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圖序》教學設計

          時間:2023-11-22 14:18:3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荔枝圖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荔枝圖序》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荔枝圖序》教學設計

          《荔枝圖序》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學習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學習說明靜物的寫作方法

            3、培養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4、培養觀察能力,領略荔枝的鮮美

            【教學重點】

            掌握按一定順序說明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并翻譯文言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預習作業

            1.通讀課文,將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試著串譯課文。

            2.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有關介紹水果的資料。

            【相關資料】

            《荔枝圖序》是白居易為一副荔枝圖寫的序,圖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說“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傳荔枝的意思。 《荔枝圖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紹荔枝知識的文章。教學內容不太難,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運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學生對荔枝有直觀上的了解,比如“樹行團團如惟蓋”,更重要的是課文中還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規律可幫助學生的記憶。如“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色香味盡去”,也可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多媒體展示荔枝畫圖)

            關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由于其色、香、味俱美,歷來被公認為果中的珍品,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和贊美,荔枝的妙,在楊朔的《荔枝蜜》也曾有過,蘇東坡的《惠州一絕》也有此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多媒體展示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保v史上,楊貴妃為了吃到新鮮的荔枝,不遠千里從廣東快馬加鞭運送荔枝。杜牧的《過華清宮》中就是諷刺這一現象,但我們能從中可看出荔枝保鮮不易的特點。而今天我們來學習白居易的《荔枝圖序》,看看又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二. 整體感知

            1. 解題⑴本文是作者為荔枝圖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嗎? “蓋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⑵齊讀最后一段,并請一名同學串譯成現代漢語。

            2. 檢查預習⑴通讀課文,給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pī pa 繒zēng 綃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⑵四人一小組,試譯課文,將不明白的字詞句舉手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老師巡視 輔導。 華:huá 花 葉如桂,冬青:葉子好象桂樹的葉子,冬天也綠。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大略像上面說的那些東西,其實超過了那些東西。

            3. 齊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本文圍繞荔枝介紹了哪些知識?討論出說明順序。(明確:介紹了荔枝的產地、形狀、樹葉、花、果實及果實的朵、核、殼、膜、瓤肉、漿液、荔枝的保鮮)順序:由外到內,介紹果實的具體情況。由整體到句,從樹的形狀。

            4. 本文說明重點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呢?(明確:以果實為說明重點,具體介紹果實的內外形態及保鮮不易的特點,突出重點,且可以層次清楚的介紹荔枝)

            5. 作者在介紹荔枝的時候,語言生動形象,這是為什么呢?舉例說說。(明確: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6. 小結課文。

            三. 拓展訓練

            1. 全班齊讀課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現其它常見水果,利用課文句式“葉如桂,冬青……漿液甘酸如醴酪”寫一種水果,盡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學生散讀課文,爭取當堂背誦。

            板書設計

            外形:產地、形狀、葉、花 (略)

            果實:朵、核、殼、膜 (詳)由外到內保鮮:(詳)

          《荔枝圖序》教學設計2

            一、成功學習

            (一)成功目標

            1.了解作者和文體。

            2.掌握生字詞并準確翻譯文言文。

            3.探究本文的說明內容、方法和順序。

            (二)成功自學

            1.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篩選重要信息并牢記,解決目標1。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和以往學過的知識,疏通文意,畫出不熟悉的生字詞和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同桌交流,小組討論,解決目標2。

            3.獨立思考: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荔枝的?作者在介紹荔枝的時候,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并想想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然后同桌交流,小組討論,解決目標3。

            (三)成功量學

            1.我來介紹作者和“序”這種文體以及本文寫作緣由。(緣由用原文回答)

            2.這些字詞我來讀

            繒瓤綃醴酪枇杷帷蓋

            3.這些詞句我會譯

            <1>這些字詞我來講

            小組抽題展示

            4.本文圍繞荔枝介紹了哪些知識?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請你當設計師,為本文設計一份板書。小組為單位展示。

