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29 10:40: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

            《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也叫牧童。)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見”還可怎么組詞呢?請大家想一想,“所見”是什么意思?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反復練習,讀準讀熟

            (一)初讀課文

            l.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4.學生試讀、教師檢查讀。

            (三)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幅圖,,想想我們讀的詩句,你發(fā)現我們剛才只是從圖中用眼睛看了畫面上的內容,可作者所見的,還有什么?

            1、“見”不光是“看見”,還包括“聽見”……再看看這幅圖,再讀讀課文,你能說出這首詩的意思嗎?先看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中那些詞語不理解?

            2、學生質疑。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

            4、牧童在牛背上高聲唱歌時的心情怎樣?想象這時畫面的情景。

            5、指導讀出牧童高興的心情。

            6、起初,牧童在牛背上高興地唱著歌,后來呢?請大家看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一句有那些地方不懂呢?

            7、學生質疑。

            8、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9、你捉過什么東西?“忽然閉口立。”,你能想象出牧童當時的樣子嗎?

            10、你認為這句怎么讀?與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你認為那些詞語寫得最有意思?你喜歡這個小牧童嗎?

            11、教師引讀。

            12、這個小牧童捉到蟬了嗎?為什么?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1、想象著古詩的內容,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分析結構,說偏旁。

            2、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通”“讀懂”“讀美”三個層次理解古詩,以讀促講,以讀促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題

            1、同學們,暑期生活剛剛結束,誰能說說你的假期都去哪里游玩了?

            2、你們的夏天真豐富。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有一天他來到一片樹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于是,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所見》。(板書課題)。

            3、釋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4、出示課文插圖投影: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過渡: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可詩人卻用短短的文字將它表現出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走進文字。

            二、學習古詩

            (一)讀通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

            (二)讀懂古詩

            1、理解字詞。(相機指導“蟬”的筆順)

            2、走入文字背后。

            (1)賞牧童騎牛圖:

            A請自由讀詩的前兩句,看一看詩人所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B交流:

            a騎黃牛。他是怎樣騎的?

            b想象說話: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所以,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起來。誰來讀一讀這一句?

            C指導朗讀。

            (2)鑒牧童捕蟬圖

            A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著牛,旁若無人地唱著,可是他卻忽然停止,能推測一下這是為什么嗎?

            B你為什么這樣想啊?

            C課件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D此時此刻,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

            (3)體會情感

            站在一旁的詩人心情又是怎樣的?

            (三)讀美古詩

            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三、背誦古詩

            四、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1、誦讀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系是何等的親密,袁枚的《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注釋,自由誦讀,看一看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點。

            2、你還知道哪些表現兒童生活的詩句?

            3、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作業(yè)

            用本節(jié)課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宋代詩人黃庭堅的《牧童》一詩。

            《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3

            【預設目標】

            1、人文熏陶:在讀悟吟誦中領略古詩之韻,心馳神往詩之意境。

            2、技能培養(yǎng):讀厚,感知牧童之形;讀薄,勾勒牧童之神。

            3、語言積累:會讀,會背,會唱,會寫。

            【學法指導】

            在讀薄讀厚,讀胖讀瘦的古詩學習新形式引領下,學生——詩人——教師以文本為媒介,三位一體,披文入情。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流程】

            一、學唱一首歌。

            1、播放兒歌《牧童騎黃牛》,學生嘗試跟唱。

            2、談話導入:你最早接觸這首詩,是在什么時候?如今再學,你想給自己制定怎樣的學習目標?(相機出示四大學習目標:學唱一首歌,認識一個人,讀懂一首詩,感悟一片情。)

            二、認識一個人。

            1、出示畫面:袁枚像。

            2、交流課前搜集的詩人資料。

            3、師相機滲透:袁枚亦是一隱者,為侍母而仕途急流勇退,孝心可嘉。

            三、讀懂一首詩。

            1、初讀,感知詩意。

            2、深讀,領悟詩景詩情詩境。

            ①讀厚。引導學生認識五言詩體,如何添字讀厚成七言詩體。可做如下鋪墊: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讓學生在添字填詞中逐步豐厚詩情詩景的感性認識,言語推敲文字,頭腦渲染畫面。

            ②讀薄。引領學生刪繁就簡,五言變三言,比比誰的最簡練。

            然后,逐步梳理出全詩之形,之神。

            其形:牧童——騎黃牛,振林樾,捕鳴蟬,閉口立。

            動→聲→心→靜

            四、感悟一片情。

            1、再讀,邊讀邊細化直觀畫面,小組交流彼此所勾勒、渲染的每一幅美圖。

            2、研讀,斟字酌句,字里行間品味牧童之樂,詩人之得。

            3、播放《所見》視頻,欣賞中與自己頭腦中預設的畫面對比,看哪種意境更有韻味。

            4、誦讀全詩。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所見

            (清)袁枚學習目標:①學唱一首歌

            牧童騎黃牛,②認識一個人

            歌聲振林樾。③讀懂一首詩

            意欲捕鳴蟬,④感悟一片情

            忽然閉口立。學習形式:讀薄讀厚讀胖讀瘦

            【教學反思】

            《所見》四憾

            ——致張慧老師及全體同仁

            鈴聲響了。

            鈴聲又響了。

            就這樣,四十分鐘,思想碰撞,心靈角逐,滲汗的腦門,輕拭一下,似冬夜運轉不休的cpu——燙。

            解脫感?甚或嘴角溢出的一絲竊喜?

