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4 12:13:1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62——63

            教學目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設計理念: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現成正比例量的規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一、復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律

            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說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板書:相關聯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并確認這一規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根據發現的規律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規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后觀察表中數據,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作適當的板書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說說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縮。┑皆瓉淼膸妆,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說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么關系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說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說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歲時體重12千克,十一歲時體重44千克。于是小張就說:“明明的體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認為小張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明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明確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并熟練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不同要求,正確的列出比例式。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麗一起到文具店去買東西。

            (1)小瑜用12元買了4本數學本,小麗用9元買了3本,誰買的本子便宜些?

            (2)反饋:

           、僬l買的本子便宜些?說說你的理由。

           、谶有別的方法嗎?

            ③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二、關鍵點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課件: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5

            路程(千米)80200

            根據表中的數量你能寫出幾個比例?你是怎么想的?他們的比值分別表示什么?

            2、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最關鍵是看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生討論匯報: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課本第33頁“做一做”第1題。

            2、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后反饋交流。

            3、5:8和1:5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反饋:

           。1)你給5:8找的朋友是(),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么共同特點?

            四、分享收獲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在學生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臺。其次,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組間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我都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將學習內容的“大板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空間。采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獲取結論,并對結果進行相互評價,從而使他們體會成功,共享合作學習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最后,針對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完比例后把比例和比混淆的問題,我還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從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方面進行橫向對比的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當然,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探討的問題更貼近生活?教師要進行怎樣的引導還值得我進一步思考。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0頁的例3,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3—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難點:

            在學生觀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學準備:

            兩張照片。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40頁例3,

            2、分別寫出每張照片長和寬的比,并比較這兩個比的關系,知道什么叫做比例。

            3、在課本上完成第40頁練一練。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昨天學習了圖形的放大和縮。糠糯蠡蚩s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關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希望這些知識能對你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有幫助。

            3、什么叫做比例?

            二、合作探究

            1、認識比例

           。1)呈現放大請后的兩張長方形照片及相關的數據。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每張照片長和寬的比。

            (2)比較寫出的兩個比,說說這兩個比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現的?(求比值,或把它們分別化成最簡比)

            (3)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6.4:4=9.6:6;6.4/4=9.6/6

            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4)你能說說什么叫比例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比例的意義)

            (5)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2、學以致用

           。1)學習比例的意義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

           。2)分別寫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長的比和寬的比,這兩個比也能組成比例嗎?

            學生獨立完成,再說說是怎樣想的?由此可以使學生對比例意義的豐富感知。

            (3)你能根據以上照片提供的數據,再寫出兩個比,并將它們組成比例嗎?

            3、交流“練一練”的完成情況。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做練習九第3題。

            先寫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說清楚相應的兩個比是否能夠組成比例的理由。

            2、做練習九第4題

            獨立審題,說說解題步驟,在獨立完成。同時找兩個同學板演。

            3、做練習九第7題

           。1)弄懂什么是“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鐘走的路程,所以240米與4分鐘是相對應的兩個量。

           。2)分組完成,同時四人板書,再講評。

            完成后反饋、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及時修正自己的答案。

            提出疑問,總結全課。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蘇教版P40頁例3、練一練及練習九的3----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并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周一的早上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那么,你們對國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說明你們都很熱愛我們的國家,希望你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五星紅旗是莊嚴而美麗的,并且它與我們數學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比例(板書課題:比例)

            師手指課題:從課題中我們不難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關系,你們還記得比的意義嗎?(學生回答)

            好,那下面我們就先來用比的知識解決幾道題。(出示四幅圖在一起的)

            2厘米

            3.2厘米

            4.8厘米

            3厘米

            6.4厘米

            4厘米

            9.6厘米

            6厘米

            二、新授

            師:畫面上出現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國旗,請同學們任選兩面國旗來算一算它們各自長與寬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觀察結果,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板演,觀察到比值相等,教師板書:兩個比相等)

            師:那我們就可以將這兩個比用等號連接。(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邊指著這組相等的比一邊說:好,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義補充完整)。這就是比例的意義(把課題板書完整)請同學們齊讀。

            請同學們再默讀一遍比例的意義,思考:想要組成比例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學生回答,等式;有兩個相等的比)

            (教師再強調:一定是比值相等的兩個比才能組成比例。)

            師:你還能從四面國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學生寫在練習本上,然后匯報。教師板書)

            師:我們在學習比的時候,可以把比寫成分數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嗎?怎么寫?(學生口答)

            ?師:我們剛才一直在強調比和比例的聯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嗎?

