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5-27 19:00: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石壕吏》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石壕吏》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石壕吏》的教學設計

            《石壕吏》的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詩圣”杜甫的詩號稱“詩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藝術成就較高的一篇。學習《石壕吏》有助于學生體會以上特點。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即詩歌反映的社會現實較易,體會蘊含在詩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較難,尤其是這種感情并未直接點明而又很復雜時更是如此。品味詩作的藝術手法和精美語言就更是難上之難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誦讀至堂上背誦。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討論法 歸納法、賞析法、表演法、競賽法等。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熟讀詩作,提出疑問;教師搜集資料,制作課件等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領著同學們進行一次穿越,我們“夢回唐朝”,去拜訪一位大詩人——杜甫。

            一、《夢回唐朝》之第一站: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的詩歌風格沉郁悲壯,語言瑰麗精確,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杜甫則被后世尊為“詩圣”。

            他的詩作今存1400多首,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這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揭示了尖銳的社會矛盾,歷來被譽為“詩史”。

            二.《夢回唐朝》之第二站:了解一段歷史 安史之亂

            公元758年,為平息安(安祿山)史(史思明)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占的鄴郡(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河南孟州市),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

            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已經四十八歲的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仆仆,趕往華州任所。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根據目睹的現實,寫了一組詩:“三吏” “三別”.

            三.《夢回唐朝》之第三站:拜讀一首詩 《石壕吏》

            (一)明確學習目標。

            1、熟讀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3、背誦這首詩。

            (二)讀詩

            1、讀準字音。

            2、讀出節奏。(五言:二、三停頓)

            3、讀出感情。(語調要低沉、悲憤沉郁)

            1)、讀準字音。

            逾(yu)鄴(ye)戍(shu)老嫗(yu)咽(ye)

            2)、論詩

            1、論思想內容。

            2、論寫作特色。

            3、論遣詞造句。

            四.《夢回唐朝》之第四站: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本詩首聯作者寫春望所見。一個“____”字,使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________。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后三聯寫詩人內心感受,突出了詩人怎樣的渴望?

            五.課堂檢測

            1、表明戰爭慘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表明“老婦”一家貧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石壕吏》哪句話寫出了官吏的兇狠: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明老婦人被抓走的詩句是:_________。

            六.背詩

            1、化整為零,步步為營。

            2、按圖索“意”,讀圖背文。

            七、告別唐朝。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戰爭會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要珍惜和平,保衛和平,不讓:“三吏”“三別”的悲劇重演!

            八、布置作業。

            1、閱讀杜甫“三吏”“三別”的另外五篇文章,

            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婦人是詩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運用想像來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還要補充一些事實上已經發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故事情節。

            《石壕吏》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如走、致詞、裙、前途等。

            2、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復雜思想情感。

            3、了解寫作背景及“安史之亂”給當時百姓造成的深重災難,教育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復雜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復雜思想情感。

            教學時數1課時

            教與學設計

            一、導入

            1、播放視頻材料。

            2、導語。

            二、教學

            1、讀一讀

            (1)讀背景材料。讓學生先讀注釋①,并看教材插圖,了解寫作背景。

            (2)學生自讀。讓學生圈點批注自己認為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句子,學生交流后,教師以課件展示字詞。

            (3)指名學生朗讀。讓其他同學做評價。

            (4)教師范讀。強調感情。結合具體詩句做朗讀指導(停頓、語速、語調方面)。

            (5)學生齊讀。

            (6)你讀出了什么?

            2、理一理

            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讀詩,教師適時講解點撥,幫助學生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夜捉人”表現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結合全詩,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3、想一想

            (1)讀后,你對詩歌及其詩人杜甫有什么話要說嗎?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你如何認為?

            (3)題為《石壕吏》,作者為何不把差吏的話直接寫出來?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討論中探究問題。

            4、練一練

            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可能的話,讓學生試背。

            5、寫一寫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若有興趣,也可改寫成一幕短劇。(提示略)

            三、結語

            戰亂將人民置于水深火熱之中。封建時代社會的動蕩,政權的更替,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的責任。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做一個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人!(以歌曲《戰爭不是問題》做背景音樂,并以課件展示結語,以營造情景,引導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附板書設計

            石壕吏

            杜甫

            《石壕吏》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積累并理解詩中相關詞語的含義。

            2.品析關鍵詞句,體會詩人在巧妙的敘事中所表達的對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對悍吏的譴責。

            3.了解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

            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詩意,體會詩人在巧妙的敘事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聯系作者經歷,感知一個飽經憂患、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回顧舊知

            1.讀對聯,猜詩人。以評價杜甫及其詩作的對聯導入。

            2.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杜甫的詩歌,并交流有關杜甫的資料。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理解字詞,讀懂大意。

            2.教師示范誦讀,學生朗讀。

            3.概括這首敘事詩的主要內容,并補充介紹作者寫作本詩的時代背景。

            三、品讀詩歌,重點研讀

            1.思考:詩歌題目是《石壕吏》,可是詩中提到“石壕吏”的句子只有兩句,主要篇幅卻是在寫老婦人的訴說,為什么?

            提示:細讀老婦人“致詞”的十三句詩,想一想老婦人的話中包含了幾層意思?

            老婦人面對官吏怎樣的逼問才有這番“致詞”的?

            討論交流,想象并補充官吏的問話,從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思考:除老婦人的“致詞”外,詩中還有哪些詩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狀況?結合關鍵語句進行分析。

            四、再次誦讀,感悟情感(完成表格,歸納小結)

            五、布置作業,拓展提升

            1.熟讀成誦,掌握關鍵字詞的含義

            2.把本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提示:發揮想象,合理補充故事情節,注意對人物進行具體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適當加上環境烘托。)

          【《石壕吏》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改寫石壕吏作文01-15

          《石壕吏》教案15篇02-19

          改寫《石壕吏》(15篇)01-18

          改寫《石壕吏》15篇01-18

          石壕吏(改寫)-高一01-13

          石壕吏的唐詩翻譯賞析11-08

          望岳、春望、石壕吏教學教案12-06

          石壕吏原文翻譯及賞析02-15

          《石壕吏》原文及翻譯賞析02-10

          杜甫《石壕吏》譯文及賞析01-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国最大偷窥在线 | 色福利视频网站 | 在线影片亚洲视频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这里都有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