            不。心里很沉重,幾乎是一種負罪感。

            說四憾吧。

            第一,讀,一塌糊涂。

            沒讀出味道,當然更沒讀出美感。詩的節(jié)奏,抑揚之韻,頓挫之感,吟詠之得,絲毫難覓,此為一憾。

            第二,寫,不著一字。

            沒圈劃,沒批注,沒作業(yè),甚至連課本都沒正兒八經的打開過,一堂課只是夸夸其談,喋喋不休,不動筆墨,其陋奇丑,已無可遮蔽,此為二憾。

            第三,亂,筋脈錯雜。

            表面看,板塊式的架構還湊合。其實,在主體性學習進程中,整條主線已盤根錯節(jié),無從梳理。于是乎為趕進度,生拉硬扯,連攆帶跑,基本完成目標的四分之三,此為三憾。

            第四,愧,汗顏如雨。

            如此拙劣的濫制,竟博得張慧老師褒獎憐憐,知遇提攜,迷途點津,若不苦心孤詣,除陋革弊,憾莫大焉!

            《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六個字,會寫“林”“閉”兩個字。

            2、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對朗讀古詩有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預設:

            一看圖導入

            1、觀察課本插圖

            同學們,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個小孩子(這是個放牛的孩子,古詩里把他叫作“牧童”)

            生:看到一個孩子騎在牛背上,手里拿著竹棒。

            生:看到了一片樹林。

            生:看到了樹上有蟬。(猜一猜,這蟬正在叫嗎?是啊,夏天到了,它停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熱死啦,熱死啦”,古詩里把正在叫的蟬叫——鳴蟬)

            2、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被一個叫袁牧的清代詩人看見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這些寫成了一首詩,名字就叫《所見》。(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詩。(聽配樂朗讀)

            2、咱們也來讀讀,請大家輕輕地打開書本到59頁,聽清楚要求再讀。(要求讀三遍:1、大聲地讀,讀準字音。2、輕聲地讀,記一記圈出的生字。3、大聲地讀,把句子讀通順。)

            3、袁枚說,大家有沒有把我的古詩讀正確啊,我得考考你們。

            1)開火車讀生字

            2)匯報讀古詩,讀準字音。分句朗讀(個別讀,齊讀或男女生讀)

            三品讀古詩

            過渡:詩人具體都看到了些什么?咱們現在就來研究研究。

            (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出示此兩句。讀讀這兩句,說說你從這兩句詩中知道了些什么?

            生:知道了詩人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身上。

            生:知道了牧童在唱歌。

            2、(播放歌曲)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一邊唱著歌,一邊朝我們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小樹還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多美,多快樂呀!

            3、聽這嘹亮的歌聲都已經穿過了整個林子,小樹也為之陶醉,歌聲——振林樾(再響亮點,動聽點)

            4、小詩人,你來念念這兩句(個別讀,指導)

            5、小組讀

            (二)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出示句子。趕緊再讀讀這兩句,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生:他閉上嘴巴,立在那里。

            生:他想捉蟬。

            2、突然,歌聲停了?小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他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用詩歌中的句子說說。

            3、指導朗讀(意欲捕鳴蟬)老師聽不出他很想捕蟬。在試試(范讀——跟讀)

            4、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來讀讀這句,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個別讀)

            8、誰來試試?(指導朗讀,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9、咱們這兩句連起來讀讀。(齊讀——男女生讀)

            10、現在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讀。(同桌互讀——個別讀——齊讀)

            四、復習生字,背誦古詩

            1、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念念,我們合作下好嗎?我念一句,你們念一句。

            2、我說古詩意思,你們來說詩句好嗎?

            3、我把古詩的其中一部分拿走了,留下了個別的字,你們還能念出來嗎?

            1)先來讀一讀它們(搶讀漢字)這幾個生字寶寶的樣子可容易記了。

            猜幾個謎語就記住了。

            謎語:牧:牛背上寫文章?閉:人才進了門?所:一戶一斤米

            2)把剩余的部分填上。

            4、現在就給你們這幅畫,你們能不能把整首古詩念出來?(個別背,齊背)。

            5、我們的詩人到最后還給我們留了個小小的懸念,不知道小牧童有沒有捉到那只蟬,大家課后可以去猜一猜,想一想他是用什么方法捉蟬的。

            五、書寫漢字

            “林”還記得“兩個木”是什么字嗎?兩棵小樹站在一起太擠了,于是一棵小樹非常懂得謙讓,把小樹枝收了一點回來,撇變成了點。另一棵小樹和它并排站,兩棵樹長得一樣高。(師邊說邊范寫)

            “閉”“人才進了門”是什么字啊?先寫一扇“門”,再寫一個“才”,“才”不胖不瘦,剛好藏進門去。

          【《所見》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所見》教學課件設計09-21

          《所見》教學設計(15篇)12-25

          《所見》教學設計15篇12-25

          《春雨》公開課教學設計12-23

          《冰燈》公開課教學設計12-23

          《學步》公開課教學設計12-22

          《場景歌》公開課教學設計12-18

          朱自清《春》公開課教學設計12-16

          一年級語文下冊《所見》教學設計12-16

          高中體育公開課教學設計12-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综合久久久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 伊人成综合网开心五月丁香五 |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综合 | 在线亚洲国产热视频 | 婷婷六月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