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安仁》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6 08:31:5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舟過安仁》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6篇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比較的方式,記住“篙”“棹”的音形義。

            2.有感情誦讀古詩詞。

            3.通過想象,體會牧童的悠閑無慮。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并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改編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誦讀,從中體悟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抓重點詞,感受詩詞獨特的情韻。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

            (板書“童年”,生齊讀。)

            師:有人說童年是一首動聽的歌,有人說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七彩斑斕、令人難忘的童年,讓所有人都懷念著,珍惜著,童年還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課件出示兩首詩。)

            二、學習《牧童》

            (課件出示《牧童》。)

            師:這首《牧童》讓我想起了清朝詩人袁枚的《所見》,整首詩是多么有聲有色,動靜相宜。

            (生初讀古詩,把握基調。)

            師:讓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

            (指讀,糾正讀音。討論“鋪”與“橫”的讀音。教師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讓學生自己選擇正確的讀音。)

            師:讀了這么多遍,誰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說。)

            師:呂巖,字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早年中過秀才,做過官,晚年隱居山中。后來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說呂巖得道成仙了。你們說,神仙呂洞賓為什么偏偏為牧童賦詩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東西吸引了他。再讀詩歌,說說讓神仙羨煞的究竟是什么。

            (指名說。體會詩人情感,隨機點撥:“六七里”寫出了原野的遼闊,“三四聲”寫出了吹笛的隨意、笛聲的稀少,但足以表現牧童隨意、隨性的情景。“不脫蓑衣臥月明”,由“不脫”體會悠閑自在、無拘無束。讀好句子。)

            (齊讀詩歌。)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牧童?

            生:悠閑自在。

            生:無拘無束。

            生:無憂無慮。

            …………

            師:這真是美好的童年。帶著這樣的感情再次齊讀。

            三、學習《舟過安仁》

            師:誰知道楊萬里還寫過哪些古詩?

            生:《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生:《宿新市徐公店》。

            師:今天我們學習他寫的一首描寫孩子的詩。同學們先讀一讀,并想想是什么吸引了詩人。(指讀一二句。)

            師:讀準“篙”與“棹”,說說圖上哪個是“篙”,哪個是“棹”。(生說。)

            師:一船兩小兒,普通漁民家,一撐篙,一劃棹,本來也沒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呢?(生說。)

            師:河水輕泛波,兩岸葦草茂。清風拂面來,小兒童心俏。小伙伴撐著篙,劃著棹,撐著撐著,劃著劃著,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生說。)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本節課,我們來學習《舟過安仁》(板題)齊讀目標。解題:小船過安仁縣。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了解作者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2、師:我們先來聽一遍錄音,要求聽準字音。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聽得最認真。

            3、聽錄音。

            4、檢測:誰有信心讀好?指名讀——再指名讀。

            易錯字:篙(gāo) 棹(zhào)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

            師:大家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本節課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看課下注釋、結合插圖或查工具書,說說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鐘后,我們來比一比,誰回答得好。)

            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測

            師:剛才大家自學的都很認真,相信這首詩也難不住大家。

            1、生說,不足他人補充。

            詩意: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船了劃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大傘,原來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2、展示讀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齊讀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背誦)

            師:大家讀得真好。這么好的詩句,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里去吧。

            指名背—帶感情—指名背

            六、默寫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們一起來寫吧!

            比比誰默寫得正確,字體端正,卷面干凈,坐姿端正。(交給組長,交給老師)

            默寫古詩。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

            生默寫→組長檢查→師抽查→訂正

            七、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兩兒童————聰明、有智慧

            教學反思:

            我先板書了全詩內容,然后邊說邊介紹了學習目標:音、讀、意、背、說、畫,當然學生明白每一個字用意,先解決讀音:篙、棒、遮,加強讀書,組詞練習,然后分組分句理解各句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時間在飛逝,勁頭在增加,背一背,指導朗讀三、四遍,我說原句,大家說含義,最后學生評一評詩中小孩有什么特點,給詩畫一幅簡筆畫。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本節課,我們來學習《舟過安仁》(板題)齊讀目標。解題:小船過安仁縣。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了解作者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2、師:我們先來聽一遍錄音,要求聽準字音。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聽得最認真。 3、聽錄音。 4、檢測:誰有信心讀好?指名讀——再指名讀。 易錯字:篙(gāo) 棹(zhào)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 師:大家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本節課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看課下注釋、結合插圖或查工具書,說說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5分鐘后,我們來比一比,誰回答得好。) 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測 師:剛才大家自學的都很認真,相信這首詩也難不住大家。 1.生說,不足他人補充。 詩意: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船了劃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大傘,原來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2、展示讀 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指名讀—評價—齊讀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背誦) 師:大家讀得真好。這么好的詩句,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里去吧。 指名背—帶感情—指名背

