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26 12:59:5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通過朗讀理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品味本文美的語言,學習本文巧妙的構思。

            3、會作者對生命與力量的贊美。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疊詞、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

            課型設計:

            朗讀賞析課

            教學準備:

            利用多媒體課件,加強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小活動:找出生詞,標出節號。讀準本課生字:“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安塞腰鼓離我們劉橋是有點距離,所以上《安塞腰鼓》前我們先不妨先看段錄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氣勢。

            看完后請學生談談觀后的感受(可從氣勢場面上來說)如:氣勢恢宏,場面壯觀,熱烈奔放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知內容。

            1、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朗讀課件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文的感覺和看錄像的感覺一樣嗎?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二)明結構。

            1、安塞腰鼓的鼓聲在哪一段響起又在哪一段停止的?

            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大部分

            2、找出文中作者對安塞腰鼓評價的反復出現的句子。大屏幕顯示:(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讀一讀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4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這4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三)尋美點。

            分組朗讀,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 ------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安塞腰鼓的四個方面(場面、聲響、鼓者、舞姿)

            如:熱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朗讀品味

            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1、學生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兩遍,要求用“—-----用的好,好在------”

            這一句式進行評點。

            可以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各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2、分學習小組交流。

            3、學習小組匯報員向全班匯報。

            4、教師整理學生評點。

            從用詞方面說:疊詞,反義詞

            從句式上說:短句排比句

            從修辭上說:比喻、反復、排比

            從寫法上說:引用詩句;開頭結尾以靜寫動

            體悟情感

            課件顯示:

            (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讀一讀,讀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僅只贊美安塞腰鼓嗎?

            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還有對孕育安塞腰鼓的黃土高原的贊美,對生命和力量的贊美!

            三、課堂總結:

            《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贊歌。腰鼓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頌陜北高原土地和贊美土地上的生命。

            四、布置作業:

            練習:學用課文句式、段式。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五、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好!

            場面壯闊聲音震憾鼓者強健舞姿優美

            語言形式情感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設計說明:安塞腰鼓那奇偉磅礴的氣勢、催人奮進的力量;擊鼓后生們粗礦豪放的性格、昂揚高亢的激情,如何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走進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所敘寫的動人場景中,感受安塞腰鼓別具一格、漲溢活力的精湛藝術,與作者感同身受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一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安塞腰鼓的魅力,懂得反復在文章當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安塞腰鼓的特點,通過朗讀懂得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

            教學難點:文章當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1990年,在北京亞運會上一場充滿民族風格的腰鼓表演,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魂牽夢繞。這就是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礦、雄渾、動力十足,它是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去領略它的風采和魅力吧。

            二、初讀課文。

            1、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型。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安塞腰鼓?(板書:鼓響前的靜,腰鼓表演時的鬧,鼓聲停止后的寂靜。)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詞句回答。(板書:壯闊、豪放、火烈)

            3、小結:通過剛才的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安塞腰鼓的一些特點,下面,我們就從課文的字里行間真切地領略安塞腰鼓撲面而來的激情。

            三、精讀課文。

            (一)引導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說說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場面?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一幅廣闊而恬靜的場面。)

            2、小結:這是激戰前的沉寂,是一場疾風暴雨式的腰鼓舞即將上演前的期盼。寫得多美呀,舒展柔和,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請問:腰鼓表演就要開始了,你看到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理解“茂騰騰”、“樸實”、“神情沉穩而安靜”等)

            3、小結:文章開頭的靜態描寫為文章后面寫動蓄勢,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瞧,表演開始了。

            (二)引導學習5-17自然段。

            1、快速瀏覽5-17自然段,有一個句子在文中出現多次,用波浪線畫出課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

            2、指名朗讀“好一個安塞腰鼓!”,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作者對安塞腰鼓充滿著無比欣賞、由衷贊美之情。)

            3、高聲朗讀課文,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

            4、指名回答,適當理解句子意思。

            5、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和同桌同學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四、總結體會文章中心。

            1、通過這樣的閱讀,我們對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學們你們認為作者寫安塞腰鼓想表達什么思想?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生1:表達對黃土高原上生命、力量、活力的贊頌。

            師:表達對生命、力量、活力的贊頌,在文中哪一段里可以看得出來?

