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1-05-17 17:04:4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1

            【學習目標】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3、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古代詩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寫景抒情的詩詞,今天來學習其中三首。

            二、學習詩句

            1、提示學習方法和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看注解理解詞義。

            ⑶連起來說說每句話的意思中。

            ⑷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2、學生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然后在班上集體交流,逐首理解。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惑

            四、教師小結(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別朗讀三首詩詞

            二、比較學習

            1、引導比較異同:

            師:三首詩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處又是什么?

            2、學生按上述要求進行自學思考,做好發言的準備。

            3、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三、引導歸納

            1、相同點:

            詩人都在描寫一處景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2、不同點:

            從詩人所在的地點、時間、觀察到的景物的特點,當時的心境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詩與詞的不同形式加以區別。

            四、指導感情朗讀

            體會三首詩詞中詩人的不同心境,用恰當的語調加以表達。

            五、背誦,默寫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2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12.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干什么?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朗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得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題目點明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么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知道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理解課題

            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詞的內容。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作國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六、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4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讀生字:塞箬蓑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升華

            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5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古詩詞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古詩詞分析教學設計參閱02-15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課件02-17

          古詩詞《登鸛雀樓》教學設計12-11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7-02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6

          鳥梁實秋名師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9-02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6

          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7

          《化石吟》優質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0-03

          老舍的《貓》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7-0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狼人久久青青草原 | 久久国产精品亭亭亚洲Av | 亚洲免费性生活视频网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