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30 11:57:2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平緩)越省力。

            過程與方法: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并用實驗的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愿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科學實驗并用實驗的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課前準備】:

            學生材料:搭斜面的木板2塊、鐵架臺,重物,測力計一個,實驗記錄表等每組一份。

            演示材料:相關圖片或者視頻材料的課件,純凈水一桶,厚實的大木板三塊(長、中、短)。

            小組分工:四人一小組,組長(負責組織組員實驗,提示監督各自的任務)、材料員(取、收實驗材料)、記錄員(實驗記錄)、匯報員(實驗結果的匯報,其它組員可補充),本課中每人可至少操作一次。四人在不同實驗課中輪換分工。

            其它:學生提前幾分鐘進入教室,熟悉桌上的實驗器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提出任務:誰能把這桶水搬到桌子上來?你能利用這些木板,把水桶放到桌子上嗎?

            2、分別操作后問:兩次搬水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揭示斜面概念:像這種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斜面。

            4、引出探究問題: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覺得利用斜面來搬重物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斜面的作用

            1、斜面能省力只是我們通過感受得到的一個猜想,是不是真的能省力,要怎樣得到證實?

            2、怎樣設計實驗?小組討論交流。

            3、修正實驗方案:

            4、規范實驗步驟:

            5、領取記錄單,開始小組實驗。

            6、各小組上臺匯報實驗結果,借助幻燈。

            7、通過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斜面能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出問題: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規律?

            師:剛才通過實驗已經驗證了我們的推測:利用斜面確實比直接提升重物省力。出示另兩塊木板,提出問題:把這兩塊木板也搭在桌子上形成斜面,分別用它們來提升水桶,省力情況會一樣嗎?如果按用力大小順序怎樣排列?(引導學生推測斜面的省力規律)

            2、學生進行推測,追問:你這樣推測有什么理由?(騎車上坡,坡越陡越費勁)

            怎樣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推測?

            3、設計實驗

            1)制定實驗計劃表(每組一份,同時課件出示)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實驗計劃表

            實驗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預測

            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

            2)交流計劃中的要點,并進行修改。(要改變的條件:斜面的坡度,可通過改變木板的長度實現,有的同學可能會只用一塊木板,通過改變高度來改變斜面坡度;不改變的條件:重物不變。實驗設計:用三塊木板搭成三個坡度不同的斜面,分別用測力計測得在三個斜面上提升同一重物所用的力。)

            4、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

            (提醒:A、每個坡度做3次實驗,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B、在第一次實驗前,已規范了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此處可再次提醒,勻速拉動重物時再讀數。

            C、在操作員操作的時候,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做好正確記錄,有問題小聲討論,不能讓其它組成員聽見。

            D、做完實驗后,及時整理實驗用品,并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完成實驗)

            直接提升物體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體的力(N)

            我們的發現

            四、聯系生活,延伸問題

            1、尋找生活中的斜面(學生舉例并說明,質疑。)

            2、出示生活中人們應用斜面的照片,讓學生說說其中的斜面原理

            3、小結、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2

            一、教學分析及教學設想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習認識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常見的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等,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質,材料的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基礎上教學的,沉浮實驗仍然是對木頭、紙、金屬、塑料這四種常見材料物理性質的檢測和探究。

            由于被檢測的物體必須是實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頭、金屬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學生將很容易觀察到它們在水中的沉浮現象。金屬一類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頭、塑料一類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希望學生能夠進而認識到,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體的材料有直接關系。之后,通過對木頭制品用途的調查和生活經驗的梳理,學生將豐富對木頭特性的了解,并強化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因此,我是這樣處理教材:指導學生按“問題——猜想——驗證——結論——應用”的科學認識程序設計教學的。

            二、教學目標

            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

            2、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4、增強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四、教學難點

            理解紙在水中先浮后沉的道理。

            五、教學準備:

            塑料塊、塑料圓柱、木制圓柱、木塊、回形針、紙片、鐵制圓柱(必須是實心物品)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

            1。播放視頻:森林及森林被砍伐的過程,并把木頭運到加工廠。

            2、談話導入:通過前幾課的探究,我們已經知道木頭的硬度、柔韌度、吸水性等特性,既然木頭有這么廣泛的用途它一定有許多特性,今天這節課我們試著給它們換個環境,把它們放到水里去研究,板書課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3。 發實驗材料。

            4、提出問題:預測這些物體哪些會下沉,哪些會上浮?

