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1-04-14 17:52:18 教學設(shè)計 我要投稿

          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shè)計,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shè)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情況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語,能結(jié)合書下注釋流暢翻譯課文第一段

            3、情感目標:初步感知作者所處時代背景

            教學重點:

            積累重點文言詞語,能結(jié)合書下注釋流暢翻譯課文第一段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移步換景”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詩歌鑒賞導(dǎo)入課文學習。

            Ppt展示《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寫的一首絕句,在這首詩里寄托了詩人高潔孤傲執(zhí)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經(jīng)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這篇文章同樣體現(xiàn)了他獨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憤懣之情。

            二、寫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成為后世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記》中景語即情語,“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處的描寫,情景交融,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小石潭記》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選自《柳河?xùn)|集》第29卷(中華書局1974年版)

            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nèi)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異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始得西山宴游記》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并稱為《永州八記》。

            三、文學常識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并稱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

            四、課文學習

            (一)、研讀課文第一段,積累實詞,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1、從:自,由。

            2、小丘:小山崗,在小石潭東面。

            3、西:(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鳴佩環(huán):像玉環(huán)和玉佩相碰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都是玉質(zhì)裝飾物。鳴:發(fā)出聲響。

            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伐竹取道:砍伐竹子,開辟道路。 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道:路。

            9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10、見:看見。

            11、水尤清洌(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洌 :清涼。清,清澈。冽:涼。

            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賓語前置,“以全石為底”)。以:用來。為:作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邊。

            14、卷石底以出:實為“石底卷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彎曲。以:表修飾,形容如何“出”。

            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形成了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巖: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16、青樹翠蔓,蒙絡(luò)(luò)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飄蕩。翠蔓,翠綠的藤蔓。

            (二)思考并討論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明確: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2、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明確:寫了篁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4、本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用的是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dǎo)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板書】發(fā)現(xiàn)小潭 篁竹—一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聞——伐——取——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景的寫法)

            五、課后作業(yè)

            1、背誦第一段

            2、將第一段重點詞句整理積累在作業(yè)本上

            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的]

            1、 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2、 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

            3、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1、 從復(fù)習第五單元課題人手,從“書”“傳”“說”“序”引入到第六單元的“記”體裁。指導(dǎo)學生看完學習摘要后板書課題:小石潭記

            2、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wù)。

            3、 簡介作者,背景,解題。(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查找的資料,然后播放課件)

            柳宗元:字子厚,河?xùn)|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nèi)心的愁悶。他在永粥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 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5、 聽課文錄音,并輕聲跟讀,注意朗讀節(jié)奏。

            6、 師生共同疏通文意。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個別指導(dǎo))

            7、檢查小組學習效果。

            (1)、指名翻譯課文,(2名學生)

            (2)、出示練習題。(播放課件)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今)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一詞多義 :

            以: 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 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 翻譯

            ①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8、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問題,小組先討論,然后教師指名回答。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小石潭的?

            (2)、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來驗證這個“潭”確實是“小潭”,而且也是“石潭”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1、播放課件,指導(dǎo)學生背課文。

            2、、提問:

            (1) 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用到了哪些動詞?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 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5) 跟作者同游的好幾個人,為什么篇末才能將他們的姓名一一列

            板書:

            第一段: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三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3、 賞讀課文。

            (1) 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點撥: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2) 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點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chu而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3) 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①游魚的“怡然不動”及“chu爾遠逝”表現(xiàn)了魚兒的生動活潑。②小溪。就小溪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4) 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①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chu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②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5) 文中的“景”與“情”

            點撥: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對景物描繪中結(jié)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xiàn)實的不滿。

            (6) 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寫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dǎo)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個字,就活靈活現(xiàn)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魚的美景。

            (7) 文中的寫景短句。

            3、 總結(jié)全文。

            [課堂練習]

            1、課后習題2、寫熟悉的某處景物,二三百字。

            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文。

            2、整體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

            3、通過對精彩語段的品讀,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對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

            2、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難點:作者的憂樂情懷

            學法指導(dǎo): 誦讀 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音樂導(dǎo)入,美麗的大自然是改變我們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們感覺身體有些疲倦,如果我們感覺心情有些煩悶,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們?nèi)祟愖詈玫呐笥选=裉炖蠋熅蛶銈兊接乐莸男∈犊纯矗莾涸翘拼膶W家柳宗元去過的地方。被貶后的詩人為擺脫抑郁悲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間,有一天他來到了小石潭……

            二、作者—、文體簡介 出示圖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領(lǐng)讀課文。

            2、學生熟讀課文。

            3、學生熟讀課文注腳、理解句意。

            三、精讀賞析,出示問題,學生思考:

            1、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重點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

            1、四人一組討論:作者在小石潭欣賞時的心情如何?并找出原文有關(guān)句子加以說明。(樂——憂)

            2、作者為何而樂呢?請結(jié)合文中內(nèi)容,談?wù)勀愕目捶ā?/p>

            (1)水聲美、好奇心。

            (2)景美而樂。請學生說說作者是如何來描寫景物的?

            石:奇特樹:茂盛水:透明(側(cè)面描寫)魚:歡快(動靜結(jié)合)

            3、作者為何而憂呢?(環(huán)境:幽深冷寂身世:被貶)

            4、全文寫樂與憂有什么關(guān)系呢?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游玩山水中的歡樂一經(jīng)凄涼環(huán)境的影響,被貶官后的郁悶之情又立刻涌上心頭。(抒發(fā)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的悲涼凄苦的情感。)

            四、體驗反思

            你學生了這篇文章后有什么收獲?(寫景的寫作方法)

            1、借景抒情。

            2、動靜結(jié)合。

            3、側(cè)面描寫。

            4、抓住景物特點。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

          【八年級語文下冊《小石潭記》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小石潭記》《觀潮》教學設(shè)計12-15

          【精】《小石潭記》教學設(shè)計12-20

          《小石潭記》教學設(shè)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八年級下冊語文《小石潭記》教學反思08-20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教學設(shè)計11-28

          柳宗元《小石潭記》 教案教學設(shè)計11-28

          《小石潭記》教學設(shè)計 15篇07-05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反思08-18

          《小石潭記》教學設(shè)計(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12-16

          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教學反思12-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 五月天在线观看网址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专区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