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18 14:50:4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精選7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2、能看圖列出加、減混合算式。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記住第一次的運算結果。

            教、學具準備

            例題圖,口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指定3道讓學生說計算過程)

            10-3-4=8-2-3=9-0-6=

            9-2-5=10-1-6=5-3-1=

            2+4+3=3+2+2=1+5+4=

            二、教學加減混合計算。

            1、教學天鵝例題1。

            教師在黑板上貼4只天鵝。

            問:原先有幾只條天鵝?

            演示:飛來3只天鵝。

            問: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4十3)

            演示:又飛走2只天鵝。

            問:飛走幾只天鵝?怎樣列式來表示飛走的2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4十3”的后面寫“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0頁的例題,第60~6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觀察、聯系生活情景,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發展初步的計算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教師知道下能提出并解決問題,體會生活里數學問題的多樣性和問題的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多媒體演示兩個情景。

            (1)乘客上車、下車無序擁擠。讓學生評一評這種行為,并猜一猜車上人數增減情況。(不能確定)

            (2)乘客上車、下車竟然有序(2人下車,3人上車),讓學生說一說,并想一想車上人數增減多少?猜一猜車上人數大約有多少?

            2、講述:同學們,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車人數和車上人數還有多少,我們不但要細心觀察每次上、下車人數,還要根據車上原有的人數進行加減計算。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提出問題。

            多媒體演示動畫片:車上有7人,先下車2人,接著3人上車。

            提問:(1)從剛才的動畫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2)你能用學具來擺一擺剛才乘車的情況嗎?(3)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動畫片的意思嗎?(7-2+3=□)

            2、揭示課題。

            質疑:這一題和我們學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一樣?

            3、探究算法。

            提問:加減混合的算式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思考。

            板書:7-2+3=8

            讓學生一起說一說計算過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多媒體出示一幅美麗的森林動畫。

            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學生在小組內描述,然后完成書上填空。

            請幾名學生說計算過程,然后同桌互說,再全班一起說。

            2、多媒體繼續演示:大熊貓高興地帶領大家往前走,穿過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圖意,填空。

            做完后,小組內互相檢查,統計做對的人數,做錯的改正。

            3、多媒體繼續演示:穿過草地,繞過池塘,大家來到了森林,出現“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大森林里有猴子、熊貓,還有兔子。你準備列一個怎樣的算式?請在小組里填空。填好后,在銷贓里先說一說每一個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問:白兔跳籬笆跳累了,我們幫它摘絲瓜好不好?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連線、交流。

            四、課堂總結

            多媒體繼續演示:大熊貓說:“小朋友今天的表現不錯,其實,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數學知識,只要小朋友留心觀察,你的周圍處處都有數學知識。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到時候歡迎大家再來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見!”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你學得開心嗎?

            五、教學后記: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豎式書寫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嘗試精神。

            3.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和團結協作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多媒體展示)

            填空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 ) ,先從個位加減。

            2﹑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 ) 。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 ) 。 豎式計算

            46+25+17 75-28-19

            二 探究體驗

            1 課件出示公共汽車停在站點情景圖。(有乘客上車,有乘客下車)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師出示有關數據)

            3 引導學生根據看到的情景,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

            4 引導學生列出加減混合運算式

            思考:要想知道現在車上有多少人,該怎樣列式? 生說師板書:67-25+28 67+28-25 5請學生說說列式的理由。(讓學生弄清楚要求車上現在有多少人就是要從原來車上的67人去掉下車的25人,還要把上車的28人加上)揭示本節課題“加減混合運算”

            4 引導學生探究加減混合算式的豎式計算方法。(借助前面學過的連加 連減計算方法,類推出算是67-25+28的豎式寫法。(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點撥)

            5 組織全班交流計算方法(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師指導豎式計算。

            6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能用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嗎?

            三 實踐應用

            1、組織學生完成第28頁“做一做”

            56+34-20 78-24+39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小動物做對了嗎? 80-46+18=62 54+26-48= 22

            3、二(2)班共39人,下課了,走出教室15人,又進來7人,現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奪紅旗游戲(分小組每個成員依次按順序計算出結果,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又對又快)

            5、我家養了15只雞,上個月下了43個蛋,吃了28個,這個月又下了39個蛋,請問我家現在有多少個雞蛋?