            5、分組討論后,請填寫在書上“常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記錄單”的“預測欄”中(下沉可用“↓”表示,上浮可用“↑”表示。預測結果出現了不同意見,在預測結果上側標注“?”)全班交流,關注有爭議的物體。(紙的沉浮)

            (設計思路: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把這些物體放入水中會怎樣?”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大膽進行預測,他們或聯系生活經驗,或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判斷和推理。因為猜測是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促進學生探究思維的發展,然后引出用“↓”“↑”表示沉、浮,而紙這個材料比較特殊,引起學生爭議,討論,又引出用“?”記錄預測結果,顯得非常自然。)

            (二)、主動探究,實驗驗證。

            1、沉浮實驗:驗證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1)導:剛才這些都是同學們的猜想,是不是這樣呢?我們要通過實驗才知道。

            (2)說明判斷物體沉浮的方法:物體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物體碰到容器底部是沉,沉在水底。

            (3)實驗方法指導:a、每次拿起一件物體輕輕的放到水中央再放手,等大家仔細觀察現象后再拿出來,允許多次操作,反復驗證;b、請記錄員及時記錄實驗結果,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用向上的箭頭“↑”表示“浮”,實事求是,如實填寫;c、將實驗過的物品擦干,將浮上來的物品放在一起,將沉下去的物品放在一起。

            (4)學生實驗,并記錄在“常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記錄單”的“實驗欄”中。

            (5)匯報、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6)通過實驗,你有什么發現?

            紙張呢?小紙片在水中為什么會出現沉浮兩種現象呢?(學生自由說)小結:因為紙的情況比較特殊,開始時可能是浮的,由于吸水性強,全部浸潤后就會沉入水底。

            2。小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有直接關系?(制成物體的材料)

            (三) 知識拓展

            (1)師:木頭有很多特性,自古以來,木頭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們直接把樹木加工成木材,廣泛應用在生產生活方面。

            (2)找生活中的木制品:在生活中,我們見過哪些物品是木頭制成的?為什么木頭能做成這些物品?

            (3)學生觀察、交流。

            (4)梳理、記錄氣泡圖。

            (5)視頻播放:“木制品”圖片

            (6)看完你有什么感受?

            (7)視頻播放:了解一棵樹的成材過程和價值,當前森林資源的狀況。

            (8)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9)、結語

            隨著科學水平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人們開始對材料進行選擇和開發,木材的替代品不但節約了森林資源,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能有效的彌補木材的缺陷,充分發揮材料的優勢,滿足生活的需要。

            (四)布置作業:

            森林資源是有限的,可是,我們人類是智慧無限的,人們意識到了危機,已經開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協和木材邊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廣泛使用,你們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嗎?請同學們課下分小組調查,以小組為單位回報結果。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1、內容

            《火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湖南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0課,它與《地表在變化》、《地震》、《巖石也變化》、《走進礦產》、《人類對地表的影響》共同組成了該冊教材的《地表變化的奧妙》單元,《火山》是本單元的第3課。

            2、內容簡析:

            本課設計了三個部分,分別是模擬火山噴發的活動,關于火山噴發預報以火山噴發利、害的相關知識(以科學在線形式呈現的),還有一個寫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動。

            學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見的自然現象,因此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真實的火山噴發,關于火山方面的知識也了解較少。有的學生可能通過電視或網絡對火山噴發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獨立操作火山噴發模擬實驗,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據模擬實驗推測火山噴發的成因。

            3、能在科幻小說《地心之旅》的啟發下,寫一篇關于地球內部情況的科幻小短文。

            4、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的說明火山噴發造成的危害以及帶來的好處。

            5、能發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識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2、能大膽推測地球內部的情況。

            3、能產生探究地球內部秘密的欲望。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火山噴發的原因。

            2、能初步推測地球內部存在什么物質。

            STSE目標:

            1、能夠體會科學技術發展在火山噴發預報方面的作用。

            2、能夠知道噴發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模擬火山噴發。

            教學難點:

            根據火山噴發模擬實驗推測火山噴發的成因。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我設計了創設情境,引發問題;模擬實驗,展開探究;展開想象,大膽推測;表達交流,形成結論;科學在線,開闊視野;科幻短文,拓展延伸六個環節。

            教師活動:課堂上教師播放智利柴騰火山噴發視頻,引導學生設計、模擬火山噴發實驗;想象、推測火山成因,相互交流有關火山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課下欣賞科幻書,撰寫科幻小短文、繪制科幻繪畫。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看視頻,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確定本節課將研究解決的問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分組實驗。交流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小組討論后用歸納性的語言進行交流,總結火山噴發的成因。然后閱讀關于火山噴發的資料。與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識。(重點交流關于火山噴發預報的知識記錄拓展內容)課下撰寫科幻小短文、繪制科幻繪畫。

