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設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時間:2021-02-27 13:10:3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1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成語,引入新課

            1、說說你們知道的成語。

            2、導語: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中,成語是一顆璀璨奪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們習慣用成語來表達意思,準確、生動、簡潔。知道嗎?許多成語都蘊涵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成語故事。讀完故事,相信你會對成語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導板書

            1、板書“亡、牢”:

            你能說說你知道的關于亡和牢的詞嗎?通過這些詞,你知道它們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書“羊、補”:

            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認真讀書,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課文中找依據。

            四、檢查自讀效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認讀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匯報“亡、牢”的意思。可爭論,可查字典。

            4、相機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進一步理解內容。

            ⑴第二段,要讀出勸說的語氣。

            ⑵第三段,要讀出養羊人著急、泄氣的心情。

            ⑶最后一段,要讀出醒悟、積極補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六、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總結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未晚也!”

            八、學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

            2、指導寫字。

            3、比一比,組成詞語:

            悔()叼()屈()窿()

            梅()叨()窟()隆()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戰國時期,魏王曾想進攻趙國。魏過的賢人季梁十分著急,就匆匆地去見魏王。為了開導魏王,他給魏王講了一個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嗎?魏王最終會不會打趙國呢?請你讀課文。

            二、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內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轅北轍、盤纏”兩個詞。

            3、練習朗讀課文,講述故事。

            四、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相對哪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文開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打趙國呢?為什么?

            五、總結

            《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要是選錯了方向,無論怎么努力,也是達不到目的的!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邊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七、拓展活動

            搜集寓言故事,準備參加語文活動:講寓言故事。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桿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制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說,如說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后告訴老師答案)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夸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別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桿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槍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槍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抵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寓言兩則》教學設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荷花》教案設計12-16

          人教版語文《背影》教學設計11-02

          人教版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05

          語文下冊《牧童》教學設計12-24

          人教版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12-22

          人教版小學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文12-25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模板12-27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2-26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積累·運用七12-22

          三年級下冊語文《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02-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道日本亚洲香蕉 | 久久婷婷综合一区二区 | 伊人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制服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