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09 19:35:1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雖有嘉肴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能背誦課文。

            2、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聯系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的1、2兩項。

            【學習方法】

            朗讀法、交流法

            【課前預習】

            1、補充資料,了解《禮記》、《學記》的有關知識。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認讀疏通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古人常讀的《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書?

            明確:“四書”為《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雖有嘉肴》就出自“五經”中的《禮記》之《學記》篇。

            二、預習檢測

            1、聽讀,聽后給下列紅字注音:

            嘉(jiā)肴(yáo) 自強(qiǎng) 兌(yuè)命 學(xiào)學半

            2、自讀,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字詞。

            雖(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處)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強(自我勉勵)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學相長 (教和學互相促進)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推測語氣,大概。)

            3、《禮記》簡介: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他的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禮記》全書用記敘文的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統性的教育學論文。它對教育作用、教學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系、教師問題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其中許多看法和認識至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如“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其中“教學相長”就出自本文。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為課文劃分朗讀節奏。

            示例: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預設: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氣,節奏鮮明。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字詞問題并及時鞏固。

            四、當堂檢測(解釋加粗字,并翻譯全句,每生一句)

            1、雖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學相長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7、其 此之謂也

            明確:(1)雖:即使;嘉:美好;肴:用魚、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 (6)長:促進。

            (7)其:表示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之謂也”是一種固定句式,通常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

            五、鞏固積累

            1、全班齊讀,小組竟讀課文。

            2、對照原文,譯讀鞏固課文。

            六、課堂總結

            1、文化常識:“四書”“五經”

            2、《禮記·學記》間隔號前為書名,后為篇名。

            3、熟讀課文,力求能誦。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禮記》相關知識,積累得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通過思考討論理解教學相互促進的道理。

            情感目標:理論聯系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教學重點:

            1、積累得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背誦課文。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通過思考討論理解教學相互促進的道理。

            教學難點:通過思考討論理解教學相互促進的道理。

            教學方法:誦讀法、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知道“四書”“五經”指那些書嗎?它們都是儒家經典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節選其的一篇文章《雖有嘉肴》。

            二、學習注解一,了解《禮記》和《學記》的`關系及內容。

            三、整體感知,疏通字詞,了解文意

            1、一讀正字音(點名讀、正音、再讀)

            2、二讀明節奏,讀出韻味(上黑板劃節奏、明節奏、齊讀)

            3、三讀理解字詞,并疏通全文(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根據注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不能解釋的字詞句子做上記號,然后個別提出問題,全班交流解決。)

            4、再讀課文,進一步感知文意

            5、嘗試背誦

            6、完成課堂練習并檢查

            四、自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論述了一個什么道理?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從“雖有佳肴”寫起?

            2、聯系文章思考,為什么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呢?

            五、拓展延伸

            如果有同學問你作業,你將怎么辦?

            六、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雖有嘉肴》,文章雖短小,卻靠訴我們一個特別有用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學以致用,在“書山”“學海”不僅要勤用功苦用功,更要學會巧用功妙用功,這樣才更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也會有更大的收獲。

            七、作業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背誦課文。

            2、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聯系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1、2

            【學習方法】

            朗讀法、交流法

            【課前預習】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禮記》、《學記》的有關知識。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認讀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3、讀課文2遍,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古人常讀的《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書?

            明確:“四書”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書法欣賞:老師創作的書法《雖有嘉肴》內容就出自“五經”中的《禮記》《學記》篇。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紅字注音:

            嘉(jiā)肴(yáo) 自強(qiǎng) 兌( yuè )命 學( xiào )學半

            2、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字詞。

            雖(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處)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強(自我勉勵)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學相長 (教和學互相促進)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推測語氣,大概。)

            3、《禮記》簡介: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他的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禮記》全書用記敘文的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統性的教育學論文。它對教育作用、教學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系、教師問題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其中許多看法和認識至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如“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其中“教學相長”就出自本文。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為課文劃分朗讀節奏。

            示例: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明確: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氣,節奏鮮明。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字詞問題并及時鞏固。

            四、當堂檢測(解釋加粗字,并翻譯全句,每生一句)

            1、雖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學相長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7、其此之謂也

            明確:(1)雖:即使;嘉:美好;肴:用魚、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6)長:促進。(7)其:表示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之謂也”是一種固定句式,通常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

            五、合作探究

            1、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明確: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2、本文說理邏輯嚴密,條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樣論證“教學相長”的?

            明確:先從“嘉肴”、“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在從教與學的關系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最后從《兌命》“學學半”的話加以佐證。

            板書:

            嘉肴 食 旨 學 知不足 自反

            學習重要性 教學相長 學 學半

            至道 學 善 教 知 困 自強

            六、熟讀成誦(比一比,看誰背得快。)

            七、拓展延伸(備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注:君:名詞作動詞,統治。念:想著。典:主。)

            譯文: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總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書·兌命》篇中說:“始終如一地想著要以學習為主”。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八、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與《課時特訓》。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8-05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1-31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6-17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范文03-12

          《雖有嘉肴》教學反思06-01

          《雖有嘉肴》教學反思09-12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6篇05-06

          雖有嘉肴說課稿03-24

          《雖有嘉肴》說課稿04-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综合色本一道在线 | 免费国产一级aⅴ片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