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與“詩”的巧妙結合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09 18:46:2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思”與“詩”的巧妙結合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與“詩”的巧妙結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與“詩”的巧妙結合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辯證地分析、理解錯過的原因和意義;二是,依據雜文的文體特征來閱讀雜文。

            第一點無需贅言,第二點值得一說。

            這是一篇文藝性政論文,俗稱“雜文”。

            百度百科這樣介紹“雜文”:雜文是一種直接、迅速反映社會事變或動向的文藝性論文。特點是“雜而有文”,短小、鋒利、雋永,富于文藝工作者色彩和詩的語言,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在劇烈的社會斗爭中,雜文是戰斗的利器,比如魯迅先生的雜文就如同“匕首”“投槍”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臟。在和平建設年代,它也能起到贊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的針砭時弊的喉舌作用。

            但是,這篇文章卻不是具有火藥味的“戰斗性”的檄文,不是“鞭撻”“諷刺”“批判”什么,而是一篇中肯勸誡類的文章。本文與“投槍匕首”之類雜文的最大區別正在于此,語言有韻味雅致,句式整散結合,讀來能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體會到作者深厚的學養。其特點是“鮮明的見解,文藝的語言”。因而,教什么就漸漸清晰:“思”與“詩”的巧妙結合。

            教學時,常常會遇到文體有爭議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確定為某種文體。一旦確定了文體,就按照“這一類”文本的體式邏輯來確定教學內容,這樣就不會稀里糊涂地亂教一通,也不會泛泛而教。一句話,教材要為我所用。

            導入:

            周星馳電影《大話西游》中的臺詞導入。

            【PPT】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擺在眼前,可是我沒有好好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生活中,你也會有不少錯過的事兒,說說你是怎么看待的?

            當代作家劉心武對“錯過”這一現象也有他獨特的思考,寫了一篇雜文《錯過》,我們今天一起來讀讀這篇文章。相信讀完之后,對你一定有所啟發。(板書:思)

            一、理清作者觀點

            請說說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用筆畫下表達作者的主要觀點的句子?自己讀一讀,畢,全班交流。

            【PPT】

            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

            錯過,也往往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

            生齊讀。

            上述這兩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么?(習慣,品味。)這就是作者對待錯過的態度,那么,作者為什么這么說,又是怎么說的呢?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兩個詞來品讀。

            二、“習慣”

            為什么要習慣它?請你讀1—6段,用文中的語言來說服我。師生配合。(師:一個迷惑的讀者;生:劉心武)

            師(一個迷惑的讀者):人生的路啊,為什么,為什么總是充滿這樣多的錯過?

            生(劉心武):用文中的語言回答。

            預設:學生基本上都是找到說理性的語言:(重點抓住下面兩個句子)

            【PPT】

            錯過,一般來說,屬于人生的常態,只要我們回顧來路,有所得,……算起來,也還不少,我們就該感到欣慰!

            沒錯過,抓住了;錯過,溜走了。這正是人生的經緯線,見證著我們斑斕多味的存活。

            生:讀這些說理性的文字。

            相機品讀3、4段詞語、句式、標點對于論述的作用。

            【PPT】

            人生的路啊,為什么,為什么總是充滿這樣多的錯過?

            然而細想,可有“萬無一失”的人生?

            師:兩個句子的`結尾都是問號,句子形式一樣嗎?

            明確:上句是疑問句,下句是反問句,其實就是回答了上句的問題。

            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感嘆句讀,再用原句讀。

            學生比較讀,體會不同的效果。反問句的效果是,語氣更強烈,更能引發人的思考。

            師:既然大家都把目光聚焦于這些理論性的文字,那么,是不是可以2、5段就不需要呢?

            生:討論后明確:這些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事兒,具有典型性,有了這些事例,更有說服力,可親可信。

            師:面對錯過,我們首先要習慣它。只要習慣就行了嗎?

