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20 12:42: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系的算式寫出來像什么?

            我們把這個游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

            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化簡比。(教材第50~51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

            3、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類比思想。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難點:理解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課件出示題目)

            4/8 6/30 12/18 14/56

            點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什么是最簡分數。

            2、六二班共有學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數為46,總人數與出勤人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點名學生回答)

            3、師: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4、引出新課。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系更明確,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誰知道什么樣的比可以稱作最簡單的整數比?

            引導學生聯系最簡分數的概念,討論什么叫做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公因數只有1。

            指名學生舉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二)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復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里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里、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并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①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②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③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發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

            (二)教學例1

            1、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板書: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三)教學例2

            1、例2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__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思考: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么?

            要求小麥的體積應怎么辦?

            這道題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8-30

          小學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3-20

          小學數學《軸對稱圖形》優秀的教學設計07-22

          《統計》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09-22

          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模板(精選12篇)06-20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2-14

          《數學與文化》優秀教學設計06-12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2-14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4-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综合网 | 自偷自拍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久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