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4 16:35:01 梓欣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20篇)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推導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空間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長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運用公式計算。

            教學設計:

            一、出示課題,學習目標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二、出示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觀察: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與體積有什么關系?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三、學生看書,自學

            四、效果檢測

            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板書: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字母公式:V=abh

            五、練習

            1、一個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你能想出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嗎?

            2、一塊正方體的石料,棱長是6分米,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請同學們擺一個體積是24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擺后說一說長、寬、高各是幾厘米?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提問:長方體的長、寬、高不同,體積相同這是為什么?

            六、小結:

            怎樣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研究。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十冊第29頁——30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練習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實驗探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體積計算公式。

            3、培養學生動手拼擺能力,觀察、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積公式的應用。

            教學難點:

            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每排個數、排數、層數和長方體長、寬、高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學生分成2人小組,每組準備一些數量的小正方體、練習題單。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常用的體積單位,今天我們來探究長方體的體積求法。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

            二、猜測、為學生指名探究方向

            1、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師: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

            2、課件演示:把長方體切割成一個個的小正方體,數出每排個數、排數和層數;并用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總個數(即體積數)。

            3、師:

            (1)數小正方體個數的方法能解決所有的長方體體積問題嗎?看來有必要得出一個求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猜測一下長方體的體積可能和長方體的'什么有關?

            4、課件演示,讓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有關系。

            三、探究體積公式推導過程

            1、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用小正方體通過拼擺,來探究一下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

            2、同桌合作:課件出示:合作要求:

            (1)齊讀要求。

            (2)先擺,再觀察,最后再填表。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

            (1)小組匯報結果。

            (2)觀察表格思考:你有什么發現?同桌先互說。

            (3)全班交流發現。

            (4)師補充提問:每排個數、排數、層數和長方體的什么有關系?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結合學生的回答,觀察一個擺好的長方體,理解每排個數、排數、層數和長寬高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多抽幾個學生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5、師:你能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了嗎?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V=abh。

            6、回顧剛才的推導過程,同桌互說。

            7、及時練習:出示一個長方體的文具盒。

            師:要求這個長方體文具盒的體積要知道什么條件?教師給出長寬高,學生計算,強調書寫格式。

            四、課堂練習

            1、口算填表(見題單)。

            2、小法官:

            (1)兩個體積相等的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一定相等。()

            (2)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擴大到原來的2倍,它的體積就擴大到原來的2倍。()

            3、建筑工地要挖一個長50米,寬30米,深50厘米的長方體土坑,一共要挖出多少方的土?(在工程中,1m3的土、沙、石等均簡稱“1方”)

            4、考考你:下列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小正方體的棱長1厘米)(見題單)

            五、小結下課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方法和知識兩個方面來說)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每排個數×排數×層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V=abh。

            課后反思:

            1、對推導過程的關鍵地方突出不夠,即,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理解說理不夠,應該讓學生多說,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一下。

            2、教師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提出的數學問題還可以更加準確具有指向性,對于關鍵地方的引導還不夠合理。

            3、應該板書出:1立方米=1方。加強學生對兩個單位關系的理解。

            4、本節課對于時間的安排差不多,比以前的課堂要合理得多,基本上是按照預定的時間完成的,這是我本節課最滿意的地方。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正方體體積公式以及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歸納為“底面積×高”的過程。

            2、掌握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理解體積公式“底面積×高”的實際意義,會利用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在把長方體體積計算遷移到正方體體積計算及公式歸納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其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1號長方體,長4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2號長方體,長4厘米,寬4厘米,高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探究正方體體積公式:

            問:通過計算2號長方體的體積你們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

            (1)這個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實際上它是一個正方體。

            (2)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

            (3)如果用V表示正方體體積,用a表示它的棱長字母公式為:V=a

            教師提示:a也可以寫作“a”讀作“a的立方”表示三個a相乘。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般寫成:V=a(板書)

            三、議一議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有什么相同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如果用S表示底面積,上面的公式可以寫成:

            V=Sh

            四、鞏固練習

            計算下面圖形的體積

            板書設計: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V=a V=Sh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長方體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猜想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體積公式的探索過程,不斷積累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獲得學習成功體驗,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用1cm小正方體拼擺成的長方體模型,長方體包裝盒,多媒體課件;各小組準備1cm的正方體和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用1cm的小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出示長4cm、寬3cm、高2cm的長方體模型),你有辦法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嗎?

