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環境管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1-11-16 12:21:2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認識環境管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環境管理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環境管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環境管理的主要思想、實行環境管理的必要性

            2、了解環境管理的對象和執行主體

            3、了解我國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案例,理解環境管理的重要性

            2、結合課本圖表知識和閱讀材料,明確環境管理的對象和執行主體

            3、結合我國法制建設的實例,了解我國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環境管理的意識,加強環境管理

            2、強化國家和政府在環境管理中的作用

            3、強化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教學重點

            1.實行環境管理的重要性

            2.環境管理的對象、執行主體、手段

            教學難點

            實行環境管理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長期以來,在解決我們面臨的各類環境問題時,大家很容易想到通過發展技術這一途徑,卻往往忽略了環境管理對于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怎樣實行環境管理,環境管理又有哪些內容。我們來一起學習這部分內容。

            展示教學目標和自學提綱

            思考:針對樺甸市紅石林業局森林破壞,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學生回答】封山育林、計劃砍伐、采育結合、退耕還林、改變林區經濟結構。

            【板書】一、實行環境管理必要性

            【板書】1.解決環境問題時技術的局限性

            【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從哈丁的文章中了解解決環境問題時技術的局限性。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解】環境問題不是單靠技術所能解決的,還必須借助對社會經濟活動的管理手段。實行科學有效的環境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環境問題的產生,也能使相應的技術措施更有效。

            【板書】2.公產與環境資源退化

            【教師指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案例1,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三個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數量后,三個農民的收益有什么變化?

            2、為什么每個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數量?

            3、為什么草場不能保證每個牧民都實現利益最大化?

            4、當三個牧民意識到上述問題后,為了增加奶牛數量發生爭執時,應如何解決?

            5、怎樣能夠做到在環境退化之前就能夠避免資源濫用現象的發生?

            【多媒體顯示】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師進行點撥,讓學生了解一下內容:

            ①由于大氣、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沒有明確的產權,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費用效益決策原則使用環境資源,并排放廢物,勢必造成濫用資源的傾向。

            ②從案例中給出的具體計算數值可以看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必然導致整體利益的損失。

            ③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形成源于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目標的純經濟性和行為的無約束性。因此單靠技術方法是不能完全解決環境問題的,它不能從根本上控制環境問題的發生和發展。環境管理在環境保護、協調各個利益集團之間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板書】3.環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教師提問】同學們閱讀教材,思考什么是環境管理,環境管理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補充】(1)概念:狹義的環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為的各種措施。廣義的環境管理是指按照經濟建設和生態規律,運用行政、經濟、法律、技術、教育和新聞媒體等手段,通過全面系統的規劃,對人們的社會活動進行調整與控制。簡單地說,環境管理就是對人類損害自然環境質量的活動施加影響。

            (2)目的:通過環境管理達到既要發展經濟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過環境的容許極限的雙重目的。其核心是協調社會經濟與環境的關系,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教師總結】由此可見實施環境管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或重要保證)。

            【板書】二、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

            【板書】1.環境管理的對象:個人、企業、政府

            【多媒體顯示】通過多媒體投影教材表5。1,回答環境管理的對象包括哪些?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于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所造成,個人和企業作用于環境的一切經濟、社會行為都要得到合理的約束。因此環境管理的對象包括三個層次:個人、企業、政府。

            【板書】2.環境管理的執行主體:國家和政府

            【教師提問】學生閱讀教材第75頁最后一自然段,回答環境管理的執行主體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環境管理的主體是國家和政府。國家和政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確定環境保護方針大計,頒布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環境管理條例和國家行動計劃,以此來推動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有序地進行。

            【板書】3、環境管理的手段

            【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第76頁第一自然段,回答環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學生回答】略。

            【多媒體顯示】通過課件展示,教師點撥,環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和宣傳教育手段

            【教師說明】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是公共財產,環境保護是公益事業,實施環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種,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和宣傳教育手段等。由于國家和政府的最高權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預強制性地約束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行為,有效地遏止環境的大規模惡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實施環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過渡】我們了解了環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后,下面來一起學習中國的環境管理。

            【板書】三、中國的環境管理

            【板書】1.中國的環境管理基本構架

            【教師講解】我國一向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很早就將環境保護納入行政管理軌道,并將環境保護確定為一項基本國策。

