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2 12:38:5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在融入個人情感的基礎上鞏固用詞習慣。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字的原因。

            教學準備

            1、教師提前藏收學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學生請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難點、關鍵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事情經過。

            2、聯系課文,自主積累詞語。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學的悠悠球被老師藏收,現在請他講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學因感冒缺席,請學生圍繞他的空位講講那次上課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們還將認識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問題: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二、學生猜答,了解朱德歷史背景。

            三、圍繞“藏”和“做”學習課文。

            1、大家用鉛筆做〈畫〉根扁擔在書上,快說;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2、扁擔彎了沒有?〈出示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的投影。〉

            3、組織學生討論:從“彎”、“滿滿”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組織學生思考: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引思句子:“戰士們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教師指導理解“翻山越玲”。

            5、引導學生擦去書上畫的扁擔,換寫一句“我”把扁擔藏到哪個地方的話。

            6、引導學生體會“山高路陡”,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7、朗讀提示:在想象的基礎上用讀表達出來。

            8、一個“藏”字,讓你談體會到了什么呢?這些也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

            9、小結:真是“藏中見真情”啊!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藏〉

            10、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11、解釋“連夜”、“趕做”的意思。

            12、升華主題:〈1〉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2〉朱德做扁擔又讓你感到他怎樣?

            四、鞏固字詞。

            1、教師一句一句地帶讀一遍,學生再試著背讀一遍。

            2、抽讀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業,鞏固學習成果。

            1、日記一則:寫學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學缺席,課文朱德的扁擔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課前老師會提問日記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別要怎樣做。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

            藏——戰士們對首長的關愛

            做——朱德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朱德的扁擔》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人物單元中新入選的一篇課文。本文表面看來是寫扁擔,其實是通過敘述與扁擔有關的感人故事,來贊頌朱德總司令不畏艱險、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文中用了大量的側面描寫來映襯朱德形象,對其挑糧動作的描寫更是生動傳神,同時還配備了與之相吻合的插圖。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圍攻、堅守”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不畏艱險、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圖文結合,話說扁擔,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國軍事博物館里,珍藏著許多寶貝。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出示扁擔圖)看,這是什么?(板書:扁擔)

            (1)“擔”在這里是輕聲(板書dan)誰來準確地讀一讀?

            (2)人們常常用扁擔來干什么?對,人們用扁擔挑水、挑糧食,所以可以說挑“一擔糧食”。

            2、挑糧食的扁擔不是很普通嗎?怎么會成為寶貝,還藏在博物館里呢?可真奇怪!別急,請你再仔細看一看,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1)上面寫著三個字“朱德記”,這是朱德在扁擔上做的一個標記,(板書:朱德)告訴大家這根扁擔是朱德的。

            (2)聽說過朱德嗎?他是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示朱德圖)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風,多么神氣!

            3、朱德和扁擔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板書: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感人的故事。

            (1)齊讀課題。

            (2)點撥:這根扁擔可不是別人的,是朱德的。再讀課題。

            二、充分誦讀,形象板書,了解故事背景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認讀詞語。

            (1)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糧食 生產糧食(就是種糧食) 儲備糧食(就是儲存糧食,把糧食存起來慢慢吃)

            (3)堅守 圍攻 粉碎 敵人 紅軍 山高路陡 翻山越嶺(這些詞語你能讀準確嗎?)

            3、詞語讀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錯。接下來再請同桌一起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4、讀了兩遍課文,你已經讀懂了什么呢?(簡單交流)

            5、紅軍為什么要挑糧?請再認真地讀讀課文1—2小節,邊讀邊想。

            6、在江西有一個地方叫“井岡山”。那里群山環繞(板畫山),一座座高山連綿起伏。1927年,毛澤東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叫“井岡山根據地”。(板畫“紅旗”)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也來到井岡山,(板畫“紅旗”)這兩支隊伍合在了一起,(把兩面紅旗合在一起,板畫一面大紅旗)勝利“會師”,不久就成立了“紅軍”。

            7、書上第一小節是這樣介紹的。

            (1)誰來讀一讀?(點評:你把剛才學的詞語都讀準了,真會學習)

            (2)誰再來讀一讀?(點評:你把句子讀通順了,真不錯!)

            (3)讀了第一小節,你還知道了什么?