            明確:要知道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演示:按長方體模型的長、寬、高各含有的小正方體個數,算出長方體的體積)

            揭題:剛才,老師的這個長方體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體是不能分割的。譬如,這個長方體的包裝盒(出示),它的體積又有什么辦法知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個長方體中含有的1cm小正方體的個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求這個物體包含的體積單位的個數。同時也為后面有序地數出小正方體的個數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啟發:在三年級,我們學過長方形面積,還記得是怎樣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嗎?

            學生回憶后,電腦演示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出示長方體直觀圖,討論:你認為,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研究長方體的體積?

            學生可能想到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可以把長方體分割成若干個棱長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體,長方體中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就是它的體積。

            談話:同學們的想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來看大屏幕,(多媒體演示)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一個長方體的長增加或縮短,它的體積會怎樣?如果改變它的寬或者高,體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談話:看來,同學們的猜想確實有道理。要研究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到底有什么關系,我們需要一些長方體作為研究對象。下面,我們一起來擺出一些長方體。

            明確活動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個1cm的正方體任意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上序號。

            (2)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所用小正方體的個數,以及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完成記錄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對數據,并交流自己的發現。

            學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指名匯報收集到的數據,并以其中的一個長方體為例,說說怎樣看出它的長、寬、高的厘米數的。正方體的.個數又是怎樣數的,擺出的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根據表中數據,自己有什么發現。)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啟發:同學們通過用1cm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的活動,發現了長方體體積等于它長、寬、高的乘積。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的體積都是它長、寬、高的乘積呢?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驗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探索長方形面積的經驗,通過類比把探索平面圖形面積的方法遷移到立體圖形中來,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也是具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用1cm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的操作,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和交流,初步發現長方體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數學思考,感悟歸納的思想方法。]

            三、再次探索,驗證規律

            出示4×1×1的長方體圖,談話:這是一個長4cm、寬1cm、高1cm的長方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

            學生可能想到用4個1cm的小正方體擺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這個長方體,它的體積是4cm;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體積。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長方體上畫出相應的分割線,確認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4cm。

            出示4×3×1的長方體圖,談話: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幾cm?如果不用1cm的小正方體,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中含有多少個1cm的小正方體嗎?自己先在長方體上畫一畫,再和同學交流。

            提問: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明確:在這個長方體中,沿著長一排可以擺4個1cm的小正方體,沿著寬可以擺3排,所以,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可以用“4×3×1”來計算。

            出示4×3×2的長方體圖,談話:我們再來看這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幾cm?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中含有多少個1cm的小正方體嗎?自己先試一試。

            反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cm?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如果用的小正方體來擺第3個長方體,沿著長一排可以擺幾個?沿著寬可以擺幾排?沿著高可以擺幾層?它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

            再問:如果有一個長方體,長5cm,寬4cm,高3cm,擺出這個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cm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cm?

            引導學生用示意圖表示出思考過程。

            [設計意圖:對三個長方體的探究,引導學生經歷了“想象—畫圖—說理”的過程,使學生隨著排數、層數的遞增,清晰地體會到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第4個長方體只給出了長、寬、高的數據,意在促使讓學生依托已經獲得的直觀經驗,將擺的過程內化為有序地算(數)的過程。至止,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已呼之欲出。]

            四、引導概括,得出公式

            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認為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我們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確嗎?

            揭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指出:以后我們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講解: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板書:V=abh。

            和同桌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口算各題的得數,并交流計算時的思考過程。

            五、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完成“試一試”。

            出示長方體的包裝盒,談話:剛開始上課,我們還不能求這個包裝盒的體積是多少,現在你能解決了嗎?要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盒的體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有辦法知道這些數據嗎?

            指導測量、記錄數據后獨立解答。

            出示正方體的包裝盒,這是一個棱長12cm的正方體紙盒,它的體積是多少cm?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反饋。

            2、完成第26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看圖說一說每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長、寬、高(或棱長)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們的體積,并數一數每個立體圖形是由多少個1cm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3、完成練習六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自由讀題。

            提問:計算冷藏車的容積,為什么要從里面量?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組織反饋。

            六、全課小結,梳理學法

            提問: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回顧這堂課的學習過程,我們是怎樣探索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

            七、課堂作業

            練習六第1題。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教學基本

            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P25—26。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及難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方法

            及手段本課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從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促進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法指導

            討論交流,并認真聽講思考。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預習閱讀書本25、26頁,并初步理解解

            教學環節設計

            一、以舊引新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

            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通過操作、觀察、猜想來認識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

            師: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長方體,要求四人小組內每人擺出的長方體各不相同。

            師:將擺出的長方體放在桌上,并編號。

            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將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依次記錄在表格中。

            引導學生依次去數每個長方體中包含的小長方體的個數,并記錄在表格中。

            問?觀察表格中的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它們的體積,再聯系剛才數出它們體積的過程,你發現了什么?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和討論,我們想一想,長方體的體積是不是它的長、寬、高的乘積呢?

