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教學設計

          時間:2021-05-07 13:09: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兩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

          《詩兩首》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薄⒄n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场⑸挚ㄆ。

            第一課時

            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齊讀詩題。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病⒔Y合插圖思考:

            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础⒔M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怠⒗蠋熜〗Y:

            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W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

            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

           。ㄌ崾荆骸傲鳌庇疫叺纳习氩糠峙c“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六、個人建議

            對詩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設計的問題比較好:“你看圖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課時

            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病⑻罹洌猴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场⒔沂驹婎}“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薄⒆杂衫首x,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病⑼阑プx。

           。、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

            畫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

            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

            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

           。ńY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ㄏ茸寣W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ㄈ鐑蓚—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師說生讀。

           。ɡ蠋熋枋鲈娋涞膬热,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

           。ɡ蠋煶鍪驹娭腥我庖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础⑶榫潮吃姟

           。ㄗ寣W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薄⒊鍪疽笳J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础⒅攸c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

            (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個人建議

            背詩也要注意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帶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誦。

          《詩兩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根據新舊字的聯系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結合插圖,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古詩,感受優美的春景,能說出“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13個字,會寫6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樣?(指名說)

            2、 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今天我們將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 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

            1、 老師感悟。

            2、 學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 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 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三、再讀感悟。

            1、 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詩中哪里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哪里講了花?用詩句來告訴我們。

            2、 這么美麗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 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眼前浮現出了什么?

            2、 指導背誦。

            五、擴展活動:

            這么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

            1、 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

            面。

            2、 這是什么?

            3、 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二、揭題

            1、 出示課文插圖

            2、 詩人高鼎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中,我們來讀一讀。

            3、 板書課題,讀準“村”。

            三、初讀感悟。

            1、 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 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 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 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2、 全班齊讀。

            3、 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4、 詩中是怎樣寫的呢?

            5、 小伙伴在這么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 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再說說剛才仿佛看見了什么?

            2、 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展活動

            有條件的同學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詩兩首》教學設計3

            2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們背誦的這些古詩,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而今天我們學的這兩首古詩卻取材于民間神話傳說。

            3.板書課題,理解“乞巧”。

            a.認讀“乞”,組詞:乞求、乞丐等。

            b.聯系課后資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認讀、組詞,與“宵”區別。(留給學生自己發現,為《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現”留下伏筆)

            4.嘗試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再讀感悟,品味詩意

            1.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合作,根據課后資料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吟誦詩句。

            練說促背,趣味識記

            1.教師激趣:一個節日中蘊含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首詩又取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了解了神話故事,又學習了這首古詩,收獲一定不少,現在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個比賽,一組看掛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組配樂背誦古詩,看誰故事講得好,古詩背得棒!踅虒W設計

            2.小組練習。

            3.進行比賽。

            識字寫字

            1.自主識字,仔細觀察怎樣寫好字。

            2.教師范寫“乞、霄”,學生練寫。

            拓展閱讀

            閱讀《寒食》《元日》《清明》等以節日為題的古詩。

            第 二 課 時

            復習導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a.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b.聯系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c.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a.生練讀。

            b.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范寫“屏”。

            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征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板書:

            乞巧

            乞—氣

            宵—霄

            課后反思

            1、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

            2、未有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

          《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詩兩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病⒄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釋題:

           、抛x古詩題目。

            (注意重點字音:贈。)

           、茙熀喗樵娙恕疤K軾”。

           。、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抛宰x,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普页鲈娭猩郑⒁庾x音易錯字:

            擎殘橙劉

           、亲宰x,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⑷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薄⒄页龉旁姡ㄒ唬┲幸髮懙纳郑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场⒆杂山M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ㄇ锾,收獲的季節。)

            七、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釋題:

           、抛x題。

           、坪喗樵娙恕岸拍痢。

            2、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3、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⑴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瓢醋约航M的方案自學。

            4、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怠l想象,感情朗讀:

           、艓煼蹲x,生邊聽邊想象。

           、粕氉x,一邊想一邊讀。

           。、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派杂勺x,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普一锇椋毐痴b。

            三、學習詩中生字

           。、字音、字形、字義。

           。病⒅笇鴮。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古詩《雪》節選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兩個特點,將夜雪景色描寫得生動逼真,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古詩塑造了一個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釣的老漁翁的形象,表現了詩人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是第1學段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3、認識7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會寫11個生字,學會雨字頭、穴字頭。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書寫11個生字。