            四、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加減混合應注意什么? 《乘法》乘減、加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

            2、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3、初步學習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第75頁兩道題的課件。

            2、學生準備小棒、圓片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先計算下面各題,然后說一說計算的順序。3+2+1=5+3+2=8-2-3=10-5-3=計算后先讓學生說一說計算5+3+2和10-5-3兩題時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他們著重說一說在5+3+2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加,在10-5-3的計算中是哪兩個數相減。

            二、新課引入

            1、在復習題后面兩道題的旁邊出示如下兩個算式。5+3-210-5+3引導學生觀察,并用復習題中的后兩題和上面兩題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談話:上面這兩道題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我們把這樣的計算叫做加減混合計算,這節課就來學習這樣的計算。

            3、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三、學習新知識

            1、學習例1。

            (1)在屏幕上出現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的場面。教師: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內容,你能從屏幕上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教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3

            (2)屏幕上出現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教師:湖里天鵝的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還有幾只天鵝?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2”,把算式寫完整:4+3-2。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減去2?學生:因為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后又飛走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又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數。

            (3)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出現的畫面(或結合教材例1的插圖)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

            (4)學習4+3-2的計算順序。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匯報交流討論情況,并說出計算順序。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和“”兩部分。教師:第二步是幾減2,為什么是這個數減2?學生:第二步是7減2,因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兩個數相加的得數減去2,所以是7減2。

            2、學習例2。

            (1)在屏幕上出現反映“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連續變化過程的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屏幕上的畫面寫出算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屏幕上所反映的內容。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4-2+3=。教師:上面的算式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學生:先算減法后算加法。配合學生的敘述在屏幕上閃動“”。教師:為什么要先算減法?學生: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教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學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數“2”和3相加。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教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的練習。

            (1)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面上擺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讓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

            (3)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計算。

            5-2+3=8-7+8=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和第二步分別是幾加幾。

            五、課堂作業

            1、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1)學生分組觀察第1題的插圖,并說一說畫面上反映的內容(重點說出小鴨數量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

            (2)讓學生根據畫面內容獨立填寫算式并計算出得數。

            (3)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2、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先讓學生觀察插圖,明確要求,然后用線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3、完成練習十二第3題。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六、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時所學習的內容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先分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所要注意的問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篇5

            學情分析:

            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勵學生口算,將兩種計算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其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34+20+5= 86-6-50= 40+20+8= 90-60-10= 35-5+60= 50+30-10=

            要求:先讀算式,再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 ,34加20,再加5等于幾?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著后兩張口算卡片提問,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做?(加減混合)

            像這樣的加減混合算式,我們還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加減混合的知識。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二、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景。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出示例3。

            師:你瞧,一輛5路公交車緩緩地開過來了,它停在哪里?

            1、仔細觀察,說一說畫面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上車的有28人,下車的有25人)

            根據上車的有28人,下車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問題?(學生會的不多,師引導)

            到了這一站之后,車上的人是多了還是少了?(多了) 多了幾人?(3人)

            怎樣列式?(28-25=3(人))

            根據這兩個信息,我們可以求出到了這一站之后,車上多了3人,如果老師想問你,現在車上有多少人,你會算嗎?(個別學生回答,用28+25,其余學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還少一個信息,還不知道車上原來有多少人?)

            對,現在把這個信息告訴你,車上原來有67人,讓學生先找出圖中和數學有關的信息,再完整地說一說圖意。

            2、根據圖意列出算式。 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幾個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這種算法學生理解的還是不好,只有個別學生會列式)

            3、探究算法。

            (1)師提問 67-25+28= 67+28-25= 你會筆算嗎?(會),在筆算的時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計算方面,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書寫方面,畫橫線用尺子,別忘寫橫式得數)

            把書翻到28頁 做一做 選你喜歡的題目,筆算在練習本上。

            (2)學生計算,師巡視。選出錯例。

            (3)指名講解第一、二道題目,講講如何筆算。

            (4)出示錯例。請學生指出錯在哪里?予以糾正

            (5)生齊說,師板書在黑板上。

            三、鞏固練習

            (一)填一填

            56+34-20=( ) 78-24+39=( )

            學生獨立完成、共同訂正。

            (二)筆算

            69+30-45= 71-65+43= 學生獨立完成、共同訂正。

            (三)拓展題 誰來當大王?