            (4)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板書:敵人)敵人離我們這么近,他們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們(板書:攻)敵人可狡猾了,他們分布在山下的好幾個地方(板畫)把紅軍團團圍住,這就叫“圍攻”。(板書:圍)敵人要圍攻,紅軍就要“守”住井岡山,(板書: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這就叫“堅守”。所以,紅軍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同志、帶領、部隊、會師、生產、草鞋、敬愛”等9個詞語的意思。

            3、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詞的句子補寫完整。

            4、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三、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四、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

            挑、爭”這十個生字。

            (二)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Jy5l扎兆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非常難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讀:可是——

            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段,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學會第3段有關字詞。

            3、能有感情地熟讀第3段。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聽寫詞語:

            扁擔、朱德、同志、部隊、挑糧

            (2)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在,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②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⑦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仍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②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2、指導背誦課文第3段。

            3、完成有關作業。

            (二)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記()桃。

            戴()紀()挑。

            (2)聽寫詞語:

            帶領會師草鞋敬愛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部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我們()。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4)指名檢查,齊背。

            4。指導完成作業:

            (1)課堂作業本第4題:

            ①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課文投影片。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因為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再者,由于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解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扁擔?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后在全班交流。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的一二兩個自然段。

            3、指導書寫生字:守、攻、必、

            二、教學重難點

            學會部分生字詞,并能正確書寫所學生字。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教讀:扁擔的“擔”是輕聲

            你見過扁擔嗎?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仔細看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扁擔上寫著“朱德記”三個字

            (3)“記”就是記號、標記,現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嗎?

            對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疑問呢?

            小朋友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課文,從文中來找一找答案吧

            2、聽老師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詞,根據學情,指名同學做“小老師”領讀幾個重點詞:

            井岡山根據地、粉碎、儲備、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嶺、勸

            (2)四人小組輪讀課文,同學間互相正音。

            (3)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讀懂的`;

            (5)小朋友們真能干,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你覺得課文哪一段寫的最有意思、讀下來讓你腦中的問題最多?(引導學生質疑)

            (6)指名讀第3段,其余人邊聽邊想:讀了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會質疑;a: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

            b:朱德同志為什么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

            c: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5、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切入口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為什么堅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糧,為什么要在扁擔上作記號?咱們就必須要來仔細讀一讀課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讀第一段,看看讀了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據生的回答,隨機講解“會師”(并隨及簡介背景);

            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這兒就是指朱德同志帶領的隊伍與毛主席帶領的隊伍會合在一起了。這時隊伍壯大了,戰士們多高興呀!

            (3)引讀第二句:讀了這一句,你看出什么來了?

            (紅軍所處的位置很危險)

            (4)想象一下:山上的紅軍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指名學生說。

            b學習第二自然段:

            (!)邊讀第二自然段,邊用“——”畫出描寫去茅坪挑糧所遇到困難的句子,可在重點詞下做記號。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會有多遠?

            聯系生活:我們去楊舍玩,大約走40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一個來回不到這么遠的路。

            “山高路陡”:師在黑板上畫出“高山”的簡筆畫,讓生體會山的高、險。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會怎么陡峭,紅軍戰士在這樣的山路上挑糧行走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士們;下雨天,紅軍戰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士們

            (4)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士怎么樣?(團結、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6)、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6、小結:通過學習這二段,我們知道山高路陡,挑糧路上困難重重,但紅軍戰士們卻無所畏懼。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自己認真讀書,已經解決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處咱們下節可再來學習。

            7、學習3個生字

            朱、志、岡、守

            8、完成課堂作業,書寫生字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8個只認不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領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初步感悟革命領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四、學習部分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反饋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并學習了第1自然段,這里有些詞語誰能來讀讀?

            2、出示詞語:扁擔布匹官兵仍然嚴密封鎖日理萬機

            二、激趣導入,引導質疑,整體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顧課文內容,畫扁擔。

            2、認識朱德的扁擔。(課件出示:有一排扁擔,其中一根上刻有“朱德記”字樣)

            師:這些扁擔是當年紅軍戰士用過了,你能發現哪根扁擔是朱德用的呢?(生答)我記得課文中也有這三個字,請大家快速打開書看看吧!