            3、通過誦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每當冬季來臨,我們就會經?吹窖┗禽p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飛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南宋詩人尤袤是怎樣贊頌這雪景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實處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朗讀,感知詩意。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詩,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2、同桌互相讀,聽一聽,他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指名讀。

            4、這首詩,怎樣讀才能把它讀得更美呢?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和重音。)

            5、請你像老師這樣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會。ㄗ杂删氉x,讀中體會。)

            6、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1、這么美的詩句,你知道每句詩的意思嗎?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互相說說對詩句的理解。

            2、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整體感知全詩內容。對學生理解困難的詞語重點指導。

            3、由文入畫,提升理解。

            學生觀察插圖,理解全詩,圖文結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詩內容。

            四、感悟詩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這樣樸實的語言,自然真實地將一幅夜雪圖展現在我們眼前?吹酱司,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2、配樂反復吟誦,體會詩境。

            五、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雪、窗、照”3個字。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南宋詩人尤袤筆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里釣魚的情景嗎?唐代詩人柳宗元主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第2首《江雪》。

            二、初讀感知,想象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結合插圖在腦海中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指名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進入情境,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說。

            ①配樂,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詩句描繪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谡l還有什么補充的?(指導對“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著的是——蓑;頭上戴著的是——笠;整個詞的意思就是——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叟c第1首《雪》對比,此時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嗎?說說你的理解。

           、軒е愕捏w會再讀一讀(自由練習、指名、齊讀)。

            (2)畫。

           、僬故居写硇缘暮喒P畫。

            ②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③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3)讀。

            ①指名讀。

            ②集體評議。

            師指導朗讀停頓、節奏、韻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劬氉x。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鼙痴b。

            四、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驚、獨、釣”3個字,特點:左窄右寬。

            3、學生按照田字格練習書寫漢字。

          《詩兩首》教學設計7

            展示古詩: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皷|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各位老師可以作為參考使用。

          《詩兩首》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培養學生利用聯想和發散思維領悟詩歌的能力,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思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教學藍圖】

           。、結合音畫效果,讓學生進入鄉愁世界。

            2、教學分為幾大板塊:

           、 音畫情景。

            ⑵ 朗讀領悟。

            ⑶ 詩歌欣賞。

           、 自主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我愛這土地》,把握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感。

            一、導人新課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地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

            二、寫作背景及作者

           。薄懽鞅尘埃

            這首詩寫于抗日戰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從此,這首詩在抗戰時期廣為傳誦。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現、當代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育到5歲回家。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后引起轟動,一舉成名。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艾青是繼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三、感知、研習

            1、范讀欣賞。

           。ㄗ⒁饫首x節奏、重音、詩人的感情。)

           。ǘ嗝襟w播放朗讀材料)

           。、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出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見書)

           。场ⅰ巴恋亍钡暮x(練習一/1)

            艾青是一位與“土地”聯系得非常緊密的詩人,他的詩歌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是“土地”和“太陽”。前者象征祖國,后者象征光明(在本詩中,“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也是光明的化身)。詩題“我愛這土地”,表達了詩人對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的深沉的愛,這首詩抒發了那個艱苦的年代里,為祖國的獨立自由而奮斗獻身的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合作探究:

           、 找出詩中的意象:

            (讓學生找出,并在前面加上定語。)

            詩中的“土地”“河流”“風”“黎明”四組意象是有象征意義的!氨槐╋L雨打擊著”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難、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永遠洶涌著”的“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抒寫了人民的悲憤和激怒,象征抗戰力量的日漸壯大和那風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抗爭;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是苦難人民的希望和抗戰勝利的“黎明”。

          《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督^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ǘ├斫庠娋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么?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后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艷,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凈慈寺就脫口稱贊:“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匯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絡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善于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后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薄醋詫W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了解詩句的大意。

           。场⒏形蛘Z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么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發現后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配樂讀。

           。场⒈痴b。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2、看圖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

            二、對話平臺

            1、初讀:

           、沤柚匆糇杂勺x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仆阑プx,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切〗M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讀:

            ⑴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瓶串嬅,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亲杂勺x,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葏R報交流詩意。

           、啥喾N方式朗讀。

           。、誦讀:

            ⑴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茖W生自由練讀。

           、琴愖x,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扔米约合矚g的方式背誦。

           。、寫字:

           、懦鍪疽獙懙淖郑

            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⑵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墙處熓痉,學生評價。

            ⑷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懽钟柧氁o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怠⑼卣梗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么?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復習:

            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挑戰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復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懦鍪尽渡叫小,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瓢醋约旱南矚g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菂R報:

            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葞熒献鹘鉀Q問題。

           。、細讀:

           、艑W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浦该x,讀后評價。

            ⑶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葘W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4、誦讀:

           、抛寣W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铺魬鹱x,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怯^看插圖,練習背誦。

           。、寫字:

           、懦鍪旧郑

            楓、于,學生認讀,

           、朴^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⑶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

            “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葘W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丁⒕毩暸c拓展:

           、懦鍪菊n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普b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20古詩兩首

            鋤禾 憫農

            日當午汗滴 春

            一粒 盤中餐 辛苦

            秋 萬顆

            餓 死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為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范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鋤禾當午粒粒辛苦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么?自由說說圖意。

            2、當眾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日當午汗滴盤中餐辛苦

            4、講解。

            5、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說、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合講解板書:春一粒秋萬顆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粒”表示(),“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收閑夫。

            2、這幾個字里,你認為哪幾個比較好寫?說說你是怎么寫好的'。學生自學后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補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詩兩首》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薄⒛苡懈星榈乩首x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學習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流程】

            一、學習《我想》

           。、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

            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兒童詩。剛才同學們讀的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贊美童年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2、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 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愿望。

            ⑵ 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么?

           、 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

           、 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為什么?

           、 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 “我”為什么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

           、 “我”為什么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如,平日里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云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⑹ 生展示讀,并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 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3、回歸全詩,感受意境:

            ⑴ 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鑒的地方?

           、 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每一小結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小結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

           、 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 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自悟,理解大意:

           、 自讀全詩,要求基本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并在每小節的標題后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

            ⑵ 指名讀詩,交流預習所得,概括全詩大意。

            ⑶ 學生質疑,釋疑。尤其是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語句教師有必要加以解釋。如:“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讓學生體會“笑聲”怎么會蹦跳?這說明什么?

            2、賞讀詩句,學習借鑒:

           、 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

            ⑵ 欣賞交流佳句,如: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钡日Z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比較鑒賞,模仿習作:

            ⑴ 默讀兩首詩,想一想,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⑵ 生探究、發現。

           、 交流感悟。

           、 師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第二首主要是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⑸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兩首詩中其中的一首,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與童年往事。

           、 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 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4、總結談話,結束教學:

            師:童年的生活是一幅連綿不斷的水墨畫,里面有許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我們以往閱讀了許多描寫童年生活的文學作品,今天又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再一次打開了通往兒童世界的大門,請大家課外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

          《詩兩首》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W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 ,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 ,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W習《絕句》)

            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詠、碧、妝、剪、裁”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詠柳》。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所描繪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寫法,激發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了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談話激趣:同學們,春天到來時,天氣轉暖,花開了,草綠了,小鳥又飛回來了,冰雪融化,種子發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滿著生機。春天是這樣的美,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歌頌、贊美春天的詩。

            2.釋題:“詠”即用詩歌來歌頌和贊美。“詠柳”即是贊美柳樹。那么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生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詞。

           。1)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相互交流識記生字方法。

            (3)釋詞:

            碧綠:翠綠色的玉石。

            妝:裝扮,打扮。

            萬條:文中指無數根柳條。

            絲滌:用絲織的帶子。文中用來形容柳枝細長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學習第一、二句詩。

           。1)自由輕聲朗讀第一、二句,思考:這兩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么?(一個兒童坐在一棵柳樹上吹著竹笛)從遠處看,倒垂下來的柳條像什么?(像用絲織成的帶子)

           。3)理解句意。

            誰能試著說說第一、二兩句詩的意思?

           。ǜ吒叩牧鴺淙缤逃裱b飾成的一樣,萬千條柳枝好像垂下來的綠色絲帶)

            (4)指導朗讀。

            一要讀出對詩人的贊美,二要讀出節奏感。

            引導:詩人從柳樹寫到柳枝,又從柳枝寫到柳葉,詩人看到這細嫩的柳葉,是怎樣想的呢?

            2.學習第三、四句詩。

            (1)指名讀第三、四句。

            (2)交流匯報:詩人是怎樣想的?