            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問: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這三個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

            師:擺出的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這個結果與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樣嗎?

            2、驗證、交流后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通過剛才操作過程中的發現,同學們能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嗎?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通過交流得出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問: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長、寬、高(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長方體的直觀圖),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交流得出:V=abh.

            3、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之間的聯系,得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師: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特點?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交流得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重點理解的含義,進一步明確的讀法、寫法。

            做“試一試”。

            作業做“練一練”。

            做練習六第2題

            課堂作業:做練習六第1、2題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體積的含義。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不同。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理解體積的含義。

            (2)結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體積單位的大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滲透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幫組學生建立體積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學用具教師準備:盛有紅色水的大玻璃杯一個,用繩捆著的大小石頭各一塊,沙一堆;投影儀和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一個;體積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各一個。學生準備: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學具。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和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知識。

            二、探索研究

            1、實驗觀察

            觀察(1):把一塊石頭放入有紅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變化?這是為什么?

            觀察(2):這只杯子里裝滿了細沙,現在把細沙倒出來放在一邊,取一塊木塊放入杯子里,再把剛才倒出來的沙裝回到杯子里,你發現了什么情況?為什么?

            觀察(3):在(1)中把石塊換成小一點的,你觀察到什么?為什么?

            圖片觀察:投影出示課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個物體所占的空間大?

            結論: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體積)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你能說出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體積較大?哪些物體的體積較小?

            (3)做第30頁的“做一做”。

            2、教學體積單位。

            (1)介紹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數、1立方厘米的體積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

            ①讓學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并量出它的棱長。

            ②看看我們身邊的什么的體積大約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條棱架,讓同學們上來看一下1立方米的體積的大小。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顯示第36頁的第2題,讓學生口答。

            3、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聯系與區別。

            投影顯示第31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讓學生說。

            三、課堂實踐

            1、做練習七的第1題,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2個小正方體先擺后說。

            2、做練習七的第3題,學生獨立做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旁批:

            后記: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與它的長、寬、高等有關,長方體的體積。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借助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及課件的動態演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體積公式的運用及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比較大小,復習引入

            1、比一比。出示書包、文具盒。問:誰大?誰小?

            其實剛才我們在比他們的什么?體積指的是什么?

            2、說出下列圖形的體積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拼成的)

            小結:要知道一個物體的體積,只要知道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3、出示橡皮。問:什么形狀?它有體積嗎?體積多大?請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

            4、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感知認識

            1、拿出12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小組合作擺一個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長、寬、高是多少?體積是多大?

            2、匯報交流。問: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你能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擺的嗎?體積是多少?

            還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邊說,老師邊演示四種不同的擺法)

            3、觀察發現:通過剛才的擺,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4、再一次合作擺。邊擺邊說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又是怎么擺的?

            三、啟發探究,自主建構

            1、出示長5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

            問:要擺成這樣的長方體需要多少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你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嗎?(開始活動,發現不夠擺)

            問:不夠,怎么辦?你能在頭腦中想象,把它補充完整嗎?(又開始活動)

            2、匯報交流。并演示擺的過程。

            3、出示長8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的長方體。你能擺這個嗎?

