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24 13:10: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1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改觀、程度、依賴、寄托、幻想、洞察、潛入、聯系、原子核、因特網、哲學家、呼風喚雨、農耕社會、騰云駕霧、程控電話、歸根結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準備課上交流。

            2、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啟發學生質疑思考。“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課中“呼風喚雨的世紀”指的是哪一個世紀?在20世紀里,人們真的能像神仙一樣呼風喚雨嗎?

            (要求學生在查閱工具書的基礎上,結合上下史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談談對詞句的認識。教師則要引導學生明確:無論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還是充滿神奇的未來,人類雖不能隨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引領下,順應自然,利用自然,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

            資料展示與交流

            1、學生搜集的20世紀以來,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的發現、發明。

            2、師補充的相關資料。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思考:為什么稱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2、找出本課生字,與同學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

            3、出示本課應掌握的詞語,反饋同學自學情況。

            4、熟記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師指導書寫,同學提示易錯的地方。

            5、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聽寫本課詞語,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紀的科學發明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同時又告訴我們什么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還可以說成20世紀是個怎樣的世紀?(在學生自由填空的過程中,領悟到20世紀固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

            2、讀第一句話,體會其含義。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表述,課文用兩個“一問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處?

            3、讀二、三句,結合工具書和自己的理解體會“發現”與“發明”,“改觀”與“改變”的區別。

            發現和發明:“發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在本課中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則有了質的變化。改觀和改變:“改觀”在本課中是指20世紀以來的這些偉大的發現和發明,使人類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變,出現了新的面貌;而“改變”則是強調了改換、變更。

            通過感悟詞句進一步認識到20世紀是個非同凡響的世紀,激發學生學習下文的興趣。

            4、指導朗讀,讀出個人的體會。

            學習三、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

            2、小組討論,交流。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3、引導學生理解“農耕社會”是個怎樣的社會?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是什么樣的本領?“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時候的人們還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資料,說說在近一百年中,人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變成了現實。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什么作用,說明什么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一句作為承上啟下的過渡句,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6、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書中的例子,選擇自己熟知的、感興趣的一例,向同學們介紹現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成就、價值以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學習第五自然段

            1、朗讀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蘭·羅素所說的話和“科學正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這兩句話的意思。

            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由暢想、討論:暢想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我們的未來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小結:正是這些發明和創新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從小學科學,愛科學,讓未來在我們手中變得更美好。

            作業:搜集20世紀以來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明、創造。

            以“科技伴我成長”為題進行小練筆。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范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呼風喚雨、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并能夠運用所學過的方法正確文中詞語的意思。

            2、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3、學習課文的說明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難點

            1、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2、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1、查找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閱讀“單元導讀”。

            2、明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二、談話交流,激發興趣。

            1、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過去的生活相比,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2、引入新課的學習,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解析題目。

            1、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評價朗讀。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

            (2)全班交流。

            3、檢查詞語理解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觀、程度、依賴、農耕社會、騰云駕霧、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電話、因特網、聯系、哲學家、歸根到底”等詞語的意思。

            4、理解題目中“呼風喚雨”的意思。

            (1)“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題目的意思?

            四、交流資料,了解作者。

            (1)學生交流所查閱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2)教師總結。

            五、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感興趣的句子,在句子旁邊簡單寫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閱的資料。在交流資料的基礎上,初步感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魅力,感受人類生活的變化。

            5、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總結。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在20世紀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是科學技術帶來的。20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七、布置作業。

            1、繼續查閱相關資料。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學生談收獲。

            3、引入對新課的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談上節課的學習收獲,對學習內容進行再次整理,做以簡單的回顧,同時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初步的基礎。)

            二、提出學習要求。

            請大家閱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進行簡單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學討論討論。

            (設計意圖: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獲得初步的學習體驗。)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課文內容產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自己學習之后,通過和小組其他同學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學習收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體會。)

            四、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1)讀到這句話,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

            (3)課件展示文中所列舉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樣?

            (4)再讀這句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5)誰還能舉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紀人類取得了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們怎能不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設計意圖:這一句子,展示了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導學生聯系所查閱的資料,想到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等事情的意義,想到電視、電話等事物的飛速發展;再通過課件出示有關文中列舉例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技的發達;同時,通過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2、句子:

            “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1)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2)課件展示電視的發展變化:感受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

            (3)指導朗讀。

            (4)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變,聯系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談一談。

            A、以前是農耕社會,依賴自然;現在,人類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課件出示農耕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圖片對比)

            B、以前,沒有電燈、電視、收音機、汽車等,現在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們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話中;現在,很多愿望都實現了。

            (課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類登月”以及“嫦娥一號”圖片對比)

            (5)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這組句子展現了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有自己的體會,但一般比較空泛。因此,通過課件展示“電視”這一常見事物的發展,再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生活的變化,感性地認識到科技改變了生活。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對比中感受生活的變化,并通過一些圖片的對比,加深學生的感受,體會到科學技術的力量。)

            3、句子:

            “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1)課件出示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

            (3)從這句詩中能感受到科技發展的什么特點?

            (4)課件展示20世紀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談感受。

            (5)如果讓你在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個標點符號,你想加上什么?

            (6)再讀詩句,加深體會。

            (設計意圖:這句詩形象地寫出了20世紀的科技發展。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發展速度驚人、成就喜人。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驗,用課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讓學生加標點符號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學生對科技的發展獲得更真切的認識。)

            4、學習寫法。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生活的改變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兩段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并初步學習到課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

            (設計意圖:將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學習,是為了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內容,獲得整體上的閱讀體驗,避免出現理解上的瑣碎現象。兩個段落同時學習,學生在對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這一部分的學習,建立在師生對話的基礎之上,通過交流、朗讀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是誰呼風喚雨?靠什么呼風喚雨?

            2、學生談,教師板書。

            3、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理解“發現”和“發明”。

            (1)“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

            課文中舉的這些例子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本單元的其他課文中講的內容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2)“發現”和“發明”有什么聯系?

            4、指導朗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設計意圖: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要讓學生弄清“發現”和“發明”的區別與聯系,辨析用詞的準確性,體會科技在人類生活改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時代。”

            課件出示句子:回顧20世紀的百年歷程,科學的確是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2、進入21世紀,你覺得科學技術還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3、學生暢想。

            (設計意圖:學習了課文之后,學生對科學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暢想未來科技的發展,有利于增進學生的學習感受,激發其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04-10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04-07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03-13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03-13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模板05-27

          呼風喚雨的世紀優秀教學設計05-09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優秀04-26

          關于《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06-23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精選16篇)07-2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尤物在线观看视频黄负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精品久久玖玖玖 | 三级久久三级久久三级 | 思思久久99精品久久中文 | 了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