            3、生讀。(課件出示相應句子:“為了防止……三個大字”)

            4、師:原來他是為了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

            5、激疑: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呢?

            6、自讀二、三自然段:思考: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7、全班交流。

            ①生答:戰士們怕他累壞了。

            ②請大家再自由地讀,把你們的想法和小伙伴說一說。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貴品質。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糧辛苦。

            1、自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感受朱德挑糧辛苦。

            2、圍繞“挑糧辛苦”,指導學生讀懂句子,并朗讀句子。

            ①“朱德同志常隨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一天往返50千米。”

            a、什么是往返?在課文中往返指從哪到哪兒呢?朱德一天這樣往返多么遠的路?50千米那是多少?

            b、讀來讀讀這句?

            c、男生齊讀此句。

            師:在第二自然段中你還從哪里知道朱德挑糧十分累?

            ②句子“根據地周圍地勢十分險要,上山下山十分難走。”

            a、大家爬過山嗎?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險要?

            b、課件出示圖片(朱德挑糧走過的畫面)這山,這樹林,這哪是路啊,朱德在這里行走會遇到什么危險呢?

            c、指名說,再讀此句,女生齊讀。

            ③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被他甩得老遠。”

            a、從這句中你還從哪里感受到挑糧很辛苦?(滿滿的)

            b、老師這里有一筐米,它滿了嗎?(沒)老師再倒些,滿了嗎?呦,好重啊,你們幫我抬下去,(把二名男生上臺)告訴大家什么感覺?(太重了)

            ④出示整個2自然段。(重點詞語做上記號)

            ⑤指名讀,齊讀。

            3、聯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話,感受挑糧的緊迫。

            a、請大家再讀第二自然中的前2句,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b、師相機出示“奇缺”卡片,齊讀。“奇缺”是什么意思?

            c、出示視頻畫面:井岡山被敵人圍困的畫面。

            4、再讀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感受朱德樂觀的精神。

            a、再看看朱德是怎樣挑糧的,再齊讀最后一句,我們看文中插圖,挑糧多累了,可是朱德臉上卻是笑咪咪的,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座之間互相商量商量。

            b、齊讀第二自然段。

            c、過渡:除了挑糧累,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累呢,看大家自由讀第3自然段,把你感受的句子畫下來。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勞累。

            1、默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句子。

            a、誰把找到的句子讀給我們大家聽?

            b、出示句子“四十開外的的人……怎么辦?”

            c、朱德是軍長,他有哪些工作做?相機出示并解釋“日理萬機”齊讀此詞。

            d、齊讀句子,再讀,把擔心、心疼讀出來。

            2、理解關鍵詞語,感受朱德工作的勞累。

            3、朗讀相關句子,表達心中對朱德的敬佩之情。

            4、聽課文錄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a、沒了扁擔,朱德會怎么做呢?你們聽(播放后面部分錄音:“沒了扁擔……三個大字”)

            b、出示朱德挑糧的視頻畫面。

            c、想象:如果你就是藏扁擔的小戰士,看到朱德又在挑糧你會想到什么?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創設情境,體會戰士心中的驚奇、崇敬之情。

            如果你是紅軍戰士挑糧,看到朱軍長走在前面,你會怎么做?

            2、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3、師總結全文,再讀課題。

            4、小律動:手指操。(十個小手指握握手,上拍拍,下拍拍,翻個跟頭拍拍手。)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官”、“甩”

            a、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用尾巴向右甩)

            2、范寫“官”

            3、學生書寫生字。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及以下詞語:出產、扁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2.難點:了解戰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

            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實物、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話。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課件或圖片出示朱德像。認識“朱德”這兩個字。

            你們知識他是誰嗎?

            板書朱德。說說這兩個字怎么記。

            簡介朱德。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4.課件或圖片出示扁擔圖,也可出示實物。認識“扁擔”這兩個字。

            這就是扁擔,誰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擔”這兩個字怎么記。

            [課題中“朱德”“扁擔”兩個詞里的四個字都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其中有三個字是要求會寫的字。利用圖片,隨著出示課題分散識字。這樣字不離詞,音、形、義緊密結合,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

            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

            課件出示生字詞:井岡山同志一支隊伍不遠

            生產草鞋打仗

            (1)小老師教讀生字詞。

            要求:先讀詞中的生字,再讀詞。

            (2)開火車認讀。

            [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能讀正確。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4.學生質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朱德記”“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①出示貼有“斗笠”詞語的斗笠實物或課件。