            4、聽要求擺。

            (1)自己擺一個長6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體積。

            (2)想象一個9米、寬7米、高4米的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體積。

            5、思考總結。體積與長、寬、高有怎樣的關系呢?并快速驗證黑板上的數據。

            四、解決疑難,運用拓展

            1、解決橡皮的體積。要求它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師提供測量數據,讓學生求體積。

            2、自己求數學書的體積。

            3、出示:亞光紙箱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8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4、小結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五、全課總結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8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來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生以前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有一定難度。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這節課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這是下一步學習體積單位進率的基礎,更是以后學習容積的基礎。因此,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必須掌握熟練。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操作,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

            三、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而他們的思維特點又一般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獨立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領悟,進而內化為己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本課以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與探究為主,教師同時配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原有知識體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內容來為新課做好鋪墊。

            1.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用學具手勢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有多大。

            2.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利用動畫演示把它們切割成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體積分別是多少?是怎樣知道的。從中使學生體會到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多少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生活中遇到的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問題,多數不能切開來數,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行不通,又該怎么辦?這樣就在學生心里形成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課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強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首先吸引學生,刺激感官,啟迪思維,提高興趣,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也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體的過程是: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邊擺邊在表格里記錄:長、寬、高和體積

            (2)匯報交流,學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講解,教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

            (3)請學生觀察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它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這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他們充足的討論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各抒已見,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共同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書寫形式的指導。

            (5)完成例1,學以致用,加深理解。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且在剛才的實驗操作中,也有學生擺出了正方體,因此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由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時,使學生明確三個a相乘也可以寫成a,3寫在a的右上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通過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4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做第4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鞏固剛學過的“立方”的知識,要使學生弄清,什么情況下可以寫成一個數的立方,一個數立方應該怎樣計算。做題時,如果發現學生把3個相同數連加與連乘混淆起來,教師應及時糾正。

            拓展運用:

            完成練習七第5—8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

            設計意圖:學生明確求體積應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再進行計算。這樣設計,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計算長方體的計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全課,質疑解惑。

            (1)談收獲: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2)質疑解惑:還有什么疑問。

            這樣設計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和回顧與反思的習慣。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鞏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2、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與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出示長方體

            思考:如何計算它的體積?

            2、帶入數字,計算長方體體積。

            長:2cm寬:3cm高:4cm

            二、引入新課

            1、出示正方體

            提問:如何計算正方體體積?

            2、根據學生反饋,教師極書公式: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

            3、試一試

            1.出示三幅圖。

            學生進行思考

            反饋:長×寬×高

            學生進行計算

            2×3×4=24cm

            學生回顧長方體體的公式,聯系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進行推理。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

            通過對長方體體積公式的回顧,引導學生聯系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方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推測,從而得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2.引導學生觀察:

            圖中陰影部分叫什么?

            它們與高之間有什么關系?

            3.你還能提示三個圖形的體積嗎?

            4.引導學生計逄三幅圖的體積。

            三、練一練

            1、練一練1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成正方體的棱長,再利用公式計算。

            2、練一練2

            讓學生應用公式進行計算獨立完成。

            反饋計論結果。

            引導學生觀察,找出陰影部分,并認識體面積。

            獨立思考:它們與高之間的`關系。

            得出:底面積×高=體積

            學生利用所推導出的公式,計算三幅圖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

            教學重點:

            1、建立體積概念。

            2、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

            建立體積概念。

            教學用具: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體積的意義。

            (1)、準備: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

            (2)、每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下面的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3〕、啟發學生概括: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上面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小?

            (4)、比較: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課桌、講臺、同學、老師等占教室空間的一部分。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空間,教師、辦公室、操場、花池、領操臺、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既有自己的體積。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體積單位:

            (1)、講: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測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板書)

            認識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別寫成

            ( 2)、認識立方厘米:

            出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

            說明: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3)、認識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認識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長的教具。觀察后總結: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②認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1立方米水約可以裝滿500個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

            小結: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哪個體積單位大?哪個體積單位小?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么?

            (5)、練一練:選擇恰當的單位:

            橡皮的體積用( ),火車的體積用( ),書包的體積用( )。

            (6)、比一比:

            到現在為止,我們都了學哪些測量單位?(板書)

            長度、面積、體積三種單位的區別:

            (7)、練習:

            ①說一說: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 )單位。

            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用( )單位

            測量一只木箱的體積要用( )單位。

            ②、 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1( ),表面積是( ),體積是( )。(你想怎樣填?)

            ③、判斷:一只長方體紙箱,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體積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積大。()

            3、體積初步認識:

            ①決定體積大小,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

            A 、演示:用棱長1厘米的4個正方體,拼一個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B、說出下面物體的體積(3個體積單位,4個體積單位,)

            C 、擺一擺:請你也擺出一個體積是3立方厘米的物體。擺出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物體。

            D、小結:怎樣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同一個體積數,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

            ②動手擺一擺:

            請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 立方厘米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可以怎么擺?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

            課后小結: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況和實踐活動,操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2、在觀察、操作、操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模型。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導入:

            1、出示長方體

            提問: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和寬有關,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

            二、做一做

            1、用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記錄它們的長、寬、高并完成下表

            引發學生進行思考,

            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

            2、學生進行思考。

            1.學生體會“長、寬相高的時候,越高體積會怎樣?”