            設計意圖:視頻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因此學生的注意力必定會十分集中,這樣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在觀察現象的基礎上學生會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聚焦,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內容。 學生最喜歡動手操作,通過親自體驗學生更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為下一步推測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內部的情況奠定基礎。對小學生來說,進行信息和數據處理正是“動腦”的時候,應該引導他們運用推理的思維來進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課的一個難點,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推測能力的重要載體。形成結論是對所收集整理的事實證據進行分析、綜合、推理的過程,引導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形成結論,對在其頭腦中形成科學概念是有幫助的實驗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科學閱讀同樣是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一種探究。特別是對于學生很少親身經歷的火山、地震等,這種學習方式是必要的。火山噴發的前兆是科學家正在攻關的難題,學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這個問題,重在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發展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其從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內部的構造,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揮想象力的舞臺。有的學生文字表達水平欠缺,可以用繪畫形式表現,無疑是一種補充。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劑。

            能夠用自制的指示劑辨別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知識與技能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堿性和中性的各種物質。

            了解指示劑的作用是能夠分辨物質的酸堿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愿意探究變色花的秘密,意識到事物變化是有規律的。

            領悟到化學世界的奇妙,產生進一步探究奧秘的愿望。

            體會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會變色的白色紙花(花朵用醋或檸檬汁浸過,葉子用面堿浸過;浸泡的時間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堿中和,使實驗失敗)、噴壺、紫甘藍、紫甘藍汁、堿水、白醋、檢測物質用的果凍盒(貼上標簽)、燒杯、滴管、鑷子、鹽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

            學生準備:厚塑料袋、各種待檢測物品、檸檬、梨、柚子各一塊。

            教學活動建議

            1、變魔術探奧秘。

            教師問學生:看過魔術表演嗎?有什么感覺?最近老師學會了一個小魔術,想表演給同學們,你們愿意看嗎?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紙花,用噴壺往紙花和紙葉上噴“水”,當學生感到很驚奇時,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學生中的問題——“花為什么變色了?”進一步引導同學猜想,如做花瓣和葉子的紙上是否做了“手腳”,噴壺里的“水”是否有問題,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東西,葉子上可能噴了什么藥水,噴壺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藥品等等,這里可以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產生多種猜測。然后教師說:要想判斷同學們猜想的是否正確,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教師布置學生分組實驗:在裝有白醋和堿水的燒杯中。分別滴入五六滴紫包心菜汁,觀察有什么現象?學生會說:紫包心菜汁會讓白醋變紅,讓堿水變綠。教師告訴學生:像白醋一樣,使紫包心菜汁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像堿水一樣,使紫包心菜汁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那么根據實驗所看到的現象,你們能夠解釋花為什么變色嗎?學生解釋后,教師接著說:你還知道哪些物質是酸性物質?哪些物質是堿性物質?想想你們家里炒菜、做湯用的鹽屬于哪一類物質呢?學生發表觀點后,教師請同學們將紫包心菜汁滴入鹽水中五六滴,看看鹽水是否變紅或變綠。教師接著告訴學生:像鹽水一樣,不能使紫包心菜汁變色的物質,叫做中性物質。類似紫包心菜汁這樣的物質,由于能夠分辨物質的酸性和堿性,人們稱它為指示劑。實驗室里經常用指示劑檢驗酸和堿,工廠在檢驗產品質量時、醫院在某些化驗中也經常用到它,因為它使用非常方便。指示劑種類也很多,我們今天只認識了其中的一種,而且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制作出來的。

            2、自制指示劑。

            教師介紹用紫包心菜壓汁做指示劑的方法:

            第一步:將紫包心菜(約50克)撕碎,裝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第二步: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溫水(50℃~60℃);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水變為紫色為止;

            第四步:用牙簽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個孔,將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燒杯中;

            第五步:將條形過濾紙全部浸沒在紫包心菜汁中,過一會兒,用鑷子夾出,搭晾在燒杯壁上(或其他物品上)。

            制作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四點:

            (1)盡量選擇紫包心菜的薄葉,少用梗;

            (2)紫包心菜撕的塊要小一點;

            (3)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準。

            3、檢測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建議教師讓學生把帶來的各種液體裝入洗凈的果凍盒里或白色的瓶蓋里,然后用自制的指示劑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洗發水、自來水、小蘇打水等各種各樣的液體中,根據顏色的變化,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填寫實驗記錄。最后教師要告訴學生:我們用紫包心菜汁做指示劑只能初步檢驗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要想準確檢驗物質的酸堿性,還要用其他的指示劑,以后到中學化學課會學到。

