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24 11:28:5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草》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的教學設計

          《草》的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理清情節,從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如何通過文學語言展現人格魅力

            學習過程:

            導語: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環境,標題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士生命展現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整體感知悟精神

            1、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用簡要的語言概述這篇課文主要內容。

            二、抓住線索理情節

            三、揣摩妙點品人物

            1、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高潮部分對周副主席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

            2、分角色演讀,在跳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高潮部分,并能通過一定神態和動作來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要求:小組成員自選認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確保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定的角色,組長注意調控。)

            教師點撥: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草時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以體現主席的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高度關注戰士生命的高尚品質。

            3、評析人物:同學們可以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來說說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認識。

            教師點撥:周副主席有著關愛戰士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著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

            3、師生共同小結:從情節入手,剖析小說的人物,可以感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四、比較閱讀顯能力

            比較閱讀《七根火柴》思考:

            1、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誰?

            2、假如讓你來圍繞這篇小說的情節設計一次活動,你準備如何安排?寫出你的方案。(可以以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的身份介紹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導演和演員的形式從人物入手理清情節)

            3、閱讀同一位作家的兩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可以從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作業設計

            選擇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過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草》的教學設計2

            【教學設想】

            《草》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古詩兩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寫的一首送別詩,課文選的是前四句。低年級兒童對古詩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采取“以讀帶譯”的教法,即先讀通、讀熟、讀懂、讀好譯文,然后再讀讀通、讀熟、讀懂、讀好古詩。在講解古詩時,一是通過古今詩歌對照解詞、析句、翻譯;二是畫詩為畫,使詩句內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誦讀、吟唱。這樣學生就能領悟內容,體會詩情。

            【教學目標】

            1、利用字理知識學習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教具準備】

            VCD、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運用“四讀”(讀通、讀懂、讀熟、讀好)方法學習現代文

            《草》:原野上長滿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無法把它們燒完,一到春天又生長起來了。

            “讀通、讀懂、讀熟、讀好”具體體現了“感知、領悟、積累、應用”這一習得語言的規律,顯示了它的科學性。

            二、借助現代文學習古詩

            1、揭示課題讀古詩:

            剛才同學們認真地學習了《草》。接下來我們學習一首內容相同的古詩《草》。

            板書:草

            ⑴這首詩的作者是白居易。這首詩的產生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白居易16歲那年,他帶著自己的一篇詩稿去拜見大名人顧況。顧況一看白居易這個名字,就開玩笑說:“長安的大米很貴啊,‘居’在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筆,在墻上“唰唰唰”就寫起來,當寫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兩句時,顧況拍著手說:“好好好!有這樣的才能,你在長安居住就容易了。”后來,在顧況的指導下,經過自己努力,成為了著名的詩人。

            ⑵ 課文《草》是選取這首詩前四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① 個人讀;

            ② 同桌讀;

            ③ 指名讀;

            ④ 檢查讀。

            ⑶ 要求學生把:離離、原、歲、枯、榮、盡等“字眼”,在現代譯文《草》中找出對應的詞語,用“O”標出。

            2、析詞、解詞、翻譯:

            ⑴ 全景板畫,從詞悟句:

            在講“離離原上草”一句時,教師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幅簡單的草原圖。教師說:“誰能看圖說說,原野上的草長得怎樣?”由此引導學生理解“離離”的意思。

            (草很茂盛的樣子)

            這時老師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離離原上草”的意思說一說。

            ⑵ 連續板畫,顯示變化:

            講到“一歲一枯榮”一句時,先引導理解:

            歲:出生9年,就是9歲。

            榮:山上有草有木,與“枯”是反義詞。

            每年有四個季節,接著教師連續畫“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圖。

            發芽──茂盛──變黃──干枯。

            師:“誰能說說這四幅圖的意思?一年中有哪兩次最明顯的變化?”

