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8-11 08:23: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7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記敘的要素,品味語言,感悟文章意蘊。

            3、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培養理解和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蠟燭的特殊意義。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二戰中蘇聯紅軍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在了一位蘇聯紅軍戰士的墳頭。文章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斗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學習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婦人對蘇聯戰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們有一個兒子上初中三年級。家里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床,一張單人床,一張學生桌,家里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著震動,兒子寫作業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后兒子要寫作業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一種習慣。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溫暖寧靜的小屋里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戶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著棉大衣戴著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著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這是一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但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并出示學習目標。

            2、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3、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4、投影思考題:

            1、復述課文情節,說說課文表現了什么主題。

            2、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5、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達到:

            ⑴ 跨越國界,情同母子,戰斗的友誼。

            ⑵ 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三、研讀賞析

            教師導學:這篇文章非常感人,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投影思考題:

            1、找出令你感動的情節、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動的原因。

            2、試分析蠟燭有什么特殊意義。

            學生默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預期達到:

            1、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蠟燭的珍貴意義:

            老婦人珍藏了45年的結婚的喜燭一直舍不得用,現在,把它們拿出來點在烈士的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特殊的環境里,燭光顯出了特殊的意義。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么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蘊,啟發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只要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整個教學流程以書蟲闖關的形式展開,每一關的內容如下:

            一、書蟲第一關

            讀下列詞語:

            季羨林

            水滸傳

            彭公傳

            綠林好漢

            三俠五義

            中西貫通

            古今貫通

            文理貫通

            二、書蟲第二關

            1、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2、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有什么不同?

            3、說出文中你最感興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書蟲第三關

            1、書蟲鑒定會:

            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在文中找出理由。

            2、這兩個書蟲有什么不同?

            四、書蟲第四關

            1、通過學習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讓你采訪一位作家,你會提出什么問題?

            五、書蟲第五關

            1、想對小苗說些什么?

            2、想對大樹說些什么?

            3、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六、作業

            1、采訪一個想采訪的人,寫下采訪記錄。

            2、憑想象寫作者與書中人物的對話。

            【聽后感】

            這一設計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發,每一教學環節目標明確,各環節之間層次明顯。但這樣的設計也是一把雙刃劍,若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強,則可以生成許多精彩;若無法應對自如,課堂就更顯機械與生硬。執教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學技能,透過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能看到一種東西在支撐著整個課堂,那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內化的理念在課堂中純熟運用,整節課猶如李老師自已的說的那樣: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聞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余香裊裊。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中優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賞春光的美,體會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滲透環保教育。

            2、學習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長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看圖(春光圖,畫面中沒有燕子)。

            2、這么美的春光圖,誰想用大文學家鄭振鐸寫的句子來贊美一下。

            (指名)

            讓我們大家再一次大聲地來贊美一番。

            3、請大家再仔細研究一下這幅圖,是否還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學生回答)

            為什么要增添燕子?

            (學生討論)

            板書:靜──靜中有動

            二、學習第一段

            1、那我們各小組再給上節課畫的畫增添幾只燕子吧!怎么畫?請大家認認真真讀讀第一段,其實呀,這一段讀好了,你不但能畫小燕子,今后寫小動物外形也不成問題。

            2、學生畫。

            3、欣賞畫面:

            師:哪些小組愿意把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圖請大家欣賞?

            你們能說說為什么這么畫嗎?

            重點引導學習:

            烏黑光滑的羽毛。

            (烏黑說明顏色黑。“光滑”呢?僅僅只是黑嗎?)

            俊俏輕快的翅膀。

            (什么是“俊俏”?我們平時還可以說誰俊俏?作者說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見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

            (形狀)

            4、哦,你們真了不起!讀懂了課文,還畫了這么活潑可愛的小燕子。看來,課文一定寫得很美,誰愿意用朗讀表現燕子的美?

            5、請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美美地來讀一讀,并找一找你覺得哪個字用的最妙?

            (湊這個字用的好,讓我們覺得小燕子活潑可愛,十分伶俐,用其它詞就沒有這樣的形象,不能刻畫得這樣惟妙惟肖。)

            6、可見,作者十分喜愛燕子,讓我們再一次朗讀,讀出對小燕子的贊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嗎?

            8、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學習第三段

            1、師: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師已經迫不及待想領略燕子的其它美,你們想嗎?

            2、請細細品讀第三節,劃出你認為表現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讀幾遍,想想你能體會到什么?然后可以與同桌交流。

            3、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交流。

            4、討論: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帶著它剪刀似的尾巴,斜著身子在天空里掠過,“唧”的一聲,已經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下。

            師:這是一個長句子,你讀懂了嗎?