            課后布置學生用自制的紫包心菜汁或檢測紙檢測自己周圍環境中水的酸堿性。農村的學生可以檢測井水、河水的酸堿性;海邊的學生可以檢測海水的酸堿性。離江河湖海遠的學生可以檢測雨水的酸堿性。并建議學生請教家長或查閱資料,研究水中的酸或堿過多時,對動物、植物、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影響。以此進一步引起學生對水污染的關注。

            教學過程:

            1、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各類物質,研究物質的種類和用途對家庭、工業、農業、建筑業等有著很大的作用。

            2、變魔術,讓學生在玩中發現知識。

            指導學生用紫甘藍或紫蘿卜自制指示劑。根據學生帶紫甘藍的多少,分小組擠紫甘藍汁或紫蘿卜汁。

            提醒學生注意五點:

            ① 盡量選擇紫甘藍的薄葉,少用梗;

            ② 紫甘藍撕的塊要小一點,紫蘿卜要切碎些;

            ③ 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④ 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宜;

            ⑤ 小組成員要團結合

            學生玩魔術“紙花變紅,紙葉變綠”——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葉子上抹上堿水,在往紙花上噴上紫甘藍水奇妙的現象就發生了。討論紙花變色的原因,了解物質變化的種類,知道指示劑能夠分辨出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3、指認一些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從生活經驗出發介紹一些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提問:怎樣用科學的手段去辨別酸性物質、堿性物質?

            4、學生用紫甘藍制作指示劑檢測身邊的物質的酸堿性。

            教學生制作紫甘藍指示劑,用自制的指示劑檢測身邊的物體,觀察顏色的變化

            第一組: 蘋果、梨子、香蕉、橘子、柚子、葡萄;

            第二組: 自來水、食鹽、白糖、白醋水、口堿、小蘇打水;

            第三組: 香皂水、洗衣粉水、洗手液、洗發液、洗潔精、消毒液;

            第四組: 牛奶、豆漿、椰奶、花生奶、藕粉、麥片;

            第五組: 茶水、雪碧、純凈水、蜂蜜、白酒;

            第六組: 面包、饅頭、米飯、餅干、雞蛋、蛋糕;

            第七組: 舒肝健胃丸、麗珠得樂、達喜片、健胃膠囊、健胃消食片。

            把第一組的水果榨成汁;把第二組中的食鹽、白糖、口堿加水溶解;把第三組的洗滌用品用水稀釋;把第四組的藕粉、麥片加水調成稀稀的糊;把第五組的蜂蜜加水稀釋;把第七組的藥加水稀釋;把第六組的面包、饅頭、米飯、餅干、雞蛋、蛋糕放在培養皿里。將以上被檢測的物質分別準備好,量取100毫升放入燒杯中,然后在每組被檢測的物質中,分別滴上10滴紫甘藍汁,觀察記錄物質顏色的變化。

            通過三輪的探究實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像梨子、橘子、柚子、葡萄、獼猴桃、白醋、洗手液、洗潔精、雪碧、白酒,這些物質屬于酸性物質。而像自來水、口堿、小蘇打、香皂、洗衣粉、衣領凈、白糖、餅干、雞蛋、蛋糕、麗珠得樂、達喜片,這些物質屬于堿性物質。,將結果填在活動記錄上。

            5、了解酸性、堿性物質的意義。

            通過一些事例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的意義。竹子喜好堿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會大面積死亡。鹽堿地上長不好植物,可以通過家硫酸亞鐵改良土壤……

            6、鞏固

            今天你學會了怎樣的一個小魔術?酸性、堿性物質有哪些意義?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懂得交流是科學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證據。

            2、交流信息時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快速、準確地交流信息。

            3、培養樂于與別人交流信息的態度。

            【教學準備】

            傳話用小紙條、小球、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已經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親自動手獲得第一手資料是重要的。但同時我們還必須善于從別人那里得到信息,這就需要交流。那么我們平時是怎樣交流的呢?

            二、交流信息

            誰能說說我們平時在科學課上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交流信息的?

            1、把“話”傳下去

            (1)你們能準確地把信息告訴別人嗎?

            (2)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說悄悄話的游戲。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句話,等一會兒第一個同學看后把話輕輕的告訴后面的同學,然后一直往后傳,最后一位同學把聽到的話寫在紙上,我們比比哪個組傳得既快又準確。

            (3)請最后一位同學把收到的信息讀給大家聽聽。

            (4)看看老師在紙上寫了什么。

            (5)你們對這個傳話游戲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傳話時應注意些什么呢?請討論。

            (7)再做傳話游戲。

            (8)我們從兩次活動中得到哪些啟發?