            老師又讓學生把詞語“榮”、“枯”貼到對應的圖畫下。最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一歲一枯榮”的意思。

            學生們能根據黑板上的畫,說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變化,較好地理解了這句詩的意思。

            ⑶ 改添板畫,尋根求源:

            講到“野火燒不盡”一句時,先學習:

            “燒”與“繞”、“澆”的區別。

            “盡”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過來,里面沒有水了,所以“盡”意思是“完”。

            接著教師在黑板上改添圖畫,使學生領會“燒不盡”的是草根。

            師: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黃,野火一燒,燒了個清光,但為什么又說“燒不盡”呢?

            (邊講邊將草改成黃色,畫上熊熊大火燒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圖地上的草)

            生:因為地下的草根沒有燒掉。

            教師根據學生的話,畫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畫,引發聯想:

            教師讓幾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第4句詩的意思,學生根據“春風吹又生”的詩意,畫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師又讓學生說說他畫的.意思。

            由于將難懂的詩句化為形象的簡圖,低年級學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讀成誦,背誦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誦《草》,講解詩句意思。

            積累古詩重運用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指導背誦。背誦的目的在于積累,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

          《草》的教學設計3

            井陘縣西山北路學校

            高玉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認識并會寫“枯、榮、燒”

            3、能說出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離離”、“枯”、“榮”、“盡”的意思。

            2、懂得句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搜集白居易的生平,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同學們邊聽邊猜一猜這首歌曲寫的是哪一種植物?

            師:同學們知道這首歌寫的是什么植物嗎? 生:小草

            師:雖說它沒有花香,可綠化環境少不了它的身影,雖說它沒有樹高,可祖國大地到處是它的足跡。同學們知道古詩《草》是誰寫的嗎?

            生:白居易。

            二、作者簡介 師:對白居易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主要作品:《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師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三、寫作背景

            師:同學們知道當時他是怎么寫出這首詩的嗎?

            生:這首詩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白居易當時十六歲。這首詩是應考之作,按科舉規定,凡限定的試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跟詠物詩相似。

            四、初讀古詩

            導語: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唐代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是如何描寫小草的。

            1、聽朗讀。

            2、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古詩。

            (引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古詩,一定要讀準字音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3、讀出詩的節奏。

            (引導:同學們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古詩的節奏。請同學們看著節奏圖,自己試一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五、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師:本課有三個生字,同學們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在小組里自學一下生字。

            2、全班匯報 (1)學習枯字

            生1:枯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大家在寫的時候先寫木字旁,再寫古。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枯,古代的古加上木字旁就是枯。枯,枯萎。小草枯萎了。

            生3: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記,姑姑的姑把女字旁換成木字旁就是枯。枯,枯井。

            生4:可以用一個詞來記住它:古代的木頭。枯,枯萎、枯井。我還可以用枯井說一句話:這里有一口枯井。

            (2)學習燒字。

            生1:燒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先寫火字旁,再寫堯。 生2:堯加上火字旁就是燒。燒火。

            生3:我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澆花的澆把三點水換成火字旁就是燒。燒,燒雞,我喜歡吃燒雞。

            生4:可以用一句話記住燒:堯帝發火了。燒,發燒。弟弟發燒了。 (3)學習榮字。

            生1:榮一個上中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先寫草字頭,再寫禿寶蓋,最后寫木字。

            生2:把勞動的“勞”的力換成木就是榮字。榮,光榮,劉胡蘭死得很光榮。生3:我用一句話記:草下面蓋著一根木頭。榮,榮譽,她獲得了優秀少先隊員的榮譽稱號。

            教師小結:同學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老師很欣慰,老師為你們驕傲。

            同學們分析的這么透徹,那你一定知道怎么寫這三個生字吧,同學們試寫兩個。

            六、理解詩意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1)出示詩句:離離原上草,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生:離離:草木茂盛的樣子,原:原野。離離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野草長得很茂盛。

            (2)出示詩句:一歲一枯榮。 師:怎么理解這句詩。

            生一歲就是一年,枯就是枯萎,榮就是茂盛。一歲一枯榮就是小草在秋天枯萎,到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茂盛。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出示詩句

            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野火:荒山野地燃燒起來的火。盡就是完。不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燒,也不能把它燒完。

            師:小草就這么被火燒死了,那這火是什么樣的火呢? 生:無情的大火,殘忍的大火。

            師:大火無情,明明把干枯的小草都燒死了。為什么詩人卻說“野火燒不盡”呢?

