課文,感悟語言

            1、仔細讀讀“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1)圈一圈這句話中描寫動作的詞。

            (2)科利亞為什么要這樣做?

            回讀句子: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3)從這些動詞,你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讀讀。

            (1)仔細找一找,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2)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么?

            三、抓住關鍵,引發思考

            1、讀課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

            引導學生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并討論:科利亞當時在想什么?

            師生總結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2、科利亞是怎么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讓學生再幫助科利亞分析分析,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四、細讀探究,討論排除

            1、討論第一種可能性:

            (1)讀課文,找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后與小伙伴們的對話。

            出示對話:伙伴們說:“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2)讀一讀,想一想,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據?

            小結: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2、討論第二種可能性:

            (1)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里,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2)讀讀這兩句,想一想媽媽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數步法)

            小結:從媽媽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數步法是管用的。

            3、討論第三種可能性:

            (1)挖的方向有沒有搞錯?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2)“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么?(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4、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里呢?找到寫科利亞一家離家出走的句子:

            (2)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同桌互相討論)

            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五、結合生活,深化道理。

            過渡:科利亞通過自己的分析,想出了辦法,找到了心愛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興,我們一起讀讀最后1小節。

            (1)聯系上文,說說你理解了科利亞受到的啟發嗎?

            (2)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的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六、布置作業

            根據學生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

            學生小練筆。

            七、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木匣 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木匣 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①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課后生遼表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標好每個自然段的序號,記下自己的疑問。

            ②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一曲節奏舒緩的樂曲。

            ③用紙分別畫一個5歲左右和9歲左右的“科利亞”的模樣,剪下來準備板貼用。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②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木匣→()木匣()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讀: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教師結合生字的學習,啟發學生讀的時候注意突出“各種各樣、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其他小玩意兒”這些詞語。

            b.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c.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b.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圖和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亞是5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5歲的“科利亞”形象,讓學生自己從前后課文的有關語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據),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線段圖表示);現在的科利亞是9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9歲的“科利亞”形象),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c.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熟讀課文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②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鞏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②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a.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b.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③給生字組詞。

            指導寫字

            ①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寫字。

            a.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b.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c.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抄寫詞語

            ①自己讀、記詞語。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課特點,預設以下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5個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科利亞愛動腦筋、善于思考的特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4.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

            【設計理念】

            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機整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訓練、探究、對話為基本元素設計教學,構建自主、合作、開放的課堂,體現“以疑促讀,讀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學特色。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帶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或成長記錄冊。

            【教學過程】

            兩課時整體設計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啟動閱讀

            1.由課文《矛和盾的集合》引出本文課題:科利亞的木匣。隨機學“匣”字。

            2.引導據題質疑:科利亞的木匣有什么特別之處?科利亞的木匣里裝了什么?圍繞科利亞的木匣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通讀感知,了解內容

            本環節,主要通過個人自讀、指名朗讀等形式,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熟,為進一步學習和體會課文奠定基礎,隨文認學生字“鋸”“階”。

            初步交流讀題目時提出來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交流后歸納板書: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葉老說,教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的,不是給學生講書的。這也正是課標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再加上本篇課文的特點適合學生自讀自悟,因此下一環節設計為——

            三、自主質疑,初步探究

            讓學生讀讀文中兩個“泡泡”,明白:一個是說讀懂了什么,一個是提出了問題。

            學生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以“吐泡泡”的形式記錄下來。

            設計“吐泡泡”的學習形式,目的是落實課標對第二學段提出來的默讀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樣的學習形式,學生感興趣,樂于接受。

            交流反饋學生所吐的“泡泡”: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預計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

            課文中說的“戰爭”是什么戰爭?“法西斯”是什么?科利亞的媽媽挖出了木匣,為什么科利亞挖不到?科利亞說“這里面一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課文結尾說“周圍的一切,不都在起變化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各種各樣、五花八門,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和經驗,臨場作出巧妙處理,或直接回答,或以問引讀,或反問學生,或暫時存疑。在交流反饋中,對提問角度新,思維有深度的同學要特別予以肯定和激勵。

            四、重點研讀,體會感悟

            本環節主要是體現教學的重點,突破學習的難點。作如下設計:

            1.根據前一環節的質疑,引問:科利亞的媽媽挖出了木匣,科利亞卻沒挖到,科利亞覺得“這里面一定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學生在四人小組內展開討論,教師講清楚討論的步驟與方法:一、是什么原因,首先要從書上找到依據;二、關鍵是怎樣理解這個原因,每個小組成員要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三、討論交流后小組確定一種最有創意的理解方法,準備到班上交流。

            3.組織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多種學法來理解和體會“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這句話中所蘊涵的道理,如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道理、用數學的方法畫一畫線段圖、在教室里實地走一走、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照片談一談自己的體會,等等。

            語文是開放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也應該是開放的,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語言文字。

            4.呈現課文最后一段話,讓學生反復地讀一讀:

            科利亞高興地說:“伙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

            5.師:大家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看,科利亞來到了我們教室,大家夸夸他吧!那么,同學們從文中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和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呢?

            學生回讀課文,找出依據,組織交流,隨機指導朗讀體會下面的句子:

            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里。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多會動腦筋啊!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一個聰明而自信的科利亞!

            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突然他笑起來,對小伙伴說:“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回找到我的木匣子。”—— 做事情不蠻干,遇到問題不依賴別人,思考問題有根有據,多令人敬佩的一個小男孩啊!

            科利亞高興地說:“伙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從這件事情悟出一個道理,多會感悟的一個小男孩啊!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重點是指導寫字,注意兩點:一是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識記字形的規律和方法;二是對難寫易錯的字,如“挖”、“鞋”、“搶”、“管”“初”“懂”等,教師要板書示范,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5歲埋木匣步子小走10步

            9歲挖木匣步子大走5步

            一切事物都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教學設計精品推薦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

            ②抄寫課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分步揭題

            ①板書“木匣”,“匣”字注音,學習“匣”的音、形、義。

            ②完整板書課題。

            科利亞是個蘇聯的。這篇課文講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①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②指名學生朗讀,糾正讀錯的.地方。請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①布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埋木匣,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挖木匣的。

            ②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與同座討論。

            ③全班交流。

            a.哪幾個自然段講埋木匣,哪幾個自然段講挖木匣?

            b.另外的幾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有的是講情況的變化,有的是講從這件事受到的啟發。)

            學習字詞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3個生字,讀一讀,再組詞。

            ②觀察字形,互相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學生寫生字(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抄寫一遍。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5

            一、復習導入

            1.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

            2.指名上臺畫圖,說說科利亞是怎樣埋下木匣子的?

            二、讀中求悟,學習4~12節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允許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

            生A:我讀懂了科利亞回來時已經大四歲。

            生B:我知道他們回到村里時,發現屋里的東西被法西斯搶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還在。

            生C:媽媽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時因為他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當初的十步,現在只要五步。

            生E:我覺得科利亞很聰明。……

            注意點:當出現類似生D的回答時,教師可讓他上臺借助木匣的圖,示意說明。

            3.教師小結:大家討論得很熱烈,科利亞經過動腦認識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長大了,按原來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來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該怎么讀。

            生A:要體現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時很著急,找到原因時開心的樣子。

            生B:要讀出科利亞突然想通時的驚喜。

            5.全班齊讀,指導朗讀。

            三、借助朗讀,理解第13節

            1.齊讀第13節,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2.交流匯報:幫科利亞把懂得的道理解釋給全班同學聽。

            生A:科利亞懂得了世界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例子: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我們應該怎么去面對這些變化呢?

            4.師小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周圍的一切都講發生變化,遇事要勤動腦、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新事物。可見,科利亞真是一個的孩子。(機智、勇敢、愛動腦……)

            5.指導朗讀。

            四.作業

            嘗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人教版《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啟發:勤動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四、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熟讀課文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②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二、鞏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②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a.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b.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③給生字組詞。

            三、指導寫字

            ①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寫字。

            a.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b.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c.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四、抄寫詞語

            ①自己讀、記詞語。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26、科利亞的木匣

            埋 挖 受啟發

            人長大 步子變大 一切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12-16

          《科利亞的木匣》課文原文06-16

          三年級語文《科利亞木匣》聽課報告09-04

          澳大利亞教學設計01-03

          《恰利利恰利》說課稿11-11

          教科版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12-29

          《三亞落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05

          《三亞落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05

          湯姆索亞歷險記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03-09

          三亞落日教學課件07-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亚洲另类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三级网站69 | 亚洲日本中文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