            二、成功展示

            三、成功檢測

           。ㄒ唬┗A題

            1、《荔枝圖序》的作者是,字,號,代詩人。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帷蓋()枇杷()()紅繒()瓤肉()紫綃()

            橘()醴酪()()

            3、翻譯下列句子。

            漿液甘酸如醴酪

            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

            (二)綜合題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1.本段文字說明荔枝的特點采用的說明順序是()A.整體——部分B.概括——具體C.外——內D.主要——次要E.結果——原因

            文中使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段可以分為兩層,請概括每層的意思。

           。ㄈ┩卣诡}

            同學們都喜歡吃水果,你給大家介紹一種你喜愛的水果吧。

            四、成功思學

            我的優點——我發揚:

            我的不足——我改正:

          《荔枝圖序》教學設計3

            《荔枝圖序》是自讀課文,只有128個字,內容無甚難解。這樣的課文應當按照新課標要求,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擬這樣安排:

            一、制造氣氛,培養興趣。

            北方學生多未吃過荔枝,更沒見過荔枝樹。于是編一個故事導入:

            一個北方人到南方做縣官,下屬送來一筐荔枝,縣官拿起一個連皮帶核吃了下去。送荔枝的說,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h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認,便說:“這——你有所不知,《本草綱目》上說,荔枝連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那人問:“北方也有荔枝嗎?”“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薄澳菫槭裁礂钯F妃吃荔枝要用驛馬從南方運去呢?”“哦——,這個……唐代時還沒有,就是因為貴妃娘娘愛吃,后來才到處引種!

            接著提供荔枝的圖片:荔枝,荔枝的果、肉、核、膜,荔枝的“朵”,荔枝樹。

            作者幾乎不用介紹: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但提供幾幅圖片:白居易塑像,白居易畫像。

            二、用“師生倒置法”預習所謂“師生倒置”,就是學生做“老師”,老師做“學生”。

            先啟發: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還有權——別的權沒有,有作業權。你能攤上一個好老師是一輩子的幸運……今天就請每個同學來當一當老師,看誰當得好。當得好的,這一課的作業就免做了。(說明:我經常用“作業免檢”獎勵表現好的學生)

            當老師首先要備課……下面請你“備課”(預習)。

            三、用“師生倒置法”學習研討課“備”的差不多時,以“學生”的身份請教“老師”:

            xx老師,請問xx句該怎樣讀?

            xx老師,請您為我翻譯xx。xx老師,請您為我解答一下xx問題。

            大致是下列問題:

           。1)字詞方面:荔枝、帷蓋、華、榮、丹、朵、枇杷、繒、綃、醴酪、如彼、守、圖、蓋。

            (2)句子方面:

            樹形團團如帷蓋。

            華如橘,春榮。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

            (3)內容方面:

            哪幾個句子用了比喻?為什么用比喻?

            這幾個句子是比喻句嗎:葉如桂,華如橘,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本文介紹了荔枝哪些情況?運用了什么順序?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起什么作用?

            哪幾句說明荔枝不易保鮮?等等。

            四、擴展、激疑、探究本文

            開頭說:“荔枝生巴、峽間”!鞍汀{”是現在的什么地方?答案:四川東部和湖北西部。

            據你所知,荔枝產于何處?答案:兩廣福建(嶺南、熱帶)。

            現在的“巴、峽”產荔枝嗎?答案:不產。

            那為什么白居易說“荔枝生巴、峽間”?他是不是搞錯了?借此引同學們爭論。爭論時,提醒大家:提出一種觀點,必須言之有據,不能主觀臆斷。

            為激發爭論,造成憤悱狀態,教師可以故意提供“搞錯了”的根據:唐代,荔枝在北方是皇帝和貴妃才能享用的極罕見的珍貴果品,白居易可能根本就沒吃過荔枝,甚至沒見過。

            提供“沒搞錯”的根據——白居易在四川任忠州太守時的詩《種荔枝》: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癡。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進一步激疑:根據《荔枝圖序》和《種荔枝》,唐代四川肯定是有荔枝的,但為什么現在沒了?這一現象能說明什么?