            生:大火有燒不到的地方;大火只燒掉了小草的葉子;小草的根深深的扎在了泥土里。 (2)出示詩句

            這句呢,怎么理解。

            只要春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 師:你覺得這是什么樣的小草?

            生:頑強的小草,堅強的小草,不屈服的小草。

            3、哪位同學能說說你對整首詩的理解。原野上長滿了茂密的野草。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長得茂盛。野火不管怎么燒也燒不完它們。春風一吹,小草又重新發芽生長。

            師小結:是啊,我們經常會在陡峭的懸崖上、石縫間看到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對這平凡的小草肅然起敬。

            七、回讀古詩,體會感情。

            1、同學們,平凡的小草,有著不平凡的精神,難怪詩人白居易會喜歡它,會贊美它,讓我們一起朗誦古詩《草》。

            2、平凡的小草,用它頑強的精神激勵著每一位讀者,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一起背誦古詩《草》。

            3、指名背誦、同桌互背。

            3、《草》原名《賦得古原草送別》,它是白居易16歲時的應考之作。原詩有8句,本課節選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們一起欣賞。(放音樂)

            八、總結

            小草頑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古詩《草》只是詩歌百草園中的一首。同學們可以用我們這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去學習其它的古詩。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草》,學會了生字,了解了詩意,知道了小草這種隨處可見的植物雖然不起眼,但它面對強大的敵人時那種頑強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不要害怕、不要屈服,要想盡辦法戰勝困難。

          《草》的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理清情節,從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如何通過文學語言展現人格魅力

            學習過程:

            導語: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環境,標題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士生命展現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 整體感知悟精神

            1、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 用簡要的語言概述這篇課文主要內容。三、 揣摩妙點品人物

            1、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高潮部分對周副主席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

            2、分角色演讀,在跳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高潮部分,并能通過一定神態和動作來體現人物的精神風貌。(要求:小組成員自選認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確保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定的角色,組長注意調控。)

            教師點撥: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親自嘗有毒野草時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以體現主席的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高度關注戰士生命的高尚品質。

            3、 評析人物:同學們可以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來說說你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認識。

            教師點撥:周副主席有著關愛戰士勝過關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著正視困難、藐視困難的英雄氣概。

            3、師生共同小結:從情節入手,剖析小說的人物,可以感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四、 比較閱讀顯能力

            比較閱讀《七根火柴》思考:

            1、 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誰?

            2、假如讓你來圍繞這篇小說的情節設計一次活動,你準備如何安排?寫出你的方案。(可以以歷史博物館的解說員的身份介紹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導演和演員的形式從人物入手理清情節)

            3、 閱讀同一位作家的兩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可以從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 作業 設計

            選擇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過富有個性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草》的教學設計5

            【導練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背誦文。

            2、能說出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3、啟發兒童想象,讓學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長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導練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導練難點】

            1、理解“離離、枯、榮、盡”的詞義。

            2、懂得句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

            【教具準備】

            電腦軟、錄音帶。

            【導練過程】

            一、初讀階段

            1、情感描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大草原嗎?這一節,就由老師帶你們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領略一下大草原生機勃勃的美麗風光。現在,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跟著老師到大草原去。

            述: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這些野草每年都會枯萎一次,又會茂盛地生長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燒不完這些頑強的小草,來年春風一吹,它們又會重新生長出來了。

            師:請大家睜開眼睛看看。

            (出示草原圖)

            師:這就是我們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覺得這大草原美嗎?我國唐朝的偉大詩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風、不怕雨,頑強地生長,觸發了內心的感情,就寫下了一首詩,名字就叫──草。

            板書:草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先請同學們來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每個字的讀音,邊讀,邊思考三個問題。

            (出示問題,教師讀一次)

            ⑴文是怎樣寫草的?想想每句寫什么?

