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板》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2 09:55: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蹺蹺板》教學設計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蹺蹺板》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蹺蹺板》教學設計范文

            《蹺蹺板》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

            2、能力目標: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在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輕重”一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多少和高矮、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活動。內容選取學生身邊的、常見的、較感興趣的事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初步體會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的設計意圖,教學中應注意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比較輕重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發現比較的方法,使他們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創新意識。

            三、重點難點

            對輕重的感知、輕重的含義以及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小實驗,感受重量

            1、引入:讓同學們把一支鉛筆和鉛筆盒分別放在兩只手上,感受它們的差別。

            2、引出“輕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輕重”的知識(板書課題:蹺蹺板)

            活動2【講授】探究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1、看一看、說一說

            看圖說一說誰輕誰重?

            (1)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說出:往下沉的說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說明比較輕。

            (2)看第二幅圖: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這次誰重?

            提問:根據這幅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說一句話嗎?

            提問:你能說一說,在他們三個當中,誰最重,誰最輕?

            生:獅子比老虎重

            生:蹺蹺板重的一端會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獅子比老虎重

            (3)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或教室里哪些物品一看就知道誰重,誰輕。

            活動3【活動】探究實踐操作,體驗輕重,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數學書拿到一只手上,鉛筆盒拿到另一只手上,兩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鉛筆盒和數學書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②操作2:再拿出數學書和練習本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誰輕、誰重?

            活動4【活動】探究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3、猜一猜、稱一稱

            (1)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蘋果各一個

            提問: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判斷出究竟誰輕誰重?(出示天平稱一稱)

            (2)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球讓學生猜猜哪個輕,哪個重

            強調:大的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也不一定輕;輕重是相對而言的

            活動5【練習】實際應用拓展練習

            第23頁第1-3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獨立完成。(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情況,讓學生說出理由,如有必要教師可適當提示)總結延伸重申重點

            1、小朋友們,不知不覺當中,一節課就要過去了,你們學得愉快嗎?老師也很高興,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又有哪些進步?(學生總結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教師強調輕重的相對性以及不一定大的物體就重)

            2、你認為我們班今天誰的表現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你自己的表現呢?(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師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板書設計:

            蹺蹺板

            看一看輕的上翹

            比輕重的方法:掂一掂重的下沉

            稱一稱

            《蹺蹺板》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感受朗誦兒歌的樂趣。

            2、初步感知高和低。

            活動準備

            掛圖若干個蹺蹺板模型,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導入。

            師:剛才我們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們覺得好玩嗎?

            二、教師出示大圖,引導幼兒觀察后提問:

            圖上有誰?他們在玩什么?蹺蹺板是怎么玩的?

            三、教師出示自制蹺蹺板,邊擺弄蹺蹺板邊示范念兒歌。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小的蹺蹺板,我們一看,這個蹺蹺板長得和我們玩的蹺蹺板一樣嗎?今天蹺蹺板也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聽聽,蹺蹺板里的兒歌都說了些什么:“蹺蹺板,兩邊翹,翹一翹,翹一翹,高高低低真奇妙。”這首兒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蹺蹺板》,小朋友在玩蹺蹺板的時候是怎樣子的?(一邊高一邊低)

            四、學念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后提問:

            師:兒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師邊擺弄蹺蹺板邊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念這首蹺蹺板的兒歌吧!念兒歌的時候,老師大聲念,請小朋友小聲的跟著老師念,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

            3、教師邊用手演示邊與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師:老師不僅帶來了模型蹺蹺板,看,老師的手也能變成蹺蹺板哦,看看老師變成的蹺蹺板會不會念兒歌呢?我們一起它好嗎?

            4、幼兒邊模仿老師的動作邊大聲念兒歌。

            師:現在也請你們把自己的小手伸直,變成蹺蹺板,用好聽的聲音一起念兒歌吧。

            五、一邊念兒歌,一邊做《蹺蹺板》游戲。

            1、先請兩名幼兒上來做示范。

            師:請大家想想:還可以怎么變蹺蹺板呢?(先請幼兒思考后教師再請一名幼兒上來做示范,邊做邊念兒歌)

            2、請幼兒自發找朋友,兩個為一組,集體一起邊做游戲邊念兒歌。

            師: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朋友,兩個兩個一起上來做蹺蹺板的游戲吧,做游戲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做一邊念兒歌。

            六、發給幼兒蹺蹺板模型,邊玩邊念兒歌。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很多蹺蹺板的模型,它們也想和你們一起做游戲,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模型,一邊玩一邊和老師念兒歌吧。

            活動延伸

            剛才老師教給小朋友玩蹺蹺板的游戲,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出去外面玩蹺蹺板的游戲吧。

          【《蹺蹺板》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范文03-0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2-25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0-29

          小蝸牛教學設計范文01-04

          杜甫《月夜》教學設計范文07-29

          杜甫《絕句》教學設計范文10-31

          李商隱《嫦娥》教學設計范文11-29

          李商隱《無題》教學設計范文07-0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 | 肉体暴力强奷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亚洲一本二区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 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