            2.體會“長、高相等時候,越寬,體積會怎樣?”

            3.體會“寬、高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會有什么變化?”

            通過實物,引出深題,激發學生操索的興趣。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

            讓學生通過幾次活動,比較,感知長方體二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系,為進一步自己操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2、說一說:

            學生反饋自己的數據,教師帶學生逐一對數據進行分析

            三、說一說

            1、引導學生分板數據

            2、得出長方體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四、算一算

            1、測量自己的鉛筆盒,找出長、寬、高

            2、計算鉛盒的體積

            引導學生觀察數據,觀察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3、集體進行反饋,說一說

            自己的計算方法。

            通過讓學生對記下的有關數據,通過觀察,分析,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歸納得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長方體體積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V=a·b·h

            底面積×高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s·h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課件,若干個1立方厘米小正方塊

            學具準備:

            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6塊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復習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來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請同學們用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

            2、昨天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一起利用這些知識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3、相信同學們能運用手中的學具,勤于動手,善于思考,快樂合作,獲得新知識。

            二、民主導學

            師:可見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大家請看大屏幕,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學情欲設)

            生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塊,看看一共有多少塊,就有多少立方厘米。

            生2、可以量一量。

            生3、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們可以像以前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想辦法找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老師認為這個提議不錯,你們認為呢?

            師:誰來猜一猜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猜想對嗎?我們來一起驗證。好,請同學們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

            任務呈現:

            用一些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長方體,并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學生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張表格。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寫完整。并在小組中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自主學習

            學生活動,師巡視。

            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擺出了許多不同的長方體,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組來匯報?

            學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詳細匯報。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師: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從中你能發現什么呢?

            師:通過觀察比較,同學們有了很大的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任務2、繼續驗證

            課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先想一想,再擺一擺。請一個同學上臺操作。

            1、長4厘米,寬1厘米,高1厘米。

            2、長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3、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師:這是三個不同的長方體,根據剛才的發現你能說出它們的`體積嗎?生回答:4×1×1=4立方厘米4×3×1=12立方厘米4×3×2=24立方厘米

            師:那究竟對不對呢?讓我們再來擺一擺。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指名一生上臺操作。師巡視。

            師:和我們之前的猜想一樣嗎?

            師:根據剛才的驗證,得出之前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你能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嗎?

            V=abh

            師:那如果再給你一個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呢?出示例1

            課件出示:

            師: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體積就是84立方厘米。

            師: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是什么圖形?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匯報:

            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長、寬、高都叫棱長,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課件出示正方體,出示公式。

            師: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還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書上對此作了詳細的說明。請大家打開課本看一看。學生閱讀課本。課件出示

            正方體的體積:V=a

            師:寫的時候,3要寫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寫的小一些。

            小訓練:完成例2,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

            1、口答題

            2、判斷題

            3、解答題

            四、拓展延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生活中運用的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體收納凳

            尺寸:30×30×30

            材質:滌綸+PP不織布+纖維板

            顏色:黑白

            師:你能看懂這個說明書嗎?

            師:如果要往這里放一個長40cm寬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納凳里嗎?

            師:看來不能光比較體積的大小,還要聯系實際情況,看看長寬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你都有哪些收獲?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3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具:

            長、正方體模型、課件、長、正方體形狀的紙盒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長方體模型,您能告訴大家這個長方體體積是多少?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嗎?

            教師演示,學生感知這個長方體模型的體積(每層有4個,共3層,一共是12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就是12立方厘米。

            揭示課題:對一些不可以分割的長方體,我們有沒有辦法計算的他體積呢?(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學生按照要求用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號。

            讓學生觀察,并作小組交流。

            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用了幾個小正方體?不數,你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

            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和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的方法比一比。

            根據所搭的長方體填表:(表格略)

            根據表格,引導分析,發現規律。

            比較每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和計算小正方體個數的方法,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和他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再次探索,驗證猜想

            出示例題10,讓學生擺一擺,再數一數,看看一共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課件演示,組織交流,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這個結果與你剛才的猜想是否一致?