            六、默寫 大家背的可真好,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們一起來寫吧! 比比誰默寫得正確,字體端正,卷面干凈,坐姿端正。(交給組長,交給老師) 默寫古詩。 要求:坐姿端正,把字端正 生默寫→組長檢查→師抽查→訂正 七、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兩兒童————聰明、有智慧

            教學反思

            我先板書了全詩內容,然后邊說邊介紹了學習目標:音、讀、意、背、說、畫,當然學生明白每一個字用意,先解決讀音:篙、棒、遮,加強讀書,組詞練習,然后分組分句理解各句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選派一代表上寫含義,老師再引導理解各句真正含義,時間在飛逝,勁頭在增加,背一背,指導朗讀三、四遍,我說原句,大家說含義,最后學生評一評詩中小孩有什么特點,給詩畫一幅簡筆畫。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借助圖畫及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詩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圖畫中兩個小孩的聰慧、頑皮,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4、把古詩編成故事。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小黑板板書:小練筆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首詩,詩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

            我們在一年級時學過《牧童》,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回顧。(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過度:童年捕蟬的經歷是那樣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師對另一首描寫兒童生活詩的回憶。(教師背誦:《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偉大的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有關兒童生活的詩作。是的,他就是這樣一個童心不泯的詩人,他的詩以寫田園生活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陸游、范成大)。今天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做了一首詩,是什么情景呢?我們一起看圖畫。

            二、學習古詩

            1、看圖,說圖意。

            打開書,看到這幅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生自由匯報,教師梳理學生一兩個關鍵問題,留在理解詩意時解決)

            2、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出示《舟過安仁》,要求自由練習朗讀——抽生讀(2個)——男、女讀——齊讀(重點指導“篙”、“棹”的讀音及“遮”的寫法)

            3、學習古詩: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1、借助注釋或工具書。2、借助插圖。3、發揮想象)

            (1)自學,教師巡視。

            (2)匯報交流。

            a、理解詩題、詞語、詩句。

            “舟”、“安仁”指什么、(誰的舟?)“一葉”、“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學生據詩句說——兩個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船漿,卻坐在船的中央撐起了一把傘。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學生說不全不強求)

            b、演古詩,再現情境。

            過度:當時楊萬里乘舟路過安仁時,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來到一千多年前的那葉小船上,你們同桌倆就是詩里的兩個孩童,老師就是當年的楊萬里,現在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境。要求:有對話、動作。

            ·角色轉換:學生用表演來再現詩句的意思。

            (1)同桌扮演這首詩的那兩個男孩,教師巡視。

            (2)選擇表演到位的一對同桌到全班表演。

            ·師生配合表演。

            老師:我是詩人楊萬里。(指上臺表演的同學)你們就是那兩個可愛的頑童,(老師用語言渲染情境,學生用動作配合表演):一人撐竹篙,一人劃船,忽然他們把竹篙和船槳都收起來了,接著撐起一把傘。

            老師:(做出百思不解之狀,自言自語)我左思右想,總也想不明白。哎,兩位小朋友,你們怎么大晴天撐著一把雨傘啊!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作出恍然大悟狀),原來是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奇思妙想,別出心裁啊!好兩個頑皮、可愛的孩子!(學生評價表演的孩童:可愛、聰明)

            過度:如此有趣的一幕,詩人楊萬里知道了原因后,為小孩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讓我們帶著對小孩的喜愛和聰慧的贊賞又一次走進詩里,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情感朗讀:讀出詩人對這種童年生活的向往。(齊讀)

            過度:詩有詩的境界,詩有詩的情感,如果我們帶上節奏讀,那么會更有詩的味道。

            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自己讀,一邊給詩畫上節奏再讀。

            (生自由練習讀,畫出節奏。指名讀,抽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節奏)

            4、背誦: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把這幾個孩子形象記在心里吧!(學生自由背誦古詩。)

            三、改編故事

            同學們,透過詩人的筆觸,我們看到的是兒童生活的一個小小的鏡頭,如果我們把詩中的鏡頭再放大一點,就會成為一幅流動的畫,畫里會有聲音,也會有色彩,請同學們把這幅畫畫下來,不過不是用畫筆,而是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將這首詩改寫成一個故事,看誰的故事寫得更生動。