            主要寫燕子飛到高柳下。

            其它詞語呢?寫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飛行的特點寫出來了,給人又快有輕的感覺。杜甫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斜”字不但寫出惡劣燕子飛行輕快,而且寫出燕子飛行的優美姿態。

            “掠過”你體會到什么?

            “唧”的一聲,已經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下。你又體會到什么?

            比較句子:

            如果把這句子改成“燕子飛到高柳下“,你們還有這種感覺嗎?你們的腦海中還有這飛姿優美的小燕子嗎?

            因此,我們在寫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愛看。還有幾只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小圓暈是什么?為什么不用小圓圈?“暈”和“圈”有什么不同?

            “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讓我們再讀這句話,領略這其中的美。

            四、學習第四段

            1、剛才我們欣賞了燕子飛行之美,那么停歇時的燕子又是怎樣的呢?請你讀讀第四段,你最喜歡哪些句子?并與同桌交流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交流:

            估計:

            ⑴ 有幾隊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

            (落寫出了燕子飛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樣子,比停恰當)

            ⑵ 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于電桿之間,線上停著幾個小黑點,那就是燕子。

            師:為什么用痕,不用根?

            (電線遠,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藍天中只留下一絲痕跡)

            為什么天空不用“蔚藍”,而用“嫩藍”?

            師:是顏色淺?是藍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滿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我們祖國語言的魅力。

            ⑶ 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

            這指什么?遠遠看上去落在電線上的燕子連同電線,像五線譜。我們來看看曲譜是怎樣的?你體會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么樣的正等著我們去演奏的曲譜?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三、四段,領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飛行之美,還有停歇在電線桿上時的音樂美。怪不得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寫贊美春天的詩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贊美春天的歌,也總少不了燕子。可以說,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會失去一半的美。讓我們飽含神情,再次齊讀這三段,把可愛的燕子,把美麗的春天留在我們的腦海里,伴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機,更加燦爛!

            六、課外延伸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飛行時的美姿,停歇時的音樂之美,關于燕子你還知道寫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課外找到的資料與小朋友共享?

            同學們,讓我們保護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寫一篇短文。

            【板書】

            春光 飛行

            美

            外形 停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課前:教師為學生講述兩個真實的故事,其中一個是自己小時侯失去父親的故事。

            一、引入。

            1、觀看央視國際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專題,加上教師錄制的音樂和旁白。

            2、抽學生說說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師小結:戰爭是無情的,戰爭是殘酷的……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吶喊吧!

            學生齊讀課題,再讀。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樂與悲慘的景象呼應,很快就為本課的學習定下了“基調”,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鋪墊。

            二、按要求自讀課文。

            多媒體出示自讀要求:

            思考并勾畫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用橫線勾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用波浪線勾出)

            3、作者為誰呼吁?(用著重符號標出)

            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相應句子。

            這幾個問題提得比較好,有利于進一步理解課文,把握了課文的重點。只是從實際操作來看,學生受前面“哀婉”基調的影響,雖是讓自由朗讀,學生卻都是默默地朗讀,不管怎樣,只要學生是在“讀”,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聲。

            三、交流問題,學習課文。

            1、教師: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學生:爸爸是個出色的人。我們能夠從“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看出來。

            教師:請你再讀一讀,讀出自豪的感情。

            學生:我的爸爸是個熱愛和平的人。我們可以從“兩年以前,我親愛的爸爸作為……”看出來。

            教師:還有什么地方能夠看出爸爸是個熱愛和平的人。

            學生:“爸爸的嘴張著……”

            教師:還有要補充的嗎?

            ……(略)

            教師:羅老師找到一個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是個愛妻子,愛孩子的人。

            教師: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教師:“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我能從這里體會到爸爸的.盡職盡責。

            教師:請同學們互讀互評。(學生讀,較有感情。)

            教師用學生“找”和自己“引”的辦法初步讓學生掌握了課文的部分內容,“拉”得比較快。目的顯然是為后面“突出重點”——感情朗讀做一些準備。

            2、教師:下面我請三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讀得好象在和父親面對面地交流。

            學生讀,比較好,全體學生自發鼓掌。

            教師:我們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體會低沉、堅定的思想。(學生讀)

            教師:可是當作者看到爸爸的靈柩時,心情怎樣?(由激動到悲傷),請大家再讀“現在……浸滿了凝固的血。”(齊讀)

            教師:嘴張著,在呼喚什么?我們該怎樣讀?誰來給大家示范一下。

            抽讀,一學生讀得很到位。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心底的呼喚。

            全班再讀。

            教師:“我”的爸爸本來還可以作出更大的貢獻,因為他是精通四國語言的……(學生回答:經濟學碩士)。請大家讀四自然段。

            教師:自豪的“味兒”不夠,請大家再讀一遍。

            學生再讀,很有感情。

            展示“萬人送英雄,鮮花贈英模”的畫面。加上背景音樂和一個孩子對爸爸緬懷的旁白,課堂上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