            一起讀讀這個詞。

            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制成的。用來遮陽光和雨。

            ②出示總司令帶著一支隊伍在井岡山和毛主席會師的圖片或課件。

            你們看,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了井岡山和毛主席的隊伍會合了,書上用的是什么詞。(會師)

            “會師”就是指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地會合。

            ③讓學生看書上插圖。

            “朱德記”三個字寫在哪兒呢?(扁擔上)

            “記”在這里表示標志、符號。

            在扁擔上寫“朱德記”表示這根扁擔是誰的呢?(朱德的)

            (2)引導學生帶著質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讓學生帶著質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②讓學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

            (因為戰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

            (四)研讀、感悟、理解戰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

            學生先讀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言投影以下句子,隨機在重點詞下面點點。

            (1)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是敵人。

            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開黑才能回來。)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③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①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讓學生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紅軍戰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5.教師小結:戰士們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發和大家一起去挑糧,天黑了才回來,晚上還要研究工作,實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壞了他,就勸他不要去挑糧,可他還是堅持跟戰士一起去挑糧,戰士們看著心疼,就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了。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書、討論,知道了戰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擔,沒辦法去挑糧,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

            (二)研讀讀課文,感悟理解。

            這節課,我們再認真讀書,找找大家因為什么敬愛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擔。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請你們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研討。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悟理解。

            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看法。

            (1)課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①朱德為了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就在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

            ②從“不料”這個詞看出朱德這樣做是大家沒想到的。從這句話能看出戰士藏扁擔是擋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糧,共度難關的決心。

            (2)課件出示句子: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所以越發敬愛朱德同志。

            ②從“越發”這個詞看出大家更加敬愛朱德了。

            ③大家對朱德產生了敬愛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④再聯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愛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險和戰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

            (三)總結談話。

            讀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戰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擔。當大家看到“朱德記”三個字,被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而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朱德的扁擔》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艱苦奮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歲高齡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

            (四)拓展。

            關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你們課后收集有關他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五)指導書寫。

            1.讓學生讀、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難寫的字。

            2.小組研究書寫方法。

            3.教師課件演示指導。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收集有關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輩的故事、名言。

            朱德的扁擔課文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大家勸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會師、封鎖、險要、崇敬、穩健利落、日理萬機”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會師、封鎖、險要、崇敬、穩健利落、日理萬機”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讀順課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質疑問難,為下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朱德像,簡介朱德。

            朱德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板書“德”,字形右邊是“十、四、一、心”。在課桌上練習書寫“德”

            (2)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板書“扁”,注意下面的里面是一橫,多音字“擔”不同的音組詞。

            (3)課題補充完整,教師示范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預習課文,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大體了解文章內容。

            1回顧預習情況。

            2交流預習情況。

            (1)生字詞正音。

            生詞:朱德到達布匹藥材官兵著急毛竹防止甩得老遠

            難讀的詞語:會師增添崇敬敬佩井岡山十分險要日理萬機穩健利落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難讀的句子:

            ①根據地周圍地勢十分險要,上山下山非常難走。

            ②由于敵人的嚴密封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需的食鹽、布匹、藥材和糧食奇缺,紅軍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難。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疏通課文。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5)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質疑。

            學生質疑預設:

            a朱德是誰?扁擔是什么?

            b朱德用扁擔干什么?

            c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d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刻“朱德記”。

            三學習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2讀課文,說說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查字典理解“會師”“記”。

            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記在字典中的含義有:①在腦子里保留著印象。②把事情寫下來。③記載、描寫事物的書或文章:④符號;標志。⑤皮膚上天生的色斑。⑥量詞,用于動作的次數。

            想一想“朱德記”的“記”應取的解釋是:()

            這些詞語中的“記”又分別是什么意思?選擇填空。

            記憶()日記()筆記()胎記()一記耳光()

            過度: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作記號?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課文。

            四.課堂練習:

            1認讀生字卡片,復習生字。

            2學習生字:朱、達、岡、匹、材

            3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回憶質疑。

            (1)朱德用扁擔干什么?

