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7 11:05:3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池上》教學設計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池上》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池上》教學設計范文

            《池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按形聲字的特點認識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浮萍”兩個字。

            2、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3、理解詩意,體會詩歌表現的童真童趣。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

            2、詩中的兒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活潑、可愛、天真)

            3、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描寫兒童的古詩。板題,讀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交流學習生字新詞:

            a、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具有怎樣的特點?(都是形聲字)

            b、復習兒歌:形聲字,好識記。形音義,有聯系。聲旁幫著表字音,形旁幫著辨字義。

            c、學生根據聲旁識記字音。

            d、學生根據形旁分析字義。

            e、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一人讀詩句,一人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指名讀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你想到了哪些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示:小娃撐小艇

            指導學生重讀紅體字,你讀出了什么?(讀出了小娃得弱小)

            (3)出示:偷采白蓮回

            由小娃的弱小理解“偷”字,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4)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配樂朗讀。

            4、熟讀成誦。

            5、教師小結:這首詩前兩行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荷塘圖,一個“偷”字用的極為傳神,寫出了小娃的頑皮、可愛,接著,筆鋒一轉,寫了他不懂得隱藏蹤跡,于荷塘中露出了一條清晰的水道。狡黠中流露著頑皮,天真中透露著憨厚,體現著童真童趣。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池上》教學設計2

            這是21課《古詩兩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形象傳神地描繪出鄉村小兒撐著小船偷采白蓮后,不知道藏匿行蹤悠然沖開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兒天真可愛的形象。

            本詩對孩子們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于是教學時我采用自學探究的方式,讓孩子通過自讀感悟,討論體會到小兒的天真可愛。

            一、以古詩導入。

            1、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過或學過的描寫兒童的古詩。

            孩子們說得很多。

            2、說說這些詩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什么信息,你從中看到了什么樣的兒童?(天真、活潑、可愛)

            二、學習古詩《池上》

            1、出示《池上》

            讀讀這首詩看看,你讀到了什么?

            指名說,并讀出來。孩子們說讀到了可愛,頑皮

            2、自由讀,說說從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這一可愛、頑皮?

            孩子們自由讀著。

            生:我從“不解藏蹤跡”中讀到的。看這個小孩子偷采了蓮耦,想要隱藏自己的行蹤,可是卻不知道該怎么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由船把浮萍分開后留下的一條水路。

            生:我覺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隱藏,這樣才突出小孩子的可愛。

            生:我也贊成他的意見,你看圖上,小孩子看到船工過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點也不著急,反而有高興的神色,說明他根本不知道隱藏自己的行蹤。如果像**所說,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應該很著急才是。

            師:說得好,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希望我們同學在回答時也要像他們一樣,說得讓人信服。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那個孩子應該不是采的蓮耦,要是那樣的話,他一個人很危險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媽媽能放心嗎?

            生:噫,那時候的小孩子都會游泳的。

            生:是,我也認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蓮蓬,你們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蓮蓬。

            師:你真會觀察,我們不僅要善于從文字中找到答案,還要善于觀察課文給我們的插圖。

            生:那什么是蓮蓬?是蓮花嗎?

            生:不是,是蓮花開謝后結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蓮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種子了。

            師:你懂得真多,不錯。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老師,我從圖上感覺到這個孩子偷采了蓮蓬后,一點也不難過,反而很高興,讓我覺得他非常可愛,也非常頑皮,也許他正為自己的的行為而得意呢?

            師: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為如此,詩人才把這一可愛的形象寫出來了。現在我們再來讀讀全詩,讓老師聽聽你們能不能讀出小娃娃的天真可愛!

            生齊讀。

            三、小結全詩,引導孩子了解詩人白居易。

            師;同學們,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可愛的天真頑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介紹詩人白居易。

            四、作業。

            這一課有兩首,另一首也是描寫可愛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請同學們回家好好讀讀,看看你從哪里讀出了他的可愛,并試著展開想象進行說明。

            《池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浮、萍、蹤、跡”4個生字,正確書寫“采”。能聯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浮萍、蹤跡”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池上》,并能背誦積累。

            3、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撐、采、蹤跡”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描述的景象,體會小娃的童真與頑皮。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

            教學方法:朗讀指導法,引導觀察法,啟發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引導談話法,品味語言、誦讀體會法。

            學法:朗讀法,觀察法,圖文對照、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談話:我知道小朋友們已經會背很多古詩了,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呢?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池上》。(板書課題《池上》)

            3、師簡介作者。

            二、初讀感知,感受節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現在同桌之間互相讀,互相檢查字音是不是都讀準了。

            3、逐句檢查朗讀,認識生字“蹤、跡、浮、萍”。

            (我看見小朋友們都坐得端端正正,說明大家已經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了,誰來挑戰呢?)