            生2:在第18段。“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耗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能釋放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我覺得在這里可以感受出作者對農民生命力的贊揚。

            師:請坐。在18段里,她覺得歌頌了生命的力量。

            生4:還表現了安塞腰鼓獨特的美、陽剛的美。是在第7自然段: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師:還有緊接的句子,“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里歌頌了安塞腰鼓獨特的——

            生5:美

            師:這叫做我們中國特有的外國沒有的——民間藝術。歌頌了黃土高原上這種特有的民族藝術。

            2、小練筆:這篇課文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美,請你圍繞中心句進行練筆。如:蓄而待發的后生美。

            教學反思:

            基于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

            教學設計思路為:

            在朗讀中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討論從中領悟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并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其中于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

            1、對于朗讀的指導,我在檢查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地朗讀課文,并想: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問中的詞句回答。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板書。學生通過朗讀,從整體上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我引導學生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找出反復出現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突出一個“好”,讀出作者對安塞腰鼓充滿著無比欣賞、由衷贊美之情。然后,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尋找“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哪里,并用“好在,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重點指導第六自然段的朗讀,使用替換式朗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通過反復朗讀,既可以積累課文的語言,有能感受到課文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意思。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詞語,才容易真正讀懂文章的內容,領悟豐富深刻的情感。學習中,引導學生理解“茂騰騰”“樸實”“燥熱”“恬靜”“亢奮”“震撼”“燒灼”“威逼”“元氣淋漓”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通過解讀詞語的確切意思,有利于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像作者一樣,對黃土高原充滿崇敬、贊嘆之情。

            3、不到之處。教師的教學節奏不夠緊密,學生回答問題思路不夠清晰,以至于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腰鼓這種打擊樂器并不熟悉,腰鼓舞這種民間舞蹈也不常見,教學中沒有引用相關資源,讓學生有直觀感性的認識,假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相關資源,學生再來閱讀課文,就容易入境悟情了。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了解排比、反復及短句的表達效果,體會作品所蘊含的節奏美和詩意美。

            3、感受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學會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教學重難點

            1、賞析場面描述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掌握和運用文中等修辭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導入詞

            安塞腰鼓,那火一樣熱烈的舞蹈,在我國大西北黃土高原上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稱。在這樣激越的舞蹈面前,我們誰都會覺得它美、好、精彩。可是真要我們用文字去描述這舞蹈,卻又會覺得很難,會感到言語的匱乏。今日,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劉成章作家的這篇作品——《安塞腰鼓》,去欣賞和學習他的精彩文筆吧!

            2)作者簡介

            3)背景介紹

            二、預習檢測

            1)字詞注音

            2)詞語釋義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根據提示完成文章結構圖。

            (見后附PPT)

            2、分工朗讀,深入文本。

            1)朗讀安排

            1—4和28—30自然段由一人讀;

            9—11和25—27由3人分別讀,前1人的聲音還沒落,后面1人趕緊跟進;

            13,17,22,24由男生一齊讀,其它的全班一齊讀。

            2)朗讀指導

            1—4段沉穩期待,中速不乏力量;

            5—27段語速較快,語調高昂激越,表現腰鼓表演的歡快、火爆、熱烈的特點;

            28—30段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稍慢。

            3、細節感知

            1)安塞腰鼓的總體特征是什么?

            (明確:粗獷、豪放、壯闊而又熱烈)

            2)簡要說說安塞腰鼓表演帶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

            (明確: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3)安塞腰鼓,它粗獷、豪放、壯闊而又熱烈,那么作者是如何描述氣勢磅礴的宏偉場面的呢?又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可是:

            看!——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明確:比喻和排比;本體和喻體;生動、具體、形象地描述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是直接描述。)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腰鼓”這一段用了哪些反義詞?

            (明確:空氣(冰冷——燥熱),陽光(恬靜——飛濺),世界(困倦——亢奮)。

            用三組反義詞比較強烈,寫出安塞腰鼓奇偉磅礴、雷霆萬鈞的'能量。)

            四、合作探究

            1、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熾烈、音調最高亢的句子。

            (明確: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間隔反復四次。

            “好”包含著什么?或者說作者想要歌頌什么?