            (2)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3)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刻“朱德記”。:

            二、學習課文,解決問題,指導朗讀。

            1、指導理解第一個問題:朱德用扁擔干什么?

            (1)自由讀課文,分別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言,回答問題。

            提示:課文總共有五處可以說明朱德是用扁擔來挑糧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從課文中仔細地體會,全面的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教學的讀懂課文內容就要落實到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內容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中。(詳情見課文)

            (2)指導學生完整、連貫、全面的回答這個問題。

            2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提示:這是文章的重點問題,也是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從朱德挑糧的樣子,戰士對朱德的敬佩和心疼來理解“藏扁擔”的原因。重點抓住的詞有:地勢十分險要、非常難走、往返50千米、穿草鞋、滿滿的一擔糧、穩健利落、甩得老遠、日理萬機、翻山越嶺等等詞語來體會朱德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以及戰士們對他的崇敬和愛戴。

            3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刻“朱德記”?讀了文章,你想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官、甩、急、竹、防

            (2)課堂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甩( )記( )桃( )防()仿()

            用( )紀( )挑( )放()訪()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和()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3)寫出和下面句中帶橫線的詞語意思相近的詞。

            a朱德同志仍然走在戰士們中間。()

            b大家很驚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感受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出山路的艱險,挑糧的艱難,讀出朱德和戰士間的情。

            教學難點:

            1、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引導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創設情境圖,幫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和形勢,明白挑糧的原因。

            (課前知識儲備:以“朱德是個怎樣的人”為主題讀有關故事。)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認識扁擔特點。

            1、讀課題:第13課朱德的扁擔

            2、觀察扁擔圖,指導觀察。

            朱德的扁擔是怎么樣的?同學們,你們想親眼去看看嗎?

            正巧啊,在2個月前,老師去了一趟井岡山,在軍事博物館里親眼看到了這根朱德的扁擔,我特意拍下了一張照片,現在帶來給大家看一看,高興嗎?

            好,仔細看!這就是朱德的扁擔。瞧,扁擔上寫了三個字:生:(“朱德記”),

            看了這三個字,我們就知道了這根扁擔是誰的?朱德的。(點紅)。來,把課題再讀一遍。

            3、朱德用這樣的扁擔干什么呢?板書:挑糧

            同學們,我們知道朱德同志可是十大元帥之首,是開國元勛,也是國家領導。他怎么會用這樣的扁擔去挑糧呢?

            二、學習第一節,了解挑糧背景。

            1、師描述背景,相機讀詞。

            告訴大家,那還是70多年前的事。那是在192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秋收起義的隊伍來到了一個地方(井岡山)(讀詞),井岡山就在江西,這地方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板畫山),一座座高山連綿起伏,山連著山,山疊著山。山勢非常險要,一般的人是很難走到山里去的。他們在這里豎立了一面紅旗,板畫“紅旗”,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叫“井岡山根據地”。第二年,就是1928年,我們的朱德同志帶領隊伍也來到井岡山,(板畫“紅旗”)這兩支隊伍匯合在了一起,(把兩面紅旗合在一起,板畫一面大紅旗),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岡山

            “會師”,會師,多開心啊!隊伍壯大了,力量變大了,你們為他們高興嗎?來,讓我們高興地讀一讀。(“會師”)不久就成立了

            “紅軍”,朱德就是紅軍的總司令。

            課文第一節就告訴了我們這些情況,想來讀一讀嗎?快打開書吧,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勝利會師的高興!齊讀

            三、學習第2節,明白挑糧原因。

            1、理解“圍攻”“堅守”“足夠的糧食”。

            同學們,我有個疑問,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敵人離我們這么近,他們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們)。書上有個詞叫

            “圍攻”,讀詞,敵人想怎樣攻打我們紅軍?理解“圍攻”

            敵人可狡猾了,他們仗著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幾個地方(板畫……)封鎖了各個路口,把紅軍團團圍住,紅軍需要的糧食、生活用品沒辦法運進山里,紅軍也很難出山,

            敵人就是想把紅軍戰士餓死、凍死、困死。這就是(讀詞“圍攻”。)

            “圍攻”一是圍,二是攻,除了把我軍圍困在山里,還找機會攻打,他們先后調動了10萬兵力三次攻打我們紅軍。敵人是那么氣勢洶洶,再讀

            圍攻

            敵人想圍攻,紅軍就要“守”住井岡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這就叫(讀詞)“堅守”,不管付出多少代價,一定要守住根據地。這就叫(讀詞)“堅守”。