           。~怎么這樣細這樣尖,好像是人裁剪出來的)

           。3)詩人又想到是誰裁剪的呢?

            (二月春風)

           。4)詩人為什么會想到二月春風呢?

           。ㄒ驗榇猴L一吹,吹綠了柳樹)

           。5)投影出示:“二月春風似剪刀”,引導理解。

           。6)誰能說說這兩句的詩意。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教師范讀。

            2.同桌對讀。

            3.指名讀。

            4.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試著背誦。

            五、小結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綠的柳樹,就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所以許多詩人都寫是贊美楊柳。詩人贊美楊柳更為奇特,從“樹——枝——葉”聯想到“碧玉”“綠絲滌”,最后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風把這剪刀裁出滿樹又細又嫩的柳葉。

            六、擴展升華

            詩人描寫的柳樹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樹又是怎樣的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唱一唱……)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絕、鳴、嶺、泊”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并會默寫。

            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了解比喻的寫法,激發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了解比喻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詠柳》。

            2.全班齊背《詠柳》。

            教師: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描寫春天柳樹的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詩《絕句》。

            3.介紹杜甫創作這首詩的背景。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時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二、指導自學(按上節課的方法學習)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詩句。

            2.邊讀邊想:詩人看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質疑釋惑

            1.齊讀第一、二句,想想這兩句描寫了怎樣美妙的畫面?

            2.指名讀第三、四句,說說這兩句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教師指導:詩句中的一個“含”字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屋子里向遠處眺望。這窗戶好像畫框,遠處的山,門前的大船,都鑲嵌在畫框里。詩人寫得多妙!

            四、朗讀感悟,欣賞體會

            1.指導朗讀。

            朗讀這首詩時語調要輕松,要突出重音:鳴、上、含、泊、千秋、萬里,要邊讀邊想像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情境。

            2.體會詩歌意境。

            3.體會語言特色。

            4.體會詩歌節奏。

            讀中體會。

            五、課堂小結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畫面有聲有色,充滿生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你能體會得到嗎?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獲。

          《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朗讀、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絕句》這首詩。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引導同學們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由此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詩:9 古詩兩首

            (二)自學《絕句》

            1.讀題、解題,作者簡介。

            《絕句》是古代詩詞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這首詩是唐朝另一個著名詩人杜甫寫的,當時唐朝開始衰敗,又發生叛亂,詩人歷盡艱辛才輾轉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間草堂,詩中描寫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麗的景色。

            2.教師范讀。

            強調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學字詞,理解詞語,教師檢查,學生質疑。

            黃鸝:一種小鳥,也叫黃鶯,叫聲很好聽。

            白鷺(lù):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細長,吃小魚,小蝦。

            東吳(wú):古時候的東吳,就是今天江浙一帶。

            鳴:這里指鳥叫。

            翠柳:綠色的柳樹。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嶺: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這時是虛指!扒镅敝附K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萬里:指非常遙遠,不是實指。

            4.檢查自學詩意情況,想像畫面。

           。1)指名讀詩句。

           。2)練說每句詩意。

           。ㄐ戮G的柳枝上一對黃鵬在歡唱,蔚藍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鷺從溪上飛起,向遠處天空飛去。遠處,西嶺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這樣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戶里一樣。門外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只。)

           。ㄓ^看彩圖,誦讀全詩,想像畫面。)

           。ㄕ自娒枥L了草堂附近明媚秀麗的景色。)

            5.反復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朗讀。

            我們要以歡快的語調,來讀這首詩,讀詩時還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輕重快慢。

           。2)教師范讀。

            (3)學生朗讀。

            兩個/黃鵬//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干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4)全詩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抒發了作者對平靜生活的向往。)

           。ㄈw會寫法

            詩人為什么能描繪出這么美的畫面呢?他運用了什么方法?你們想知道嗎?齊讀全詩,仔細體會。

            (教師總結:古詩是四個不相連屬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圖畫,短短四句寫景,有層次,有遠近,聲情并茂。而且黃翠白綠,眾彩繽紛,形象鮮明活潑,分而不散,從而充分表現了詩人恬靜開朗,躍躍欲歸的內心世界。同時這首詩語言清新質樸,對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樂美。)

           。ㄋ模┍痴b全詩,體會美感

           。ㄎ澹┎贾米鳂I

            1.練說詩意。

            2.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

            教學步驟 :

           。ㄒ唬⿵土晫

            1.背誦《絕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創設情境,交代學習方法

            1.給學生演示《早發白帝城》音樂鑒賞的視頻資料。

            2.交代學習方法。

           。1)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五讀法”來學習古詩。什么叫“五讀法”?又該怎樣運用“五讀法”來學習古詩呢?

