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

          時間:2021-05-18 12:28:4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模板(精選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模板(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模板(精選7篇)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了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說說“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么給兒子?為什么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范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注釋,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說說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說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匯報句子意思。(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著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為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范讀,再點名讀,最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后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學會“祭、乃”兩個生字;理解詩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3、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4、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2、理解詩意,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作業練習卡、板書設計材料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隨意背誦一首古詩讓學生猜題、作者及朝代。師:同學們,古詩是華夏文明的精髓,是傳統文化的奇麗瑰寶,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背背,看誰背得又多又好,師:剛才幾位同學都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將學習另一首古詩,它就是陸游的《示兒》。

            1、板書課題:15課 示兒(全班齊讀課題)

            2、渲染氛圍,聽配樂詩朗誦(課件展示),讓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知道《示兒》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么,你對陸游有多少了解呢?請你把收集到的關于作者及所處的時代背景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師課件展示補充資料及陸游圖像。

            二、學習這首古詩

            1、學習鞏固“祭、乃”兩個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注意節奏、語速、聲音的高低等)。

            3、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這么好的詩,同學們愿意把它讀懂嗎?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么,還應該怎樣學習呢?

            說說以往我們學習古詩有什么要求?提示學法: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文。

            4、再讀這首詩,初步領會詩意,并思考以下問題(小黑板出示:問題)

            (1)想一想,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學習

            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注、畫圈、思考。咱們古人所說的很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經過你剛才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或許也有一定的疑問吧?沒關系,我們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

            6、匯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哪些內容(結合課后注釋或工具書,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說得不準確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是什么都沒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國。“同”是統一。“九洲同”是指全國統一。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從“但悲不見九洲同”這句詩中尼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詩人唯一牽掛的是祖國的統一。

            7、自讀自悟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句詩。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指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祀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雖然死了,還希望聽到統一祖國的消息。

            剛才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答)

            三、 總結全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陸游臨終時對兒子們囑咐的動人悲壯的場景吧(課件展示當時情景)!

            1、現在你理解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洲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祀時別忘了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啊!同學們,讓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報效祖國。最后,讓我們全班同學帶著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崇敬之情朗讀他的這首愛國詩篇吧!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

            (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 了解示兒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 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3、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進行背誦和默寫。

            4、 感悟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簡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

            對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了解和認識。

            教學準備: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

            《滿江紅》一詩及譯文

            教學過程:

            一、 溫故而知新,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創設學習情境。

            二、 開展文學常識競賽,了解作者概況及時代背景。

            三、 學習新詩《示兒》

            1、 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請同學自由讀一讀,說說是什么意思。

            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 教師導語過渡,出示《示兒》

            4、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把它讀正確,讀熟練。

            5、 結合注釋和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這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

            6、 學生逐句理解體會,教師指導朗讀。

            7、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然是“萬事空”,為什么臨死還要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8、 讀課外短文《示兒》。

            9、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背誦。

            10、練習在綜合本上寫一寫。

            11、 在聽寫本上默寫,同位互相檢查,統計全對人數。

            四、 課外延伸

            朗讀岳飛的《滿江紅》

            五、 布置作業

            1、 賞讀另外一首陸游的愛國詩,和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2、 學習歌曲《滿江紅》。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床,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A、讀題解題,了解背景

            1、交流搜集的資料。

            2、出示教師搜集的資料。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后國都汴州被金兵占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茍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就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

            3、引導說題意。

            B、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朗讀《示兒》。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找生讀,相機評價引導)

            2、對照注釋理解詩意。(交流糾正,相機進行翻譯古詩文方法的引導)

            3、體驗感情。

            詩里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學生想象說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組能夠體現陸游心情的詞,說一句完整的話。

            感情朗讀 “但悲不見九州同”。

            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涵在里面,是什么?(板書:盼)詩人盼的是什么?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

            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么漫長的等待,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

            一個“悲”,一個“盼”。同學們,就是這種感情的《示兒》。學生感情誦讀。

            C、拓展

            正是因了這強烈的愛國感情,陸游在20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的志向。(出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然他直到40多歲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了一名軍官,一生并未做過高官,而且屢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憂國),68歲時他退居家鄉,在偏僻的山村,年邁的他(出示: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直到82歲,他還高唱(出示: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他在世時沒有看到祖國統一,傷心悲憤(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他堅信著失地定能收復,祖國定能統一,臨終前諄諄囑咐著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D、互文引證,體察詩蘊

            1、拓展《題臨安邸》。

            引讀思考,從詩中你能看到什么?那些南宋的王師、權貴、皇帝,他們在干什么?

