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教學設計

          時間:2022-05-30 15:56: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則運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

            運算教學設計1

            一、教材簡析:

            人教版實驗教材根據《標準》的理念與目標要求能結合現實素材理解運算順序,并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標準》P21),采取的是與解決問題相結合的編排方式。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左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這樣乘除在后的類型是第一次出現),并對此前學習過的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概括和總結。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塊:1.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整理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 有關0的運算。本單元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教學整理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其中的問題是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教材創設了熱鬧的滑雪場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應的4個例題。每個例題都呈現了學生交流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及整理混合運算的畫面,以鼓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積極思考、歸納,主動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三步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教學計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出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的運算順序。借助括號的加入體會解決問題途徑的多樣性。

            2、教學難點:會用括號列綜合算式。

            四、單元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情境圖,以及教參給學生呈現出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

            2、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四則運算的順序。

            3、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

            五、課時安排(共7課時2節機動):

            第一課時同級運算

            第二課時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

            第三課時含小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

            第四課時三步計算四則混合運算

            第五課時有關O的運算

            運算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四則運算。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餛合運算,并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計算簡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復習分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具體特點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計算簡便。

            二、復習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1.提問:分數四則運算意義與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數加減法和除法的意義與整數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用乘法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練習十六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其中第(2)題要求說明理由.追問:要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

            三、復習分數四則運算法則

            1.復習加、減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 + 、 - ,同時指名板演。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加、減法怎樣算?(板書:分數加減法:同分母的,分子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先通分再計算。)你能舉例說明嗎?為什么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分數要先通分再計算?(只有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分數加、減法的法則與整數和小數的加、減法的法則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直接相加、減,所以整數、小數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分數是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2.復習分數乘、除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后四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做一組題。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乘、除法怎樣算?(板書:分數乘法;分子、分母分別相乘。分數除法:乘除數的倒數。)

            3.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說出得數。第三、四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四、復習四則棍合運算

            1.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各題的運算順序。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的?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小數相同。(板書)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前兩題和后兩題。集體訂正。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要按照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一步一步算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看一看,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適當的符號表示出來。追問:這樣計算簡便一些嗎?為什么?指出:整數、小數的運算定律在分數里同樣適用。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里,應用運算定律和規律,也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討論練習十六第2題。

            現在請大家看練習十六第3題。討論一下,每道題的數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指名學生口答怎樣算簡便。

            4.討論練習十六第6題。

            讓學生討論、填數。指名學生口答,并說明怎樣想的,有幾種填法。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哪些內容?你能把這些內容簡要地概括一下嗎?

            六、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六第3題右邊四題,第4題下面三行,第5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六第2題,第3題前五題,第4題第一行。

            運算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熟悉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畫圖、語言敘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建立與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和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定位的,讓學生在畫一畫、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中,學會用畫圖、語言敘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的方法,感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與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并能夠運用加法、減法和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解決問題。

            2、教學難點:用畫圖、語言敘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

            三、教學準備。

            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鋪墊導入。

            1、動手操作。

            用小棒擺一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說一說。

            2、揭示課題。

            (1)復習乘法和加法的意義。

            (2)引出課題并板書。

            復習導入,通過動手擺小棒,了解學生對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義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為用運算的意義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7:

            比較這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張,一共有多少張?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一共有多少張?

            (2)審題交流下列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兩題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

            ②這兩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第①題的條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張,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張桌子;第②題的條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張桌子。

            ③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條件中都有4和5;不同點:第①題有4排桌子,第②題有5排桌子,兩題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

            引導學生仔細讀題,關注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明確題目條件和問題,為后繼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作好鋪墊。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嘗試解題,教師指導。

            (2)匯報交流,教師板書。

            ①54=20(張)

            ②5+2=7(張)

            (3)多種表征,溝通聯系。

            ①用多種方式表征數量關系。

            a、這兩道題都有4和5,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樣?(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

            b、你能用擺學具或畫圖等方法說明自己的想法嗎?

            ②交流展示,溝通直觀圖與實際問題及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

            (4)用語言表征數量關系,明確運算的意義。

            結合圖說說兩道題中4和5分別表示什么?4和5之間分別有著怎樣的關系?

            第①小題中4表示排數,5表示每排桌子的張數,要求的是4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第②小題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張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張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來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

            小結:這兩道題雖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但題目給的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

            3、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 回顧反思:這兩道題的解答正確嗎?

            (2)討論檢驗的內容和步驟。

            ①先檢查什么?再檢查什么?為什么?

            ②按書上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檢驗。

            本環節設計遵循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檢驗結果的思路,結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三個環節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后自主探究方法,學會用多種方式表征數量關系,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說明選擇不同運算的道理。通過反思回顧,明確檢驗的內容和步驟,進一步深化理解數字相同,但條件表述的意義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滲透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1、基本練習。

            第64頁練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1)二年級舉行攝影展,如果每個班要要選出5張照片,6個班一共要選多少張照片?