            自從孫悟空離開了花果山陪唐僧去西天取經,山里的猴子們就開始爭著要當花果山的大王。一只老猴子說:“我來出一道題,25+47+25-7-30=?誰能算出來誰就是大王。”結果沒有一只小猴子能算出來。你來試一試吧!想一想,能巧算嗎? 25+47+25-7-30=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本節課最大的的特點是“老師敢于放手”,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計算,放手讓學生自己講解算法。效果還可以。練習有坡度。我改變了以往計算題的呈現形式,創設了一定的情境,使內容生活化,并注意了開放性,即問題情境開放、條件開放、解題的策略也開放,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解答問題。這些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計算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使學生樂想、善思、敢說,自由地思考、實踐、計算。

            感覺不足的有:學生課堂氣氛不活躍。雖然大部分學生都在參與教學,但是有個別學生走神,而且學生還有拉長腔的毛病。總是覺得學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資獎勵了,看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是時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點感觸,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課文第87-88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利用日常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探索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養學生用有序的思維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能用正確的語言描述思考的過程。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

            教具準備:

            口算卡,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還記得前幾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嗎?那些桃子怎么樣了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課件顯示例題情境。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幾個已知條件,你能按順序說出來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共42個 吃了3天 每天吃9個)

            你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板書:還剩多少個?)

            2、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A“ 還剩多少個?”的具體意義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計算,想不出來的可以與同桌商量。

            C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

            3、指名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提問: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題目中的問題?(板書答句)

            1、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個的?同桌交流。

            班內交流:

            (1) 根據吃了3天,每天吃9個,能夠算出3天吃了多少個。(從已知條件想起的。)

            (2) 要求還剩多少個,必須知道一共的個數和吃了的個數,吃了的個數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結: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關鍵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應用

            1、出示教學“試一試”題目,學生自己讀題。

            2、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全班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四、鞏固練習

            談話:接下來我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的問題,有信心嗎?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讀題解答在課堂本上。

            (2)交流:根據回答課件出示算式,問: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還有不同方法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獨立讀題(2)提問: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車)乘過車的小朋友來說一說,是怎樣的情況?(在途中停靠車站的時候,有些人會下車,有些人會上車,一般規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計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提問:你能看懂著些統計表嗎?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獨立把算式列在課堂本上,并寫出答句。然后填寫表格。

            五、課堂小結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一年級上冊P67-68

            教學目標:

            1、鼓勵在具體、鮮明的情景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2、能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并說出加減混合的含義。

            教學難點: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演示、啟發式教學法、實踐操作法。

            教具準備:練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先計算下面各題,然后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3+2+1= 5+3+2=

            8-2-3= 10-5-3=

            計算后先讓學生說說計算5+3+2和10-5-3時分別先計算什么,后計算什么?

            二、新課引入

            在復習題后面的兩道題的旁邊出示如下兩個算式:

            5+3-2

            10-5+3引導學生觀察,并用復習題中的后兩題和上面兩題作比較,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談話:上面這兩題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我們把這樣的計算叫做加減混合計算。這節課就來學習這樣的計算。

            3、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三、學習新知識

            1、學習例1。

            (1)在屏幕上出現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的場面。

            教師: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內容,你能從屏幕上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教師:要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要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4+3

            (2)屏幕上出現湖里有7只天鵝飛走兩只的場面。教師:湖里天鵝的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還有幾只天鵝?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4+3的后面加寫-2,把算式寫完整。

            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在減2?

            (3)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出現的畫面,說說算是所表示的意義。

            (4)學習4+3-2的計算順序: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混報交流討論,并說出計算順序。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表明的計算順序依次表示出這兩部分。

            教師:第2步是幾減2,為什么是這個數減2?

            2、學習例2:

            (1)在屏幕上出現反映“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后,又飛來了3只”連續變化過程的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屏幕上顯示的內容,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4-2+3=

            教師:上面的算是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先算減法再算加法,教師在配合學生的敘述板書。

            師:為什么要先算減法?

            學生: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在還有幾只天鵝。

            教師:第2步是那兩個數相加。

            學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的得數2和3相加。

            (3)引導學生總結夾剪混合計算的計算過程,誰能說說他們的計算順序。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四、鞏固練習。

            完成67頁做一做的練習。

            (1)小鴨子戲水,水潭里有6只小鴨,又來了3只。然后又走了4只.

            (2)讓學生根據鴨子來去的的過程把算式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

            (3)讓學生結合鴨子來去的過程說說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計算:5-2+3=

            8-7+8=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再說說計算順序和第2步分別是幾加幾。

            五、課堂作業:

            1、完成練習十五的第1題。讓學生觀察插圖,明確要求,然后用線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2、完成練習十五的第3題。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加減混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加減混合教學設計03-24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07-04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04-12

          教學設計:加減混合09-04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07-22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07-08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10-22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模板06-29

          《加減混合》教學設計范文07-0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在线伊人 | 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 | 五月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一级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