            2、本文運用得最多的修辭方法是什么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明確:

            排比;

            (1)句子內部的排比:

            “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2)句與句之間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作用: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激起豪壯,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3、本文好詞佳句俯拾皆是。既適合聲情并茂地朗讀,又適合有滋有味地賞析。選擇你喜歡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讀,然后做美點賞析。

            句式:我喜歡朗讀第xxxxxxx自然段(朗讀),因為它用xxxxxxx修辭手法(或者其他手法)表現(達)出了xxxxxxxx。

            賞析角度提示:修辭、短句、疊詞、文章結構等。

            (例: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疊詞的運用,反復和排比的綜合運用,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河山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4、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升華!”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為什么?

            (明確:

            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必須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5、為什么說“當它嘎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明確:

            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異常的靜。其次,那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6、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明確:當喧鬧聲停止后,人們仍沉浸在活力中,好象熾熱后的寂靜。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

            五、主題探究

            這篇文章歌頌了什么?(主題)

            作者經過安塞腰鼓想要表達了什么?

            (明確:

            歌頌了生命和力量——由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

            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那里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束縛的力量。)

            六、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描述抒情性散文,經過對安塞腰鼓的場面描述,歌頌了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這是人情和自由的揮灑,這是中華民族和黃土高原特有的一種禮貌、一種文化。

            七、寫作技巧

            1、從用詞方面說:疊詞、反義詞的運用

            2、從句式上說:鏗鏘的短句、獨詞句

            3、從修辭上說:比喻、排比、反復

            (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4、從寫法上說:以靜襯動,動靜結合等在資料上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

            寫作借鑒

            1、鏗鏘的短句。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資料。如“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地展現了年輕的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強有力地展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奔涌而出、無法遏制的場景;

            其他如“落日照大旗”“愈捶愈烈”等句子,無不鏗鏘激昂。

            2、激昂的排比。

            本文很多運用排比,有句子內部、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排比,不僅僅交錯出現,還有連續出現的,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好似江河一瀉千里般不可遏止。

            也有很多對仗工整的排比,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

            還有層層遞進的排比,如“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如同排山倒海般的氣勢,使人透可是氣來。

            八、仿寫練習

            同學們,你還明白哪些令人震撼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呢?

            請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出來。

            九、板書設計

            3、安塞腰鼓

            劉成章

            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安靜)——(激昂)——(寂靜)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緊抓作者的感情線索——四次贊安塞腰鼓,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通過品詞析句、創造性的朗讀、語言訓練、合作探究等,催化學生情愫,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四次贊嘆不是簡簡單單的疊加,而是濃濃烈烈的升華。作者是借贊安塞腰鼓贊黃土高原,贊中華民族。

            一、提綱挈領,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朗讀了課文,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感受到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熾烈的情感!作者在文中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課件出示作者的四次贊嘆,生讀)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品味這“好一個安塞腰鼓”。

            (文中作者四次由衷的贊嘆環環相扣,渾然天成,層層推進,將課文凝成一個整體。學生通過朗讀就抓住了牽一發動全身的主線,把握了文章的情感脈搏。)

            二、品讀感悟,入情入境

            (一)欣賞火烈的舞蹈(5—8自然段)

            1、師:細細地讀5—8自然段,你眼前浮現的是什么?(板書:火烈的舞蹈)

            2、師:“火烈”體現在什么地方?請你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3、指導朗讀:

            (1)引讀:驟雨一樣,是……旋風一樣……亂蛙一樣,是……火花一樣,是……斗虎一樣,是……

            師:在這段話中,作者分別把這火烈的舞蹈比作——驟雨、旋風、亂蛙、火花、斗虎(生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再讀,讀出熱情,讀出力量。

            (2)問答式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怎樣了?(燥熱了)

            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怎樣了?(飛濺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怎樣了?(亢奮了)

            師:在這段話里,作者用了三組反義詞,請你找出來。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師小結:面對這壯闊、豪放,充滿熱情,充滿力量的舞蹈場面,作者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通過五個比喻句,三組反義詞來表現“火烈”。文章有溫度,字詞知冷暖,這“火烈”在詞中,這“火烈”在句中。學生在創造性的朗讀中感受到了這“火烈”就是熱情,就是力量。)

            (二)傾聽沉重的鼓聲(9—11自然段)

            1、老師讀9—11自然段,問:你的耳畔傳來了什么?(板書:沉重的鼓聲)

            2、師:從“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我們感受到什么?你想到了哪些詞?