            (1)出示“撐小艇”。抽兩個孩子拼讀,要求讀好后鼻音。以詞帶句,齊讀“小娃撐小艇”。

            (2)出示“蹤跡”。抽兩個孩子拼讀,讀好平舌音“蹤”,重點識記“蹤”。以詞帶句,齊讀詩句“不解藏蹤跡”。

            (3)出示“浮萍”。抽兩個孩子拼讀,讀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結構三點水,說明它和水有關;“萍”上下結構草字頭,說明它和植物有關。你們猜一猜它是什么東西)結合浮萍的圖片認識“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種水草,因此浮是三點水,萍是草字頭。——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浮萍一道開”。

            4、把詩句連起來讀一讀,把整首詩讀正確。

            5、教師范讀、自由練讀,讀出詩的節奏。

            (1)看你們讀得這么起勁,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配音范讀)

            (2)想不想像老師這樣讀詩?教給你們一個小訣竅: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樣會破壞詩的韻味。畫斜線的地方要稍稍停頓,但要讀得聲斷氣連。請小朋友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3)自由讀、抽生讀、齊讀。

            三、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真是聰明的小精靈,一下子就掌握了讀詩的訣竅。這首詩我們都讀了這么多遍了,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繼續接受挑戰?)

            1、出示“浮萍一道開”和“小娃采蓮回”的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對照古詩,看看這兩幅圖分別對應的是哪兩句詩,說一說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圖畫所描繪的景象找到相應的詩句并說明理由,是為了降低難度,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將學生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通過圖文配對的方式呈現出來。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古詩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學習詩句“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1)理解識記“采”。

            師邊讀詩句邊做“采”的動作

            a、在這兩句詩中,有一個字是“摘”的意思,誰知道是那個字?(采)“采”上下結構爪子頭,下面是個“木”字。爪子頭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樹木上的果子。

            b、指導寫“采”

            (2)重點理解“偷”,通過采訪,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興地心理并指導朗讀。

            a、在這一句詩句中,還有一個字告訴了我們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蓮蓬,而是別人家的,誰知道是那個字?(偷)

            b、說到這個“偷”啊,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小小的問題,希望你們能夠大膽誠實地回答。你有沒有偷偷的摘過別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類的你愛吃的東西?(有)你真是個頑皮可愛的小饞貓!這種偷采的行為在幼兒時期偶爾做一兩次是可以的,就像這首詩中的小娃偷采蓮蓬一樣,在詩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愛的,不過現在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這種偷采行為以后還能做嗎?(板書:小娃天真可愛)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談話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鄉村兒童的頑皮可愛。)

            (3)假如現在你就是小娃,我來采訪采訪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別人家的蓮蓬,當時心里感覺怎么樣?(緊張、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這么多你最喜歡吃的蓮子,心情怎么樣?(高興、興奮)

            (4)讓我們用高興又緊張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兩句詩。

            3、學習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出示《雪地里的小畫家》圖片,(還記得這幅圖片嗎?)小馬在雪地上畫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馬留下的蹤跡。誰再來說一說什么是小狗(小鴨、小雞)留下的蹤跡?

            練習說話:是留下的蹤跡。

            (2)出示“浮萍一道開圖”,請小朋友們在圖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蹤跡。(理解“蹤跡”在詩中的意思是指船開過后留下的痕跡。)

            (3)哪兩句詩是寫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蹤跡?(出示“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生齊讀)

            4、通過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說出相對應的詩句,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小精靈!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與老師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師描述一個畫面,看看你們能不能從這首詩中找出一句與這個畫面相對應。

            四、誦讀積累

            1、大家找得可真準啊!可是調皮的荷葉寶寶還想進一步考考大家。他們把這首詩中的一些字藏起來了,你能找出他們藏在哪兒嗎?

            2、調皮的荷葉寶寶不信難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來了,你還會嗎?

            3、現在荷葉寶寶把所有的字都帶走了,誰能根據這幅圖,把他們全部找回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配音樂讀)

            (設計意圖: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能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背誦古詩,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五、拓展

            讀了這首詩,你們喜歡詩中這個小娃嗎?其實他和你們一樣天真可愛,老師也喜歡他,著名詩人白居易爺爺也非常喜歡這個小娃,所以他才寫了這首《池上》。(板書:喜愛)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兒,讓我們趕快來認識認識他。(出示《所見》)

            1、自由讀。

            2、抽生讀。

            3、生齊讀。

            六、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池上》,認識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遠留在你們的`心里,就請今天回去把《池上》背會并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七、作業

            1、背誦古詩。

            2、把《池上》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小池

            唐白居易

            小娃天真可愛喜愛

            《池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人的讀書方式——吟誦。

            2、了解吟誦的簡單規則:平長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確標出平聲、仄聲、入聲的吟誦符號,并按照規則吟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了解吟誦的基本規則,能正確標出平聲、仄聲、入聲的吟誦符號,按照規則吟誦古詩。

