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11-11 19:01: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十二個生字,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2、了解科學技創造的奇跡及威力。

            3、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及變化。

            4、能聯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感受及未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發散思維

            1、當你按動搖控器看電視的時候,學你打開冰箱取冷飲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和

            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是否感到科學技術的神奇威力。

            2、你還知道哪些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方便?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二、自主學習點撥指導

            1、理解詞語:

            呼風喚雨世紀,是誰來呼風喚雨?

            2、分組討論:

            區別發現與發明,舉例說明,哪些是發現哪些發明。

            3、自主學習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讀準賴、耕、潛、舶、哲。

            寫字的時候,注意賴、耕、幻、核的筆畫。

            4、檢查自學情況:

            抽生認讀,開火車組詞。

            5、熟讀課文,勾出不懂的詞句。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全文圍繞哪一段來寫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齊讀。

            2、抽生讀第2自然段,找出關健詞,師板書:

            人類靠現代科學技術呼風喚雨

            3、自讀第3段,回憶歷史,千里眼順風耳指什么?說明什么?

            師板書:

            過去用千里眼順風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明科學技術發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讀第4段,勾畫出現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歸納、師板書:

            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秘

            電視電話因特網飛機火車遠洋船

            6、齊讀第5段,師總結板書:

            回顧歷程科學創造神話美化生活

            展望未來科技創造奇跡改善生活

            二、聯系實際討論感受

            設問: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產品?

            2、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舒適和方便?

            3、人們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暢談收獲總結提高

            總結:

            1、齊讀全文,感受呼風喚雨的世紀。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3、20世紀已經過去,二十一世紀屬于我們,同學們,你們將怎樣暢想未來?

            四、布置作業(選做)

            1、練筆:

            未來的。

            2、繪畫:

            科幻畫。

            3、辦小報:

            科技之光。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學生自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

            2、小組合作學習:

            ⑴每個小組課前準備一套生字詞卡片。

            ⑵組內互相檢查,字字落實。

            3、重點指導:

            “漲”和“間”是多音字。

            4、要求寫的字,學生先自己字形,然后臨寫,比較。糾正。

            5、教師根據學生寫字時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你覺得哪些詞寫出了老人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品質?

            “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行動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表現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3、指導學生想象畫面:

            ⑴老人踩到了不穩的搭石,心里會怎么想?表情、動作又會怎么樣?

            ⑵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

            ⑶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

            4、學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畫面,體會老人的心靈美。

            5、指導感情朗讀。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繼續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學習第3自然段:

            ⑴指名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⑵討論:

            作者是怎樣描寫一行人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的?

            “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⑶引導體會“構成了家鄉的地道風景”。

            2、學習第4自然段: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思考:

            作者寫了哪兩個事例?

            ⑶指導回答。

            ⑷交流:

            從“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直到溪邊……”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這兩個事例中,我們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面中人物的美好心靈。

            3、學習第5自然段:

            讓學生結合前文暢談對這段話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贊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個性美。

           三、指導朗讀全文

            四、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教學設計方案07-08

          教學設計方案02-28

          教學設計方案12-23

          《口技》教學設計方案06-12

          《爭吵》教學設計方案06-13

          《組歌》教學設計方案06-12

          《公輸》的教學設計方案06-13

          《春酒》的教學設計方案06-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最新国产乱子伦真实在线观看 | 日本日本乱码伦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 | 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 一级a在免费线看久久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