            ⑵聯系文內容,想想“離離、枯、榮、盡”的意思。

            ⑶文中哪兩句詩點明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2、交流初讀情況:

            ⑴剛才,大家都讀得非常認真。現在,我要請幾位同學給大家朗讀一次,看看怎么樣?

            (出示文內容)

            ⑵學生評議,教師正音后聽文錄音。

            ⑶現在,我們再來學著錄音朗讀。

            師:《草》這首古詩我們已經會讀了。現在,我們來做一道練習題,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詩句的意思。做的時候,同學們可以同桌互相討論,你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二、深讀階段

            1、做練習題:

            ⑴完成練習題。

            (出示練習題后,教師明確要求)

            ⑵評講。

            (逐句評講,統一答案)

            ⑶評講后學生自由朗讀一次:

            師:現在,我們再來細心分析詩中每句話寫什么?

            2、具體分析詩意和字詞義:

            ⑴齊讀“離離原上草”。

            (軟出示)

            ⑵問:

            ①文寫的是哪里的草?你從詩中哪一個詞知道的?

            ②草原上的草長得怎樣呢?

            (引導學生看圖)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③詩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野草茂盛的樣子?

            (“離離”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樣子)

            ④讓一兩位同學說出詩意。

            ⑤指導朗讀:

            師:第一句詩主要寫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樣子。讀的時候,“離離”讀重一點。

            ⑶師:這些野草有什么生長常規呢?詩中又是怎樣寫的?

            (讓學生回答)

            ①指導朗讀:“一歲一枯榮”。

            “一歲”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

            師:請你們告訴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長情況一樣嗎?

            (軟出示:春、夏、秋、冬圖)

            ②看圖后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長情況。

            ③看了圖片,野草長得最茂盛的是哪一個季節?枯萎是哪一個季節?

            ④師:現在誰把“枯”、“榮”兩個字擺在相應的季節下面,并說說“枯、榮”的意思。

            ⑤“一歲一枯榮”是什么意思嗎?

            (讓一兩位同學說說)

            ⑷

            ①師:熊熊的野火燃燒起來了,草原上的野草會怎樣呢?

            (軟出示:燃燒圖)

            ②讓學生說說;

            野火燒去了野草的莖和葉,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燒不掉的。

            ③教師畫簡筆畫。

            ④詩中是怎樣寫的呢?請讀出有關的詩句。

            (強調“盡”的意思)

            ⑤由于草根沒有燒掉,所以草會怎樣呢?并說出詩句意思。

            (出示軟)并說出詩句意思。

            ⑥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畫出來,并告訴大家所畫的意思。

            ⑦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揚的語氣朗讀)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長出來了,這是一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啊!讀的時候語氣要高揚。

            ⑸師:野火燒得這么厲害,野草的莖和葉都被燒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風一吹,小草又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你覺得這些小草怎么樣?你喜歡這些小草嗎?為什么?

            (板書:非常頑強)

            三、復讀階段

            1、朗讀全詩。

            (分組朗讀、注重情感)

            2、背誦全詩。

            3、鞏固:

            ⑴做練習。

            ⑵評講。

            4、播放錄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領略大草原生機勃勃的美麗風光。

            四、總結

            學習了古詩《草》,初步知道了小草這種小植物雖然不起眼,它頑強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們欣賞的。我們要像小草那樣,遇到困難要有頑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

            下節我們再來學習文的生字詞,完成后練習。

          【《草》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白居易《草》語文教學設計12-25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教學設計07-30

          草 白居易教學總結11-17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07-27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7-26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8-01

          《可愛的草塘》教學反思14篇12-1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新點子設計12-0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及反思12-06

          魯迅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7-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视频一区直播在线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丝袜足午夜福利视频丝袜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中文片 | 在线视频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无遮挡国产精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