            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首先要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所以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足夠的糧食

            (詞卡)多少糧食?紅軍有四五千人,要供這么多人吃上一年、兩年的。那要多少糧食啊!讀詞

            足夠的糧食為了對付敵人的長期圍攻,紅軍必須儲備(讀詞)足夠的糧食

            當時,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讀詞)(茅坪)那是在井岡山北面的一個很遠的地方,到那么遠的地方去挑糧,那是為了避開敵人。

            2、讀句明白挑糧原因

            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了為什么朱德同志要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

            出示: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自讀,思考。反饋,討論。讀句。

            四、圖文結合,品讀“挑糧”艱辛

            1、過渡: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大家是怎樣爭著去挑糧的呢?師說:(年輕力壯的戰士說:“我去,我有的是力氣。”經驗豐富的老戰士說:“還是我去,我熟悉地形,遇上敵人我能應付”。)

            朱德同志會說什么?指生說(我是軍長,應該帶領大家一起去。)

            是呀,每次挑糧,大家都這樣爭先恐后搶著去,大家挑糧的熱情是多么高漲!

            2、品讀“挑糧”艱辛

            1、(出示挑糧圖)看,他們挑著糧食向我們走來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同志。

            (1)誰來說說他的穿著打扮?他頭上戴著……脖子上搭著……手臂上挽著……腳上穿著……

            看來,他和戰士們穿戴得沒什么兩樣!都是那么艱苦樸素。

            (2)再看他籮筐里裝的'糧食……(出示詞組“滿滿的一擔糧食”)從“滿滿”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我想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我覺得朱德同志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同志的肩膀都壓紅了。

            我想,朱德同志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了不起。)

            (3)挑著這么滿滿的一擔糧食,走在那么長,那么難走的路上,他為什么還笑得這么燦爛?(想到戰士們有糧食吃了……有了糧食,就能吃飽……吃飽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氣,就可以堅守……)

            (4)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樣穿草鞋、戴斗笠,和戰士們一起挑糧,一起和敵人作戰,這就叫“同甘gan共苦”。

            2、書上是這樣寫的(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

            誰來讀?盡管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朱德仍舊走得那么帶勁!誰再來讀。

            點:朱德同志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很忙,休息時間很少。可他也跟戰士們一樣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多了不起!齊讀。

            3、朱德同志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他們走的是怎樣的路啊?

            出示:從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指名讀。

            “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相當于從璜土走到江陰城這么遠的路程,汽車要開一小時呢,靠兩只腳要走上一整天呢。你們說,他們走的是怎樣的路啊?(路途遙遠)

            路途遙遠,誰來讀好這個詞?五六十里

            評:路好遠呢?五六十里,誰也會讀?路真遠那!要步行一整天,再讀慢些,就顯得更遠了。來,一起讀。

            五六十里的路是怎樣的路啊?山高路陡,十分難走。

            “山高路陡”追問: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導學生看板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呢。山不僅高,而且陡,路高高低低,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跟我們走的平整的水泥路是根本無法相比。

            點: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了個手勢:坡度大,直上直下。)

            是呀,這就是“山高路陡”,誰來讀出山的高,路的陡?指2名說,男生讀。

            “翻山越嶺”

            正因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糧時要“翻山越嶺”。(看板圖手勢演示)讀詞。同學們,如果我們空著手要翻過那么高的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呀,誰讀出這番艱難?現在肩上挑著糧食,要翻山越嶺,多么艱難啊。誰再來讀,讀出這番艱辛。

            4、想象“挑糧”艱辛,讀好句子

            同學們,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這樣的山,走這樣的路。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呀?

            腳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腳趾頭踩在堅硬的石頭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會怎樣啊?磨出血泡,劃出血口子。

            如果碰上下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誰來說?(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這是多么艱難的挑糧啊!)

            5、朗讀背誦句子

            一讀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出當時挑糧的種種艱難吧!

