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

          時間:2021-05-17 16:29:3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范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重點

            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教學難點

            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球誕生于46億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沒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樣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樣出現呢?其實這些問題我們雖然無法通過親眼觀察或模擬實驗得到答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前人的實驗或現有的資料來了解幾億年前的地球。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新的一章——生物的進化。我們先來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3、理解米勒的實驗過程和結論。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學生閱讀教材51頁的科學方法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推測?

            2、推測需要哪些要求?

            二、學生閱讀教材51—52頁的資料分析,討論下列問題:

            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你能總結出生命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3、地球上原始大氣的成分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4、你認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實驗裝置幾個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條件?

            5、根據米勒實驗結果,可以對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樣的推測?

            6、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部分有機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測?

            三、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講解

            四、學生閱讀教材53頁的內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過程。

            (四)、總結反思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鞏固練習

            1、原始的地球大氣與現在的空氣在成分上有明顯的差別,那時的大氣成分主要是( )

            A、水蒸氣、氨、甲烷等

            B、氮氣、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等

            C、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氣、氧氣、氮氣等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礎物質是( )

            A、小分子有機物 B、大分子有機物

            C、小分子無機物 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形成的場所是( )

            A、原始大氣 B、原始海洋

            C、陸地上 D、大氣層中

            4、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學家是( )

            A、愛因斯坦 B、米勒 C、愛迪生 D、牛頓

            5、下列哪一項是原始大氣中沒有的

            A、氨 B、水 C、氧氣 D、氫

            6 、生命起源的過程是( )

            A、無機物——有機物——原始生命

            B、有機物——無機物——原始生命

            C、無機物——原始生命——有機物

            D、原始生命——無機物——有機物

            7、米勒的實驗證明了( )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機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六)作業布置

            完成績優學案55頁練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

            二、原始地球

            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解釋米勒實驗的設計原理及結果,鍛煉運用證據和邏輯進行分析和推測的能力;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以及新的研究進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關注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

            2.難點: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

            課前準備

            1.有關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說的視頻資料

            2.學生課前通過閱讀科普書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3

            知識目標

            1.分析資料,認知原始大氣的組成成分;

            2.討論原始大氣與現在大氣的成分有什么區別;

            能力目標

            1.分析資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幾種推測,概述生命起源(化學進化學說)的大致過程;

            2.分析有關科學證據,作出科學的推測判斷;

            3.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科學評價與推測判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生命起源的科學報道,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2.通過小組討論和探究推測,體驗探究推測活動的科學性和嚴密性,體驗探索生命奧妙的艱辛。

            學習方法

            1、推測判斷;

            2、小組討論辯論;

            3、分類歸納

            學習工具

            1、圖片資料;

            2、學生講述有關生命起源的故事;

            3、Internet上的資源

            學習過程

            課前準備(事先1周安排)

            課前召開各班生物課代表和生物興趣小組長會議,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生命起源的傳說、故事、新聞、媒體報道等。

            課時1:分析推測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學說”

            [引入新課]

            推測判斷一:“神創論”不攻自破。

            學生代表講述“女媧造人”的故事,全班學生做出推測判斷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的推測判斷

            安排語言表達較好的學生講述“女媧造人“的故事。 同學們,你們相信這種說法嗎? 不相信。因為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只是神話傳說。“神創論“不攻自破。

            學習結論:女媧造人,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沒有科學的證據,只是一種傳說,不攻自破。

            [課堂討論]

            推測判斷二:化學進化論學說

            米勒實驗。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的推測判斷

            閱讀資料1:

            分析原始大氣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請同學們完成兩個任務:

            1.寫出原始大氣中各個氣體成分的化學式?

            2.推測在原始大氣中為什么沒有氧氣? 1.H2O、H2、NH3、CH4、CO2、H2S;

            2.學生小組討論推測得出;

            (1)氧元素,化學性質很活潑,少量水分解產生的'氧分子,很快與其他物質形成氧化物;(比較科學)

            ([)沒有綠色植物,不能釋放氧氣;(一種猜測)

            閱讀資料2:

            分析米勒的科學實驗 出示導學提示,幫助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1.米勒實驗中運用了哪些氣體?

            2.米勒實驗中火花放電模擬了什么?

            3.米勒實驗中合成了什么物質?

            4.米勒實驗證明了什么? 1.H2O、H2、NH3、CH4

            2.模擬了原始地球的火花放電;

            3.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4.米勒實驗說明,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可以能夠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

            學習結論:米勒實驗證明了化學進化論中,從無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小分子物質,是有可能實現的。

            然而,目前由有機小分子物質到多分子體系再到原始生命的進化過程,人們還沒有找到科學的證據。

            許多科學家認為從科學實驗來找到能夠作為“化學進化學說”的證據,難度很大;在這種現狀下,促使科學家另辟新徑,尋找新的途徑來探索生命的起源。

            推測判斷三:宇宙起源學說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的推測判斷

            閱讀資料3:

            分析隕石成分,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有機物。

            同學們,通過分析隕石的成分,大家可以作出什么推測?

            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來自星外天體;

            2.星外天體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

            閱讀STS──探索地球外的生命

            學生分組閱讀,分組討論分析。

            導學提示:

            1.人類在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作出了哪些活動,取得了哪些成績?

            2.大家能夠作出什么推測?學生代表交流發言,最后總結。在火星上可能存在較低等的生命類型,太陽系外的天體有可能存在其他生命。

            學習結論:人類在不斷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地球外天體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課時2: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

            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繼續搜集有關生命起源的資料,來自互聯網、報刊、廣播、電視的最新報道,并與同學們相互交流討論。記錄好學習筆記。

            學習體會

            學生分組討論,深入學習了科學推測的方法,探究辨析了生命起源的幾種學說;并且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了科學推測判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體驗了人類探索生命起源奧妙的艱辛,體驗了進行科學探究要敢于付出一定的代價,要遵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遵循嚴密的邏輯推理,而不能憑空想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課件的教學設計03-11

          關于生命起源的教學課件09-13

          談生命教學設計12-23

          人教版六上:《生命的林子》說課設計12-16

          地球爺爺的手-課件教學設計02-21

          感悟生命的價值教學設計02-18

          再塑生命教學設計02-25

          《生命 生命》導學案教學設計課件及教學反思04-20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12-30

          小學課件《地球爺爺的手》教學設計02-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内一区二区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亚洲精品 | 午夜天堂电影在线 | 亚洲综合中文字线观看看 |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