            2、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1)剛才同學們說了,除了用口耳交流外,還常用文字符號來傳遞信息。現在老師有一個乒乓球,如果要讓滾出去的乒乓球回過來,你有辦法嗎?下面就請各組把完成這個任務的步驟寫下來。等一會兒看看你們組的記錄讓別人看了能不能完成任務?

            (2)與鄰組交流。

            (3)反饋:鄰組同學能按你們的方法讓滾出去的球滾回來嗎?

            (4)討論:如果把步驟寫得清楚點,應怎樣改?請做修改并記錄。

            (5)交流修改結果。

            (6)討論:還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嗎?

            3、交流信息的意義

            (1) 討論:在科學探究中,我們常常需要相互交流信息,信息交流對你們有過什么幫助?

            (2)交流討論結果。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會造成環境污染;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可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過程和方法:通過垃圾填埋的模擬實驗,觀察分析簡單填埋垃圾的危害,從而考慮并嘗試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同時了解現代新型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1、做垃圾簡單填埋的模擬實驗,觀察分析簡單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討論并嘗試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

            2、進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及功能,意識到再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對環境仍然有影響。

            【教學難點】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及功能,意識到再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對環境仍然有影響。

            【器材準備】

            1、組實驗材料:玻璃瓶、洗凈的小石子、墨水、紙巾、塑料瓶(瓶蓋上大一些小孔)。

            2、現代新型垃圾填埋廠構造圖。

            3、填埋場和焚燒場垃圾處理過程的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談話:通過上節課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每天都會產生大量垃圾,這些垃圾是怎么處理的,我們一起來看幾張圖片。

            出示幾張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會有什么危害?

            小組交流討論并匯報。(如:破壞環境,污染空氣和水,還會引起疾病,發生火災等)

            教師講解:人們通常通過挖坑填埋的方法處理垃圾,現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規模的垃圾填埋廠,在目前,全國大約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來處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廠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垃圾的處理

            二、簡單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師講述: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簡單垃圾填埋。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72頁內容:在廣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凈的細石子約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剛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鑷子往瓶中靠瓶壁處放入幾團浸過墨水的紙巾,用細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噴水。

            3、分析填埋模擬實驗:

            (1)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場)

            (2)實驗的各個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紙巾表示垃圾,紙巾帶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從上面灑下來的水表示雨水。)

            小組交流討論并匯報各組意見。

            4、學生按書上的步驟分組實驗。

            思考: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

            5、討論: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場,還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哪些危害?

            小組交流討論后匯報。(垃圾會產生大量臭氣,滋生蒼蠅、蟑螂等害蟲;垃圾比較松軟,容易坍塌。)

            教師相機介紹:把垃圾簡單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會擴散。污水擴散到周圍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種了蔬菜和糧食,你愿意買來吃嗎?更可怕的是,隨著垃圾中污水的擴散,還會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會四處流動,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會隨著地下水擴散到更廣大的范圍,危害人們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時間過長會產生沼氣,還會發生爆炸。

            三、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提出任務:怎樣解決垃圾填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危害問題?我們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提示:先考慮解決什么問題(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垃圾和環境隔離起來)。

            2、小組內嘗試設計,記錄設計的重點。

            3、匯報交流各小組的設計,大家評價。

            4、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環境的。(先觀察書上73頁示意圖,再通過多媒體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場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它的技術十分先進,是全國十大填埋廠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著介紹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的防滲技術、沼氣發電廠、污水處理。)

            5、思考: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就永遠安全了嗎?能在上面種植莊稼、建造房屋嗎?

            教師介紹: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建筑房屋和種植莊稼。

            四、垃圾焚燒的分析

            1、教師介紹:焚燒是處理垃圾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燒爐里燒掉。

            2、討論:焚燒垃圾有什么優點和問題?(教師說明建垃圾焚燒設施還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用多媒體展示杭州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它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技術全國領先,十分先進。)

            學生討論并發表自己小組的觀點。

            教師小結:

            優點: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可以發電等。

            缺點:會消耗大量的電能,留下殘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六、課堂小結

            整理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記錄解決垃圾問題的有效辦法。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哪些感受?

          【六年級科學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12-27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01-18

          《離騷》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5

          初中課文《散步》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12-24

          小學《蜘蛛開店》優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12-28

          匆匆優秀教學設計(通用7篇)12-28

          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魯迅《祝福》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8

          《故鄉》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墨梅》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 |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 麻豆精选在线播放网站 | 亚洲欧洲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