            二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次挑糧,大家都要起早趕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請再來感受一下。

            三背挑著這么滿滿的一擔糧食,走在那么長,那么難走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樣樂呵呵的,什么困難都不怕,笑著面對困難,讓我們想著那挑糧的情景,一起記住這句話。(圖,文字隱去)

            五、研讀戰士們的“想、勸、藏”。

            1、看到朱德同志這樣挑糧,戰士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自讀課文第三節。

            2、討論:戰士們看到朱德同志這樣挑糧,是怎么想的呢?

            他們想:(出示“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

            (1)“那么忙”,有多忙?

            當時,朱德是一位軍長,請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糧,晚上要忙些什么呢?(看軍事地圖、思考怎樣跟敵人作戰、指揮戰斗……)

            圖片出示,稍作介紹。

            說得真好,瞧:朱德同志正在燈下寫作戰計劃,與大家開會討論問題。

            讀詞:工作那么忙

            誰來讀出朱德同志忙這忙那的情景。評:那么忙,“那么”這么一讀,我們真的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工作的繁忙。忙,讀得多響亮,我們聽出了朱德同志的忙碌。

            (2)是啊,作為軍長,朱德比普通的戰士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盡管那么忙,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從井岡山上到茅坪,(看板圖手勢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會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風下雨,走一步,滑兩步。盡管如此,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我們被敵人圍攻,(看板圖手勢演示)隨時可能遇到敵人偷襲,挑糧還有危險呢!盡管如此,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3)朱德這樣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真是“不畏艱險”。

            (4)朱德工作這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同學們,如果朱德同志累壞了,會怎么樣?(就沒有人來指揮戰斗,就難以取得革命的勝利。)所以,戰士們十分擔心,十分著急。誰來讀一讀?累壞了怎么辦?

            指名讀,評:怎么辦?讀出了戰士們的擔心。請你再來讀給大家聽。

            齊讀詞戰士們多么擔心,多么著急!我們一起讀。

            (5)齊讀句子

            戰士們看到朱德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還要跟大家一塊兒挑糧,是多么擔心啊!你能通過朗讀把戰士們這番擔心告訴大家嗎?先請你們自己試一試。

            指名讀,讀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擔心朱德同志的戰士。

            齊讀:同學們,我從你們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對朱德同志的擔心、著急。來,我們一起讀,把這份擔心、著急告訴大家。

            3、戰士們是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說,板書:勸藏

            詞卡:越發敬愛敬愛?尊敬、熱愛越發?更加

            為什么戰士們會越發尊敬、熱愛朱德同志?再讀第三節。

            交流:為什么戰士們會越發尊敬、熱愛朱德同志?(點,原來看到朱德同志跟大家一道挑糧,戰士們非常敬愛他,后來,大家勸他不要挑,他不肯。藏了他的扁擔,原以為他不挑了,不料,他連夜趕做了扁擔,還在上面寫上名字,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所以大家越發敬愛他了。)板書:趕做

            寫名

            4、三次回讀重點句。

            同學們,我們現在知道了,戰士們為什么會越發敬愛朱德同志?

            你瞧,戰士們勸說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糧了,可是,他還是出現在山路上,當一個同志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他卻連夜趕做了一根,第二天,朱德同志又出現在挑糧的隊伍了,盡管路途遙遠,山高路陡,肩上是滿滿的一擔糧食,但是,朱德同志依然笑容燦爛,挑糧的勁頭多大啊。

            就這樣,在朱德同志的帶領下,一批又一批的戰士下山挑糧,一擔又一擔的糧食挑上了井岡山,紅軍儲備了足夠的糧食,最后勝利粉碎了敵人的圍攻,守住了井岡山根據地。

            六、總結全文,再明題目

            讀到這兒,相信同學們都明白了這根扁擔的特別。過了這么多年,當我們看到這根珍藏在軍事博物館的扁擔,你想到了什么?(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挑糧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戴著斗笠,翻山越嶺挑糧的感人畫面)看著這根扁擔,我們不由會想到朱德這一偉大的領導。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根特別的扁擔“朱德的扁擔”,永遠記住這個偉人的名字“朱德”。

            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的填空題。

            學習生字。

            這兩個生字你還認識嗎?“攻、守”是一對反義詞。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

            (進攻、攻打、攻擊、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寬,“守”字上窄下寬。)

            (3)請認真描紅,找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業本上認真臨摹。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9

            一、課文簡析

            本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也表現出大家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

