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時間:2021-02-17 12:57: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表情的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含義,學會松童藥深4個生字。

            教學重點:有表情的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古詩的含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研題

            1、尋?隱?遇?

            2、想想題目的意思

            3、引導質疑

            二、研讀課文

            1、反復讀

            讀準音,讀通句。

            2、哪些詞不懂?

            3、議: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讀讀。

            4、背背

            三、探究問句

            1、出示答句

            2、想問句

            3、分組匯報

            4、對話

            5、體會古詩用詞的精煉:言、此、云深、處

            四、書寫指導

            重點指導藥、深

            五、填詩,練字。

            ( )下問童子,

            言師采( )去。

            六、課外作業

            給古詩題畫

            板書:

            19、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其中會寫“詩、欲、尋、者、藥、此”。

            2.能夠熟讀、背誦這兩首詩。

            3.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畫,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7個生字的音、形、義。朗讀、背誦課文。

            難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本學期我們學過哪兩首古詩?誰來背背。

            2.指名背誦。

            3.齊背。

            4.這兩道都是描寫江南自然風光的詩。今天,再學習兩首古詩。(板書課題)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指導新聞記者理解詩句。(板書:登鶴雀樓)

            1.釋題:鸛(guàn)、雀(què)(拼讀)是一種鳥兒,樣子很像鶴。在山西省永濟縣有一座樓,常有鶴雀在那兒棲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取名為“鸛雀樓”。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想得很多,就在樓上題寫了《登鸛雀樓》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2.范讀全詩。

            3.指名讀詩。

            4.出示圖畫,看圖,理解詩歌大意,結合教學生字。

            (1)教師描述:一天傍晚時分,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氣勢壯麗的景象。(指圖)你們看,詩人看到了什么?

            (太陽.黃河)

            (2)太陽又稱為什么?(日)

            (3)快要落山的太陽稱什么?詩人看到太陽怎樣落下去?

            落日,詩中稱為“白日”。太陽靠著山漸漸落下去。

            (4)“靠著”是詩中哪一個詞?(依)

            (5)這句中的“盡”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盡”是“完的意思,在這里是說太陽完全落下山去了,完全消失了。

            (6)“白日依山盡”一句雖然只有5個字,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動態的畫面,我們仿佛看到了太陽怎么樣?(多媒體展示)

            傍晚的太陽靠著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完全落到背后了。

            (7)詩人站在鸛雀樓上,看到太陽落下山去,又看到了什么?“黃河人海流”是什么意思?

            結合進行語言訓練:黃河地向大海充去。(學生口頭填寫)

            (滔滔地.滾滾地.洶涌澎湃地)

            (8)指導朗讀第1.2兩句。

            講解:鸛雀樓共有三層,這是詩人登上第二層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黃河構成的氣勢壯闊的圖景。

            (9)學生讀第3.4句,此時詩人產生什么想象?

            想看得更遠一些。教學:欲:“要”的意思。

            (10)講解第3.4句。

            千里:形容很遠很遠,并不是剛七千里。窮:窮盡,盡頭。更:再。這句意思是:眼睛要想看到很遠很遠,就要再上一層樓。

            (11)指導讀第3.4句。

            指點:詩人登高遠望,寫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千古名句,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因此這兩句表達了一種不斷向上的精神,所以常常被人們引用。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第二課時

            一、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白目依山盡(A白天的太陽B落日)

            2.欲窮千里目(A與“富”相對B窮盡,盡頭)

            二、默寫《登寫鸛雀樓》。

            第二課時

            課前導語:

            1.背誦第一首古詩。

            2.你們游覽過大山嗎?大山奇峰重疊,煙霧繚繞,氣象萬千,所以大家都喜歡游覽名山,許多詩人定敢詩來贊美大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尋隱者不遇》。(板書課題,教學生字:尋經xùn.者

            zhě.遇yù。)

            一、指導釋題。

            尋:尋找.尋訪。隱者:舊時不愿做官而到山中或偏野居住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雇一個小男孩幫助收拾文具,做些雜事。這個小男就是書童,也就是詩中所說的“童子”。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試讀課文。

            四、了解大意。

            1.這首詩寫了幾個人?我們看見的是哪幾個人?還有誰沒有看到?

            寫了三個人:詩人.童子.師傅,看得見是詩人與童子,還有隱者沒看到。

            2.這首詩主要是以詩人和童子的對話形式寫的'。詩人是怎樣問,童子又是怎樣答的呢?

            五、理解詩句

            1.我們從“言師采藥去”,可以推想到詩人問童子什么?這里的“言”就是“說”。那么“言師采藥去”是什么意思?(說師傅采藥去了。)

            教學:藥yào(藥品.中藥.采藥.西藥)。

            從童子的回答你們能猜到詩人問童子什么?

            2.齊讀第1.2句。

            3.讀著這兩句詩你仿佛看到怎樣的一幅畫?又仿佛聽到畫中的人在說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指導。

            4.當童子告拆詩人師傅采藥去了,詩人為了尋仿他,接下去一定要問童子什么?

            師傅到哪里采藥去了

            5.童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1)現在來學第3.4句

            (2)指名讀第3.4句

            6.釋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此”就是“這”。“此山中”即“這山中”。“云深不知處”,即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云深”即山高云霧濃重,高山上往往云霧繚繞,迷迷蒙蒙。

            7.現在誰會說,童子是怎么回答的?

            我師傅就在這座山中采藥,只是山太高,云霧濃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8.再讀第3.4句。我們仿佛看到童子和詩人的動作.神情怎么樣?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指點: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他也會順著童子手指朝高山望去,微微地點頭。

            9.感悟意境。

            詩人望著這煙霧繚繞的高山,心中會想著什么?(討論)

            想著隱者在深山采藥的情景,行蹤不定,在云霧之間飄飄然的隱士生活情景。

            六、背誦課文

            七、扮演角色對話:一人扮詩人,一人扮童子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尋隱者不遇03-19

          《尋隱者不遇》教學反思2篇12-16

          尋隱者不遇(改寫)作文03-06

          《尋隱者不遇》擴寫09-22

          尋西山隱者不遇拼音版07-20

          中班古詩尋隱者不遇教案03-16

          【精】改寫《尋隱者不遇》作文01-27

          改寫《尋隱者不遇》作文【薦】01-27

          【熱】改寫《尋隱者不遇》作文01-27

          改寫《尋隱者不遇》作文【推薦】01-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第亚洲 | 久久久免费视频精品视频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