            學生從形式上區分:比由兩個數組成;比例由四個數組成。

            學生從意義上區分:比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

            三、鞏固應用

            (一)數的比例

            課本.40頁練一練。(學生匯報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師板書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出示兩個具有放大關系的三角形

            3厘米

            5厘米

            4.5厘米

            7.5厘米

            師: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這個圖形?(學生講這是兩個相似的三角形,幾個數字分別是它們的底和高。然后匯報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師:通過剛才的幾組題,我們進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義,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1、課本41頁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交流。)

            2、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花了9元錢,李剛買了5本同樣的筆記本花了15元。(你能根據題中的數據寫出幾組比例式嗎?并說出理由。)

            四、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都非常的積極和認真,老師相信你們的收獲肯定很多,那誰來說說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說)

            師總結:同學們說的很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比例,并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還會自己根據數據組比例,看來同學們這節課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識。

            五、課堂檢測

            1、下面哪些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對號。

            10:2和35:42()0.6:0.2和:()

            4和3:():和12:8()

            2、在下面的六個比中,選擇兩個比組成比例。

            4:71.4:2.8:10:15

            3、寫出比值是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4、小強3分鐘走了180米,小剛1小時走了3.6千米。小強說他們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時間的比能組成比例,小剛說不能組成比例。請問:誰說的對?

            六、布置作業

            課本練習九4題、7題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化簡、求比值和比的應用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比例的意義,對學生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正、反比例的意義和應用,乃至在初中繼續學習有關正、反比例知識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1、本班現有學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

            2、本班班額大,學生基礎較差,所以我將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一學時的內容分成了兩課時,本節課主要學習比例的意義。

            3、本節課我準備從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比例的意義的過程,并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會組比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愉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比例的意義。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3、能根據一個比例寫幾個不同的比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復習

            1、什么叫比?怎樣表示比?一輛汽車1小時行60千米,2小時行120千米,3小時行180千米,分別說出所行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這些比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2、怎樣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發現了什么?

            20∶252.7∶4.56∶10生回答。

            學生回答后,獨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匯報。復習舊知,為新知探究奠定基礎。

            二、揭示

            課題這節課我們在比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知識。

            揭示課題——比例的意義。學生打開數學課本48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三、探究

            比例的意義

            1、課件出示

            例1:兩組同學同時在操場探討竹竿長與影子長之間的規律。

            列表如下:

            竹竿長(m)23...... 影子長(m)69......

            2、你能寫出多少個有意義的比?并求出它們的比值。

            3、觀察這些比,把能用等號連接的比用等號連接起來。

            4、教師板書

            3∶2=9∶6

            2∶6=3∶9

            強調:這些都是比例。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兩個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

            5、2∶9和3∶6能組成比例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6、指導學生說出“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他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1、學生討論,然后寫出比,完成后匯報,并隨意找出幾個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

            2、學生試寫:

            2:3=6:9

            2:6=3:9

            3、學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

            4、學生小組討論:2∶9和3∶6能組成比例嗎?并說出理由。

            1、生活情境導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

            2、讓學生分享在主動參與、探究中獲取知識的愉悅心情。

            3、學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組討論時,增強合作意識,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認識比例的各個項

            1、課件出示:在一個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內項。

            要求學生依據定義,分別找出3∶2=9∶6和2:6=3:9的內項和外項。

            介紹分數形式的比例寫法。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找出3∶2=9∶6和2:6=3:9的內項和外項。加深認識,學以致用。

            五、鞏固練習

            1、請同學們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下,0。4∶25能否和1。2∶75組成比例?為什么?

            2、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3、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

            4、用下面的四個數組成比例:2,3,4和6(能組幾個就組幾個)。你能否寫出幾個不同的比例?

            5、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若不能,改變其中的任何一個數,使其能組成比例。2、3、4、5試試看,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1、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答題情況。

            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六、比與比例的區別

            1、a÷b=a:b比就表示兩個數相除,它們的商叫比值,應用比的意義可以求比值。

            2、比例a:b=c:d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應用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學生自己說出幾個不同的比和比例,對比理解。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鞏固新知識。

          【《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模板(精選5篇)】相關文章:

          《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課件設計05-02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3-02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2-10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3-02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2-10

          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01-12

          《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03-04

          關于《比的意義》教學設計02-07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15篇)02-21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15篇02-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 丝袜屁股在线国产 | 一区二区国产盗摄精品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