            告訴學生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1)合理推理(必須再找資料求證),(2)查閱資料,(3)請教家長、老師,(4)在BBS上求助……

            鼓勵爭論。

            五、揭示答案

            介紹一種科研思路第二天或過幾天提供答案: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研究證實,唐代氣候比現在溫暖,四川可產荔枝。后來氣候變冷了,四川也就沒有荔枝了。他持此論,主要根據就是白居易的《荔枝圖序》,還有《種荔枝》《荔枝嘆》等詩。此外,他還從古代各種書籍中尋覓到大量的關于當時氣候的資料,來證明這一論斷。采用這種方法,竺可楨寫出了專著《中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研究》。

            竺可楨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曾引起震動。為什么?因為現代氣象學只有100多年的歷史,現代氣象記錄最多也只有100多年,這怎能研究幾千年的'氣候變遷?可是,中國的古代典籍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其中有大量的關于氣候的或直接或間接資料,竺可楨獨辟蹊徑,利用這些資料開辟了外國氣象學界連想都想不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我國的古代典籍也為其他許多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原始記錄,特別是在地震、日食、月食、彗星、中醫藥,甚至是UFO方面(《夢溪筆談》中就有UFO的記載)。將來同學們搞研究,也不妨利用這一方法和思路。當然,必須學好文言文。

          《荔枝圖序》教學設計4

            文本解讀:

            《荔枝圖序》是一篇介紹荔枝特點的說明文,是白居易為他身邊畫工所繪的荔枝圖寫的一篇序。圖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說“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文章運用簡潔的語言將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點描繪得栩栩如生,為我們展示了荔枝獨特的風采。

            課前準備:

            1、搜集、整理與白居易相關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2、朗讀課文,預習本文生字詞,掃除朗讀障礙。

            3、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試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相關課程標準:

            “能夠閱讀淺顯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及“通過誦讀,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學習目標:

            1、正確熟練的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疏通文意,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3、學習條理清晰的說明順序及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說明語言。

            評價任務:

            1、通過自學,能夠掌握課文相關的文學常識。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3、小組合作交流,體會本文層次清晰的說明順序。

            4、課下寫作,借鑒文章寫法,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學習過程:

            一、拋磚引玉,導入新課

            1、出示荔枝的圖片及蘇東坡的《惠州一絕》,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

            ⑴學生欣賞圖片。

           、讫R讀《惠州一絕》。

            2、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明確學習任務。

            3、認識一位作家:

           。ㄖ该喗樽髡,其余學生補充,教師出示課件歸納。)

            學生1: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

            學生2: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觀點。

            學生3: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老嫗能解”。代表作品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長慶集》。

            4、了解一種文體:

            序: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宗旨和經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文內容。

            《荔枝圖序》是作者為他身邊畫工所繪的荔枝圖寫的一篇序。

            二、初讀美文,疏通文意

            過渡語:古人云: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學習古文要學會斷句,準確掌握句子中的停頓。

            一讀: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學生活動設計:

            1、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聲音的'高低等。

            2、學生模仿錄音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

            3、指名讀:指名學生朗讀,師生及時指導評議。

           。ㄕn件出示部分字音及句子停頓,教師強調。)

            4、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

            二讀:積累詞語,疏通文意。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理解文句,同時畫出疑難詞句,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將組內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作標記,準備全班交流時提出。

            2、教師巡視或參與指導,積極進行師生互動。

            3、質疑釋疑。

            4、教師總結歸納本課文言現象。(課件出示)

            三、深入探究,感知內容

            過渡語:《荔枝圖序》受歷代文人推崇,明代狀元楊慎稱此文“可歌可詠,可圖可畫”。下面讓我們深入文本,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思考:作者寫序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確: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者云。

            2、學生速讀課文第一段,交流:作者在介紹荔枝的時候,是從哪些方面介紹荔枝的?請根據屏幕上的提示,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或句子回答。

            (請同學動手設計內容板書,并板演)。

            學生展示1:

            產地——巴峽間整體

            形狀——樹形團團如帷蓋

            樹葉——葉如桂,冬青

            花——花如橘,春榮

            果實——實如丹,夏熟局部

            學生展示2: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殼——如紅繒由外到內

            膜——如紫綃

            瓤肉—瑩白如冰雪

            漿液—甘酸如醴酪

            保鮮—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時間順序)

            四、提升能力,借鑒寫法

            過渡語:文章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將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點描繪的栩栩如生,為我們展示了荔枝獨特的風采。請思考:

            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是怎樣將荔枝描繪的栩栩如生的?本文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后展示,教師引導歸納)

            明確:

            學生1:文章先從大處落筆,介紹荔枝的產地。接著描繪樹形,給人一個總體印象。然后分別介紹它的葉色、開花和結果季節、果的形狀,顏色,外殼及果肉,味道特點和它離開樹枝后不易保鮮的特性,最后交此序的緣由及目的。文章在介紹荔枝時采用從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外觀到內部的順序,一一寫來,層次清晰,形象具體。

            學生2: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他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10種物體作比,由樹形到樹葉、花朵、果實;再具體詳盡地重點介紹果實的內核、外殼,果實殼內的薄膜,果熟的肉質,果實的漿液等。讀者完全可以借助帷蓋、桂、橘、丹、葡萄、楷杷、紅繒、紫綃、冰雪、醴酪這10種熟悉可感的東西,對荔枝獲得具體而形象的感受。比喻貼切形象,對比鮮明生動,使人如睹其害、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聞其香、如品其味,可觸可感。

            學生3:本文著墨較多的是荔枝開花及果熟季節,果核的形狀,殼膜的顏色,果肉的顏色及味道等,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因為這既是人們關注的東西,又是畫上傳達不出來的。而對作畫的時間、作者、及作序的目的次寫之,簡單交代就收筆。

            五、牛刀小試,學以致用

            過渡語:白居易為荔枝寫的序文,使人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聞其香、如品其味,生動形象。

            請同學們課下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種你喜歡的水果,200字以內。

            注意:

            1、抓住特征進行說明。

            2、層次清晰、語言生動。

            課文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荔枝圖序》,這篇文章說明了荔枝的知識,著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態,用了很多比喻,說明語言簡潔而又生動形象,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物。

            六、達標檢測,鞏固提高

            《荔枝圖序》閱讀訓練

            荔枝生于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①樹形團團如帷蓋。( )

            ②華如橘,春榮。( )( )

           、勖だ魣D而書之。( )

            2、“大略如彼,其實過之”是什么意思?在結構上有何作用?(2分)

            3、下列各句都是對上文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種文體,一般以介紹書畫的內容、寫作意圖和有關事項為主。

            B.在文中,作者以其對荔枝的習性及其特點的細致觀察,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態等。

            C.本文以“荔枝”二字領起,統攝全篇,可謂主旨集中,語句精練。

            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為詠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說明文。

            4、第一自然段可以分為兩層,請概括每層的意思。(2分)

            板書設計:

            外形

            介紹荔枝特點顏色

            香味

            保鮮邏輯順序

            詳略得當

            荔枝圖序

            白居易

            作序時間、目的

            教學反思:

            亮點:

            1、能緊扣學情,合理預設教學目標和問題,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快速度理解文意。

            2、以圖表的形式梳理文章結構,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易于理解性背誦。

            不足及建議:各環節的處理及銜接還不是多流暢,應留足夠時間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疏通文意,對學生有價值的質疑要適時點撥。

          【《荔枝圖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荔枝圖序》閱讀答案翻譯06-05

          短文荔枝圖序和山市的教案設計08-25

          《荔枝圖序》初中語文教案09-11

          《荔枝圖序》初中語文課程教案08-22

          《荔枝》教學設計04-09

          《荔枝》教學設計04-28

          高三下冊語文《荔枝圖序》教案08-24

          荔枝的教學設計欣賞05-31

          瑞雪圖教學設計05-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tⅴ |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你懂的网站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欧美色欧另类欧日韩 |