            生交流。

            從詩中,你能看到南宋統治者發兵征戰、收復失地的決心和行動么?沒有。大敵當前,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只知道朝朝尋歡、夜夜作樂,他們何嘗似陸游為山河的破碎而傷心?他們何嘗似陸游為百姓的痛苦而憂慮?他們何嘗似陸游為收復失地而著急?他們何嘗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們已經葬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這樣下去,錦繡如畫的杭州也將葬送在他們手里。

            面對他們,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讀 “西湖歌舞幾時休?”

            2、對比體驗

            當這兩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北方的壯麗山河淪陷了——西湖邊上卻是歌舞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壓下度日如年、渴盼統一——南宋的統治者們卻在尋歡作樂、醉生夢死。是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讓陸游的一生都在為人民疾苦而憂,為國家破碎而悲,為統一國家而戰。臨終之際,陸游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南宋統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學生想象寫話。

            這就是陸游——一個對侵略者滿腔的恨,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愛的陸游。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崇敬吧。

            (三)作業

            陸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歌,其中很多都是愛國名篇,被廣為傳誦。像《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書憤》等等,課后同學可查閱誦讀。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更加欽佩陸游,而他的愛國精神也一定會深深地植根在你們的心中!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能正確讀寫詞語:家祭、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示兒》。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指導

            教師教法:談話法、朗讀法。

            學生學法:自學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三、教學重點

            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四、教學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五、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課文

            你喜歡古詩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古詩接龍的游戲;背誦六年來所學的詩(課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書課題,感知寫作背景

            1、同學們看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幻燈出示作者簡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虜了兩位皇帝及皇親國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權滅亡。1127年農歷五月,宋高宗趙構稱帝建都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著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對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殘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與華北地區的人民受盡了折磨。陸游出身書香門弟,幼年時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飽嘗流離之苦。他的一生作詩甚多,現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示兒》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遺囑。

            (三)課件出示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步法)

            1、初讀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品讀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句。

            3、細讀 想想詩人描繪的畫面。

            4、研讀 由畫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四)合作學習古詩

            1、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達到正確、流利,并指出“祭”的書寫筆順和“乃”的讀音。

            2、品讀 小組合作自悟詩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學生匯報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本來就知道的意思。“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指全國的統一。

            詩意: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②“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北師:指南宋軍隊。

            定:是平定,這里指收復。北定:收復北方。

            無: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乃翁:你們的父親。

            詩意: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細讀

            小組合作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意所描繪的畫面。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4、研讀

            聯系深化,激發情感。

            ①交流:你從描繪的畫面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談談你的看法。

            如:對國家未統一的悲憤,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期盼,對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表現詩人愛國主義情感等。

            ②在互動交流中,教師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并背誦。

            (五)拓展

            古代的詩人在臨終時都能想著國家的統一,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熱情。作為新時代的少年,為了愛國你準備做哪些?

            學生匯報交流。

            多媒體播放《國歌》學生齊唱

            (六)小結

            同學們學習很主動,我們不僅知道自學古詩的四步法,而且從詩句中展開聯想,感悟到愛國詩人的高尚情懷,今后我們讀書就要注意從內容展開聯想。

            (七)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有關陸游的詩,讀一讀,再次感受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背誦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

            3.德育滲透點: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對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古詩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三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系、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話愛國

            師:古往今來,愛國是永恒不變的話題,許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著心中的愛國情。抗金將領岳飛精忠報國,寫下了鏗鏘有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著名歌手張明敏身在異鄉,用歌聲唱出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詩篇,歌曲?(生交流),導入古詩《示兒》。

            二、初讀感知,讀出韻律,解詩題

            (生齊讀詩題。)

            師:“示兒”是什么意思?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叫什么?人們在臨終時給兒子的遺書一般都是寫些什么?(生看屏幕解詩題。)那陸游寫了什么?