            3、師:讀著“觀眾的心也變成牛皮鼓面了”,你覺得此時觀眾的心情可用哪些詞來形容?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3、師指導朗讀:讀出鼓聲震天,讀出心潮起伏。

            4、師小結:這鼓聲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用了兩個相同的句式,由表及里來表達鼓聲帶來的震撼力。“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學生不難理解,“觀眾的心也變成牛皮鼓面了”卻很抽象。讓學生先用詞說說此時觀眾的心情,再讓學生說讀后的感受,學生就會明白,此時觀眾被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震撼、感染,沉浸在這鼓聲里了。)

            (三)走近元氣淋漓的后生(12—14自然段)

            1、師:輕讀這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板書:元氣淋漓的后生)

            2、理解“元氣淋漓”:

            (1)哪些句子寫后生們的元氣淋漓?你覺得還可以用哪些詞來形容這些后生?“元氣淋漓”是什么意思?

            (2)拓展:理解“大汗淋漓”。

            3、師指導朗讀:讀出“活躍、強盛”,讀出“元氣淋漓”。

            4、師追問:這元氣淋漓的后生是誰養育的?這紅豆角、老南瓜是誰養育的?

            5、師小結:看著這群元氣淋漓的后生,看著這片長出紅豆角、老南瓜的土地,作者又一次贊嘆:齊讀——“好一個黃土地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作者借贊“元氣淋漓”的后生來贊黃土高原。理解“元氣淋漓”是重點,也是個難點。引導學生找出表現“元氣淋漓”的句子,讓學生描述這是一群什么樣的后生,再讓學生讀相關句子,這一難點在層層剝筍中,在具體的語境中迎刃而解了。)

            (四)融進變幻的舞姿(15—17自然段)

            1、師:默讀第15自然段,然后觀察插圖,你的眼前浮現的是什么?(板書:變幻的舞姿)你的心中感受到什么?

            2、師:是啊,這一切使人“嘆為觀止”。作為中國人會怎樣自豪地贊嘆?作為國際友人又會有何感慨呢?(學生想象、交流)

            3、介紹安塞腰鼓的起源,引讀第15、17自然段(課件出示)。

            (1)師:在古代,安塞腰鼓是迎神驅邪的,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假、惡、丑的憎恨,對真、善、美的向往,讀——

            (2)師:安塞腰鼓在古代戰場上,遇敵來襲時是報警的信號;作戰失利時,是求援的呼聲;兩軍對壘時,是助威的號角;贏得勝利時,是慶功的笙歌。讀——

            4、師小結:此時此刻,人融進了鼓中,沉醉在聲里,人鼓合一了。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贊嘆:齊讀——“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相去甚遠。適時向學生介紹安塞腰鼓的起源,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明白古代人們是用安塞腰鼓來表達擺脫痛苦、追求幸福的愿望。這就夠了,這里的“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這里的“交織!旋轉!凝聚!升華!”無須逐詞逐句地進行繁瑣的'分析,“適度模糊”,只可意會,無須言傳。)

            三、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體會文章寫作結構:

            (1)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感受了氣勢磅礴,氣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與這充滿動感的描寫相比,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又有何特點呢?請你們讀一讀,體會體會?

            (2)討論,小結:開頭和結尾都是靜態描寫,首尾呼應。全文在結構上是“靜——動——靜”。

            2、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1)師:同學們,我們已欣賞到了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靜靜地想一想:作者僅僅是在贊美安塞腰鼓嗎?

            (2)借助板書引導學生讀作者的四次贊嘆。

            (崔巒先生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這一教學設計讓學生回歸整體,追本溯源,把握了文章的寫作結構,感受到了作者不斷升華的情感歷程,體會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妙處。)

            四、拓展延伸,意猶未盡

            1、(課件出示閱讀材料:江西儺舞)師:讀讀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2、師:同學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十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像一頂皇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安塞腰鼓只是皇冠上的一顆寶石。祖國的地域文化豐富多彩,還等待我們去研究和探索。課后請同學們搜集一些描述民俗風情的內容讀一讀,更多地了解祖國,了解祖國的文化。

            (設計意圖: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想編者是通過本文讓學生了解安塞腰鼓,了解祖國文化,熱愛祖國文化。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興趣,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2-23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6-25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7-30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2-22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5-27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2-25

          《安塞腰鼓》的教學設計07-04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02-13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范文04-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二区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