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時間:2021-12-13 10:52: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二語文《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語文《水調歌頭》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語文《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作為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這首詞,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學會采用多種方法收集和閱讀自己需要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方面:

            1、學習欣賞古詞的方法。

            2、初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2、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本詞情景交融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初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課外查找資料,自主探究,拓展遷移等。

            (2)誦讀品味法:

            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通過反復朗讀,讀出詞的韻味,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聯想想象法:

            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2、教具準備:

            筆記本電腦、PPT課件、配樂FLASH動畫等。

            3、教時安排:

            1教時。

            教學過程:

            一、喚起體驗

            1、導語設計:

            昨天是什么節日?(中秋節)同學們是怎樣過的呢?中秋節又有哪些習俗呢?(吃月餅、賞月等)同學們知道哪些與中秋詠月有關的詩詞呢?集體背誦上節課所學的一首唐詩——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中秋詠月的宋詞——蘇軾的《水調歌頭》。(出示相關課件,板書課題。)

            2、交流作者有關資料及寫作背景(出示相關課件):

            (1)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傳誦甚廣。

            (2)題解及寫作背景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演變為宮廷樂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調》開頭的一段,另填新詞,因而得名。(參見教材P111注釋1)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當時41歲的蘇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蘇軾的弟弟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六七年沒有見面。望月思親,心情抑郁惆悵。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詞。

            2、學生自由試讀。

            3、學生齊讀。

            4、播放配樂FLASH動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讓學生初步感知詞的意境及音樂美。(可以邊看畫面邊想像詞的意境)

            5、學生默讀全詞,結合注釋,感知詞意。

            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點撥(邊點撥邊出示相關PPT課件):

            (1)上半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把酒:端起酒杯。

            宮闕(qùe):宮殿。

            歸去:回到天上。

            瓊樓玉宇:指想象中的宮殿。

            不勝(shēng):經不住,承擔不了。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大意: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么比得上人間。

            (2)下半闕: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兒轉過朱紅色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不應:不該。

            何事:為什么。

            別時圓:在人們分別時圓。

            此事:指人的“歡”和“合”和月的“晴”和“圓”。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嬋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大意: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貼近雕花的窗戶,照著離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應該有什么怨恨,為什么總是在別離時又亮又圓?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樂,月亮也會陰天隱藏、晴天出來,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永久圓全。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三、品賞探究

            1、聯想想象,感悟情境。

            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情境,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把詞的.意境描繪出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邊出示PPT課件邊點撥:

            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蘇軾一邊飲酒,一邊賞月。他端起酒杯,遙問青天: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雖然只有清影隨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宮怎么比得上人間!夜色漸漸的深了,月亮還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準備休息。只見那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又慢慢貼近雕花的窗戶,卻照得我無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應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又圓又亮?哎!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樂,月亮也會陰天隱藏、晴天出來,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永久圓全。既然如此,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吧!

            2、品味詞句,體會詩情。

            (1)誦讀全詞:女生讀上半闕,男生讀下半闕。(要讀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認為最富有表現力、最能夠表明作者情感的詞句,自主探究,提出問題,并嘗試分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教師點撥。可能有(適當出示課件):

            ①開頭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宮境界,發出“明月幾時有”“今夕是何年”的疑問。這問年問月連發的疑問,反映了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

            追問:那么他為什么向往月宮呢?

            因為他寫這首詞時正被貶官,處在政治失意的時候,這首詞正反映了他內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現實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滿足,因此向往月宮,進而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樣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點撥:“我欲乘風歸去”,明白的說出了他的這種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顧慮“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未能望情于現實。在這時,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消極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積極努力、建功立業)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極度的矛盾之中。

            ③這里的“歸去”應怎樣理解?

            (“歸去”帶有歸隱、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表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

            (月下慢慢起舞,雖然只有清影隨人,但也令詞人陶醉。這境遇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的溫暖。“何似在人間”是詞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這時作者的思想從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現實,表現了作者對人間生活的贊美和熱愛,也顯示了他積極的人生態度。

            ⑤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有什么作用?

            (“轉”、“低”描寫月光慢慢轉移,表明夜漸漸深了。“無眠”表示離情正濃。“朱閣”“綺戶”與上闕的“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也寫月下離人。這就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自然過渡到懷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長向別時圓”一句。

            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體現了詞人的什么感情?

            (這是詞人悵恨久別,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問,表明了“月圓人不圓”的遺憾之情。“不應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詞人很快領悟到離別是人生無法解決的永恒的遺憾,因而開始自解自嘆、自我安慰了,巧妙轉入下一句。)

            ⑦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

            (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它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正因為蘊涵了人生哲理,這句詞也成為名句。

            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關于祝福的流傳千古的名句。詞人終于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安慰,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這樣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這句與上闕結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以美好的境界結束。)

            ⑧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作者在詞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對人生的感慨。這首詞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于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他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3、課堂小結。

            (1)逐步引導學生對全詞作小結。點撥并板書(參見板書設計):

            本詞上半闕寫飲酒問月,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下半闕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探求人生哲理,進而表達對離人的祝福。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情景交融,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表達出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師生共同總結欣賞古詞的方法(用PPT課件出示):

            第一步:初讀全詞,感知內容。

            第二步:聯想想象,感悟情境。

            第三步:品味探究,體會詩情。

            四、拓展遷移

            1、創設生活情境,回答問題。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可以引用《水調歌頭》中哪一句來表達祝福?

            (2)你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一句詩來勸勸她,你會怎么說?

            2、交流課外積累的詠月詩句。(師生共同交流,用PPT課件出示部分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舉頭望明月,地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3、課外閱讀《我的思念是圓的》,并嘗試從內容、情境、語言、結構等方面將本課的三首中秋詠月詩詞進行比較。

            4、背誦本詞,背誦中要想象(聯想到)詩詞抒寫的情境。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上闕:飲酒問月——幻想超脫塵世,

            喜愛人間生活。

            情景交融

            詠月曠達的胸懷

            樂觀的情致

            下闕:對月懷人——感傷離別,探求人生哲理

            表達對離人的祝福。

          【初二語文《水調歌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水調歌頭》教學設計15篇

          2.初二語文背影教學設計

          3.初二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設計

          4.初二語文《過零丁洋》教學設計

          5.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

          6.初二語文《背影》優質課教學設計

          7.初二語文《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8.初二語文辛棄疾詞三首教學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AV在线亚洲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色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第一页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