            如果讓你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你能說出要用幾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嗎?學生思考后回答。

            引導概括,得出公式

            提問: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了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嗎?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

            交流的出結論: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寬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V=abh

            啟發引導。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你能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讓學生嘗試,再交流得出結論: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學生閱讀教材第26頁,說說正方體體積的字母公式。

            應用拓展,鞏固練習

            做“試一試”

            先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再獨立計算。交流時先說說公式,再說說怎樣列式。

            做“練一練”第1題。

            觀察題中的圖形,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或棱長,在獨立完成。

            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選擇幾個式子說說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課堂作業:做練習四第2題。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四第1、3題。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再應用公式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應用長方體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體積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復習上一節課學過的知識。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2、應用公式計算體積

            (1) 一個長方體,長8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求體積是多少?

            (2) 一個正方體,棱長是9厘米,體積是多少?

            二、 練習(教材43頁練習題)

            1、 第5題 要求學生認真讀題,注意最后的問題是需要多少升水?計算出來的體積單位是立方分米,要換算成升。

            2、 第6題 要求獨立思考練習,與同伴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 第7題 教師指導練習,結合書上的圖想一想,再說一說,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體的每一條棱長都相等,先確定棱長。

            4、 第9題

            實踐活動(見教材)

            三、 作業練習

            完成配套練習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在擺長方體、數據整理、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過程。

            2、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3、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呈現課題

            1、體積是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里含有多少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那么,體積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這說明了什么?(生:體積是多少就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師出示一長方體教具)

            師:你能猜出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生: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問過我爸爸。

            師:你真是一個勤學上進的孩子!

            師:你們對他的回答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二、觀察操作,實驗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1、探索活動:

            小組合作(每四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

            活動前師友情提示:

            (1)每個小組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

            (2)注意觀察你所擺的長方體有幾層?每層有幾行?每行有幾塊小正方體?你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2、成果展示:

            (請小組代表到臺前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拼擺的過程并匯報方法及結果。)

            (1)體積與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的關系。

            (板書:長方體體積=每排個數×排數×層數)

            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每排個數相當于長;排數相當于寬;層數相當于高)

            (板書: 長 寬 高)

            (2)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長方體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3)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的字母公式怎樣寫?V=a×b×h V=abh(板書)

            (4)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長、寬、高)

            3、運用長方體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推導出了長方體體積公式,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三、鞏固發展

            計算出數學課本的體積。(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該項任務)

            四、小結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6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cm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體積【演示動畫長方體體積1】

            1、拼擺長方體:

            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 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體積相等) 不同點?(數據不同) 為什么形狀不同而體積相等呢?(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 12個1立方厘米) 教師引導: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么?

            師生共同歸納: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3、【演示動畫 長方體體積2】

            第一組: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 一排擺出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

            第二組:同上要求擺出長3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 一排擺出3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3排擺2層

            第三組:想象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說出體積。 一排擺出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4排擺2層

            思考: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數據,結合拼擺成的圖形,看一看這些數據與長 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系?是什么關系? (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

            板書: V=abh 出示投影圖:

            4、自學例1。

            一個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體體積。

            1、【演示課件正方體體積】 教師提問:此時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變成了什么圖形? 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

            2、練習 棱長為2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分米?2x2x2=8(立方分米) 棱長為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3、歸納正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板書: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V表體積,a表示棱長 V=aaa或者V=a

            4、獨立解答例2。

            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答:體積是125立方分米。

            (三)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

            學生歸納: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 b,h都變為a、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三、鞏固反饋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新知識?誰來說一說?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一)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二)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其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

            教具:投影片,長、正方體,1cm的立方體24塊,1dm的立方體一塊,電腦動畫軟件(或活動投影片)。

            學具:1cm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cm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 4個 1cm的正方體拼成,所以它的體積是 4厘米3。)

            教師:如果再拼上一個1cm的正方體呢?

            教師: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具)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的體積。

            (1)教師:請同學取出12個1cm的小正方體。問:它們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教師: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用這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同學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然后分別請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的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教師: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

            問:為什么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不同,即形狀不相同而體積相同呢?

            (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12個1cm。)

            教師: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寬、高的數,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外,還表示什么?