            【教師指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圖5。1的內容,掌握中國的環境保護政策和基本方針以及“三同時”制度。

            【學生活動】學生認真閱讀,思考歸納。

            【多媒體顯示】通過課件展示,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

            ①我國的環境保護三大政策:預防為主、誰污染誰治理以及強化環境管理(20世紀80年代制定)。

            ②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方針: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于,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簡稱32字方針。其中,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原則;依靠群眾、大家動手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途徑;保護環境、造福人民是目的。其思想體現了環境管理的綜合性、整體性、公眾參與、促進環境與人的共同發展等先進理念。

            ③我國現行的八項環境管理制度中已經納入法律體系中的.有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我國最早實施的是“三同時”制度。

            【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我國環境保護的國家行動”,了解國家環境保護“十五”期間重點實施的10項工程。

            【板書】2.中國的環境法律體系

            【教師講解】我國的環境法體系十分復雜,分類體系多種多樣。除了國家級法律體系外,還有地方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行政法規、規章。

            《憲法》是環境保護法的立法依據和指導原則。

            《環境保護法》是對環境保護方面的重大問題做出規定和調整的綜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于憲法中的有關規定,又是制定環境保護單行法的基本依據。我國締結或參加的有關保護環境資源的國際條約、國際公約,也是我國環境法中的重要部分。

            【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案例2,回答以下問題。

            1.加強環境管理能不能有效地保護環境?

            2.環境管理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強?

            3.通過上網或其他途徑查閱我國頒布的8部環境保護法,并指出3部相關的資源法律。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逐一進行點撥:

            1、可從環境管理的重要性方面回答。

            2、總體來講,我國的環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較多,但法律和政策還有不成熟之處,還存在監督力度不足、執法不嚴以及執法難等問題。經濟和技術手段明顯薄弱,宣傳教育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可引導學生聯系當地實際,從環境管理的5個手段入手,分析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

            3、老師可以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參考,或者讓學生自己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盡量避免空洞說明。

            【教師總結】近些年我國加強了管理環境的行政和執法力度,有效遏制了污染企業對環境的危害,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和政府在環境管理中的權威性。

            【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開展“模擬法庭”的活動。

            活動目的:以野生動物保護案件為例,了解環境法的基本常識和基本執行程序,加強環境法教育。

            【提示】進行“模擬法庭”活動時,需要注意正確反映庭審程序,恰當使用法庭規范用語。準備辯論時,要細讀相關法律條文,找出可能的法庭辯論焦點。

            【教師提問】加強每個人的環境法制觀念對于環境保護具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學生根據活動得出的結論,積極回答。

            【教師總結】有兩個原因經常造成犯罪人“無意識犯罪”或者僥幸心理尤其突出。

            (1)由于環境是公共物品,產權所有不明確,管理主體不直觀,容易造成人們任意使用的傾向,攫取自然資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費用和承擔責任的錯覺。

            (2)環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顯現出來,經常是沒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較多,難以找到訴訟的主體,對于“受害的環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為訴訟主體,凡此種種屬于“控告者空缺”。因此加強環境法規的宣傳,讓個人了解哪些行為是環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環境法是如何認定犯罪后果的嚴重程度等內容將有利于減少環境犯罪,對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課堂小結】本節主要學生了環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并通過閱讀材料,了解了中國的環境管理現狀。讓學生了解環境管理的基本常識,加強環境發的教育。

            【板書設計】第一節認識環境管理

            一、實行環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決環境問題是技術的局限性

            2.公產與環境資源退化

            3.環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二、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

            1.環境管理的對象——個人、企業、政府

            2.環境管理的執行主體——國家和政府

            3.環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其他手段:經濟、技術和宣傳教育手段

            三、中國的環境管理

            1.中國的環境管理基本構架

            2.中國的環境法律體系

          【認識環境管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7篇12-29

          《認識面積》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2-23

          認識比喻句教學設計07-20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12-16

          小學課件《7的認識》教學設計02-24

          一年認識圖形教學設計12-24

          小學課件《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02-2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青青草原男人的天堂 | 在线āv视频国产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天天狠天天天天透在线2020 | 午夜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洲 | 亚洲图色中文字幕 | 伊人成综合网开心五月丁香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