            要求:1、寫上小孩的動作、語言,能恰當地用上表現人物神態的詞語就更好了。如:笑嘻嘻、著急、目不轉睛等。

            2、字數100字左右,限時5分鐘。

            小小漁船江邊靠,我和同伴上了船,

            ·拓展延伸

            楊萬里是一位善長寫田園詩的南宋詩人,今天老師還帶了他的另外一首詩給你們,供大家欣賞朗讀。(學生小聲朗讀——齊讀)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 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磐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鉦( )磐( )

            【脫曉冰】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錚】古代一種像鑼的樂器。

            【玻璃】古時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現在的玻璃。

            大意:清晨,兒童將金盆里凍的冰鑿下來,用帶彩的絲線穿起當鉦(古代樂器名)。敲得響聲穿過樹林,忽一聲響把它敲碎了。

            下課!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文插圖,結合相關資料、工具書,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

            3、想象古詩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感受小童天真活潑的形象,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將古詩改寫成一篇小故事。

            教學重點:

            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

            教學難點:

            品讀詩句,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背誦有關童年生活的古詩句

            2、課件(3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童趣

            1、 眾所周知,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古詩是其中尤為耀眼的一朵奇葩。我相信同學們在學習中也一定積累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我來說上句,同學們來說下句。

            師:草長鶯飛二月天,

            生: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兒童散學歸來早,

            生:忙趁東風放紙鳶

            生:歌聲振林樾。

            師:意欲捕鳴蟬,

            生:忽然閉口立。

            師:草鋪橫野六七里,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

            師:歸來飽飯黃昏后,

            生:不脫蓑衣臥月明。

            師:同學們對得真不錯!吟誦了這些詩句,你們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

            師:這些詩都是寫什么的?

            生:兒童、童年、童趣……

            師: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畫,童年總是讓人流連和稱頌的。今天,讓我們一起用心地品讀詩人楊萬里筆下的“童年”“童趣”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23頁。

            2、板書課題:舟過安仁

            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

            師:解題

            (強調“過”的意思,過:經過,劃過。)

            二、初讀課文感知童趣

            1、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注意2個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讀音。

            3、棹的寫法:不要把右邊的“卓”寫成了“桌”。

            4、指名讀這首詩。

            5、出示課件:配樂讀。

            6、齊讀全詩。

            (二)、結合注釋插圖自由朗讀想象詩歌畫面。

            1、同桌合作誦讀,發揮想象,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指名說一說你的理解?

            三、 品讀課文,享受童趣

            創設情景:

            1、出示第二個課件。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是作者船行江面不經意間看見的,這一看讓作者展開了思考……)

            你們就是畫中的兩個小孩,觀察課件,說一說當時的情況。有對話、有動作、神態、心理、還有環境(天氣……)

            2、假如我就是詩人楊萬里,你和你的同桌就是那兩個可愛的很聰明的孩子,試著表演一下他們的語言、動作及神態。

            3、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是作者所悟,這一思考的過程可以看出作者喜歡小孩子(揣摩作者當時的心境)

            4、請學生表演(注重語言、神態、動作)

            四、拓展閱讀,深化童趣,再讀體會

            1、齊讀全詩,背誦全詩。

            2、楊萬里寫童趣的詩還不少,我們用剛才學習詩歌的方法來自學下面的這首詩:

            課件出示:

            稚子弄冰

            宋·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

            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磐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3、自由讀詩,讀出了什么?

            4、合作學習,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指名說大意。

            五.改寫短文,體驗童趣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舟過安仁》,賞析了《稚子弄冰》,再次體驗了古詩的獨特魅力。現在我們來試著把《古詩舟過》安仁改成一篇小故事,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來寫一寫這童年趣事吧。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寫兒童的詩?(牧童)這節課我們也要學習一首寫兒童的詩。和《牧童》這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舟過安仁》教學設計6篇】相關文章:

          改寫《舟過安仁》(15篇)01-25

          改寫《舟過安仁》15篇01-25

          改寫《舟過安仁》18篇01-25

          舟過安仁 楊萬里11-15

          改寫《舟過安仁》(集合15篇)02-01

          改寫《舟過安仁》集錦15篇01-25

          舟過安仁原文,翻譯,賞析(5篇)03-01

          舟過安仁原文,翻譯,賞析5篇03-01

          唐詩:楊萬里《舟過安仁》12-04

          楊萬里在舟過安仁09-0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 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 | 宅男网免费在线无毒不卡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