            學生討論后,師生共同歸納:

            表示長的數,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長外,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cm的正方體。

            同樣的道理,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

            (2)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說出它的體積。

            學生說出擺法和體積后。請看電腦動畫圖像:

            一排擺出4個1cm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

            教師板書:

            同上要求擺出長3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

            學生操作,看電腦動畫圖像。教師板書:

            3(厘米) 3(厘米) 2(厘米) 18(cm)

            教師:想一想,如果要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該如何擺?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后,老師用電腦圖演示。然后板書:

            5(厘米) 4(厘米) 3(厘米) 60(cm)

            教師: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數據,結合拼擺成的圖形,看一看這些數據與長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系?是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后回答: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教師:用V表示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公式可以寫成:

            板書:V=abh。

            出示投影圖:

            (3)例1(投影片)一個長方體,長7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口答,教師板書:7×4×3=84(cm)。

            答:它的體積是84厘米3。

            練習:(投影出題,學生口答。)

            一塊水泥板,長5分米,寬3分米,厚2分米,這塊水泥板的體積是多少dm?

            2、正方體體積。(1)請學生看電腦動畫錄像:

            長4厘米,寬3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長縮短一厘米(圖上從右邊去掉一排)。教師:此時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變成了什么圖形?

            問: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3×3×3=27(cm)。

            投影出一個正方體圖。(可以用翻頁變換它的棱長。)

            問:

            ①棱長為2分米,求它的體積?

            ②棱長為4厘米,求它的體積?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2×2=8(dm),4×4×4=64(cm)。教師:我們已經會計算具體的正方體的體積了,能說出正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嗎?學生口答,老師板書: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V表體積,a表示棱長,公式可寫成:V=a·a·a或者V=a。

            (2)例2(投影)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5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53=5×5×5=125(dm)。

            答:體積是125分米3。

            做一做:課本34頁1,2題,請4位同學用投影片寫,其余同學寫本上。集體訂正。

            (3)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和字母公式。

            教師: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相同還是不相同。

            學生討論后歸納: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變為a。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空。課本P35練習七:2,3。

            2、口答填表:

            3、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0.23= 0.2×0.2×0.2; ( )

            ②5x2=10x; ( )

            ③一個正方體棱長4分米,它的體積是:43=12(dm); ( )

            ④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60分米3。( )

            (四)課堂總結及課后作業

            1、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

            2、作業:課本P35練習七:4,6。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化聚。

            2、能根據有關體積、容積的計算方法,解答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

            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化聚,并能根據有關體積、容積的計算方法,解答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化聚、轉換練習。

            45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0.6立方分米=()立方米

            7060毫升=()升=()立方分米

            13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升=()立方分米=()立方米

            0.02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練習。

            1、一個長方體的`汽油桶,底面積是18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這個油桶可以裝汽油多少千克?

            2、一節貨車車廂,從里面量長13米,寬2.7米,裝的煤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3噸,這節車廂里裝了多少噸煤?(得數保留整數)

            3、在一只底面是邊長60厘米的正方形,高是80厘米的長方體紙箱內,裝棱長是2分米的立方體紙盒。這只紙箱最多可裝這樣的紙盒多少個?

            4、一個長方體蓄水池,長9.6米,寬4.2米,深2.5米。這個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它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5、一個長方體水箱,從里面量長80厘米,寬40厘米,高60厘米,箱內水面離箱口10厘米。箱內共有水多少升?如果把這些水倒入另一個底面邊長40厘米的長方體水箱內,這時水高多少厘米?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解題思路

            第一題:18×5=90(立方分米)90(立方分米)=90升

            90×0.74=66.6(千克)

            第二題:13×2.7×1.2=42.12(立方米)

            42.12×1.3≈55(噸)

            第三題:60×60×80=288000(立方厘米)

            2分米=20厘米

            20×20×20=8000(立方厘米)288000÷8000=36(個)

            第四題:9.6×4.2=40.32(平方米)

            9.6×4.2×2.5=100.8(立方米)

            第五題:80×40×(60-10)=160000(立方厘米)

            160000(立方厘米)=160升

            160000÷(40×40)=100(厘米)

            (3)重點分析第5題

            水面離箱口10厘米,說明水的高度是50厘米。從而求出水的容量。再根據底面邊長40厘米的長方體水箱,求得水的高度。

            三、思考題

            用一張長50厘米,寬40厘米的長方形鐵皮,做一個深10厘米的無蓋長方體鐵皮盒。要使這個長芳褪鐵皮盒的容積最大,可以怎樣做?