            (2)出示“五讀法”

            一讀通,咬準音;二讀懂,知大意;三讀精,解詞義;四讀會,達意境;五會讀,有感情。

           。ㄈ┲笇W習《早發白帝城》

            1.揭題,解題。

            (1)“發”在這里的讀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發)

           。2)讀了這個題目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ㄔ缟蠌陌椎鄢浅霭l)

           。ㄔ缟蠌陌椎鄢浅霭l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學習這首詩時就會解決我們的疑問。

            (3)這首詩主要內容是什么?

            2.學生按照“五讀法”開始學習詩句

            (1)一讀通,咬準音。

            ①正字:朝(zhāo)還(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結構),辭(左右結構),猿(左右結構)

           。2)二讀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辭:辭別、離開。

            還:返回。

            啼不。翰煌5亟。

            輕舟:輕快的小船。

            萬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讀精,解詞義。

            通讀全詩,根據每句詩所寫的內容,給詩分層。每層寫了什么內容?

           。ㄟ@首詩分兩層意思來寫,第一層告訴我們詩人出發的時間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第二層寫長江兩岸的景色。)

            ①指名讀第一、二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ㄖ懒俗髡咴绯繌陌椎鄢浅霭l,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時間離開白帝城出發的?從詩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ㄔ娙嗽绯繌陌椎鄢浅霭l。從“朝”和“彩云間”這兩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當詩人離開白帝城時,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間”一詞,除了寫出時間,還寫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點?(很高)

            教師講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講在“彩云間”。

           、蹚陌椎鄢堑浇暧卸噙h?詩人乘船走了多長時間?從詩歌的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從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遠,詩人乘船只用一天時間就到達江陵了。)

            詩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虛指,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說明船開得很快。

           、苄〗Y:這兩行詩,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讀時,除了要把順水行船速度極快的意思表達出來,還要表達詩人的心情同飛舟一樣輕快。

            ⑤指導朗讀。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⑥第二層是寫長江兩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來寫。

           。ㄗプ 霸陈暋焙汀叭f重山”來寫。)

           、咦髡邽槭裁匆獙憽霸陈暋焙汀叭f重山”?

            明確:當年長江三峽,都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猿猴的叫聲常常會在深山峽谷中引起回聲,一聲接一聲,聲聲不斷地傳播開去。李白乘船順水而下時,在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中,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這里用猿猴的啼叫聲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輕快和沿途景色的壯麗。

           、嘀笇Ю首x(注意把“快”的意思讀出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每句的意思。(分組討論,指名說)

           。ㄔ绯浚髡唠x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遠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一聲接一聲還沒停下來,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1)學生邊看《早發白帝城》的影碟,邊聽師范讀古詩。

           。2)談話: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當年他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貴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白帝城的地方,忽然傳來皇帝要釋放他的命令,你們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樣?(十分高興)

            李白在釋放后寫了這首詩,不但描寫了長江兩岸雄偉壯麗的景色,而且表達了自己經過艱難歲月之后,被釋放的喜悅心情。

           。3)為什么說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夙標写ǹ陀^);②心情愉快,急切盼歸(主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我們再讀這首詩,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體會詩人的感情。

            (5)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ㄋ模┎贾米鳂I

            讀李白和杜甫的詩,然后利用隊會時間開一個班級詩會,看誰知道得多,理解得準確。

            教案點評:

            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古詩,最后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在背誦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結合對詞語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最后,老師再結合詩歌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寫作上的一些特點。針對這種教學思路,同時設計了配合教案的多媒體演示課件,用來輔助老師教學。

          【《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

          陶淵明詩兩首教學設計12-15

          《 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07-28

          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范文08-04

          《李商隱詩兩首》的教學設計08-04

          《鄉愁詩兩首》教學設計模板08-04

          《鄉愁詩兩首》教學設計范文08-03

          《郭沫若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08-05

          《郭沫若詩兩首》精品教學設計08-04

          郭沫若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08-01

          《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范文08-0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午夜乱理片 | 亚洲国产原创私拍精品 | 欧美专区在线中文网 | 五月丁香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另类在线A∨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免费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