            二、生字及筆畫(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會師: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一處會合。紅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全稱中國工農紅軍。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研究:商討;考慮。不料:沒想到,沒有預先料到。敬愛:尊敬熱愛。

            五、近義詞

            帶領——率領、會師一會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討、越發一更加、敬愛一愛戴

            六、反義詞

            敵人——朋友、常常一偶爾、不料一果然、敬愛一厭惡

            七、多音字

            擔:dān(擔當)(擔任)、dàn(擔子)(重擔)難::nán(難道)(難處)、nàn(難民)(責難)

            八、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背景。第二段,介紹紅軍去山下挑糧的情況。第三段,寫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戰士們把朱德的扁擔藏了起來,朱德同志又找來了新扁擔。第四段,寫戰士們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了。

            九、課文分析及提問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戰士們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擔藏了起來。他在又找來的扁擔上寫上這五個字,表明了他挑糧的決心,也表現了他跟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品質。

            2.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動,所以更加敬愛他了。

            3.戰士們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擔藏起來?

            因為戰士們關愛朱德同志,不想讓他過于勞累。

            4.朱德同志為什么又找來一根扁擔,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這么做是為了表明這是自己的扁擔,不讓戰士們再藏起來,這樣他就又能和戰士們一起挑糧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樣的品質?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質。

            6.說一說,為什么大家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了。

            因為戰士們通過“藏扁擔”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愛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十、練習

            給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擔、志、伍、澤、敵、陡、難、爭、仗、疼、料、敬。聽寫詞語:扁擔、同志、隊伍、會師、紅軍、戰土、帶領、來回、白天、起來。形近字組詞:伍(隊伍)、五(五個)、戰(戰士)、站(站立)、士(護士)、土(土地)。詞語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糧食、藏扁擔。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13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學重點: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山上

            8. 朱德的扁擔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教學反思: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容,形式的簡單轉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教學時,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讓學生逐步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格魅力。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體會到朱德軍長在“挑糧”運動中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10個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第1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識字寫字;學習第1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課前收集的關于朱德的資料,師補充。

            2、板書課題。認識“朱、扁、擔”三個生字。

            3、全班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不會讀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讀課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認讀課后生字,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3、全班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5、相機學習第1自然段。

            三、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寶寶,認讀生字。

            2、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寫后面的生字。

            2、學習課文,體會到朱德軍長在“挑糧”運動中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明確學習目的

            1、復習生字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小朋友們還認識它們嗎?誰能將這些生字寶寶,搬到朱德爺爺扁擔兩頭的籮筐里呢?

            2、(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1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3、上一節課,小朋友們想知道有關朱德爺爺的扁擔的許多事情,其中最想了解的是:朱德爺爺干嘛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精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板書:挑糧上山)

            2、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自由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書:嚴密封鎖,糧食奇缺)

            3、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走起路來穩健利落,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滿滿的”。)

            師:誰想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師:誰能給他一個評價?(指名評)這個同學哪兒讀得好,可以表揚一下他。

            4、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他們希望朱不要過度疲勞……)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是呀,這些就是戰土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師: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導學生讀出心疼、關心的語氣)

            師:男女生比賽,比一比誰更關心朱德爺爺,更著急地把他的扁擔藏起來?

            6、真是“藏中見真情”哪!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沒有)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仍然)

            師:朱德做扁擔的行為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是的,朱德愿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

            師:是啊,朱德爺爺的一個“做”,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這種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

            (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7、讓我們再次朗讀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爺爺的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寫字教學

            1、小朋友們,你們看朱德爺爺用扁擔送給咱們4個字。(出示“任、切、材、防”)

            2、請你們來觀察一下,怎么記住“切”這個字?哪位小書法家愿意講給我們聽—下?

            3、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4、仔細觀察一下,這4個字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5、學生說,教師評。

            6、學生練寫。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們在課后還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輩的故事來讀一讀,增長自己的知識。

            板書設計:略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新詞。

            重點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要求: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要求: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

            教學要求: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8. 朱德的扁擔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05-25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05-26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05-21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08-30

          《朱德的扁擔》優秀教學設計02-28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6篇09-14

          《朱德的扁擔》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2-24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精選5篇)07-08

          朱德的扁擔教學課件04-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激情视频久久 | 久久综合丝袜国产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