            1、學生獨立研究

            2、小組討論

            3、教師評議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1--52頁的例1、例2,課堂活動及練習十二的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并探究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猜測--實驗探究--驗證"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今后學習其他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打下基礎。

            教具學具

            學生準備12個體積是1cm的小正方體木塊。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及表格一和表格二。

            教學重點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游戲嗎?這是老師用1cm的正方體拼成的積木,(課件出示)你能說說它們的體積嗎?

            師: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我們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師(出示一個長方體模型):要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你有什么辦法?

            生1:可以將這個長方體切成小的體積單位,看它包含著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就可以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

            生2:將這個長方體浸沒在水中,根據水面上升的刻度讀出長方體的體積。

            生3: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用長×寬×高。

            教師: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更適用呢?在生活中,有許多長方體是不能切開來數的。把什么物體都浸沒在水中,看水面上升的刻度也比較麻煩。那么,生3的方法是否成立?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簡評:從學生熟悉的搭積木游戲開始,溝通學生已有知識連接點: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然后讓學生想辦法怎樣求出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并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二、問題探索

            1.探索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1)4人小組合作"搭積木"。電腦出示活動要求:用12個體積是1cm的小正方體木塊拼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并填寫表一:

            每排個數排數層數1cm正方體的個數體積(cm)

            長方體一

            長方體二

            長方體三

            思考:

            ①長方體每排個數、排數、層數分別相當于長方體的什么?

            ②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2)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規律。

            生:每排個數就是長方體長所含厘米數,排數就是寬所含厘米數,層數就是高所含的厘米數。長方體的體積=每排個數×排數×層數,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學生相互,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3)用實例驗證規律。

            師:剛才我們發現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這個公式對所有的長方體都適用嗎?

            學生從自己準備的學具中自由選取若干個1cm的小正方體,搭成形狀不同的兩個長方體,驗證每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否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請每小組(2人小組)同學一邊實驗一邊填寫表二:

            長(cm)寬(cm)高(cm)體積(cm)

            第一個長方體

            第二個長方體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師:看來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請給自己一顆探索星。

            (4)用字母公式表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讓學生觀察板書和長方體的立體圖,想一想: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a表示長,b表示寬,h表示高,用字母怎樣表示長方體體積公式呢?

            (板書:V=a×b×h)

            師:閉上眼睛想一想,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5)反饋練習。

            師(課件出示例2):怎樣計算電腦包裝箱的體積?

            學生審題,獨立完成。

            [簡評:在探索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中,設置"操作→感知規律;驗證→認識規律;練習→應用規律"幾個層次,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使本環節的重難點得以突破。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學生從同伴那里不斷優化自己的思考方法。]

            2.自學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1)正方體的體積又怎樣計算呢?猜猜看。

            (2)你的想法正確嗎,可以翻開書第52頁看一看,也可以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說說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字母表示的方法(V=a·a·a或a)。要計算正方體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4)反饋練習:

            口答: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三、課堂活動

            量一量、算一算。

            (分組測量、并計算)

            四、全課

            說說本課學習中你的收獲。

            五、作業

            練習十二第2、3題。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20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自學P43內容

            指導方法自學P43

            思考:

            1、底面積是什么?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是怎么求的?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怎樣?

            嘗試練習試著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題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的統一。(完成P43內容及P45第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并會靈活地應用公式進行體積計算。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

            通過預習你觀察到到了什么?

            生:圖中畫陰影部分的'那一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底面。師強調:這個面是由擺放的方式決定的。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面積。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2)怎樣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長×寬,即S=ab)怎樣求正方體的底面積?(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棱長,即S=)

            (3)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統一

            思考:我們能不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統一成一個公式呢?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底面積×棱長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練習:

            完成P43“做一做”第2題。講解:“橫截面”通過實物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他的實際意義,懂得一個物體平放,立體圖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橫截面,如果豎起來,橫截面就成了底面。

            三、鞏固練習:完成P45題8。

            四、練習拓展:

            1、計算:

            2、一根長方體木料,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0.15,長2m。5根這樣的木料體積一共是多少?

            3、有100塊底面積是42,高6cm的立方體石塊。這些石塊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的和是48cm,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03-08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08-24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06-07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0-07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02-02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實用02-28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3篇09-07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1篇07-17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1篇)08-13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5篇10-2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天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 亚洲国产永久免费播放片 | 最新国产一级视频免费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