            三、“品味”

            回到作者觀點的句子:

            【PPT】

            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錯過,也往往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

            師:是否發現,老師的句子編排方式跟課本不一樣?(課文原句,獨句成段,有強調的意味;整齊的句式,勻稱的結構,讀起來鏗鏘有力,有節奏感。)

            這么美的句子,讓我們再讀,讀出其中的強調的語氣,節奏感。

            【PPT】

            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男)

            錯過,也往往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女)

            【PPT】

            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

            錯過,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

            師:又發現與課本上的原句有什么不一樣?

            生:少了“也往往”。

            師:自由地讀一讀,感覺一下味道有什么不同?

            生:“也往往”,表示語言表達上的分寸感,留有余地,表示有可能得,也有可能不得,辯證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令人易于接受。

            【作者說】

            師:什么情況下才能“構成另一種得”,什么情況下則“不得”。我們來讀7—11段。

            男:7、9;女:8、10;齊:11

            下面我們來兩個挑戰。

            挑戰一:(說自己)

            【學生說】

            讀一讀這些詞語,看看能發現什么。

            【PPT】

            甲組:自足,顢頇,淵藪,苦果,惆悵,滯澀,凝結

            乙組:追悔,情愫,駕馭,碩果,憬悟,厚度,虹彩

            師:當你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是不是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呢?是啊,作者就是用這樣的對比的手法,雋永典雅的語言,告訴我們這樣來品味“錯過”的。(批注)其實,這樣的得失,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常常遇到。

            請你用上面的詞語,組成一句話,表達自己對“錯過”的態度,看看誰用的詞語最多最準:(可以從正、反兩方面說,可以自己組織,也可以從文中摘錄句子):

            生:讀詞,組句,自言自語。畢,交流。

            挑戰二:(說他人)

            【PPT】

            20xx年,景海鵬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當聶海勝和費俊龍駕著神舟6號飛船一飛沖天時,落選的景海鵬并沒有因此氣餒消沉,而是總結自身原因,以更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新的訓練中,并且掌握了高度的應變力和把握力。兩年之后,他如愿以償地登上了神七號飛船,出色地完成了飛行任務。20xx年,20xx年,相繼駕著神舟9號、神舟飛船遨游太空。

            請你用文中的觀點對景海鵬說一兩句話:

            挑戰三:(說內涵)

            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徐文長,寫了一副上下句一模一樣的妙聯來勸人珍惜機會、抓緊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請運用文中的道理,說說此聯的內涵。

            【PPT】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明徐文長

            生:自己說。

            參考理解:年輕時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如果錯過了,時不復返,機不再來,等到年老體衰再想好好讀書時已無多少可能了,這種錯過,就成了人生中的過錯。

            挑戰四:(說理解)

            師:盡管這樣,老師總覺得缺了點什么。于是,老師就想到了這樣一些名句,大家看看,是否可以添加在某個部分:(用“正所謂……”銜接到句子后面)

            【PPT】

            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泰戈爾《飛鳥集》)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左傳》)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生:活動。

            四、品讀最后兩段的意蘊,體會文藝性政論文(雜文)的特點。

            老師把課文最后兩段改動如下:

            【PPT】

            人生有錯過并不重要,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目標。

            人生有一些小錯過不要緊,但不能錯過人生根本的追求。

            師:你覺得是老師的改寫好,還是原文結尾好?為什么呢?

            生:讀,討論明確:這里作者用了詩意的描述(語言有文采,精煉,別致,莊諧并用,駢散結合等),論述富有文藝性,是“思”與“詩”的結合。這就是文藝性政論,即雜文。不像一般議論文那樣一本正經地論述,也不像散文那樣抒情。其特征:短小的篇幅,鮮明的見解,文藝的語言。(可做筆記)因而,本文在思考之中又多了一些詩意。(板書:詩)

            希望同學們多讀一些魯迅、季羨林、余秋雨等人的雜文,在閱讀中獲得“思”與“詩”的精神享受!

          【“思”與“詩”的巧妙結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靜夜思教學設計靜夜思教學設計08-23

          靜夜思教學設計10-19

          《靜夜思》 教學設計11-22

          靜夜思教學設計05-26

          《靜夜思》教學設計01-10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04-21

          靜夜思教學設計10-13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0-15

          《木蘭詩》教學設計12-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综合久久久 |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永久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