            1.生自讀,抽讀,師指導讀,讀出節奏。

            2.師:通過初讀,你從陸游的遺囑中大概讀出了他想告訴兒子什么?(生交流初讀感知。)

            師:讀詩,僅讀出大概意思還是不夠的,詩中又孕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走進古詩,反復品讀,感悟詩情。

            三、走進歷史,抓住詩眼,悟詩情

            1.找詩眼。

            師:找找詩中哪個字體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情?(生交流)板書: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詩人悲什么?(生說)你從哪看出來的?(生談看法)

            師:元——原來、本來,詩人本來就知道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詩人心中哪些東西是空的?(生說。)

            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生交流)

            師:面對死詩人都如此豁達,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回答)師:從哪知道的?(生齊第二句。)九州------全國,同-----統一。

            師:當時詩人的國家遭遇了怎樣的磨難?

            (生說,然后讀大屏幕上的資料,了解歷史上的宋朝。)

            師:讀了這段歷史,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而悲了嗎?指名說。

            板書:外敵侵,祖國分

            你能把這種痛讀出來嗎?指名讀詩

            ②二探“悲”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時的詩人又在做什么?

            出示陸游的生平簡介,了解詩人。出示其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自讀,抽題。

            師范讀前句,(生談一談這是一幅怎樣的山河?)

            師:“三萬里”“五千仞岳”這是何等的氣魄!指名讀。

            師:可是這么壯麗的山河卻被敵人占領著,你的心情怎樣?你知道詩人為何而悲了嗎?

            (生談感受)板書:山河破

            生帶著這種心情齊讀這兩句。師:僅僅是為這個悲痛嗎?還為什么悲?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指名說)

            師配樂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這樣被踏在了敵人的鐵騎下,老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你就在淪陷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師:你覺得詩人還為什么悲?(生說)板書:遺民淚

            師:帶著這種哀痛你再讀讀這兩句,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指名讀,齊讀。

            師: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說的?統治者都在干什么?我們一起去臨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歷史資料,古詩《題臨安邸》。(生自己讀。)

            師:游人:這里指誰?他們在干什么?(生交流。)

            師:哪個字體現了他們那種不憂國患,醉生夢死的生活?(生說)

            大屏幕對比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淚盡”,一邊是“尋歡作樂”你的心情怎樣?從中你又感受到詩人為什么還悲?(生交流)板書:朝臣昏驕奢淫

            帶著理解再讀詩句。

            3.悟“盼”情

            詩人就是帶著這么多的悲傷離開人世的嗎?還有什么?讀后兩句詩,指名說。

            師:盡管金兵入侵恨,盡管山河破碎痛,盡管遺民淚盡哀,盡管昏君無能憤,但是作者還是充滿無限的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此時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生答。板書:盼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個字——對祖國的愛。板書:愛

            這是一種執著不變的信念,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愛,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帶著這分情,讓我們一起用心吟誦,把一位老人的臨終遺愿讀出來。生齊讀。

            四、課外延伸,豐富積累,品佳句

            歲月的跌宕,這位老人沒有忘記受苦受難的人民,沒有忘記飽經憂患的祖國。還有許多仁人志士他們也用自己的筆桿,用自己的行動來寄托自己的未抒的胸懷。你還知道這個時期的愛國人士?出示愛國詩句。

            歷史已去,但愛國情道不盡,讓我們在讀史中背點詩,在學詩中讀點史,做到詩史結合。最后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大聲吟誦這些詩句。

          【陸游詩作《示兒》獲獎教學設計模板(精選7篇)】相關文章:

          示兒教學設計12-22

          示兒教學設計15篇12-22

          示兒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1-30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示兒》教學反思12-16

          筍芽兒教學設計(15篇)02-15

          示兒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4篇)01-30

          《筍芽兒》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0

          筍芽兒教學設計(集錦15篇)02-16

          筍芽兒教學設計通用15篇02-16

          《豆兒圓》教學設計3篇12-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欧美成是人在线观看 |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不卡片 | 婷婷精品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精品 | 日韩激情视频激情国产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