            教學媒體:

            課件、吟誦音頻、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對比朗讀,引入吟誦之門

            1、出示古詩《池上》。

            師:孩子們,老師這里有一首你們一年級的時候學過的詩,誰能用你認為最美的聲音來讀一下。(點2名同學展示朗讀)。

            2、師:這兩個同學讀得真美呀,聽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鮮艷的荷花,還有一個頑皮的小孩,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你們愿意給老師這個機會嗎?(師展示吟誦)

            3、師:你們覺得張老師讀的與剛才兩位同學讀的有什么不同嗎?(有停頓、有拖延………)是的,這就是古人讀書的方式,今天我們把它叫做——吟誦。

            二、尋找鑰匙,打開吟誦之門

            1、了解吟誦的基本規則——依字行腔

            師:孩子們,你們想知道老師剛剛的讀法和我們平時的讀法為什么不一樣嗎?(想)那是因為,在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讀音中藏著許多秘密,而老師這里有一把開啟聲音秘密的鑰匙,你們想不想要?這把鑰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來的讀音來讀。聲調向上,就往上讀;聲調向下,就往下讀;聲調平的,就平著讀;聲調拐彎,就拐著彎讀。

            (2)師:有人說,漢字的聲調就是最美的樂譜。所以,我們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樂家。不信,咱們來試試?

            (3)出示“春天春陽春水春樹”,示范依字行腔,點名展示。再示范讀“涼姜——涼姜中心學校——涼姜中心學校歡迎你”。

            (4)名字也可以這樣讀“李白”“白居易”“張居先”。同桌之間吟誦名字。

            (5)瞧,有了“依字行腔”這把鑰匙,是不是能把我們普通的文字變得像歌曲一樣美美的。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這首詩。

            (6)指名吟誦。師生吟誦。

            2、了解吟誦的規則——平長仄短

            師:同學們,吟誦就是這么簡單,但是要讀出古詩文的韻味,僅僅有“依字行腔”這把鑰匙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這里有第二把鑰匙,第二把鑰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書:平——仄),領讀“平——”“仄”。

            (1)剛才老師在吟誦時,就是根據“平長仄短”的規則來誦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仄聲,它們屬于古時候的聲調。古今聲調是相通的。我們今天的普通話中有四個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普通話中的“一、二聲”相當于古時候的平聲,需要讀長;三、四聲相當于古時候的仄聲,需要讀短。(師吟誦:小娃撐小艇。學生跟讀)

            (2)除了平聲、仄聲,還有非常特別的一類字叫“入聲字”,不管它聲調是什么都要讀短,比仄聲還要短。而詩句末尾押韻的字要讀得長,比平聲更長。(師吟誦:偷采白蓮回。學生跟讀)

            (3)認識吟誦符號。師:為了方便同學們吟誦,老師用一些吟誦符號為《池上》做了標注。(平聲用一短橫;韻字用一長橫;仄聲用一短豎;短豎加點表示入聲。)

            (4)指導吟誦。師:有了“平長仄短”這把鑰匙,我們的吟誦就更韻味啦,哪位同學愿意來為大家吟誦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誦《池上》。

            4、你聽出了什么?(學生談感受)你們看,我們讀到的所有美妙絕倫的詩文,都是詩人這樣且行且吟創作出來的,所以古詩文不僅僅是紙上的文字,更是聲音的文學。同學們,想不想學習這樣有腔有調地吟誦這首《池上》呢?讓我們在音樂中吟誦起這首(配合音樂,設計吟誦)。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誦之美

            師:我們用兩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漢字聲音的秘密之門,推門而入,我們看到了漢字的另一種美,感受著詩文曼妙的韻律,透過聲音走近詩歌、走近詩人的心。在這里,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首詩,你們能用老師送你們的兩把鑰匙,打開這首詩的聲音之門嗎?

            1、出示《靜夜思》

            2、學生用所學吟誦規則同桌之間吟誦。

            3、指名吟誦。

            四、全課總結,綻放吟誦之花

            師:孩子們,我們中國的文字歷史悠久,意蘊悠長,這些美麗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書,一本經典,也許并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但吟誦使我們的心靈更加充實,給予我們堅定的信念。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童年的花朵綻放在吟誦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傳的國學寶庫里,我們相信經典吟誦是有力量的,它會們堅實的翅膀,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因吟誦而飛得更高、更遠。

          【《池上》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池上教學設計03-07

          池上教學設計03-07

          池上教學設計9篇03-07

          一年級《池上》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12-27

          古詩《池上》白居易10-11

          教學設計范文03-03

          白居易的古詩池上08-01

          古詩池上白居易拼音10-10

          白居易《池上》翻譯賞析09-30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五月婷精品在线视频 | 色五月天中文字幕 | 一级中文字幕片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日韩、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