            (2)小明和伙伴們租了兩條船,一條坐了4人,另一條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兩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時讓學生說說這么做的理由。

            2、變式練習。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

            學生自主練習,靈活運用加、減、乘法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2)教材第65頁練習十四的第8題。

            漢字木筆畫是4畫。

            ①漢字森的筆畫是幾畫?你是怎樣知道的?

            ②詞語森林的筆畫一共是幾畫?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獨立完成,建立數筆畫問題與乘法意義的聯系。

            3.綜合練習。

            教材第65頁練習十四的第11題。

            引導學生正確審題,找出隱含信息,再獨立思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答。

            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感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與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想一想,我們是按什么步驟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同時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進行歸納,讓學生在反思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運算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

            2.掌握積、商的變化規律。

            3.能運用這些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如何靈活運用。

            教具與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判斷牌、選擇牌。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整數四則運算時,已經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哪些運算性質?(指名回答)

            (板書)

            加法交換律 減法的性質

            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除法的性質

            結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復習這些定律和性質及其應用。(板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復習)

            (二)復習五大定律

            1.提問:這些定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么敘述?(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字母公式。)

            2.判斷下面應用運算定律的過程有沒有錯誤,沒錯舉,有錯舉,并指出錯誤所在,改正過來。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結:我們運用這些定律時要注意正確。

            (三)復習兩大性質

            1.提問:我們還學習了哪些運算性質?你能把它們用字母表示出來嗎?說說它們表示的意思。(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減法運算性質:a-(b+c)=a-b-c

            除法運算性質:(a+b)c=ac+bc(c0)

            強調除法性質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數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號后面的橫線上填數,○里填運算符號。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膠片,其他同學做印好的練習片子,然后投影說結果,并說明根據什么性質。

            (四)積、商的`變化規律

            1.提問:我們在學習多位數乘、除法時,還學過積、商的哪些變化規律?誰還記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如果一個因數縮小10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或者,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縮小10倍,積________。

            想一想: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具體體現。)

            投影說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___________擴大(或縮小)___________的倍數,_______________。

            問:你能聯系乘、除法的關系和乘法運算定律來說明其中的道理嗎?(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關系,這也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

            說明:整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對小數四則運算同樣適用。(只有除法的性質略有變化,a,b都要能被c除盡。)

            2.練習。

            口答:

            (1)一個因數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原來的積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數擴大10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里填運算符號。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堂總結

            我們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主要是為了應用,使計算簡便,而且要靈活運用。

            (六)課堂練習

            1.選擇題:(投影出示,學生舉選擇牌。)

            (1)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5,得到的差 [ ]。

            ①增加5

            ②減少5

            ③不變

            (2)對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分別應用了( )知識。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68)=6(258)=6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4)(484)=10012=1200

            應用了( )知識。

            ①積的變化規律 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③乘法結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換律

            追問:哪種最簡便?

            2.簡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兩個同學用膠片做。

            ①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體在投影上訂正。

            (七)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要注意應用我們所學過的定律和性質,使計算簡便,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是學生進行簡便運算的依據。靈活地運用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不但能提高計算的速度,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所以在復習中,注重學生對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的理解、記憶,再加以靈活運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復習中首先要讓學生搞清所學過的運算定律和性質有哪些,分別用字母怎么表示,語言怎么敘述,達到全面鞏固理解的目的。其間,分別插入適當判斷、填空練習,以幫助學生理解及靈活運用。另外,利用積、商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使學生在觀察推導中理解積、商的變化規律實際上就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同時,也為簡便計算打開多種途徑。然后,在學生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出現一組選擇題,綜合地培養學生運用定律和性質的能力,反饋面也擴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數學生的情況。最后出示兩道簡算題,讓每個學生動手動腦,以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四則運算的定律,是否能靈活地運用。

            運算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掌握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式題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 能在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3. 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歸納只有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情境導入

            1. 用多媒體展示主題圖,說說圖中描繪的是哪兒?人們都在做什么?

            2. 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么解決?

            二、 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 只有加、減法的運算順序學習

            多媒體展示“滑冰場”情境圖和例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師:求“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該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列式計算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綜合算式:72-44+85=113(人)

            說說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義?

            方法2:同學們想一想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72+85=157(人)

            157-44=113(人)

            綜合算式:72+85-44=113(人)

            師:誰能說說,在這兩個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再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小結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知識鞏固

            1、 水果店運來95千克蘋果,賣出56千克后,又運來70千克,水果店現在有蘋果多少千克?

            解法一:

            解法二:

            2、 計算:

            79+58-24

            79-58+24

            四、技能大比拼

            58+26-33+45-57

            五、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師:歸納一下,今天所學的算式有什么特點?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師:對于今天的學習,你們感覺如何?

            125-45-27 125+45+27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四則運算》教學設計03-03

          四則運算教學反思04-19

          四則運算教學反思04-19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i u ü》 教學設計【精選】03-25

          課文《李時珍》教學設計【精選】03-24

          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精選5篇)05-13

          《雨巷》精選教學設計11-12

          離騷的精選教學設計12-19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精選25篇)05-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福利在线性视频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