            羅老師對于這個環節的處理是很精彩的,重點指導了學生的朗讀,以讀悟情。我覺得也可以從爸爸和我們“相約”,到我們“如約”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約”,這樣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線索,后面探討爸爸“失約”的原因。這和重點指導朗讀并無矛盾。

            教師:爸爸為和平獻出自己的生命,卻“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體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學生齊讀。

            教師:這些話是什么意思?你通過什么方式來理解?(學生發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學生列舉自己收集的資料。

            教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數據。(主要是一些戰爭中帶來災難的數據統計。)

            教師:同學們,如此嬌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經得起戰爭的摧殘?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

            它從來不懂得自私和吝嗇,

            總是傾其所有。

            可是人類,

            曾經和正在做著多少慚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園里廝殺,

            為野心和貪欲去爭斗,

            用刀槍去撕裂土地,讓馬蹄去踐踏豐收,

            硝煙窒息兒童的歌聲,

            鮮血染紅清澈的河流……

            教師: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可罪惡的戰爭卻……(引用上面詩句中的話)。所以,這個中國孩子會向國際社會呼吁。想想,他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學生回答)

            抽讀課文七自然段。

            教師:讓我們和小作者一同吶喊、呼吁!(學生再讀七自然段)讓我們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詩歌——

            地球的呼聲

            隔海相望的陸地,

            都伸出友誼之手,

            相視一笑,

            泯滅舊日的怨仇。

            沒有掠奪者的咆哮,

            也沒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們彼此贈送的禮物,

            是平等、自由。

            齊讀。

            教師:孩子們,為了制止戰爭,讓世界充滿愛,我們能夠做點什么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孩子們有的說,我想給布什寫一封信,想質問他究竟是想制止災難還是制造災難?(很精彩,全體自發鼓掌),還有的說現在說什么都沒有用,我們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建設強大的祖國去制止戰爭……

            多媒體出示:讓和平駐人間,讓世界充滿愛!(音樂響起,《讓世界充滿愛》)

            教師:讓我們一起呼吁,一起疾呼!連讀兩遍。

            羅老師的這節課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許多聽課的老師也不禁落淚。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創設,還有感情朗讀的導引。另外,拓展閱讀也做得不錯。只是我覺得教師的“導引”多了一些,學生“自主”的空間相對被壓縮了,如果從倡導互動學習的角度,本課可以嘗試另外一種強調互動學習的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讀音字形,并能學以致用(造句)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4、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標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過程與方法:

            學生充分預習,合作、探究,

            討論法、點撥法、幻燈片演示法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朗讀、揣摩、品味文章的美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寫。

            【教學工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月光下的鳳尾竹》。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在課前聽到一首用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突然有一種沖動,我想到云南去,同學們想不想去?既然這樣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參加“云南的歌會”,了解云南的民歌! 感受云 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板書課題

            師:在學習本節課之前,我想讓同學們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們更好的學習本課。(多媒體展示)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指名朗讀。其余學生聽讀、熟悉課文,注意字音。

            (師:示范朗讀1-2段學生推薦學生朗讀 師指名學生朗讀 集體朗讀 )

            2、朗讀評價(師生評價指導:學習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細節和用詞)

            3、多媒體展示字詞(抽查學生預習情況,并對引經據典、滾瓜爛熟、別開生面等成語進行造句,全體學生對每個字詞讀三遍)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1、提問(多媒體展示)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那么同學們能不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為每一個歌會場面擬一個恰當的小標題呢?

            (提示:地點+方式或內容)

            ( 師 板 書 )1、山野對歌2、山路漫歌3、山寨傳歌

            2、說說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場景,給大家有感情的讀一讀段中的精彩語句,并且簡單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訓練:補說句子“我最喜歡其中的 場景,因為 。”

            提示:

            1、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A:在寫山野對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唱歌的人)

            B:你能用詞語形容一下這里的人嗎?

            (提示:淳樸、熱情、靈秀)

            2、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路漫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環境)

            (3)齊聲朗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同學分享。

            例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

            3、山寨傳歌――民歌傳承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寨傳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場面)

            (1)你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寨傳歌的場面嗎?(盛)

            (2)“盛”體現在哪些方面?(人多、時間長、服飾如同過節)

            (設計目的: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四、小結:

            云南歌會我們學到現在,大家覺得云南的歌會美嗎?如果美,沒在哪里?(學生能夠圍繞話題,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小結:學了《云南的歌會》,我們不僅要了解到云南歌會的獨特之處,了解我們中華民族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更主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美好。

            五、作業布置:

            作為一名商南人,如果讓你給外地游客介紹一種商南的民俗文化,你會介紹什么?寫一段簡單的介紹詞。

            六、板書設計:

            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山野對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環境美

            山寨傳歌――場面盛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體會卡羅爾對小貓的喜愛之情及小貓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羅爾美好的童心,并從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學習默讀,體會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學難點】

            在默讀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學方法】

            朗讀、談話、合作、交流。

            【教學用具】

            CAI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貓嗎?能說說為什么嗎?(課件出示各種姿態的貓,學生感受貓的可愛)

            有一個小朋友,她也很喜歡貓,她的名字叫(板書:卡羅爾),誰能讀讀?(要求領讀,齊讀,出示課文插圖,認識卡羅爾)卡羅爾和小貓之間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書和小貓),你們想知道嗎?那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板書她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2、學生朗讀,師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師范讀。

            三、合作交流,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其余生字及我會讀圖標,各自認識,不會讀的向同桌請教。

            2、同桌互讀,互相推薦最得意的記字方法。

            3、指名認讀生字,交流方法,并組詞、說話。

            4、游戲:認真聽,仔細想,找字卡──根據教師的講述、表演,從字卡中找出相應的字,擺在桌子上:

            ⑴不上不下(卡)。

            ⑵兔子的尾巴不見了(免)。

            ⑶土撒在熱水上(墊)。

            ⑷明白的反義詞(糊涂)。

            ⑸媽媽做飯的地方(廚)。

            ⑹做一下蹭這一動作。

            ⑺學貓叫。

            ⑻出示絨線團,學生找出絨。

            5、生字搬家:(課件出示組合后的詞,指名讀,輪流讀)

            舒適、軟墊、多余、絨線團、糊涂、廚房、蹭著、洛陽、卡車、抽屜、羅漢。

            四、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指出默讀的要求與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問題。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哪些地方寫得有趣?并作上記號,再向同學們解釋為什么。教師輔導。

            3、小組交流,各組歸納出本組意見。

            4、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用有趣的語氣讀,其它學生聽后提意見,教師范讀。

            五、拓展思維,強化感受: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六、質疑問難,釋疑

            七、總結全文,提出希望:讓學生學會關愛自己和他人,關注周圍環境,學會和諧相處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材說明:

            《世紀寶鼎》是第六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說明性課文,通過介紹寶鼎的樣子——藝術價值——深刻的寓意,表達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

            二、本課學習重點:

            是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世紀寶鼎精美的藝術和贈送寶鼎的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

            三、學習目標:

            1、學會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的專業性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表達方法,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過程:

            ㈠交流帶“鼎”字的詞語。

            1、我寫“鼎”字,請同學們注意字形,筆順。

            2、我們一起說說帶“鼎”字的詞語。

            (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聲鼎沸)

            ㈡讓我們來認識“鼎”學習新課。

            1、誰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樣子的?(練習說說,用筆畫畫)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世紀寶鼎》,這是個怎樣的寶鼎呢?

            ⑴自己讀課文10分鐘,要求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⑵畫出新詞,自由認讀。

            ⑶再讀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把世紀寶鼎介紹清楚的?課文的重點內容是什么?

            3、重點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寶鼎的樣子。

            ⑴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圖畫,想世紀寶鼎的樣子,有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⑵如:“三足雙耳”“腹略鼓”“底渾圓”等,通過看圖弄明白。

            “浮雕”“鑄”“銘文”通過弄懂。

            “造型古樸”“文藝精湛”“藝術造型”“紋飾”等。

            理解這些詞語主要辦法是熟讀課文,聯系語言環境,感悟大意,有的可抓住關鍵字;有的可看圖聯系實際理解。

            ⑶練習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世紀福鼎的贊美。

            ⑷指著圖說說寶鼎的樣子。

            4、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贈送寶鼎的意義。

            ⑴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理解。

            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愿和希冀。

            再如:“鼎志昌盛”“龍兆吉祥”和“它表達了中國人發對聯合國的美好祝愿,對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等詞句。

            ⑵練習讀3、4自然段,領悟表達方法。

            (對表達方法的領悟,可多方面的也可各不相同)

            可從課文的條理;運用了具體數字;從結構等說說。

            5、熟讀課文,準備贈鼎表演,落實課后第二題,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

            ⑴ 我給你們一點提示:

            ①如果讓你介紹,你準備怎么說,先說什么,再說什么,然后說什么,最后說什么。

            ②要表演贈送寶鼎關鍵在于介紹清楚寶鼎精美的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

            ⑵自己練習表演,讓家里人評價一下。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7篇】相關文章: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7篇01-26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7篇02-02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九篇01-18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5篇01-13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7篇01-25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六篇01-06

          有關《觀潮》的教學設計方案10-31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七篇01-11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7篇01-10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九篇01-3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观看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视频五月天激情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亚洲 |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